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望云;黄琼瑶;陈绍雄;何湘华;张自武
目的探讨孕妇与胎儿弓形虫(Toxoplasma,TOX)感染的状况与关系.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孕妇血中TOX特异性抗体及TOX DNA,对TOX感染孕妇检测羊水或脐血诊断胎儿感染. 结果 1 564例孕妇中血清TOX-IgM阳性者41例(2.62%),TOX-IgG阳性59例(3.77%),TOX DNA阳性45例(2.88%),41例TOX-IgM阳性者其TOX-DNA均为阳性.45例TOX感染孕妇中羊水或脐血TOX-DNA阳性13例(28.89%).TOX感染胎儿中2例自然流产,1例死胎、1例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9例出生时无明显症状的新生儿中,有1例生后1个月患黄疸性肝炎,1例有单侧耳聋,7例生长发育正常. 结论孕妇TOX感染可危害胎儿,孕妇TOX感染后取羊水或脐血检测TOX DNA是诊断胎儿TOX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玉燕;牟瑞丽;王磊一;江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弓形虫病原基因检测方法及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对胎儿的危害作用. 方法根据弓形虫基因序列,设计合成PCR扩增引物,研究PCR/DNA生物素探针检测试剂,并应用该试剂检测异常妊娠孕妇的血液和流产物,同时设立对照检查. 结果研制的弓形虫检测试剂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异常妊娠收集的病态流产物的检测中,阳性率为29.3%,分类比较中以死产死胎的阳性检出率高,为36.3%.血样的检测阳性率为27.0%,而正常对照流产物和血样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2%和0. 结论研制的试剂及检测方法可用于孕妇虫血症的病原检测;孕妇弓形虫感染对孕期胎儿具有直接的危害作用.
作者:韩广东;王南琳;刘凤梅;程玉芝;张洪花;黄炳成;陈锡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建国前,厦门杏林区疟疾流行严重.解放后,经积极防治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20世纪80年代未见疟疾病例.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建设的延伸,外来民工不断涌入,聚居于靠山的丘陵内开采石头.1994年酿成3个石料场疟疾暴发流行,年发病率高达51.74%,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郑立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辽宁省东部鸭绿江支流中下游区的凤城、宽甸、桓仁、新宾4县的34个乡,约25万人口地区曾经是肺吸虫病严重流行区.60年代调查,平均人群感染率达20%以上.经过50~80年代的防治,包括反复查治病人,捕杀、治疗猫、犬,药物灭螺,捕捉虫刺蛄,健康教育等手段,使肺吸虫病逐步得到控制.年新发病人数由数千例降到几十例.90年代起开始实施监测方案,对疫区肺吸虫病流行趋势做动态观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防制对策.现将1990~2001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许景田;毛玲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国正常人群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89%[1],精神病患者感染率高于正常人[2].为了解本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作者于1999年10月~2000年7月,采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对22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
作者:卢致民;张华彪;张进顺;马伟一;唐宏炜;施万平;刘金花;王兵科;徐向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性,37岁,某针织厂职工.平素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和特别的生活习惯,无外出史.因双眼有异物感、发痒、流眼、疼痛,尤以左眼为重.于2001年11月11日去县中医院眼科就诊.检查:眼结膜充血明显,发现眼结膜内有乳白色能活动的虫体,经利多卡因滴眼后,用镊子取出3条乳白色虫体.右眼未找到.左眼取出虫体后,上述症状消失,右眼仍有异物感.虫体经象山县防疫站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
作者:夏来宝;徐茂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63岁,农民,株洲市郊区荷花乡人. 因上腹部疼痛数年反复发作伴呕吐,于2001年2月16日入院.住院号:01-126.查体:肤黄、乏力、重病面容、上腹部压痛明显.化验检查:Hb 28 g/L,大便OB试验强阳性.B超示肝胆正常.诊断:胃出血.经止血消炎,治疗10 d,缓解不明显.粪检虫卵(-),OB试验仍呈强阳性.考虑胃癌,于同月28号做胃镜检查,在胃底部发现密密麻麻的一团小黑点,夹取部分小黑点涂片送检.
作者:钟望云;黄琼瑶;陈绍雄;何湘华;张自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吡喹酮等药物不同途径预防小鼠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 方法将吡喹酮、氯硝柳胺、丙硫咪唑和中药W按一定剂量单独或配伍对小白鼠灌胃给药,进行12 h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试验.同时进行含不同剂量不同透皮促进剂(二甲亚砜、Azone、1,2-丙二醇)吡喹酮霜剂的小鼠12 h或24 h皮涂防护试验,并用环卵沉淀试验(COPT)检测皮涂小鼠血清抗血吸虫抗体. 结果皮涂各组减虫率均为100%,可达12 h或24 h完全防护,透皮促进剂中Azone用量少且无臭,COPT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灌胃各组比较,中药W减虫效果明显,但毒性较大;吡喹酮单用及合用效果均好于氯硝柳胺,且吡喹酮与丙硫咪唑合用有一定增效作用,其中吡喹酮 140 mg/kg合并丙硫咪唑60 mg/kg可达12 h完全防护. 结论皮涂吡喹酮霜剂效果好于口服预防,透皮剂中Azone较理想,口服预防联合用药可降低剂量和毒性,提高防护效果.
