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ARS冠状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吕恒;张锦海;陈凤娟;顾海涛;王平;王玉邦;王长军

关键词:SARS病毒, 可视化检测,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钙黄绿素
摘要:目的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SARS冠状病毒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SARS冠状病毒RNA聚合酶编码基因保守区设计LAMP引物及环引物,反应体系加入钙黄绿素作为LAMP扩增反应指示剂,结合LAMP浊度仪优化扩增条件,根据钙黄绿素的颜色变化进行结果判定,评价所建立LAMP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 本方法低检出限约为10拷贝/反应管,高于普通PCR;检测特异性高,仅SARS冠状病毒反应管钙黄绿素颜色由褐色变为黄绿色,而甲型H1N1病毒、高致病性H5亚型禽流感病毒、普通流感病毒均不发生变色反应;体系的扩增效率高于普通PCR,35 min内出结果.结论 所建立的基于颜色判定的SARS病毒检测方法具有特异、灵敏、设备要求简单等特点,适用于SARS冠状病毒现场快速检测.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9-2012年珠海市医院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珠海市医院空气消毒监测数据,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利用2009-2012年珠海市医院空气消毒效果监测资料,计算并比较珠海市不同级别医院以及不同环境类型的空气合格率.结果 珠海市三级、二级、一级医院空气合格率分别是48.18%、74.19%、83.59%,三级和一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108,P<0.05);Ⅰ、Ⅱ、Ⅲ类环境空气合格率分别是37.37%、82.22%、64.71%,Ⅰ类和ⅡⅢ类环境空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1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三级医院Ⅰ类环境和Ⅱ类环境空气合格率明显低于一二级医院.结论 珠海市三级医院空气合格率低可能与消毒管理等因素有关,建议医院要加强空气消毒管理力度.

    作者:王松;阮峰;罗蕾蕾;陈瑞莉;郭继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新生儿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喹诺酮类耐药株gyrA基因研究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新生儿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染色体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PCR法对20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gyrA基因检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检测16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gyrA基因耐药决定区的突变,其中17株都有第83位的改变,3株发现有第87位的改变.结论 本省儿童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染色体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基因突变情况十分普遍,监测其突变频率、位点对指导临床用药及耐药机制研究十分重要.

    作者:刘健龙;莫丽亚;宋春荣;郭宽鹏;康艳;李先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雅安市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变化情况,为制订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和病原学监测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变化情况.结果 全市八区县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在20.28~237.24/10万之间,全年均有发病,呈现4-6月和11-12月两个发病高峰,男性高于女性,1~4岁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发病为主;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EV71次之,CoxA16仅占10%左右.结论 疫情处于高发态势,流行病学特征与其他地区基本类同,今后应该关注重点季节、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防控,监控措施是否落实是关键;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占一半以上,提示今后手足口病病原谱监测工作应该重视EV71和CA16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的检测.

    作者:周启富;艾守美;王俊林;杨雅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产ESBLs和AmpC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 对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和AmpC的流行情况及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谱特征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头孢西了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17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临床分离无重复肺炎克雷伯菌129株,标本分布主要为痰标本检出90株(69.7%)、血液23株(17.8%)和尿液7株(5.4%),科室分布主要为ICU28株(21.7%),呼吸内科57株(44.2%),烧伤科17株(13.2%);12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酶菌82株(63.56%),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比非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严重,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头孢他啶均大于31.7%;8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AmpC菌45株(54.87%),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AmpC阳性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远低于AmpC阴性菌株.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ESBLs和AmpC检出率高,合并产AmpC酶和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单产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应加强监测产ESBLs和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治疗相关菌感染以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为首选.

