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峰;高金玲;曹斌;张富伟;周显俊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方法:随机抽取4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A组,给予中医护理,另抽取44例作为B组,给予常规护理,随访6个月,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统计复发例数.结果:A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复发率均低于B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护理后,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愈后复发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燕;王珏利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70例纳入本次研究中;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开展分组工作,即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5例,分别给予常规干预、综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NIHSS评分、GCS评分显示为12.25±2.74(分)、4.36±1.26(分)较参照组的19.47±3.02(分)、3.14±0.45(分)较优,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实施综合干预,能减轻患者的昏迷程度,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重症监护(ICU)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方案及效果进行探讨,为ICU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地治疗方案.方法:随机挑选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重症监护室ICU患者50例,将这50例ICU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手段是丙泊芬,冬非合剂间断使用,观察组采用吗啡和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治疗的方案进行临床治疗(构橼酸舒芬太尼和吗啡是临床上常用的镇痛镇静药物[1],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效果并将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2%,并发症发生率为28%.结论: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采用吗啡和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进行治疗,镇痛镇静治疗有显著效果,值得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钊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60起进行回顾性分析,而后对不良事件的引发因素进行探讨,并结合我科室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防范策略.结果:通过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后可知,引发的主要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薄弱、查对制度未严格执行,技术操作不娴熟、缺乏沟通和无菌观念缺乏等.结论:血液透析室需对护理管理进行加强,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整体素质进行提升,与此同时还需将奖罚机制相结合,进而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降低.
作者:李晨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细节管理在肝胆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进行肝胆外科管道留置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结果:在100例进行肝胆外科管道留置的患者中,检查发现存在护理隐患的患者有36例,但均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处理,护理效果明显.发生不良护理事件3例,实习生误将胆道引流管视为腹腔引流管,医生及时采取措施,将情况抑制.有2例,肝癌手术的患者,将自身的胃部管道拔出,经医生检查后,未出现不良后果,3例静脉留置管道的患者管道滑落现象,但未出现出血现象,进而改为外周静脉输入液体.结论:细节管理在肝胆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以作为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王华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急救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中,采取综合性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王秋霞;陈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医疗机构内中药饮片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对医疗机构内的中药饮片的养护现状时行调查,总结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原因.结果与结论:医疗机构内中药饮片的养护管理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按单位类别、区域位置不同,监管应有所侧重,才能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以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张坤菊;何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中西结合治疗方案在小儿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作业评价.方法:择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就诊我院的96例过敏性鼻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对照组与孟鲁司特钠联合中药方剂辨证治疗的观察组,通过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与应用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7%明显优于对照组79.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14.6%(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以用于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中西医联合治疗不仅疗效确切而且临床应用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多家应用与推广.
作者:何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11月240例不合理用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参与研究,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血压平均值为(146.2±11.6)mmHg/(65.3±10.6)mmHg,平均脉压为(81.4±10.5)mmHg;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中对药物的错误认知占13.75%,盲目用药占17.08%,随意停药或用药占28.75%,随意增减剂量占40.42%.结论:为了保证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合理用药,医生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用药方案的制订,加强对患者用药的指导,提升患者依从性.
作者:张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6-2016/6于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并对照二者疗效差异.结果: 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结论: 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显著提高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吴盼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于本院实施剖宫产并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10例产妇作为分析组对象,将同期于本院行剖宫产未发生切口感染的10例产妇作为参照组对象,针对产妇的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参照组与分析组产妇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基础性疾病患者数量存在着显著差异,组间数据资料比较具有明显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分析组患者胎膜早破、手术时间也显著高于参照组产妇,各项数据资料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资料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包含肥胖、血红蛋白减少、基础性疾病、胎膜早破以及手术时间延长等,需要提升临床干预重视程度,积极预防与控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产妇产后的快速恢复.
作者:曾祥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数字化导板在口腔种植临床应用中的精确度.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8例口腔种植患者作为样本,以44例为一组,将其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数字化导板作为辅助手段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种植位置与术前设计的偏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种植后深度偏差(0.49±0.12)mm、角度偏差(4.20±0.23)mm、顶部偏差(1.10±0.14)mm、根尖部偏差(1.41±0.05)°,并发症发生几率2.27%,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将数字化导板用于口腔种植过程中,缩小种植位置与术前设计的偏差,提高种植精确度,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使患者牙列美观性可更好的恢复.
作者:周明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制霉菌素与甲硝唑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局部免疫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1月90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并随机分组.单一药物组用甲硝唑,联用组制霉菌素与甲硝唑联合.比较两组患者真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局部免疫和微循环指标的差异.结果:联用组患者真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高于单一药物组,单一药物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有16例,21例和8例,总有效率82.22%;联用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有32例,11例和2例,总有效率95.56%,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治疗前两组局部免疫和微循环指标(TNF-α、IL-1β、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用组局部免疫和微循环指标(TNF-α、IL-1β、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制霉菌素与甲硝唑联用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局部免疫及微循环改善作用确切,可有效提高局部免疫力,促进微循环的改善,且药物对患者无不良影响,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陈艳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产后出血情况及其成因,分析其针对性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24例产妇,产后2h内平均出血量(245.6±34.6)ml,产后24h内平均出血量(104.3±24.5)ml,未见产后大出血;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及妊娠并发症等.经护理干预后,均痊愈出院,护理满意度(96.7±2.4)分.结论:产后出血常见产后24h内,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实践中根据产妇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满足了其护理需求,利于其早日出院.
作者:汤维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微创钻颅穿刺抽吸引流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应证和时机.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3月-2016 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微创钻颅穿刺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4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43例患者治疗成功,治疗成功率为93.5%,整体治疗成功率比较高.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钻颅穿刺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对患者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万祥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治疗中使用复方胃蛋白酶散和乳酸菌片进行联合治疗,对所能取得的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20例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患病儿童,将这些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有60例.对两组患儿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采用普通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除了使用常规疗法外,另外再使用复方胃蛋白酶散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复方胃蛋白酶散在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时和乳酸菌片联合使用所能达到的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儿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后,经医疗分析与统计学方法分析,就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和病程来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并且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治疗中使用复方胃蛋白酶散和乳酸菌片进行联合治疗,可以明显的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王兰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在当前社会环境变化发展的情况下,社会人口学特征也不断发展变化,人群的行为因素变化也伴随着病原微生物的进化,这使得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仍旧威胁着社会稳定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笔者结合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实际,联系到我国当前传染病控制的现状,通过本文详细分析当前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并着重提出对应的预防控制策略.
作者:陈树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比例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及时的临床康复治疗干预能有效降低脑卒中致残率[1].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肩痛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在临床康复治疗中采用不当的治疗手段,不但不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反而会进一步加重肩关节损伤,延长上肢功能康复干预治疗时间[2].本研究通过针灸配合中医护理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关系,为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167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家属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家属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85例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家属参与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照组82例使用常规教育方法.1年后采用36条目简明量表(SF-36)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整体水平不佳,家属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组SF-36各维度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家属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减少(P<0.05).结论:家属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黄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眼眶肿瘤患者实施手术前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名眼眶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前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焦虑自评表(SAS)以及对护士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眼眶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7.8 %).结论: 术前对眼眶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焦虑、紧张情绪,从而降低患者出现心理、生理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葛青华;付新会;朱桌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