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医疗注射器械中环氧乙烷的残留量

陶赛辉;夏文斌;周瑞芳

关键词: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 注射器械, 环氧乙烷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法测定医疗注射器械中的环氧乙烷浓度.方法 HP-5色谱柱(30 m×250 μm×0.25 μm)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柱温为120℃,保持8 min: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结果 环氧乙烷在5~50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4,低检出浓度为1μg/g;相对标准偏差为1.7%~5.6%.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均达到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的要求,可用于输液器、注射器中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测定.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衡阳市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衡阳市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乳腺癌患者一般情况问卷与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 B),对105名术后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 衡阳市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职业、临床分期、月收入、术后时间.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随年龄的增高、病情的加重而降低;临床分期越晚,患者的生命质量也越差.

    作者:谢笛;童亮宇;童心;周孝元;徐梓成;童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输血量比较

    目的 探讨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手术期输血量,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8月在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手术的患儿449例,根据其疾病类型分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比较两种心脏病类型患儿围手术期的输血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紫绀型患儿围手术期输注的红细胞和血浆均明显多于非紫绀型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输血量不同,医生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判断.

    作者:王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多西紫杉醇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多西紫杉醇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8月- 2010年7月期间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4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7例,给予单药多西紫杉醇治疗,治疗方案为多西紫杉醇60 mg/m2.第1d;对照组37例,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治疗方案为多西紫杉醇60 mg/m2,第1d;卡铂300 mg/m2,第1d、第2d;每3周为1个周期.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多西紫杉醇+卡铂联合方案相比,单用多西紫杉醇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生存率相近,但是单用多西紫杉醇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目前临床上可以单用多西紫杉醇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作者:黄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湖南省医务人员焦虑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湖南省医务人员焦虑状况并找出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对湖南省所有医院和医务人员随机抽样调查获得样本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Kruskal - Waliis H和多因素分析Ordinal回归找出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7 917名医务人员,有效问卷7 882份,有效率为99.5%.单因素分析显示医院属性、性别、婚姻状况、年龄、职业、科室、收入、每周加班时间、每周上晚班频率、每天接诊病人数、每月参与抢救病人数对焦虑患者的构成产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dinal回归显示随着收入降低,每天接诊病人数的增加、每月参与抢救病人数的增加、每周加班时间的增加、上晚夜班频率的增加,焦虑程度随之增加.结论 调解医务人员压力时应考虑增加医务人员每月收入、减少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减少人均加班时间和上晚班的频率,增加人力资源.

    作者:肖亚洲;海燕;杜其云;刘智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钙化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的钙化特点对其良恶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37例经病理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结节MSCT的钙化检出率为21.60% (35/162),良性结节为15.45%(19/123),显著低于癌性结节的41.03% (16/39);良性钙化粗大钙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恶性结节,而良性结节微小钙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恶性结节(P<0.05),但钙化灶数目与甲状腺恶性结节无显著性关系.结论 甲状腺结节伴有钙化尤其是微小钙化灶是诊断甲状腺癌的重要征象.

    作者:于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湖南衡阳市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综合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 探讨ART综合管理模式对HAART疗效的影响,为制定提高服药依从性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对100例自愿参加本项目的患者实施HAART综合管理,项目实施时间为1年,在干预前后对患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资料收集,以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结果 100例患者初始CD4细胞计数平均为159个/μl,项目管理1年后,81例患者CD4细胞计数平均为255个/μl,增长了96个/μl(t= 4.6,P<0.01),除了退出治疗和失访等外,有8例患者死亡.经过项目管理后,患者的漏服药物比以前显著减少(X2=4.0,P<0.05),按时服药的频率比以前显著提高(X2=4.4,P<0.05).结论 服药依从性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有显著的影响,通过HAART的综合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干预,可以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心理社会健康,使治疗得以维持,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退出率,并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凌雪梅;邓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130例小儿急性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中毒的急救方法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8年10月- 2010年10月期间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130例小儿急性中毒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中,急诊留观患者50例,住院治疗患者79例,2例患儿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例患儿入院时呼吸和心跳停止,经过复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都痊愈出院.结论 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救治小儿急性中毒.

