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信息和情感干预对恶性肿瘤患儿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

余黎静

关键词:信息和情感支持, 肾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患儿家属, 负性情绪
摘要:目的 探讨信息和情感支持对神经母细胞瘤及肾母细胞瘤患儿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本院进行神经母细胞瘤或肾母细胞瘤手术及术后化疗患儿的家属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信息和情感支持,采用SCL-90量表评价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负性情绪. 结果 观察组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SCL-90 9个因子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抑郁症、焦虑症、敌对症、恐怖症、偏执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 应加强对患儿家属负性情绪的关注,为其积极寻求信息和情感支持,纠正负性情绪,为患儿提供有利的治疗环境.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405例幼儿呼吸道异物的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目的 描述3岁以内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流行病学特点,探索呼吸道异物的预防措施. 方法 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间405例3岁以内患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特点,制定调查问卷,对患者监护人或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住地、年龄、性别、性格、异物种类、诱因、看护人文化层次及健康教育水平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405例患儿中,366例患儿来自农村(90.4%),39例来自城市(9.6%);男女之比为2.3:1;年龄5~36月,中位数为16月;异物吸入时间1h~1年,中位数2 d;发病高峰在10月至次年2月(283例,70.0%);异物种类均为食物性异物,其中植物性异物398例,以花生多(215例,53.1%).有明确诱因者占94.1%,以玩耍、哭闹、嬉笑、摔倒时误吸多见,73.6%的患儿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实际看护人中祖父母占63.3%,实际看护人文化程度中学以下为97.5%、文盲占56.8%.84.2%的看护人从未听说过呼吸道异物预防知识. 结论 呼吸道异物的发生有地域差异、性别差异、季节差异,看护人具有较低的文化层次,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可能会降低呼吸道异物的发生率.

    作者:张卫杰;李培华;刘稳;李巍;许学谷;曹恒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Logistic模型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模拟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Logistic模型模拟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过程. 方法 使用Logistic模型对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疫情进行拟合,确定模型的参数;推导模型的3个关键点,对大流行疫情进行定量分期. 结果 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可以分为“输入期”、“本地扩散期”、“大流行期”三个时期.“大流行期”的Logistic模型方程为:n=6878/1+e-(0.1166t-8.3859).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大流行期”分为三个阶段:①渐增期(第105~166 d),在该时期,疫情发展缓慢,是采取防控措施的佳时期;②快增期(第167~ 188 d),此时期的防控难度较大,付出的防控成本可能收不到预期的效果;③缓增期(第189~244 d),在该时期,免疫屏障已逐步建立,采取防控措施效果将不明显. 结论 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城市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过程.

    作者:张锡兴;陈田木;刘如春;胡伟红;谢知;李亚曼;李叶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驻京某部2008-2012年结核病疫情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驻京部队结核病流行趋势,为部队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驻京部队结核病防治网,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2008-2012年连续监测被调查单位的结核疫情,填写军队结核病患者督导管理卡,分析5年来驻京部队结核病发病率、患病率及结核病例特征. 结果 5年共监测官兵666 851人次,共新登记患者212例,结核年平均发病率31.97/10万,年底平均患病率20.89/10万.5年间结核年发病率、患病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肺结核患者187例,经过6~9个月短程化疗,临床治愈患者180例,治愈率96.26%.经1~5年随访,复治5例,复治率2.67%.复发及复治肺结核共30例,临床治愈26例,治愈率为86.67%.新发肺结核痰菌阳性率21.57%,复发复治肺结核痰菌阳性率40.00%,复发复治结核患者的痰菌阳性率高于新发结核患者的痰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驻京部队结核疫情低于全国疫情.驻京部队实施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与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来结核疫情呈低水平徘徊状态,但军队结核病控制有其自身特点,应有效防止不规律化疗造成的治疗失败,重视复发肺结核和老年结核病死亡.

