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蕾;金辉;邓志红;程秀伟;李忠;胡世雄;刘磊;冯奥;苏琪茹;王显军;冯子健;许真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与对患者进行分层在优化急诊儿科护理服务的有效性.方法 运用流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调查分析急诊儿科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流程改进,结合在急诊儿科已建立门急诊静脉药物输液中心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出更加规范、科学的工作流程,同时引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分层次管理并不断改进;统计新的管理方式执行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满意度、护士工作效率、护士满意度.结果 新的管理方式执行后:(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2)病人满意度明显增加、投诉发生率明显降低;(3)护士工作效率明显提高;(4)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流程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分层可以优化急诊儿科护理服务.
作者:石小毛;胡余明;阳秀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acer oligonucleotide typing,Spoligotyping)方法对1 603株分离自7个省、市、自治区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型分析,确定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不同地区所占的比例.结果 根据Spoligotyping分型结果及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定义,1603株结核分枝杆菌中1 158株为北京基因型菌株,占72.24%.北京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所占的比例高为92.59%,其后依次为西藏(90.38%),吉林(89.88%),陕西(80.00%),新疆(65.36%),广西(55.29%),福建(54.50%).结论 北京基因型菌株为主要的流行菌株,但是不同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所占的比例并不相同,北方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比例高于南方地区.
作者:赵秀芹;董海燕;刘志广;吕冰;蒋毅;张媛媛;李桂莲;万康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衡阳市医患双力对医患关系现状及医疗媒体报道的评价,探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三个不同级别医院中按比例随机抽取医护人员和患者,调查衡阳市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现状及医疗媒体报道的评价.结果 71.0%医务人员和59.3%患者认为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以公立医院的医患关系差,医务人员较患者认为医患关系更紧张(P<0.01).医务人员认为“医疗费用过高”是造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首要原因,其次为“患者看病难”;患者认为“服务态度恶劣”是造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首要原因,其次为“医疗费用高”.60%多的医务人员认为媒体报道不客观,55%的患者认为媒体报道比较客观.结论 衡阳市医患关系较紧张,主要原因是医疗费用过高、服务态度恶劣、患者看病难;医患双方对媒体报道的评价不同.
作者:周云鹏;张平;郭卫珍;吴成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血液等生物样品中氟乙酸钠类(氟乙酰胺)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标准.方法 采用《血液等生物样品中氟乙酸钠类(含氟乙酰胺)离子色谱测定法》,应用于测量不确定度理论分析该方法测量的不确定度.结果 检验方法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0.13 mg/ml.结论 该检测方法的研究中进行不确定度的分析,能较为直观了解测试条件,建立分析方法能达到现行的相关标准及其灵敏度的要求,用测量不确定度对该方法进行有效可行性评估.
作者:胡培勤;赖少阳;熊敏;冯奋栋;张文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移植前胰岛提取过程中胰岛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因子与氧化-抗氧化因素变化,以阐明胰岛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胰岛保护策略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选取15例人胰腺,进行胶原酶灌注、消化以及梯度离心分离胰岛,在此过程中取材,采用TUNEL法进行胰岛细胞凋亡检测,胰腺或胰岛组织中TNF -α、IL-8、IL-1等细胞因子采用ELISA法检测,而组织中SOD与MDA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同时进行HE染色、双硫腙染色观察胰岛及胰岛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在人胰腺灌注与消化过程,形态学观察发现胰岛周围组织疏松以及部分胰岛结构的损害,有TUNEL染色阳性凋亡细胞出现,伴随较高水平的TNF-α、IL-8、IL-1以及MDA出现,在灌注前、灌注后与消化中均显著高于胰岛分离后的水平.结论 移植前胰岛提取过程中胶原酶灌注以及消化可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因子与氧自由基水平升高有关,提示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与抗氧化可以作为胰岛保护策略切入点.