    作者:唐远辉;罗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郴州市2001-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探讨郴州市近十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库及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调查资料,描述与分析郴州市十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特征.结果2001 - 2010年郴州市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320起,发病9 272人.其中Ⅰ级事件4起(1.25%),Ⅱ级29起(9.07%),Ⅲ级61起(19.16%),Ⅳ级236起(73.73%).波及人口462 000人,罹患率144.88/万,病死率3.32%,累计死:率1.89/万.其中传染病暴发疫情131起(40.93%),流感、水痘、麻疹、伤寒和腮腺炎是主要疾病;食物中毒48起(15.06%),安全事故121起(35.08%),死亡571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要的死亡原因.事件的高发场所与高发人群为学校、工矿中的学生与农民工.结论 郴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食物中毒和生产安全事故为主,学校和矿山是事件的高发场所.提示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抓好免疫接种、重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开展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此外,环境污染事件和自然灾害事件也要引起足够关注.

    作者:周一平;周少平;梁翔;段良松;黄晓;刘庆武;李艳兰;李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变化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血管内皮功能在2型糖尿病(DM)患者体内的关系.方法 将48例2型DM患者分为单纯DM组和伴血管病变的DM组各24例,同时用2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检测其血糖、血清HGF、NO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单纯DM组和伴血管病变的DM组血清HGF、血浆内皮素(ET)含量显著升高,血清NO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单纯DM组比较,伴血管病变的DM组血清HGF、NO和血浆ET改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GF水平与患者的ET水平呈正相关,与NO水平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28和- 0.675,P均<0.01).结论 血清HGF水平反映了2型DM患者的血管内皮受损程度,可用于临床上监测DM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

    作者:杨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FQ- PCR技术在儿童尿液巨细胞病毒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方法检测尿液巨细胞病毒在儿童CMV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FQ- PCR和ELISA法检测75例确诊或高度怀疑为CMV感染和25例对照儿童尿CMV -DNA和血清CMV- IgM,比较病毒DNA与血清抗体的平行性和敏感性.结果 75例确诊或疑诊CMV活动性感染患儿中,检测到CMV - DNA 65例;检测到CMV- IgM 54例.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为77%,FQ- PCR和ELISA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和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 PCR法检测尿CMV- DNA对诊断活动性CMV感染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剑荣;袁利群;陆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肠杆菌科产ESBLs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标本中肠杆菌科感染菌中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湖南省人民医院2008 - 2010年中肠杆菌科检出的病原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Expression分析仪鉴定,CLSI推荐的双纸片确认ESBLs菌株和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在肠杆菌科4 330株细菌中共检出2 445株产ESBLs菌,检出率占病原菌57.3%,以痰、尿液、分泌物、脓液等标本检出率为高,不同标本类型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菌属组在不同标本类型中产ESBL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菌属组中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临床病区产ESBLs菌分析:儿科、肾内科、肝胆科、泌尿外科感染的产ESBLs菌均占感染菌56.1%以上,不同病区间产ESBLs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种病原菌中产ESBLs中病区比较:大肠埃希菌属组、肺炎克雷伯菌属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菌属组中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析20种抗菌药物对4 330株细菌中产ESBLs表明:ESBLs阴性菌株已有相当部分耐药,产ESBLs菌株对绝大部分抗菌药耐药,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类几近完全无效,对阿米卡星部分耐药,唯一可选的只有亚胺培南对产ESBLs菌敏感.结论 产ESBLs菌是肠杆菌科感染菌中主要致病菌,且广泛耐药,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必须加强耐药监测、严格合理选择用药.

