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本科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何倩;孟虹;吴骋;许金芳;王睿;赵艳芳;郭晓晶;贺佳

关键词:本科生, 医学统计学, 教学效果,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了解医学本科生《医学统计学》学习情况和教学影响因素,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某高校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了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以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用SAS9.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68.00%的学生认为医学统计学对以后的工作有帮助,47.08%的学生兴趣一般,46.18%的学生不会自己找练习题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课程自身特点、课程安排、学生的行为、教师授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结论 需要针对影响因素提出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学方式多样化,端正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识和态度,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访对6~7岁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访对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3所小学一年级156名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 对于小学生在口腔卫生知识方面,例如使用含氟牙膏、吃甜食引起蛀牙以及保护六龄齿的重要性等方面,干预后有显著提高(P<0.05).口腔卫生态度和卫生行为方面例如口腔疾病的危害、刷牙的时间及牙刷的选择和放置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小学生家长在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方面,都在家访干预后比例达到95%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访对于小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技能水平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武秀萍;李冰;杨光;李晋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008-2011年贺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2008-2011年贺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下简称AEFI)的监测情况,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行状况,以科学指导今后开展AEFI监测工作.方法 对2008-2011年贺州市AEFI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08-2011年贺州市AEFI病例共发生121例,男女比例2.18:1,病例及时报告数为113例,及时报告率93.39%,需调查病例118例,调查率100%.发生AEFI的年龄主要以<1岁为主,共82例,占67.77%.AEFI病例分类中,占前四位的分别为异常反应78例,占64.46%;一般反应19例,占15.70%;偶合症17例,占14.05%;接种事故4例,占3.31%.AEFI病例中以接种卡介苗引起的为主,共56例,占46.28%.结论 贺州市AEFI监测系统正常运行,但要加强对安全注射工作的管理,加强对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的培训工作,同时要加强对1岁内儿童接种后AEFI监测工作.

    作者:黄文胜;林乔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生殖道感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河北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法,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情况调查,应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其生殖道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近1年中有47.7%妇女患有各种妇科疾病,患病后92.2%妇女进行了治疗,在治疗的方式选择上,60%的人选择去医院治疗.影响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文化程度、初婚年龄、人工流产.结论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病情况严重,生殖道患病率高与育龄妇女文化水平低、初婚年龄小及人工流产史等有关.

    作者:李隽;高亚萍;胡振华;谢晓东;肖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怀化市2010-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目的 分析怀化市2010-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客观评价疫苗免疫的安全性,提高免疫接种工作质量,制定科学免疫策略.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辖区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10-2011年AEFI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1年期间怀化市报告AEFI共286例,报告一般反应264例(92.31%),异常反应12例(4.2%),偶合症7例(2.44%),心因性反应2例(0.69%),接种事故1例(0.35%).报告发生不良反应的疫苗有20种,其中23价肺炎疫苗的AEFI发生率高(6.15/10万).AEFI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0~1岁组,占报告病例的63.28%,报告以发热/红肿/硬结等一般反应为主,占总病例的92.3%.结论 2010年报告1例接种事故,说明怀化市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及人员培训,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以减少AEFI对免疫规划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孙玉蓉;谢文;赵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长沙市10家无烟医院创建效果评价

    目的 对长沙市10家医院开展控烟干预工作,评价控烟效果,为创建无烟医院提供依据.方法 开展以政策制定、健康教育、氛围营造为主的控烟干预活动,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医务人员吸烟和被动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目标人群现在吸烟率由16.8%下降至13.7%,对于吸烟以及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也有所提高.医务人员更认为自身应在控烟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帮助患者戒烟.同时,在实际诊疗工作中主动询问病人吸烟习惯的医务人员比例也得到提高.结论 无烟医院创建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对烟草及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降低医务人员自身吸烟率以及促进其主动对患者进行控烟干预.无烟医院创建经验值得在其他行业进行推广.