    作者:张伍;周勇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疗程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 对不同疗程的更昔洛韦治疗方案对婴儿CMV症状型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符合CMV症状性感染诊断患儿128例,随机分组并接受3种不同更昔洛韦治疗方案.方案A组42人,使用更昔洛韦5 mg/kg·次,Q1 2h×2W诱导治疗,维持阶段采用更昔洛韦5 mg/kg·次,QD×2W;方案B组42人,采用更昔洛韦5 mg/kg·次,Q12 h×1W,并采用5 mg/kg·次,QD×2W维持;方案C组44人,采用更昔洛韦5 mg/kg·次,Q12 h,CMV-pp65阴转采用5mg/kg·次,QD×2W维持,长诱导3周进入维持.盲法收集各种临床治疗,随访近期疗效.结果 方案A组40人,B组39人,方案C组42人完成试验并参加疗效评价.结果表明,三种方案治疗前后病毒量明显下降,均有明显的抗病毒效果.三组之间CMV-pp65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时三组的CMV-pp65阴转率分别为75.00%、66.67%和88.09%.与方案A比较,方案B CMV-pp65阴转率较低(非劣效性检验,P=0.357),方案C CMV-pp65阴转率可高于方案A(非劣效性检验P=0.006,优侧检验P=0.068).三种方案的不良反应产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各组治疗均有明显的抗病毒效果.为获得更高的PP65阴转率,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本研究支持更昔洛韦5 mg/kg·次,Q12 h,CMV-pp65长3周诱导至阴转,然后采用5 mg/kg·次,QD×2W维持治疗的方案.

    作者:于四景;李双杰;肖耿吉;姚婷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学龄前儿童眼部生物学参数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眼部生物学参数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50例2~6岁学龄前儿童,以右眼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查右眼视力、眼底及注视性质,测量屈光状况;采用OCT检查测量黄斑体积、中心凹区小厚度及平均厚度、9个区分别厚度及黄斑区平均厚度;并测量眼轴长度.比较各年龄段儿童等效球镜度及眼轴长度的差异、不同屈光状态儿童眼轴长度、黄斑体积及各区厚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84.00%).各年龄组儿童等效球镜度及眼轴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眼轴长度显著大于正视组和远视组(P均<0.05),黄斑体积小于正视组和远视组(P均<0.05);正视组眼轴长度大于远视组(P<0.05).除中心凹小厚度及平均厚度、内环鼻侧及下方外,近视组各视网膜厚度均较正视组和远视组低(P均<0.05);其他分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斑体积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530,P<0.05),与等效球镜度呈正相关(r=0.641,P<0.05);黄斑区平均厚度与眼轴长度无相关性(r=0.007,P>0.05),与等效球镜度亦无相关性(r=0.118,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等效球镜度及眼轴长度与年龄有关,随屈光度负增加,眼轴长度增加,黄斑体积减小,除中心凹、内环鼻侧及下方外的视网膜厚度减小.

    作者:吴淑凤;李海波;刘晓坤;常海英;范会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深圳西乡近五年副溶血弧菌的分子特征及血清型别变迁研究

    目的 了解深圳西乡街道五年来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分布、毒力因子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暴发疫情早期预警预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用传统血清凝集法做血清型鉴定、用荧光PCR法检测毒力基因,再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副溶血弧菌进行分子分型.并用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分型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从4 825份标本中,分离出目标致病菌1 077株,其中病原菌副溶血弧菌851株,占79.01%.851株中,563株副溶血弧菌为O3:K6型,占66.15%,其次是O4:K8型,占10.34%.93.4% (795/851)的菌株是tdh+ tlh+ trh-菌株.对60株O3:K6型副溶血弧菌进行PFGE图谱分析共得到20种不同的 PFGE图谱类型,各菌株图谱条带差异小于3条.结论 深圳西乡街道五年来副溶血弧菌感染以O3:K6型为主,93.4%的菌株是tdh+ tlh+ trh-菌株.各菌株图谱具有同源性.

    作者:常改凤;许增生;崔日林;廖文华;石晓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某金属铟生产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 了解某企业金属铟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生产线主要存在粉尘、铅、砷、镉、铟、盐酸、砷化氢、硫酸、一氧化碳、磷酸二异辛酯、氢氧化钠、煤油、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因素.其中置换岗位砷化氢存在超标现象.结论 关键控制点在置换岗位和浸出岗位,重点防止砷化氢中毒.