作者:文宁;孙煦勇;秦科;农江;赖彦华;董建辉;聂峰;蔡文娥;黄莹;曹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本地1~59岁不同人群的麻疹血清免疫水平现状,为消除麻疹制定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799人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IgG.结果 渝北区1~59岁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的总体阳性率为92.94%,1~9岁组的阳性率为95.58%,10~29岁组90.99%,30~59岁组为94%.城区人群的麻疹IgG阳性率为94.03%,农村为91.50%.结论 渝北区10~59岁人群麻疹免疫总体水平没有达到消除麻疹应维持95%以上的要求,农村及10~29岁组更为显著.
作者:任强;何九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的生命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住院的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在入院前后,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EQ- 5D量表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因素的多元线性同归方法分析EQ-5D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81例住院病人,其中流感病例12例,非流感病例69例.入院时的评分低于出院前评分.入院时回答有困难的维度中,疼痛/不舒服高(73%),其次为日常活动(62%).出院前所有五个维度回答有困难的比例均下降,其中,疼痛/不舒服降至25%,日常活动降至3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入院时的自我评分和地区是可能的影响因素.结论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的生命质量受到入院时健康状况的影响.EQ5D量表可作为评价传染病生命质量、评估疾病无形负担的方法之一.
作者:周蕾;金辉;邓志红;程秀伟;李忠;胡世雄;刘磊;冯奥;苏琪茹;王显军;冯子健;许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影响海洛因成瘾患者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入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海洛因成瘾患者出所前问卷调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家庭状况、吸毒史、心瘾状况、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宣传的状况,随访患者出所后6个月是否入组MMT,将结果进行成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出所198人,2009年1-12月期间出所200人,追踪6个月,结果入组MMT患者53人,成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婚姻状态、宣传情况、年龄段、居住状态、家庭关系、生育史影响海洛因成瘾患者人组MMT.单身的病例较在婚的病例进入MMT的OR值为609.03,接受宣传的病例较未接受宣传的病例进入MMT的OR值为14.92;年龄每增加一个等级进入MMT的OR值为0.50,独居者对与父母、妻儿同居者进入MMT的OR值为0.05,家庭关系紧张者对关系一般、融洽者进入MMT的OR值为0.06,未生育者对生育者进入MMT的OR值为0.18.结论 强制戒毒期满出所的海洛因成瘾患者在婚、未接受专业宣传、年龄大、独居、家庭关系紧张、未生育者,不容易进入MMT治疗.MMT门诊可采取综合措施增加患者出所后的参治率,让患者接受专业的MMT宣传、让患者与亲人同住、改善患者的家庭关系等,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覆盖率.
作者:傅志勇;吴英;朱小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宝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发现本市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鉴定用APIListeria生化鉴定条和VITEK 2 COMPACT高智能全自动微生物仪.对2005 - 2011年采集的971份食品进行检测.结果 本市单增李斯特菌的阳性检出率为12.05%.2005年阳性检出率高,为24%;2011年检出率低,为6.29%.检测的13类样品中,8类食品受到单增李斯特菌不同程度的污染.生禽肉检出率高,为32.94%;冰淇淋、果汁、面皮、糕点及饼干、沙拉都均未检出单增李斯特菌.结论 宝鸡市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比较普遍,污染率较高,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作者:张丽萍;高涛;张克俭;席桂绒;薛彩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邯郸市第一医院2009年的700份病例资料,统计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针对性加强基础护理工作,于2010年随机抽取800份病例资料,统计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与2009年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结果 2009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9%,针对感染原因加强基础性护理工作后,2010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6%,与2009年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明显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证安全、和谐的就医环境.
作者:马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监测在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11月-2011年9月诊治的脓毒血症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非脓毒血症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将脓毒血症患者按照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40例和死亡组32例,测定患者的PCT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PCT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变化明显,且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可以作为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观察指标.
作者:刘林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缺血缺氧脑病(HIE)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试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缺血缺氧脑病患儿,男孩37例,女孩33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儿性别、分娩方式、围产期情况、父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以及居住环境相似,实验组胎龄(34.70±2.26)月,出生体重(2.38±0.60)kg,Apgar评分(4.60±1.80)分,对照组胎龄(35.65±1.96)月,出生体重(2.68±0.82)kg.APgar评分(4.86±1.46)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35例新生儿通过高压氧和触、听、视觉训练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常规触、听、视觉训练,对两组新生儿分别于1、3、6、12、24月龄时进行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检测.结果 实验组MDI在治疗后明显升高,3、6月时增长快,12月达高峰,24月与12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24个月内存在升高趋势,但是升高数值明显低于实验组,且6月后升高趋势明显减小;PDI在实验组治疗后明显升高,6、12月时增加快,24月时达高峰;对照组也在3、6月时出现增高,12月达高峰,12~24个月间无明显升高;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实验组相应月份增长值.结论 高压氧早期干预有利于缺血缺氧患儿生长发育,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检测可监测患儿发育状况.