    作者:赵文娟;徐力红;张翠英;李桥;董恩军;高玉然;丹子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流动人口异位妊娠发生情况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流动人口发生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流动人口异位妊娠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江山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发生异位妊娠的外来务工女性和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未发生异位妊娠的外来务工女性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学历、居住环境、自然分娩次数、人工流产次数、性伴侣人数、经期性生活、性交前后清洗阴道、性生活频率、生殖道感染史、盆腔感染史、宫内节育器和生殖系统手术史是流动人口异位妊娠的影响因素,以上各因素与未发生异位妊娠的外来务工女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殖系统肿瘤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较多的人工流产次数、生殖道感染史、盆腔感染史、宫内节育器放置史和生殖系统手术史是导致流动人口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 结论 针对导致流动人口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宣教,加强其对性生活的健康意识,提高收入从而改善居住环境,加强自我约束,积极治疗生殖系统的感染等是减少流动人口异位妊娠的重要措施.

    作者:郑荣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儿佝偻病与营养不良关系的调查分析

    目的 对小儿佝偻病、营养不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本地区医院2013年1-10月门诊健康检查的0~3岁儿童资料,分别对小儿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的构成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 6 399例儿童中共有小儿佝偻病患儿1 340例,发病率为20.94%,其中0~0.5岁、0.5~1岁、1~1.5岁、1.5~2岁、2~3岁佝偻病发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4.42%、25.15%、21.98%、19.24%、5.45%,呈逐渐下降趋势(x2=152.48,P<0.01),农村儿童发病率高于城市(x2=15.46,P<0.01).佝偻病组1 340例儿童共有营养不良770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7.46%,贫血812例,发生率为60.6%.不同年龄段儿童佝偻病组其营养不良发生率与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佝偻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佝偻病儿童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的机率明显高于非佝偻病儿童,应作为儿童保健的重点疾病加以防治.

    作者:刘亚莉;张苏;秦桂琼;马艳;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氯硝柳胺展膜剂杀尾蚴试验

    目的 观测氯硝柳胺展膜剂水面杀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方法 1)直接杀蚴试验.取3047FALCON细胞培养盒,注入去氯水,放入尾蚴,再滴加3.4、1.7、0.8、0.4和0.2μl,氯硝柳胺展膜剂,分别记录5、10和30 min尾蚴死亡数.2)室内杀蚴感染实验.取4只圆形塑料盆,注入去氯水15 L,水面积为0.163m2.每盆移入尾蚴1 500条,静置0.5h.试验组3盆,氯硝柳胺展膜剂浓度分别为0.2、0.3和0.4 g./m2,施药5 min后,各放入小鼠20只感染30 min,同时设清水对照组,感染完成后放动物室进行常规饲养,35 d后剖杀,收集成虫计数.3)现场模拟试验.选择长为50 m,宽为2m的沟渠2条,分别放置40只阳性钉螺逸蚴30 min后,试验组喷洒1%氯硝柳胺展膜剂0.3 g/m2,两组各放置小鼠20只/笼,每天感染4h,连续2d,室内饲养35 d后解剖. 结果 直接杀蚴试验1%氯硝柳胺展膜剂用量为3.4、1.7、0.8、0.4和0.2μl时,5 min尾蚴死亡率分别为97.83%、100%、26.67%、11.86%和18.84%;10 min分别为100%、100%、93.33%、74.19%和43.84%;30 min均为100%.室内杀蚴感染实验1%氯硝柳胺展膜剂用量为0.2、0.3、0.4 g/m2浓度时,小鼠感染率均为0%,清水对照组小鼠感染率为100%.模拟现场试验试验组小鼠感染率均为0%,对照组感染率47.37%. 结论 1%氯硝柳胺展膜剂现场喷洒杀尾蚴用量小,在水面铺展速度快,0.2 g/m2以上浓度杀蚴率100%.

