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改琴;戴侃记
目的 对小儿佝偻病、营养不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本地区医院2013年1-10月门诊健康检查的0~3岁儿童资料,分别对小儿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的构成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 6 399例儿童中共有小儿佝偻病患儿1 340例,发病率为20.94%,其中0~0.5岁、0.5~1岁、1~1.5岁、1.5~2岁、2~3岁佝偻病发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4.42%、25.15%、21.98%、19.24%、5.45%,呈逐渐下降趋势(x2=152.48,P<0.01),农村儿童发病率高于城市(x2=15.46,P<0.01).佝偻病组1 340例儿童共有营养不良770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7.46%,贫血812例,发生率为60.6%.不同年龄段儿童佝偻病组其营养不良发生率与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佝偻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佝偻病儿童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的机率明显高于非佝偻病儿童,应作为儿童保健的重点疾病加以防治.
作者:刘亚莉;张苏;秦桂琼;马艳;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GGT)各血清生化指标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鉴别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共筛选急性胰腺炎患者583例,根据其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胰腺炎组(406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组(177例),同时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其病因分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组(71例)和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组(106例),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人院24h内TBIL、DBIL、ALT、ALP、TBA、GGT等血清生化指标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病因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组TBIL、DBIL、ALT、ALP、TBA、GGT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急性胰腺炎组(P<0.01),上述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8、0.677、0.577、0.628、0.618、0.633;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组TBIL、DBIL、ALT、ALP、TBA、GGT血清水平显著高于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组(P<0.01),上述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765、0.695、0.805、0.786、0.816. 结论 血清TBIL、DBIL、ALT、ALP、TBA、GGT有助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及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
作者:谭超超;赵亚栏;黄莹;谭黎明;彭剑桥;曹友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现场调查两起麻疹聚集性疫情,用时间曲线图的方法分析两起麻疹聚集性疫情是否存在流行病学关联,为研判、防控疫情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两起麻疹聚集性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麻疹的临床特点,通过描绘时间曲线图及传播链关系图,探讨病例在发病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是否具有一致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判断两起聚集性疫情及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 结果 2013年4月,珠海市发生两起麻疹的本地聚集性疫情(共6名病例),一起由输人性病例在住院期间同时传染同病房的两名本地人员引起;另一起为本地感染引起,表现为家庭聚集性,出现第3代病例.两起聚集性疫情不存在流行病学关联. 结论 时间曲线图能直观地显示病人的暴露、发病、传染及住院等时间分布,结合病例传播链关系图及流行病调查,能较好地理清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情况.
作者:叶中文;黄晖;晁斌;朱春燕;练雁飞;林雨松;萧松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常德市2005-2012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对策和措施. 方法 对2005-2012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开展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免疫成功率监测. 结果 8年间常德市累计发生麻疹464例,年平均发病率1.01/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与年龄差异,4-6月病例占44.18%,农村病例明显高于城市;免疫规划外人群发病较多,小于8月龄病例占10.99%,18岁以上成人病例占19.61%;免疫成功率仅90%,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只有夯实麻疹类疫苗(含麻疹成份疫苗)的免疫接种率,必要时开展18岁以上特殊人群的补充免疫,提高预防接种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才能确保消除麻疹.
作者:覃平;郭志忠;聂俊雄;熊伯华;曾凡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孕中期孕妇检测AFP、β-hCG和μE3对筛查出生缺陷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Roche 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2011年1月-2012年12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产前门诊孕中期(15~20周)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游离雌三醇(μE3)浓度,利用配套的产前筛查软件综合评估计算孕妇胎儿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度,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结果 筛查21 481例孕妇中,高风险孕妇1 073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923例,筛查阳性率4.30%,18-三体综合征高危孕妇59例,筛查阳性率0.27%,神经管缺陷91例,筛查阳性率0.42%.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出生缺陷监测,共诊断21-三体综合征4例,未见18-三体综合征,其他染色体异常3例.经B超检查,检出神经管缺陷3例. 结论 孕中期血清三联产前筛查法是可靠的无创性产前筛查方法,可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结合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和B超检查,对预防出生缺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乔国昱;何亚萍;张国栋;张蕊;轩维清;王振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广西两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城市、农村各6个居(村)委会,共调查成人1 288人.抽取空腹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 结果 广西两市县居民血尿酸均值为(317.13±88.64)μmol/L,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8.01%,城市、农村血尿酸均值分别为(335.14±86.14)μmol/L、(398.79±86.84) 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4.31%、11.60%,城、乡血尿酸均值及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女性血尿酸均值分别为(362.00±89.74)、(286.26±73.42)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0.76%、16.12%,男、女血尿酸均值及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城市男性患病率为27.95%,女性为22.33%,农村男性患病率为15.20%,女性为8.48%,城市男女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及城市居民各年龄段血尿酸值、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村居民各年龄段血尿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广西两市县居民高尿酸患病率比较高,城乡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存在差别,需根据城乡患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控制.