    作者:黎海红;黄世文;聂传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腰围身高比在慢性病风险预测中的应用评估

    目的 探讨腰围身高比在慢性病风险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在思明区开元街道开展的中央补助地方慢病综合防治项目暨卫生部“维持健康体重和血压管理关键技术”应用项目腰围与身高的体检结果与血压、血糖、血脂的相关性分析,探讨腰围身高比在高血压、高空腹血糖、高血脂风险预测中的意义.结果 以腰围身高比0.5为切点,中心肥胖组与非中心肥胖组在血压、血糖、血总胆固醇的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肥胖组中收缩压、舒张压、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率分别比非中心肥胖组高出16.31%、10.22%、9.22%、12.68%、6.2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围身高比是预测高血压、高总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的有效指标.

    作者:陈晓鹭;戴龙;王清和;赵太凤;罗晓燕;吕轶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008-2011年贺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2008-2011年贺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下简称AEFI)的监测情况,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行状况,以科学指导今后开展AEFI监测工作.方法 对2008-2011年贺州市AEFI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08-2011年贺州市AEFI病例共发生121例,男女比例2.18:1,病例及时报告数为113例,及时报告率93.39%,需调查病例118例,调查率100%.发生AEFI的年龄主要以<1岁为主,共82例,占67.77%.AEFI病例分类中,占前四位的分别为异常反应78例,占64.46%;一般反应19例,占15.70%;偶合症17例,占14.05%;接种事故4例,占3.31%.AEFI病例中以接种卡介苗引起的为主,共56例,占46.28%.结论 贺州市AEFI监测系统正常运行,但要加强对安全注射工作的管理,加强对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的培训工作,同时要加强对1岁内儿童接种后AEFI监测工作.

    作者:黄文胜;林乔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抑郁症患者入院初期睡眠障碍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入院初期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00例抑郁症患者入院后2周内睡眠状况进行观察,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评,分析患者一般资料、HAMD和TESS评分与患者PSQI评分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PSQI评分均>7分,其中>14分62例;多元回归分析,首发/复发、HAMD分、性别和TESS分4个因素进入PSQI逐步回归方程:y=10.761-1.634x1+0.267x2-1.059x3+0.147x4 (F=37.498,P=0.000),并能预测PSQI评分总变异的61.2%.结论 抑郁症患者入院初期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抑郁情绪和药物不良反应对睡眠有较大影响,此外,首发、男性患者更易发生睡眠障碍且程度更重.

    作者:顾桂英;曾德志;樊学文;饶俊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影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经验.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住的53例胎龄<32周、Bell分期Ⅱ期以上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不同分为治愈组(36例)和预后不良组(17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重度窒息、发病前3d内输血、动脉导管未闭、感染性肺炎、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6个因素与NEC预后不良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度窒息、发病前3d内输血及血小板计数下降是NE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重度窒息、发病前3d内输血及血小板计数下降是导致NEC早产儿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高度重视这些因素,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马兴娜;孔祥永;王瑞娟;黄捷婷;黄俊谨;封志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结核杆菌抗原模拟肽的ELISA诊断结核病

    目的 应用ELISA法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模拟肽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噬菌体筛选得到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模拟肽序列进行人工合成,间接ELISA法检测合成短肽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人工合成的2条12肽(T1和T2),经间接ELISA初步鉴定,显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9%、50.0%和100.0%、96.4%.结论 合成短肽T1对结核病有着较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文霞;袁仕善;谭云洪;张小萍;余艳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桂林市某高校学生肺结核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高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桂林市某高校2 135名学生体检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该校确诊活动性肺结核17例,陈旧性肺结核21例.患病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生患病率分别3.13%和1.35%(P<0.05),且08级学生患病所占比例高,占总患病人数的84.2%.结论 高年级男生是高校肺结核的高危人群,定期对在校学生体检,做好健康教育等是控制高校结核病发生的重要工作.

    作者:刘昕;岑凤珠;杨子靖;孟繁文;郭昕;杨晓丹;周子力;郭振友;谭盛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期干预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及预后

    目的 研究早期干预联合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15例中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干预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早期干预组和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视、触、听觉刺激、运动刺激以及前庭功能训练至6个月,联合治疗组除上述治疗,给予GM1.所有病例均于3、6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随访和检测.结果 日龄15、30 d时早期干预组与联合治疗组的NBNA评分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儿的3、6月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高,早期干预组次之,对照组低(P<0.05).结论 早期干预有助于HIE患儿智能发育,改善HIE预后.在早期干预基础上联合GM1治疗对改善患儿预后有一定协同作用.