    作者:胡劲松;周婧瑜;朱江;李娟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上海青浦区2004-2011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析

    目的 分析2004-2011年青浦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4-2011年青浦区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年龄、性别、复发等进行分析,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年青浦区循环系统疾病在城乡居民死因顺位中占第二位.心脑血管疾病年平均死亡率为70.00/10万,其中男性为34.00/10万,女性为36.00/10万.随着年龄的上升,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上升.2004-2011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2004年低,2011年高,死亡率随着年数的增高逐年升高,不同类型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脑梗死、脑出血、卒中(不分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类型心血管事件发生依次为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率高,以2次复发为主;心脑血管疾病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形势严峻,今后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应加强多种慢性病综合管制.

    作者:何丽芸;顾相虹;郁晞;徐瑞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湖南衡阳市老年艾滋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当前艾滋病老年群体临床特征,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艾滋病老年群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湖南省衡阳市艾滋病定点医院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4-2012年6月间诊治的216例老年HIV感染/AID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6例病例占本院接诊HIV感染/AIDS人群的12.8%,经血液传播途径感染82例,经性接触传播感染124例,且性接触传播感染人群所占比例逐年递升;其中出现一种以上临床症状者占90.16%,具有两种以上症状者占82.35%;合并卡氏肺孢子菌、白色念珠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分别占38.42%、54.63%和42.59%,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占46.1%.结论 老年艾滋病感染途径发生转变,当前主要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其临床表现多样,合并机会性感染发生率高,ART治疗覆盖率低;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人文关怀能有效预防老年艾滋病的发生,且有利于老年艾滋病的临床诊治.

    作者:凌雪梅;邓晓军;欧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一过性HBV感染献血者的追踪观察

    目的 通过对一过性HBV感染献血者的追踪观察和共同特征的分析,寻求可靠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对2010年12月2日-2012年2月29日共计72 830份血液标本进行HBsAg、HCV抗体、HIV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4项ELISA法双试剂检测、谷丙转氨酶测定,同时进行HBV、HCV、HIV的三联检核酸定性检测,核酸定性检测阳性者做核酸鉴别试验.对筛选出的ALT正常、HBsAg(-)、HBV DNA阳性者进行补充实验和追踪检测.补充实验为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乙肝两对半(HBsAg、抗-HBs、抗-HBc、HBeAg和抗-HBe)和核酸定量检测,追踪检测包括核酸定性、定量和乙肝两对半.结果 共检出ALT正常、HBsAg(-)且HBV DNA(+)的献血者44例,追踪到32例(72.7%).其中,一过性HBV感染8例(25%),平均年龄25.6岁,男性6人,女性2人.平均追踪时间为283.3 d.全部献血者出现核酸检测阴转,平均阴转测定时间为197.5 d.整个追踪过程中HBsAg检测始终为阴性,anti-HBs和/或anti-HBc发生阳转,ALT高为48 IU/ml,均无明显症状体征.结论 核酸检测、HBsAg、anti-HBs和anti-HBc 4项指标的追踪检测有利于一过性HBV感染的鉴别.

    作者:于志军;邓雪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新生儿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喹诺酮类耐药株gyrA基因研究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新生儿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染色体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PCR法对20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gyrA基因检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检测16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gyrA基因耐药决定区的突变,其中17株都有第83位的改变,3株发现有第87位的改变.结论 本省儿童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染色体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基因突变情况十分普遍,监测其突变频率、位点对指导临床用药及耐药机制研究十分重要.

    作者:刘健龙;莫丽亚;宋春荣;郭宽鹏;康艳;李先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雅安市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变化情况,为制订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和病原学监测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变化情况.结果 全市八区县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在20.28~237.24/10万之间,全年均有发病,呈现4-6月和11-12月两个发病高峰,男性高于女性,1~4岁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发病为主;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EV71次之,CoxA16仅占10%左右.结论 疫情处于高发态势,流行病学特征与其他地区基本类同,今后应该关注重点季节、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防控,监控措施是否落实是关键;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占一半以上,提示今后手足口病病原谱监测工作应该重视EV71和CA16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的检测.

