孟成;郭文进;向学艺
目的 研究影响尘肺病人死亡年龄的因素. 方法 利用Cox回归分析方法,以生前曾经合并过结核、潜伏期时间、接尘工龄作为协变量,以死亡年龄为失效事件,进行Cox回归分析. 结果 影响尘肺病人死亡的因素为是否曾经合并肺结核及潜伏期两个因素.尘肺病人如果曾经合并肺结核,其相对危险度为未合并肺结核尘肺病人的1.453倍;而发病的潜伏期每减少1年,尘肺病人死亡风险增加0.034. 结论 尘肺病人的死亡年龄与工人接尘到发病的潜伏期长短及是否合并肺结核有关.
作者:石义琼;漆骏;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农村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56名农村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采用统一的调查量表,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和相关因素调查. 结果 农村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总分平均值为(76.90±9.92),得分率为58.79%.六项因子的得分率依次为:遵医嘱服药(80.38%)、足部护理(60.85%)、饮食控制(59.06%)、高低血糖的处理(56.94%)、运动自我管理(52.25%)、血糖监测(48.59%).自我管理水平的相关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病程、是否有合并症、健康教育等.男性运动自我管理水平高于女性、女性组足部护理水平高于男性组;文化程度初中以上组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水平、高低血糖处理好于文盲和小学文化组;病程10年以上组运动和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水平较高;具有两种以上合并症组遵医嘱服药水平高;接受过健康教育的糖尿病患者组各方面的自我管理水平高于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农村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应根据患者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
作者:董胜莲;吴保平;刘海娟;邢凤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全面了解《食品添加剂标准》(GB2760-2011)在湖南省的应用现状;了解食品监管、检验和企业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知晓和理解程度. 方法 现场问卷调查.采取现场询问、召开会议集中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用Epidata、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后,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湖南省食品监管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和食品企业管理人员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0-2011)的整体知晓率为93.40%;食品企业管理人员知晓率高为96.22%,食品监管人员知晓率低为91.4%,三类人员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2>3.84,P<0.05).对该标准的整体理解率为82.43%;食品企业管理人员理解率高为89.49%,食品监管人员理解率低为78.07%,三类人员间理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2>3.84,P< 0.05).每周使用1次该标准的频率,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食品生产企业人员显著高于检验检测人员;半年使用1次该标准的频率,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显著高于食品生产企业人员和检验检测人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及生产企业人员构成分别为49.57%、18.17%、32.26%. 结论 《食品添加剂标准》(GB 2760-2011)在湖南省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食品监管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和食品企业管理人员对该标准的整体知晓率尚待进一步提高,标准的应用频率应更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检验检测人员.
作者:安鹏宁;侯震;陈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8-2012年疟疾监测结果与疫情流行特点,为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整理深圳市2008-2012年“三热”病人血检监测及疟疾疫情报告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8-2012年全市血检监测“三热”病人93 048人次,平均年血检率为1.7‰.5年累计报告疟疾170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31/10万.其中间日疟128例,输入性恶性疟42例.本地病例数逐年下降,至2011年后未再有本地病例报告;输入性疟疾119例,占病例总数的70%.按地区分,报告病例数前三位依次是龙岗区(86例)、罗湖区(35例)和宝安区(28例),其次为南山区(14例)和福田区(7例).发病时间动态分布显示每年的6-10月为发病的高峰期.青壮年发病为主,20~39岁年龄段发病114例,占病例总数的67.1%.病例男女性别比为5.3∶ 1.往来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农民工群体和商务人员为高危人群. 结论 近年来深圳市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输入性恶性疟增加,应加强监测与防控.实施以输入性疟疾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晓恒;高世同;谢旭;黄达娜;耿艺介;张仁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VEGF-C对体外培养的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重组人VEGF-C蛋白体外刺激宫颈癌Hda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增殖凋亡相关基因Bcl-2、cyclin D1蛋白水平的变化. 结果 10、20、50 ng/μl VEGF-C处理后,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00±0.03)、(1.25±0.05)、(1.55±0.08)、(2.13±0.08),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细胞周期S期比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分别为(30.91±0.09)%、(37.95±0.27)%、(45.05±0.40)%、(64.26±0.20)%;细胞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分别为(12.4±0.3)、(11.4±0.2)、(9.6±0.15)、(5.5±0.25).Bcl-2、cyclin D1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升高. 结论 外源性VEGF-C通过细胞内信号的传递,诱导cyclin D1的表达,使肿瘤细胞S期加快,促进细胞周期的进程,来促进Hela细胞增殖;诱导Bcl-2的表达,抑制凋亡.