    作者:刘琼;陈雪初;余宇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恶性肿瘤患者住院病历,按治疗方案、侵入性操作、感染部位、易感因素、病原菌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37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7例,感染率为15.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高,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化疗与放疗、白细胞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免疫抑制剂与抗菌药物的应用等因素相关.病原菌检出率以真菌为高,占58.7%,其次是革兰阴性杆菌,以条件致病菌为常见.结论 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控力度,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特别要加强对化疗放疗、呼吸道感染和真菌感染患者的重点监测和管理,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GIS和RS技术在蚊媒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曾经一度被控制的蚊媒传染病近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卷上重来.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探索蚊媒传染病疫情发生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等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指导了许多地区的防制实践工作.本文分别从GIS和RS以及这两大技术的联合应用综述目前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崧霖;王德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某热电厂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扩建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评价其防护措施效果,为扩建项目提供职业病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采用检查表法、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扩建项目的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卫生辅助用室等方面均符合国家相关的职业卫生标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有毒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和噪声等,其检测结果除粉尘定点和噪声定点部分点位超标外(粉尘定点、噪声定点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7.18%和70.21%),其它均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结论 该扩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雷桂芳;刘秉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在不同细菌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在革兰阳性菌(G+菌)、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所有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住院患儿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细菌培养结果等资料,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G+组和G-组,比较两组患儿PCT、hsCRP、WBC水平的差异.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共122例,其中感染G+菌54例,G-菌68例;G-菌感染者PCT水平高于G+菌感染者(P<0.001),而两组间hsCRP、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7.65 ng/ml为截值,PCT诊断G-菌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敏感度为77.9%,特异度为87.0%,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95%可信区间0.776~0.917).结论PCT对鉴别社区获得性肺炎息儿G+菌、G-菌感染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为早期制定抗生素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李钢;张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甲型副伤寒: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伤寒热( typhoid fever),又称肠热症(enteric fever),是由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S typhi)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根据致病菌的不同,伤寒热可分为伤寒( typhoid fever)和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其中副伤寒通常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 A)引起,少数为乙型或丙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 B,C)引起.

    作者:麦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利福喷丁不同给药方法治疗老年肺结核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利福喷丁不同给药方法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湖南省结核病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利福喷丁1次/周与利福喷丁2次/周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利福喷丁 1次/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利福喷丁2次/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喷丁2次/周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比例显著高于利福喷丁1次/周治疗组.结论 利福喷丁 1次/周治疗方案,在老年人结核病的治疗中不但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易恒仲;杨坤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GM(1,1)模型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1991 - 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趋势,并进行短期预测,为继续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城乡1991-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数据,拟合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进行回代预测、拟合精度评价和外推预测.结果 建立的预测模型为:全国(x)(1)(t+1)= - 924.6e-0.065t +985.6,城市(x)(1)(t+1)=-450.7e-0.046t+ 471.6,农村(x)(1)(t+1)=-1 071.7e0.064t+1 142.8,拟合精度等级全国及农村达好级别,城市为二级.结论 GM(1,1)模型拟合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数据结果理想,可用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短期预测.

    作者:刘洁;何钦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广州市居民饮水健康知识知信行调查

    目的 调查广州市居民对饮用水健康知识的认知、态度、行为与信念现状,为预防因健康饮用水知识缺乏而导致的疾病及不良健康状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针对调查目的与要求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与健康有关的各饮用水知识及其知晓情况等.随机抽取广州市十区的966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效调查问卷877份,应答率为90.79%.调查发现广州市居民对关于饮水常见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如对重金属对人体危害知识等回答正确率高为98.52%,对饮水正确提法知晓率次之为78.34%,自来水发黄有味道原因知晓率为76.74%,利于饮水健康习惯知晓率为61.57%,而饮用水时看重身体有益者占45.38%.然而居民对专业性较强的饮水知识,如饮水净化过程、喝水时间、活化水及矿融生态水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分别为2.96%、7.18%、11.29%、10.83%.在调查的居民中,对饮水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好者占27.36%,认为掌握一般者则占55.53%,而掌握较差者占17.10%,对目前提供的饮水满意者为216人,满意度仅为24.63%,表明居民对饮水知识掌握情况一般及对提供的饮水满意度偏低.经调查和指导后,广州市居民对饮用水种类选取的意愿有所变化.选择矿泉水的意愿明显增加,增至首位;而选择纯净水及自来水的意愿则有所下降.结论 广州市居民饮用水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居民对饮水知识掌握情况一般及对提供的饮水满意度也偏低,加强饮水相关宣传教育有利于居民的健康饮水.

    作者:魏莲;练秋红;曾婷;李全敏;易粤湘;黄金印;雷毅雄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医疗注射器械中环氧乙烷的残留量

    目的 探讨应用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法测定医疗注射器械中的环氧乙烷浓度.方法 HP-5色谱柱(30 m×250 μm×0.25 μm)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柱温为120℃,保持8 min: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结果 环氧乙烷在5~50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4,低检出浓度为1μg/g;相对标准偏差为1.7%~5.6%.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均达到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的要求,可用于输液器、注射器中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陶赛辉;夏文斌;周瑞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