    作者:丁良;魏望远;余晴;任光辉;陈祥麟;夏蒙;刘宗传;梁晓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某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现状,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合理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某院2009-2012年626例深部真菌感染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 引起深部感染的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9.74%;呼吸内科、ICU病房、神经内科和肿瘤科住院患者较易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高,其次为泌尿道.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年龄≥60岁老年患者、肿瘤化疗及各种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 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患者呼吸系统监测,对于高危群体加强病原学检测,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助于控制医院真菌感染.

    作者:张欠欠;任勇;李芳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福建省地产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

    目的 了解福建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茶叶中铁、锰、铜、锌、钴、硒、铬、镍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为茶叶种植、茶叶营养及卫生学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福建省主要产茶地和市场随机抽取不同品种茶叶135份,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 结果 茶叶中8种微量元素含量组内变化趋势为锰>铁>锌>铜>镍>铬-->钴≈硒,不同品种茶叶中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不全相同,铁观音中锰元素含量高,功夫红茶中铁、锌、铜和铬元素含量高,白牡丹中镍元素含量高,永春佛手中钴元素含量高,正山小种中硒元素含量高.闽北地区茶叶中铁、锌、铜、镍的平均含量高于闽南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闽南地区的锰高于闽北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元素两地区相当(P>0.05). 结论 福建省地产茶叶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且不同地区不同品种茶叶中各元素含量存在差异.

    作者:周娜;白艳艳;王文伟;贾玉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护理干预对产后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在本院产检并分娩的216例产妇为观察对象,用随机分组法将216例产妇分为干预组108例,对照组108例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及护理;干预组接受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团队根据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采取系统护理干预.两组产妇在护理干预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状态评分,并对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测评结果显示,干预组产妇干预后焦虑评分为(42.18±2.83)分,抑郁评分为(43.50±2.96)分,对照组产妇焦虑评分为(50.63±3.32)分,抑郁评分为(49.92±3.57)分,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孕期正确的教育,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有效的心理疏导等,对于缓解和消除产妇的焦虑、抑郁心绪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从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黄小玲;余贺杲;莫绮华;林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某高校计算机教室公用电脑鼠标细菌污染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某高校计算机教室公用电脑鼠标细菌污染情况,并观察不同方法的清洁消毒效果,提出适宜的消肖毒时间间隔. 方法 分别用自来水、1∶100的84消毒液、市售电脑清洁剂对某高校计算机教室60台公用电脑鼠标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前后细菌污染和大肠菌群检测,随机分三组,每组20台. 结果 60台电脑鼠标清洁消毒前细菌污染率为100%,平均菌落数为(70.35±8.07)cfu/cm2,大肠菌群检出率为33.3%,检出菌种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霉菌等;1∶100的84消毒液消毒后平均菌落数(3.50±1.88)cfu/cm2较消毒前(71.72±8.35)cfu/cm2显著减少(P=0.000),消毒后大肠菌群检出率(0.0%)较消毒前(30.0%)明显下降(P=0.020),1∶100的84消毒液消毒效果佳,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结论 高校计算机教室公用电脑鼠标细菌污染严重,应建立电脑日常保洁制度,建议采用1:100的84消毒液每天擦拭鼠标等电脑部件.

    作者:周德华;陶鸿;周祥林;柏恒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长沙县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长沙县农村育龄妇女叶酸的增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2年4月采用二阶段完全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沙县406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育龄妇女叶酸的知晓和服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育龄妇女叶酸孕前服用和叶酸服用依从的影响因素. 结果 育龄妇女叶酸知晓率为19.9%,叶酸服用率为74.8%,叶酸服用依从率为20.4%,三者均未达到叶酸增补项目的总目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知道叶酸需要持续补充6个月的育龄妇女更为依从(OR=2.559,P=0.001)、孕妇、一年内产妇较计划怀孕育龄妇女(孕妇OR=3.159,P=0.006;一年内产妇OR=5.535,P<0.001)及曾接受过叶酸教育的育龄妇女叶酸服用依从性佳(OR=3.645,P<0.001). 结论 长沙县育龄妇女叶酸知晓率、服用率和依从率较低.应加强对育龄妇女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宣传教育,并保证叶酸知识能够被育龄妇女接受.