作者:陈玉柱;方志峰;唐振柱;陆武韬;韦利玲;李忠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伤害行为现状及其与社会适应的相关性,为中学生伤害的有效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蚌埠市2 530名在校中学生,使用问卷对研究对象伤害发生及社会适应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 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43.3%.男生伤害的发生率(46.8%)高于女生(40.1%),初中生(49.3%)高于高中生(29.8%),乡村地区中学生(47.1%)高于城市学生(4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发生伤害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日常生活、行为规范、情绪控制、环境适应、心理预期、心理动力及心理支持得分均低于未发生伤害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有人际关系、心理预期、心理支持,高中生则只有心理支持进入回归方程(P均<0.05). 结论 不同性别、学段、地区中学生伤害发生状况存在差异,社会适应对中学生伤害的发生具有重要保护作用.
作者:顾璇;卞莉;李红影;汤建军;单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湘潭市2004-2013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湘潭市制定HIV/AIDS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13年通过疫情报告网络收集的艾滋病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湘潭市2004-2013年累计报告HIV/AIDS 441例,报告病例逐年上升,男女比例为2.47:1,20~49岁青壮年,占75.3%,未婚占29.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5%,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5.3%,其中男男同性传播占11.6%. 结论 湘潭市要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加强对男男同性人群等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措施的力度,加强已发现传染源的管理,以控制湘潭市艾滋病传播与流行.
作者:彭颂阳;朱怡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影响流动人口发生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流动人口异位妊娠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江山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发生异位妊娠的外来务工女性和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未发生异位妊娠的外来务工女性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学历、居住环境、自然分娩次数、人工流产次数、性伴侣人数、经期性生活、性交前后清洗阴道、性生活频率、生殖道感染史、盆腔感染史、宫内节育器和生殖系统手术史是流动人口异位妊娠的影响因素,以上各因素与未发生异位妊娠的外来务工女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殖系统肿瘤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较多的人工流产次数、生殖道感染史、盆腔感染史、宫内节育器放置史和生殖系统手术史是导致流动人口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 结论 针对导致流动人口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宣教,加强其对性生活的健康意识,提高收入从而改善居住环境,加强自我约束,积极治疗生殖系统的感染等是减少流动人口异位妊娠的重要措施.
作者:郑荣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以发光细菌作为毒性测试物种,以毒性较强的3种重金属铊、锑和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对发光细菌的毒性特点. 方法 将3种有毒重金属铊、锑和钡初步建立毒性测试模型,用生物毒性测试仪测定样品及空白的发光度,计算相对发光率. 结果 发光菌的相对发光率与毒物的浓度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88~-0.99,P<0.05.铊、锑和钡作用15 min时使发光细菌产生50%光损失时的浓度(EC50值)分别为21.60、148.56和1 094.50mg/L. 结论 该方法在有毒重金属的毒性监测和评价方面可以弥补理化方法分析毒性时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建江;陈平;贾继民;田华;马永红;宋远新;王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国女性良性乳腺疾病、乳腺癌家族史和月经生育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方法 检索中外数据库,按照一定的标准获得有关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并使用Review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14篇,累计乳腺癌病例5 282例,对照6 409例,与对照人群相比,病例组合并后的OR值(95%CI):良性乳腺疾病(benign breast disease,BBD)为2.24(1.23,4.09),乳腺癌家族史(family history of breast cancer,FHBC)为2.05(1.47,2.86),月经生育因素中绝经(menopause)为0.93(0.61,1.41),母乳喂养(breastfeeding)为0.76(0.62,0.92),流产(abortion)为1.47(1.04,2.07). 结论 良性乳腺疾病、乳腺癌家族史及流产为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为中国女性乳腺癌的保护因素,绝经与否与中国女性的乳腺癌发病没有显著性联系.
作者:李红;李朋;陈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在本院产检并分娩的216例产妇为观察对象,用随机分组法将216例产妇分为干预组108例,对照组108例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及护理;干预组接受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团队根据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采取系统护理干预.两组产妇在护理干预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状态评分,并对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测评结果显示,干预组产妇干预后焦虑评分为(42.18±2.83)分,抑郁评分为(43.50±2.96)分,对照组产妇焦虑评分为(50.63±3.32)分,抑郁评分为(49.92±3.57)分,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孕期正确的教育,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有效的心理疏导等,对于缓解和消除产妇的焦虑、抑郁心绪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从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黄小玲;余贺杲;莫绮华;林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壳聚糖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 分别以800、400、200 mg/kg·bw剂量的壳聚糖给小鼠连续灌胃30 d后,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迟发型变态反应、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和溶血素水平、吞噬系统的碳廓清能力和吞噬鸡红细胞功能以及NK细胞活性. 结果 壳聚糖能够刺激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提高迟发型变态反应水平,促进抗体生成细胞增殖,提高溶血素水平,增强吞噬系统的碳廓清能力和吞噬鸡红细胞功能,对NK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 结论 壳聚糖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的作用.