    作者:周启富;艾守美;王俊林;杨雅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本科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医学本科生《医学统计学》学习情况和教学影响因素,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某高校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了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以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用SAS9.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68.00%的学生认为医学统计学对以后的工作有帮助,47.08%的学生兴趣一般,46.18%的学生不会自己找练习题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课程自身特点、课程安排、学生的行为、教师授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结论 需要针对影响因素提出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学方式多样化,端正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识和态度,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作者:何倩;孟虹;吴骋;许金芳;王睿;赵艳芳;郭晓晶;贺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007-2011年珠海市某医院死亡病例流行特征

    目的 根据某医院死亡病例死因构成,了解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负担.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2007-2011年在某医院死亡的1 541例病例进行死亡原因分类统计,分析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结果 2007-2011年珠海市某医院死亡1 541例,平均病死率为1.5%,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2%、0.9%,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x2=271.16,P<0.05).前5位死因构成比分别为损伤与中毒(25.9%)、恶性肿瘤(18.5%)、心血管疾病(15.3%)、脑血管疾病(15.2%)、呼吸系统疾病(7.1%),占总死因的比例为82.0%.损伤与中毒在总死亡原因构成、男性、少年儿童和青壮年中均为第一位;婴幼儿主要死因为围生期疾病、先天畸形、呼吸系统疾病,占68.4%;中年人群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占83.9%;老年人群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占78.9%.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和伤害为医院死亡病例的主要疾病负担,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应针对这些疾病死亡的流行特征,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张煌辉;王诗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对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与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了解HIV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特性与传播趋势,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永州市4所美沙酮门诊的431名病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抽取静脉血检测HIV抗体,对阳性标本再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被调查者在参与美沙酮治疗前,87.47%注射吸毒,共针率达到69.25%.HIV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4.66%,HIV阳性率达到8.58%;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影响HIV感染状况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婚姻状况、每天吸毒次数、是否共用注射器吸毒、吸毒朋友多少、是否有卖淫或嫖娼行为、安全套使用.结论 永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高、共针率高,性乱、不安全性行为普遍存在,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危险性增加,应针对吸毒人群的人口学及流行特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作者:易春云;赵承保;凌坤;刘克勤;李小龙;张文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sLDL-C分布及与常规血脂指标的相关分析

    目的 调查血脂正常人群sLDL-C的分布,探讨sLDL-C和常规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234例血脂正常人群按性别与年龄分组;254例血脂增高者分成高甘油三酯TG组,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组,高TG及LDL-C组.检测所有试验对象的TG、TC、LDL-C、HDL-C、载脂蛋白ApoA,载脂蛋白ApoB及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LDL-C.结果 血脂正常人群sLDL-C呈正态分布,sLDL-C水平在性别与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 ~30岁、41~50岁、51 ~60岁男性sLDL-C高于同段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1 ~40岁、61 ~70岁以及≥71岁的男性sLDL-C与同段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增高受试者的sLDL-C均值(1.26±0.34mmol/L)和sLDL-C/LDL-C比值(0.398±0.13),明显高于血脂正常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G及LDL-C组的sLDL-C含量高.sLDL-C与TC、TG、LDL-C、ApoB呈正相关,TG与sLDL-C的相关性大.结论 sLDL-C水平主要由TG与LDL-C决定,其中TG是主要因素.sLDL-C是评估机体脂质代谢情况的良好指标.

    作者:卢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疗程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 对不同疗程的更昔洛韦治疗方案对婴儿CMV症状型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符合CMV症状性感染诊断患儿128例,随机分组并接受3种不同更昔洛韦治疗方案.方案A组42人,使用更昔洛韦5 mg/kg·次,Q1 2h×2W诱导治疗,维持阶段采用更昔洛韦5 mg/kg·次,QD×2W;方案B组42人,采用更昔洛韦5 mg/kg·次,Q12 h×1W,并采用5 mg/kg·次,QD×2W维持;方案C组44人,采用更昔洛韦5 mg/kg·次,Q12 h,CMV-pp65阴转采用5mg/kg·次,QD×2W维持,长诱导3周进入维持.盲法收集各种临床治疗,随访近期疗效.结果 方案A组40人,B组39人,方案C组42人完成试验并参加疗效评价.结果表明,三种方案治疗前后病毒量明显下降,均有明显的抗病毒效果.三组之间CMV-pp65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时三组的CMV-pp65阴转率分别为75.00%、66.67%和88.09%.与方案A比较,方案B CMV-pp65阴转率较低(非劣效性检验,P=0.357),方案C CMV-pp65阴转率可高于方案A(非劣效性检验P=0.006,优侧检验P=0.068).三种方案的不良反应产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各组治疗均有明显的抗病毒效果.为获得更高的PP65阴转率,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本研究支持更昔洛韦5 mg/kg·次,Q12 h,CMV-pp65长3周诱导至阴转,然后采用5 mg/kg·次,QD×2W维持治疗的方案.