    作者:李方;林茜;胡香英;李明志;秦虹;杨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降低医院HIV筛查阳性患者脱失的方法探讨

    目的 通过改善医院医务人员认知和行为、健全工作制度等干预措施,扩大对就诊患者HIV筛查覆盖,加强对HIV筛查阳性患者的告知和信息的收集,提高筛查阳性患者随访比例. 方法 选择长沙市某部级三甲医院,通过医务科在医院内部对各科室临床医生的系统培训,在工作环境内以告示、宣传栏等形式反复提醒,增强临床医生主动为就诊患者提供HIV筛查的意识,同时规范院内筛查患者的信息登记、随访、确证流程等制度.通过15个月的干预工作,比较工作开展前后同时间段内该医院HIV筛查人次数占就诊总人次数比例(筛查率)、HIV筛查阳性患者脱失率,并分析影响HIV筛查阳性患者脱失的其他原因. 结果 干预工作实施前后HIV筛查率上升0.48% (P<0.01),HIV筛查阳性患者脱失率下降20.37% (P<0.01).住院病人参加确诊检测比例高于门急诊患者(P<0.05),年龄、性别、住址对是否参加确诊无影响(P>0.05). 结论 扩大筛查更多地发现了感染者,通过安排专人负责HIV筛查阳性的后续处理工作,利于降低HIV筛查阳性患者脱失率.

    作者:唐华文;卢懿;陈曦;任敏;赵俊仕;厉洁;陈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维生素D缺乏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小儿哮喘患儿86例,确诊后检测其体内维生素D水平,有针对性的使用维生素D,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每日给予0.5~1粒进行治疗,统计患儿发病次数及住院次数情况. 结果 86例哮喘患儿有79例存在体内维生素D水平降低,占91.9%.经维生素D治疗后3个月发病次数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住院次数也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未合并维生素D缺乏患儿发病次数及每年住院次数少于存在维生素D缺乏患儿(P<0.05). 结论 小儿哮喘患儿维生素D缺乏比率超过90%,且与性别及年龄无关,进行维生素D补充治疗后,能有效减少支气管哮喘患儿每年发病次数及住院次数.

    作者:王四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常德市2005-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常德市2005-2012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对策和措施. 方法 对2005-2012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开展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免疫成功率监测. 结果 8年间常德市累计发生麻疹464例,年平均发病率1.01/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与年龄差异,4-6月病例占44.18%,农村病例明显高于城市;免疫规划外人群发病较多,小于8月龄病例占10.99%,18岁以上成人病例占19.61%;免疫成功率仅90%,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只有夯实麻疹类疫苗(含麻疹成份疫苗)的免疫接种率,必要时开展18岁以上特殊人群的补充免疫,提高预防接种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才能确保消除麻疹.

    作者:覃平;郭志忠;聂俊雄;熊伯华;曾凡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PW与PW-DTI成像技术在尿毒症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脉冲多普勒法(PW)与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W-DTI)技术在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价值. 方法 对130例尿毒症患者分别采用脉冲波多普勒法(PW)测量二尖瓣口前向血流速度参数: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计算E/A比值;采用PW-DTI技术测量左室侧壁、前壁、下壁、室间隔的二尖瓣环水平DTI参数: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计算Em/Am比值;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 结果 PW-DTI对尿毒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检出率为86.15%,明显高于PW的6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9,P<0.01). 结论 PW-DTI技术可以实时定量地反映心肌运动的方向与速度,客观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有效避免频谱多普勒检查存在的假性正常化现象.