作者:魏璇;杜雪;李咏梅;赵曼茵;马雪梅;杜秀英;张一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年来研究表明,食物血糖指数能有效指导糖尿病人膳食规划,从而控制血糖.本文概述了食物血糖指数概念的发展、数据测定、预测模型建立以及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刘慧颖;任国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影响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的因素. 方法 收集1997-2010年全国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指标,2010年大陆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城市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保健费等指标.运用灰色模型对中国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进行拟合,并使用此模型进行外推预测;运用空间聚类来分析地区间差异;利用岭回归探索2010年大陆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和城市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和保健费等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灰色模型预测精度大于96%,模型基本适合.各地区7岁以下儿童的保健管理率差别较大,保健管理率和社会经济指标间呈现中等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0.49左右. 结论 灰色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儿童保健管理率变动趋势并进行预测,儿童保健管理率和社会经济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生态学相关关系.
作者:张健;熊丽;刘合岭;黄德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08年广州市20~59岁男性饮酒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08年对广州市31个街道/乡镇,114个居委/村委2 625名20~~59岁男性进行调查. 结果 2008年广州市20~~59岁男性的总饮酒率是33.8%,其中重度饮酒率是8.3%.40岁以下男性重度饮酒发生率显著高于40岁以上的男性;农村高于城市;中学文化程度的重度饮酒率高.由于工作或生活压力过大而导致(非)重度饮酒率的危险性是从未饮酒1.46~ 1.77倍.分层分析显示,具有中学文化程度、已婚、城市男性青壮年由于感到工作或生活压力而发生重度饮酒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没有这种压力的人群(P均<0.05). 结论 工作或生活压力过大是导致广州市20~59岁的男性发生重度饮酒的主要原因.而中学文化程度、已婚和城镇的男性青壮年易采取过度饮酒的方式缓解压力,此类人群应为干预重点.
作者:吴雪霁;潘冰莹;周琴;董航;李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某民爆无梯炸药生产企业工人健康状况,探讨相关预防措施. 方法 对该企业420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20名受检人员中心电图异常检出45例(10.7%);肝功能(ALT)异常检出53例(12.6%);脂肪肝检出86例(20.5%),不同性别、不同工龄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公司生产企业职工存在一定的健康问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企业职工的健康状况.
作者:蔡练功;张养元;彭铁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1957-2012年九龙坡区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为制订传染病相关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57-2012年九龙坡区甲、乙类传染病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1957-2012年56年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5种,357 152例,其中发生死亡的传染病有19种,死亡人数为896例.年均发病率1 213.27/10万,年均死亡率3.04/10万,病死率0.25%.传染病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代改变,总体呈递减趋势.甲、乙类传染病分类构成变化为50、60、70年代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8.18%~~64.03%,80、90年代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50.44%~~66.07%,21世纪后以血源及性传播为主,占37.01%.甲类传染病、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一些多发传染病得到基本控制. 结论 九龙坡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传染病疫情出现了新的特点,防制形势仍然严峻.应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对策,加强防病工作基础建设,提高疾病预防和监测水平.
作者:谭学筠;梁小华;李大兴;肖伦;熊飞;杨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长期的妇科炎症、分娩流产手术等引起的病原体感染以及内分泌紊乱为其常见的病因,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在妇女中的总发病率约为25%[1],可影响生殖功能,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随着宫腔镜的不断普及,使得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更加便捷,本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之间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65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郭湘平;王玲玲;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护士在昼夜轮班中的氧化应激状态和代谢活动情况,以探讨护士的健康问题. 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重症监护病房护士(intensive care unit,ICU)组和普通病房护士(ordinary service,0S)组,各100例.在轮班开始和结束时,测定受试者血液中的氧化应激指标总氧化能力(total oxidant status,TOS)、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status,TAS)和氧化应激指数(oxidative stress index,OSI),并分析研究对象的代谢活动情况. 结果 与轮班开始阶段相比,在轮班的结束阶段氧化应激指标在ICU组和OS组护士均有所改变.ICU组护士的TAS、TOS和OSI水平在轮班结束时与OS组护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和ICU组护士的代谢活动表现相似. 结论 OS组和ICU组护士的氧化应激指标和代谢活动并无不同,所有的护士在昼夜轮班中受到相似的影响.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辽宁省医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改善医生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 方法 于2011年10-11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有代表性的三个大、中、小城市的6所医院工作6个月以上1 004名医生为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为78.2%.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评价职业紧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医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果 辽宁省医生睡眠障碍率为56.6%.按OR值的顺序,辽宁省医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是医患关系严重紧张(OR =2.351)、高付出回报比(OR=1.723)、已婚同居组的医生(OR=1.683)、职务是科室主任(OR=1.330). 结论 辽宁省医生的睡眠障碍与人口学特征、工作状况及职业紧张密切相关.