作者:彭亮;赵鹏;李彬;张洁宏;王彦武;傅伟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2012年商洛市中学生亚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健康促进提供参考.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本市6所中学的7 428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调查亚健康状况,自编因素调查问卷调查相关因素,分析亚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本市中学生亚健康检出人数为3 517名,检出率为47.35%.经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健康饮食(OR=2.218,95% CI=1.374~6.812)、缺乏文体活动(OR=1.112,95% CI=1.102~3.611)、作息时间不规律(OR=1.126,95%CI=1.102~3.611)和心理压力大(OR=1.106,95% CI=1.008~2.372)为中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商洛市中学生亚健康发生率较高,问题较为严重,应尽快制定实施包括心理、生活习惯、体育锻炼、健康教育及科学用药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相改琴;戴侃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小儿哮喘患儿86例,确诊后检测其体内维生素D水平,有针对性的使用维生素D,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每日给予0.5~1粒进行治疗,统计患儿发病次数及住院次数情况. 结果 86例哮喘患儿有79例存在体内维生素D水平降低,占91.9%.经维生素D治疗后3个月发病次数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住院次数也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未合并维生素D缺乏患儿发病次数及每年住院次数少于存在维生素D缺乏患儿(P<0.05). 结论 小儿哮喘患儿维生素D缺乏比率超过90%,且与性别及年龄无关,进行维生素D补充治疗后,能有效减少支气管哮喘患儿每年发病次数及住院次数.
作者:王四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危险因素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按现患率调查方法,2010-2012年每年抽取1 d0~24时全部住院患者,调查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0%、2.9%、2.9%,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294,P>0.05),感染发生主要的科室为儿外科与儿科系统,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胃肠道及产褥(术后)病为主,占54.55%.3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0.2%、44.8%、46.8%;手术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81.9%;Ⅰ类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16.5%;术前2h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由50.8%升至9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010-2012年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保持常态趋势,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效果显著,但应加强对医院感染高危科室的监控,抗菌药物管理效果的巩固也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温远辉;林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2012年湖南省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各疫情菌株的病原学特征,分析比较各疫情分离株之间以及与常规监测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为追溯传染源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生化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血清学方法生物分型,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进行分子分型. 结果 2012年从湖南省疫情和监测样品中分离的17株O139群霍乱弧菌均带毒力基因,均为产毒株.在进行PFGE分子分型的17株菌中,有2起疫情酶切图谱完全相同,而该2起疫情与其他的3起疫情以及这3起疫情之间的酶切图谱不完全相同. 结论 湖南省2012年从甲鱼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携带率高,是疫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病人和食品中分离的菌株具有高度同源,进一步证实该疫情为食源性传播.分子分型图谱相似率100%的2起疫情传染来源一致,而其他各起疫情之间关联性很小或者没有,传染来源均不同.
作者:湛志飞;覃迪;夏昕;胡世雄;高立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厦门市湖里区人工泳池水质卫生状况,为保障游泳者的身体健康、加强游泳池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2006-2011年湖里区人工泳池水样,检测尿素、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浑浊度、pH值和游离余氯,并参照GB 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11年湖里区人工泳池水质卫生总合格率为64.8%,历年监测合格率分别为40.0%、76.2%、41.7%、53.6%、71.0%、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9,P=0.000).成人泳池和儿童泳池之间、室内泳池与室外泳池之间的水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指标合格率由低到高依次为游离余氯< pH值<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尿素<浑浊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76,P=0.000). 结论 厦门市湖里区人工泳池水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游离余氯、pH值;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同时应加强泳池管理人员的培训.
作者:陈涌泉;黄益德;林满治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和探讨婴幼儿肺炎血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 方法 以临床诊断为肺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重症肺炎组(42例)、普通肺炎组(30例)心肌酶变化情况,并研究重症肺炎患儿中动脉氧分压[Pa(O2)]与心肌酶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存在异常增高,尤以重症肺炎为著(P<0.05).随缺氧严重程度的加深,心肌酶、cTnⅠ均出现升高.表明重症肺炎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与心肌酶谱、cTnⅠ均呈负相关. 结论 婴幼儿重症肺炎应重视监测心肌酶谱及cTnⅠ水平.
作者:沈国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信息和情感支持对神经母细胞瘤及肾母细胞瘤患儿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本院进行神经母细胞瘤或肾母细胞瘤手术及术后化疗患儿的家属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信息和情感支持,采用SCL-90量表评价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负性情绪. 结果 观察组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SCL-90 9个因子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抑郁症、焦虑症、敌对症、恐怖症、偏执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 应加强对患儿家属负性情绪的关注,为其积极寻求信息和情感支持,纠正负性情绪,为患儿提供有利的治疗环境.
作者:余黎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