    作者:谌瑾寰;叶湘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妇幼保健机构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目的 了解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危险因素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按现患率调查方法,2010-2012年每年抽取1 d0~24时全部住院患者,调查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0%、2.9%、2.9%,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294,P>0.05),感染发生主要的科室为儿外科与儿科系统,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胃肠道及产褥(术后)病为主,占54.55%.3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0.2%、44.8%、46.8%;手术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81.9%;Ⅰ类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16.5%;术前2h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由50.8%升至9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010-2012年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保持常态趋势,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效果显著,但应加强对医院感染高危科室的监控,抗菌药物管理效果的巩固也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温远辉;林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两起麻疹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关联调查分析

    目的 现场调查两起麻疹聚集性疫情,用时间曲线图的方法分析两起麻疹聚集性疫情是否存在流行病学关联,为研判、防控疫情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两起麻疹聚集性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麻疹的临床特点,通过描绘时间曲线图及传播链关系图,探讨病例在发病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是否具有一致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判断两起聚集性疫情及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 结果 2013年4月,珠海市发生两起麻疹的本地聚集性疫情(共6名病例),一起由输人性病例在住院期间同时传染同病房的两名本地人员引起;另一起为本地感染引起,表现为家庭聚集性,出现第3代病例.两起聚集性疫情不存在流行病学关联. 结论 时间曲线图能直观地显示病人的暴露、发病、传染及住院等时间分布,结合病例传播链关系图及流行病调查,能较好地理清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情况.

    作者:叶中文;黄晖;晁斌;朱春燕;练雁飞;林雨松;萧松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清生化指标在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GGT)各血清生化指标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鉴别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共筛选急性胰腺炎患者583例,根据其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胰腺炎组(406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组(177例),同时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其病因分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组(71例)和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组(106例),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人院24h内TBIL、DBIL、ALT、ALP、TBA、GGT等血清生化指标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病因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组TBIL、DBIL、ALT、ALP、TBA、GGT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急性胰腺炎组(P<0.01),上述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8、0.677、0.577、0.628、0.618、0.633;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组TBIL、DBIL、ALT、ALP、TBA、GGT血清水平显著高于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组(P<0.01),上述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765、0.695、0.805、0.786、0.816. 结论 血清TBIL、DBIL、ALT、ALP、TBA、GGT有助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及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

    作者:谭超超;赵亚栏;黄莹;谭黎明;彭剑桥;曹友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广西两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广西两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城市、农村各6个居(村)委会,共调查成人1 288人.抽取空腹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 结果 广西两市县居民血尿酸均值为(317.13±88.64)μmol/L,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8.01%,城市、农村血尿酸均值分别为(335.14±86.14)μmol/L、(398.79±86.84) 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4.31%、11.60%,城、乡血尿酸均值及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女性血尿酸均值分别为(362.00±89.74)、(286.26±73.42)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0.76%、16.12%,男、女血尿酸均值及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城市男性患病率为27.95%,女性为22.33%,农村男性患病率为15.20%,女性为8.48%,城市男女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及城市居民各年龄段血尿酸值、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村居民各年龄段血尿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广西两市县居民高尿酸患病率比较高,城乡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存在差别,需根据城乡患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控制.

    作者:陈玉柱;方志峰;唐振柱;陆武韬;韦利玲;李忠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手足口病患儿校正QT间期离散度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HFMD患儿100例为研究组,随机匹配9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描记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用心率校正得QTcd,同时行cTnT定量检测.cTnT阳性组按预后分为病情好转组与病情加重组,均于治疗第7d复查心电图、cTnT. 结果 治疗前cTnT阳性组QTcd、cTnT大于阴性组、对照组(P均<0.05),阴性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病情加重组QTcd、cTnT大于病情好转组(P<0.05),病情好转组治疗后QTcd、cTnT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病情加重组治疗后则上升(P<0.05);QTcd与cTnT值呈正相关(r=0.802,P=0.000). 结论 早期动态监测QTcd的变化有助于HFMD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邓顺周;王明义;林建国;杨茂恩;关秀兰;李健茹;张春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