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所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时间

李彩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并发症
摘要:目的:分析将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引起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方法:搜集2015年01月份-2017年01月份在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例,全部患者都采取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记录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的时间.结果:治疗后患者NIHSS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数值明显比治疗前小,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将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应用.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益心舒胶囊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究益心舒胶囊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对治疗中老年冠心病是否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否在多个方面改善患者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性治疗,利用硝酸酯类等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益心舒胶囊.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接受药物前后的变化,患者冠心病情况是否有所好转,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多项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益心舒胶囊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试验组中的患者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明显比对照组中更为稳定,多项指标都有了明显好转.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差异,试验组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结论:益心舒胶囊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对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也有着明显的作用.

    作者:李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二甲双胍在治疗剂量ADM诱导胰腺癌BXPC-3细胞发生EMT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治疗剂量ADM诱导胰腺癌BXPC-3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中的左右.方法:采用ADM体外刺激的方法培养胰腺癌BXPC-3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构建EMT模型;根据实验目的将BXPC-3细胞分组,可分为BXPC-3-ctr组;BXPC-3-ADM组;BXPC-3-ADM+M组;BXPC-3+M组;MTT法检测二甲双胍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修复试验观察二甲双胍对细胞迁移的影响;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stat3,Twist,E-cadherin及Vimentin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的变化.结果:1.ADM能诱导胰腺癌BXPC-3细胞向间质细胞样细胞形态转化,使原本典型的连接紧密的上皮样细胞变得松散且形态极不规则,表现为类似成纤维状,较之普通BXPC-3细胞有典型的形态学变化.2.MTT显示ADM促进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二甲双胍抑制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且二甲双胍可抑制ADM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P<0.01).3.细胞划痕修复实验显示,ADM组与Ctr组相比,在划痕后24h及48h,细胞缺口均变小,而在划痕后48h,划痕缺口缩小的更为明显,而对照组划痕的缺口仍较宽;ADM+M组与ADM组相比,在划痕后24h及48h,ADM+M组划痕的缺口均比ADM组划痕的缺口大.M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划痕后24h及48h,M组划痕的缺口均比对照组大.4.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DM干预后的BXPC-3细胞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与之对应的Twist及Vimentin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ADM组相比,ADM+M组及M组BXPC-3细胞E-cadherin mRNA表达出现增高趋势,而Twist及Vimentin mRNA表达则出现降低现象(P<0.05).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ADM处理后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P-stat、Vimentin及Twist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二甲双胍干预48h后,ADM+M组及M组与ADM组相比较,上皮细胞相关标志分子E-cadherin的表达均出现升高趋势,而间质细胞相关标志分子P-stat、Twist、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抑制阿霉素诱导胰腺癌BXPC-3细胞的EMT进程.

    作者:罗海龙;胡国潢;伍晓妮;龚永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细节护理在静脉治疗患者中应用对风险的控制作用

    目的:分析和评价细节护理在静脉治疗患者中应用对风险的控制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016年度我院门诊和住院静脉治疗的5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度的25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2016年度的263例患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细节护理,对比两年度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2016年度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大幅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与2015年度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在静脉治疗患者中实施细节护理可有效控制和减少护理风险,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马奇;肖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频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对COPD患者肺部感染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方式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对于COPD患者的肺部感染有效治疗和护理方法,分析采用雾化吸入量和机械辅助治疗排痰的治疗效果方案.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联合呼吸衰竭,下呼吸道感染问题的患者,采用雾化方式,吸入15-20分钟后,采用辅助方式进行排痰,观察患者指尖血氧饱和度,SPO2是否逐步升高,痰液是否顺利的排出.结果:振动排痰后,整体的治疗效果达到100%.结论:采用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方式进行排痰,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痰液引流效果,对患者的肺部感染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提高患者肺部血氧,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

    作者:李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与胶体金法(EICA)检测乙肝两对半的效果.方法:采集我晋宁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西山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的138例血清(或血浆)检测资料展开分析,同时给予ELISA、EICA检测,对检测的乙肝五项指标予以分析.结果:ELISA的阴性诊断准确率为100.0%显著高于EICA检测的84.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中,ELISA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EICA检测的结果,EICA只能用于急诊的初筛试验,ELISA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作者:胡粉兰;童绍珍;郭艳萍;李金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非洛地平以及缓释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心率及血压变化,并对临床效果分析.结果:经治疗,A、B两组临床有效率与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降低,A、B两组降压效果与C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及缓释硝苯地平对于高血压均具有一定疗效,且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相比缓释硝苯地平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低,在高血压治疗中联合用药可更好控制症状.

    作者:夏艳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和分析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4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肝损害发生在抗结核治疗1月内,3例患者肝损害发生在抗结核治疗1-2月内,5例患者肝损害发生在抗结核治疗2月后.经一定护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全部消失,且肝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ALT以及AST指标等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因而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预后效果.结论:针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通过实施一定的心理护理、消毒隔离、饮食护理、肝功能护理以及健康宣教之后,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且能获得较高的预后质量.