作者:金玉明;黄铭西;刘竹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索适合海南省山区疟疾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方法 1991年开始在疟疾发病高、地形复杂的琼中县和平镇设立防治基地,根据疟疾防治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在执行疟疾防治常规性措施的同时,针对性地采取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改造环境等在内的综合性措施. 结果疟疾年带虫发病率(API)从1991年的60.76‰下降至2000年的2.17‰,恶性疟构成比从1991年40.69%降至2000年14.29%.主要传疟媒介大劣按蚊密度随经济开发种植面积扩大而下降. 结论综合性措施控制山区疟疾流行效果显著,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环境改造是山区疟疾防治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光泽;何贻基;汤杜环;吴多琳;蔡波;吉文琼;王国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三明市位于闽西北山区,辖1市9县2区,154个乡(镇、街道),总人口268万,总面积2.3万km2.境内山峦起伏,有沙溪等3大水系,水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2%,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气候温和,相对湿度高,雨量充沛,农村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窗口既少且小,居民夏季多有赤膊房外乘凉习惯,有利于蚊媒孳生繁殖及疟疾流行传播.
作者:郭双裕;陈德仁;吴金俊;王在途;郑剑锵;吴其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在20年的脑囊虫病临床工作中,除治疗各类型脑囊虫病人外,还遇到一些难治性脑囊虫病人,这些病人脑内感染囊尾蚴数量多,在脑内呈散在密集分布,病情极为严重.常表现为昏迷、高颅内压、精神症状、癫痫发作,甚至痴呆,使治疗非常棘手.本文就难治性脑囊虫病的临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作者:牛俊英;尹世敏;宋玉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丝虫病是非洲常见寄生虫病之一,非洲又是我国医疗队援外的主要地区.了解医疗队工作人员在非洲患丝虫病的情况,对后派人员丝虫病的防治,保障身体健康,确保援外工作的顺利完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7年9月~1999年9月作者随队在非洲加蓬工作期间对援外医疗队员丝虫病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毛一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猪囊虫特异IgG4快速检测试剂盒,并初步探讨其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G4单克隆抗体为探针,结合商品化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制成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现症囊虫病病人、其它寄生虫病病人和健康对照血清中的特异IgG4 . 结果 44例现症囊虫病病人特异IgG4阳性42例,阳性率为95.5%,21例正常人及27例其它寄生虫病人检测全部阴性(阴性100%,包虫除外). 结论本试剂盒操作简单、快速,结果鲜明便于目测判断,适于推广用作猪囊虫病的诊断及近期疗效考核.
作者:黄炳成;李桂萍;贾凤菊;胡绍良;白邦华;张秀艳;程义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采用套式PCR系统诊断、鉴别人体疟原虫感染. 方法采用已建立的套式PCR系统扩增SSU rDNA特定片段检测云南金平县恶性疟镜检阳性患者的6份血样,并设阳性与阴性对照. 结果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感染血样中分别扩增出104 bp、102 bp和115 bp预期大小的特定扩增带.正常人血、人源弓形虫、杜氏利什曼原虫DNA及灭菌双蒸水均未产生特异扩增带.6份血样中检出4份P.v.、P.f.和P.m.的混合感染,1份P.v.和P.f.及1份P.f.和P.m.的混合感染. 结论该系统特异、灵敏、稳定,在诊断疟疾的同时可准确地判定混合感染,对疟疾的诊断、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及疫情监控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姜素华;刘佩娜;付云朝;刘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对周口市684例脑囊虫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目的在于探讨脑囊虫病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 为今后的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恩东;苏建;李明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了解安徽省六安卫生学校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于2001年4~6月,选择中专学生(年龄为16~18岁)、统招大专学生(年龄为19~21岁)和成人大专学生(年龄为20~24岁)作为检查对象,用透明胶带法,检查受检者双侧鼻唇沟、双侧鼻翼及鼻尖部位蠕形螨感染情况.
作者:高义;夏和先;彭成;雷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是由恙螨传播,由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Rt)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自1986年山东省沂蒙山区蒙阴县证实存在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后[1],山东省其它地区陆续有该病发生[2~4].2000年8月~2001年1月,山东省青州市首次发生恙虫病暴发流行,经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共确诊61例.现将临床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秦开贵;杨淑玲;张兰英;李鲁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囊虫病系世界性疾病,我国呈广泛散在发病[1].山东省囊虫病治疗中心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在同一户内有两人以上发病者并非少见.为探讨其感染因素,作者对1990~1999的住院病人及陪人进行了感染因素调查.
作者:胡颖新;张志华;戴伟;徐凤全;冀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44岁,2000年8月因乏力、活动后气紧、四肢皮下瘀斑,首次来附院就诊.经检查后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M3),化疗1周后,完全缓解出院.同年11月入院进行第2次化疗,其间肝功能异常(ACT、AST偏高),为排除肝吸虫感染,送粪便到本室检查,醛醚法查出肝吸虫卵,服用吡喹酮驱虫治疗后出院.随后于2001年2月第3次入院化疗,完全缓解后出院.
作者:李艳文;何登贤;符允衡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74岁,湖北随州市安居镇人,农民.患者营养状况欠佳,贫血面容,近3年来,自觉胃部不适,常有恶心.1999年在本镇卫生院做过1次钡餐检查,显示胃壁充盈缺损,按胃病治疗未见好转.2000年3月28日~4月16日,先后呕吐10余次,吐出的虫体收集于一瓶中,共96条.4月18日患者带虫来到市卫生防疫站寄生虫病防治科就诊,建议患者到市一医院做了胃镜检查,未发现食道、胃有明显病理改变.
作者:韩乐云;黄希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