    作者:于四景;李双杰;肖耿吉;姚婷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番茄红素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番茄红素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番茄红素高剂量组(10 mg/kg·bw)、番茄红素低剂量组(5 mg/kg·bw),对照组灌喂橄榄油,番茄红素组灌喂番茄红素.4周后,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记录心电图,心脏切片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番茄红素可明显缩小梗死面积,番茄红素高剂量组几乎无心颤与心速,图形较好,6h成活率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图形次于高剂量,有少量的心速、早搏波,6h成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番茄红素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对缺血诱发的心律失常亦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稳定生物膜有关.

    作者:杨艳晖;王海霞;荣胜忠;张广滕;潘洪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临床路径在儿童喂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儿童喂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2011年1-6月在本社区建档的400名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配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方法,实验组采用经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方法.在调查对象6、8、12月龄时比较两组儿童喂养知识知晓率、纯母乳喂养率、体格发育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喂养知识的知晓率、纯母乳喂养率、生长发育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方法有利于家长对儿童喂养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在儿童喂养知识宣教工作中应用经临床路径宣教的教育方法效果优于传统宣教方法.

    作者:马卫平;彭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长沙市岳麓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长沙市岳麓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及性行为情况,进一步探讨在当今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岳麓区804名在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1.17%,不同性别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00,P<0.001);有42人(5.22%)报告曾有过性行为,不同性别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和女生第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7.93%和76.92%;近一年接受过艾滋病预防服务的比例为43.53%(350/804),近一年接受过艾滋病病毒检测比例为2.11%(17/804).结论 大学生已掌握一些艾滋病相关知识,但缺乏自我保健和防范艾滋病的意识和技能.在加强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干预,提高其知识水平和防范意识,降低艾滋病的传播危险.

    作者:胡艳红;范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SARS冠状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SARS冠状病毒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SARS冠状病毒RNA聚合酶编码基因保守区设计LAMP引物及环引物,反应体系加入钙黄绿素作为LAMP扩增反应指示剂,结合LAMP浊度仪优化扩增条件,根据钙黄绿素的颜色变化进行结果判定,评价所建立LAMP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 本方法低检出限约为10拷贝/反应管,高于普通PCR;检测特异性高,仅SARS冠状病毒反应管钙黄绿素颜色由褐色变为黄绿色,而甲型H1N1病毒、高致病性H5亚型禽流感病毒、普通流感病毒均不发生变色反应;体系的扩增效率高于普通PCR,35 min内出结果.结论 所建立的基于颜色判定的SARS病毒检测方法具有特异、灵敏、设备要求简单等特点,适用于SARS冠状病毒现场快速检测.

    作者:吕恒;张锦海;陈凤娟;顾海涛;王平;王玉邦;王长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5186例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病例回顾分析

    目的 探讨孕中期妇女(14~20周)外周血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 β-hcG)在胎儿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DS)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的方法检测孕妇(14~20周)血清标志物的浓度,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因素,用软件计算风险率.高危孕妇全部转诊做产前诊断,对高危孕妇进行追访.结果 5 186例孕妇中,唐氏综合征高危251例,阳性率为4.84%,其中108人做了产前诊断,产前诊断率为43.03%,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4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6.7%(4/6),染色体异常符合率为1.59%.结论 孕妇血清标志物检测能减少需要进行创伤性产前诊断的孕妇比例,对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亚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