    作者:张静娜;张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运用于恢复脑梗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到我院诊治的脑梗患者114例,分为两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57例试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简明智能精神状况记录量表(MMSE)评分、神经功能受损评分(NIHSS)及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等.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经护理后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简明智能精神状况记录量表(MMSE)评分、神经功能受损评分(NIHSS)及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运用于恢复脑梗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锁定钢板治疗88例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6月-2016年8月前来我院就诊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8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有38例,观察组患者有50例,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钢板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全部患者股骨近端骨折均一期愈合.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手术时间为66.5±6.8min,愈合时间为15.5±0.5周,出血量500±30ml,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手术时间为50.5±3.6m i n,愈合时间为9.6±0.5周,出血量300±40ml.经X2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解剖钢板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王红林;侯海林;刘建平;金泉;徐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思美泰治疗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究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思美泰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2月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患者128例随机分组.小剂量组采取低剂量思美泰治疗;大剂量组采取高剂量思美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治疗效果;治疗前后TBA水平、ALT水平、AST水平;瘙痒症状消失时间、黄疸消失时间.结果:大剂量组患者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治疗效果比小剂量组高,P<0.05;在治疗前两组TBA水平、ALT水平、AS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大剂量组治疗前后TBA水平、ALT水平、AST水平比小剂量组好,P<0.05;大剂量组瘙痒症状消失时间、黄疸消失时间比小剂量组低,P<0.05.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患者应用大剂量思美泰治疗的效果优于小剂量,可更好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向春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在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于老年粘连性肠根阻患者围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80例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围术期患者,并将其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于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围术期具有突出疗效,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辛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Meta分析

    目的:对腰椎间盘镜手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传统开放椎间盘切除术(opening discectomy,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PubMed、Embase、Coe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腰椎间盘镜与传统开放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用改良Jadad量表评分,纳入符合研究质量的文章.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1198例患者,其中椎间盘镜组599例,传统开放手术组5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MED短于OD(P<0.05)、术中出血量MED少于OD(P<0.05)、切口长度MED小于OD(P<0.05)、术后住院时间MED短于OD(P<0.05).结论:腰椎闯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术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两者无明显差别.

    作者:翁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呼吸内科的用药问题研究

    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抗生素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根据抗生素的选择,不仅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对患者的治疗费用有重要影响.本文简述了抗生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并对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作者:马建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人体四肢骨骼的解剖变异与创伤骨折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人体四肢骨骼的解剖变异与创伤骨折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直接外伤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X线正位、斜位和侧位摄片检查,同时比较患侧肢体和健侧肢体的检查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全部50例直接外伤患者中,8例患者存在解剖变异.19例轻伤患者,其中12例患者的骨与关节表现为正常解剖结构,7例患者表现为解剖变异,2例患者变异被误诊为骨折.31例重伤患者,其中28例患者存在骨折,2例患者同时存在变异和骨折.结论:在对创伤骨折和四肢骨骼解剖变异进行检查时,X线平片检查是常用和有效的一种方式,对人体四肢骨骼和骨关节的变异表现、解剖特点进行详细了解和熟悉,选择X线平片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创伤骨折、正常解剖变异,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作者:满玉福;王志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二甲双胍与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行单纯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的对照组与行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周期排卵率与妊娠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激素水平方面,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及睾酮水平显著优于(P<0.05).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提高周期排卵率与妊娠机率,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胡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DCA循环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升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进行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妇科住院部患者1600例,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0例.观察组患者针对医院感染工作采取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患者则按常规管理模式运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分别为2、4、1例;对照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分别为30、10、5例.观察组医院感染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循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新型管理模式,能够高度结合临床医院感染情况,对临床医院感染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从而有效的减少医院感染率,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作者:陈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偏头痛患者应用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偏头痛患者应用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把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60例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治疗的方法;治疗组=30例,给予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方法),并对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在治疗总体有效率方面,治疗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讨论: 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方法在偏头痛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使得患者信赖,值得推广.

    作者:胡惠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图像引导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痛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带图像引导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期间采用深圳海博公司生产的带图像引导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治疗系统治疗15例骨转移癌痛患者,采用图像引导技术进行摆位验证后进行治疗,两周内完成治疗.结果:15例中通过病房观察及门诊随访,随访结果治疗后疼痛症状完全缓解CR10例(66.6%),部分缓解PR4例(26.7%),1例缓解不明显SD(6.7%),但通过服用镇痛药物可控制.总有效率为93.3%.治疗后随访时间3~10个月,疼痛的中位缓解时间为治疗开始后1周.结论:带图像引导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痛,有效率高.

    作者:谭峰;高金玲;曹斌;张富伟;周显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消化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孙跃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神经生长因子应用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应用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6月小儿脑瘫82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进行治疗.甲组用综合康复治疗和神经生长因子,乙组用综合康复治疗.分析两组小儿康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乙组小儿脑瘫总改善率高于甲组(95.1%比80.5%,P<0.05).治疗后两组脑瘫患儿的PDI、GMFM均得到改善,其中乙组改善效果比甲组明显(P<0.05).结论:小儿脑瘫使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提高脑瘫改善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可进行推广.

    作者:马萱;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