    作者:陈林;郑福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本科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医学本科生《医学统计学》学习情况和教学影响因素,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某高校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了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以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用SAS9.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68.00%的学生认为医学统计学对以后的工作有帮助,47.08%的学生兴趣一般,46.18%的学生不会自己找练习题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课程自身特点、课程安排、学生的行为、教师授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结论 需要针对影响因素提出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学方式多样化,端正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识和态度,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作者:何倩;孟虹;吴骋;许金芳;王睿;赵艳芳;郭晓晶;贺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007-2011年珠海市某医院死亡病例流行特征

    目的 根据某医院死亡病例死因构成,了解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负担.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2007-2011年在某医院死亡的1 541例病例进行死亡原因分类统计,分析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结果 2007-2011年珠海市某医院死亡1 541例,平均病死率为1.5%,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2%、0.9%,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x2=271.16,P<0.05).前5位死因构成比分别为损伤与中毒(25.9%)、恶性肿瘤(18.5%)、心血管疾病(15.3%)、脑血管疾病(15.2%)、呼吸系统疾病(7.1%),占总死因的比例为82.0%.损伤与中毒在总死亡原因构成、男性、少年儿童和青壮年中均为第一位;婴幼儿主要死因为围生期疾病、先天畸形、呼吸系统疾病,占68.4%;中年人群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占83.9%;老年人群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占78.9%.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和伤害为医院死亡病例的主要疾病负担,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应针对这些疾病死亡的流行特征,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张煌辉;王诗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三邻甲苯基磷酸酯对人成神经瘤SH-SY5Y细胞内PKC活性及转位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三邻甲苯基磷酸酯(TOCP)对人成神经瘤SH-SY5Y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和转位的影响.方法 以TOCP(0、0.25、0.5、1.0 mmol/L)对人成神经瘤细胞系SH-SY5Y细胞进行染毒,染毒时间为12、24和48 h,用PKC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PKC的活性,间接免疫荧光术检测PKC在细胞内的定位,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结果 1.0 mmol/L TOCP作用SH-SY5Y细胞24 h,PKC的活性强,并能导致PKC由胞质向胞膜转位.结论 TOCP作用SH-SY5Y细胞后,能激活PKC,增加膜转位.

    作者:江岚;李小玲;魏传杰;肖双;谭琰;刘瑶;龙鼎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深圳市术前患者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状况及艾滋病、梅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术前患者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艾滋病、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外科术前患者采血进行艾滋病和梅毒血清学检测,同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共监测1 257名术前患者,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0.159%,梅毒阳性率1.512%.术前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不均衡,共用注射器、针头及输入HIV感染的血或血液制品是否感染艾滋病知晓率较高,分别为95.2%和92.2%;蚊虫叮咬、接吻是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低,分别为39.4%和49.2%;近1年有非婚性行为有42人(3.3%);承认近1年有商业性行为有23人(1.8%),其中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有55.6%,有时使用33.3%,从未使用11.1%;83.7%认为自己没有可能感染HIV.结论 术前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加强对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及艾滋病监测,对促进其健康行为模式的建立和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怀宁;刘莹;李小珍;肖祖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广西新建洁净手术部综合性能评定与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新建洁净手术部综合性能,为以后洁净手术部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新建的洁净手术室及其辅助用房进行了综合性能评定.结果 2009-2012年共监测79所医院632间洁净室,洁净手术部总合格率为85.4%,细菌浓度合格率为98.9%,空气洁净度级别和静压差合格率为100%,照度合格率低,为79.4%,其次是相对湿度和噪声,为79.9%和81.3%,其它指标的合格率均在91.0%以上.结论 广西新建洁净手术部主要洁净指标合格率较高,但仍有部分指标合格率偏低,仍需加强对洁净手术部建设的管理.

    作者:陈莉;唐小兰;李竹天;甘永新;蔡奕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