作者:高菲;赵雪;李皙睿;王索艳;吴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津市市居民死亡水平现状和死因分布特点,为政府制定人口和卫生政策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津市市2012年居民死亡原因资料,按ICD-10死因分类法整理统计. 结果 2012年津市市居民死亡率为568.39/10万,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外部原因、消化系统疾病为津市市居民的前五位死因.滓市市居民2012年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9.21岁. 结论 慢性病和肿瘤已成为危害津市市居民长寿的主要疾病,采取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孟成;郭文进;向学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2006-2011年青岛市城阳区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06-2011年城阳区伤害监测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累计报告伤害51 995例,伤害发生率为17.81‰,男性(24.95‰)高于女性(11.04‰).25~44岁年龄组病例构成比高,占38.76%.9-10点是伤害发生高峰时间段.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是跌倒/坠落(30.40%)、道路交通事故(27.50%)和钝器伤(21.69%).伤害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公路/街道(32.39%)、工业和建筑场(21.81%)和家中(19.92%),伤害主要发生在进行休闲活动(37.25%)、有偿工作时(25.34%)和驾乘交通工具(21.89%).本地人口伤害发生以在公路/街道常见,占35.47%,外地人口则为工业和建筑场,占37.55%,本地人口伤害主要发生在进行休闲活动时,占40.67%,外地人口为在有偿工作时,占40.86%.外地人口、男性、较大年龄、较低文化程度、道路交通事故、晚上是伤害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是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事故和钝器伤,以男性、青壮年、低文化程度者为主.要针对不同人群的流行特点,科学开展伤害干预工作.
作者:刘娟;贾存显;栾素英;徐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影响产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择49例产后精神障碍(postpartum psychiatric disorder,PPD)患者(精神障碍组)和54例同期分娩的正常产妇(正常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分析影响产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将49例产后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5),2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4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PPD患者在夫妻感情、婆媳关系、人际关系、居住环境、生男生女、角色冲突及产褥期感染等方面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4周后观察组BPRS量表中的焦虑抑郁、思维障碍和缺乏活力评分及NOSIE中的社会兴趣、社会能力、抑郁、迟缓和个人整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影响产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心理、社会因素较复杂,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产后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
作者:胡丽珍;陈彩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2008-2011年隆回县疟疾疫情的流行特征,为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8-2011年隆回县疟疾病例相关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08-2011年隆回县疟疾病例累计报告64例,均为输入性疟疾病例.病例主要从高疟区获得感染,以间日疟为主;全年皆有发病,呈5月和9-10月两个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六都寨镇、七江乡、荷田乡3个乡镇,以男性青壮年采金农民工为主. 结论 隆回县输入性疟疾病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当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降低输入性疟疾的感染率,防止输入继发病例的发生.
作者:肖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在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来临之前,分析2013年1-3月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变化特点,了解循环毒株的变化趋势和重点关注地区,为指导下一步手足口病的防控和应对工作提供支持.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3年1-3月手足口病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严重程度和病原学信息进行分析. 结果 2013年1-3月,全国手足口病病例数比2012年同期下降4.9%,严重程度(重症数、重症比例、死亡数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2012年同期水平(分别下降47%、45%、16%和11%).大部分省市疫情低于2012年同期水平,但是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和安徽的重症数和(或)死亡数增加明显,疫情相对较重,需要重点关注.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其他肠道病毒所占比例逐步上升,在2013年1-3月其他肠道病毒的构成在40% ~50%左右波动,甚至超过EV71成为优势毒株,在重症和死亡病例中的比例也较往年同期有所上升. 结论 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的上升需要重点关注.需进一步加强病原学监测,重点地区应加强其他肠道病毒毒株的分离鉴定工作并积累相应的临床特征,为加深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下一步的风险评估和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作者:孙军玲;常昭瑞;王丽萍;余宏杰;马会来;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流动孕妇孕期保健行为与保健知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方法对来慈溪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妇保健门诊的159名流动孕妇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流动孕妇中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在不同文化程度及职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收入水平的流动孕妇在叶酸的服用率、孕3月内第一次产检、按时产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要求产后访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流动孕妇的文化程度及职业是孕期保健知识与保健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重点根据流动孕妇的文化程度及不同职业多渠道加强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孕期保健的认识与依从性,确实保障流动孕妇的母婴健康安全.
作者:卢筱华;于丽青;陈利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在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生殖道的感染状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93例作为不孕组,同时选取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UU及MH检测,并进行分析. 结果 不孕组CT、UU、MH、CT+UU、UU+MH、CT+ UU+ MH及总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卵管性不孕与CT、UU、CT+UU、UU+MH感染均密切相关(CT:OR=3.371,P=0.045;UU:OR=2.795,P=0.021;CT+ UU:OR=7.538,P=0.016;UU+ MH:OR =4.816,P=0.036).其中CT+UU与输卵管性不孕的联系密切.支原体药敏实验显示,UU对强力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敏感率较高(敏感性均为91.67%);MH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壮观霉素较敏感(敏感性为87.50%、87.50%和75.00%);UU+ MH对交沙霉素较敏感(敏感性为72.72%). 结论 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应重视病原体检测,根据病原体的药敏结果选择适当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陈仁;刘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