作者:李雅秋;曹艳华;张丽云;付卫国;韩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间歇性冷刺激对大鼠耐寒能力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2只,按体重(110±5)g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n=3)、间歇性冷刺激组(n=3)、急性冷暴露组(n=3)和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n=3).间歇性冷刺激组(3 w)与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3w+cold)接受4℃,4h/d冷刺激,共21 d;对照组(con)和急性冷暴露组(cold)进行室温饲养.3周后,cold和3w+cold组在第2d接受-15℃,4h冷暴露,观察大鼠肛温变化及棕色脂肪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结果 - 15℃冷暴露4h导致急性冷暴露组(cold)大鼠肛温明显下降(P<0.05),下降(2.64±0.182)℃,而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3 w+cold)大鼠肛温无明显改变,下降(0.32±0.531)℃;棕色脂肪组织形态观察显示:急性冷暴露组(cold)大鼠肩胛间区棕色脂肪面积较小边界不清,充血明显,色泽呈暗红色,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3w+cold)肩胛间区棕色脂肪面积较大,边界较清晰,充血明显,色泽呈深棕色.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间歇性冷剌激可使大鼠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CoxⅣ及解耦连蛋白1(UCP1)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21 d间歇性冷刺激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耐寒能力,棕色脂肪组织形成、线粒体CoxⅣ和UCP1含量增加可能是其耐寒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作者:黄冠鹏;王基野;陈迎雷;陈耀明;戴鹏;付中伟;张文斌;柯涛;郑刚;沈学峰;骆文静;陈景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对珠海市2009年6月- 2011年5月流感样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珠海市流感病毒病原学特征.方法 收集珠海市流感监测哨点送检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法检测流感病原,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珠海市流感的病原学特征.结果 共检测样本3 598份,阳性991例,阳性率27.54%(991/3598).其中2009年6-12月阳性率为38.25%(490/1281),2010年为22.90%(419/1830),2011年1-5月为16.84%(82/487).所有标本中,A型季节性流感269例,阳性率7.48% (269/3598);B型季节性流感191例,阳性率5.31%(191/3598);甲型H1N1流感531例,阳性率14.76%(531/3598).流感病例数与流感样病例数两者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其复相关系数为0.64(P<0.05).结论 珠海市流感流行强度高于全省水平,发病人群以青少年为主.
作者:徐郁;周勇;周伴群;焦亮;谭爱军;李德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健康管理是利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从社会、心理、生物学的角度,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以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大的健康效果.深圳市福田区已在4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健康管理平台,实施健康管理试点工作,现有120名居民加入卫生部“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在评估个人健康状况和相关疾病危险性的基础上,通过膳食和能耗管理,全面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使用者降低健康危险因素,预防或推迟疾病发生,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作者:林中;潘建清;曾念彬;于小岑;林惠玲;王焕玲;赵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原因和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流感暴发家庭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甲型H1N1流感家庭暴发疫情特征,讨论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规律和流行因素.结果 本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为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4名家庭成员3人发病,其中1例死亡.结论 本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主要是因家庭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引起,甲流H1N1病毒对某些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个体有较强的致病性,易感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传染来源为社区感染后引入家庭,首发患者没有及时隔离治疗是造成家庭内暴发的主要原因.尽早发现与报告传染源,严格执行甲型H1N1流感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措施,对于控制甲型H1N1流感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主动地预防控制疫情暴发流行,都是非常关键有效的防控措施.
作者:樊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长沙市第一医院486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日-2010年7月20日本院临床送检的痰、伤口分泌物、尿液等标本培养的资料,分析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 - 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药敏试验方法,采用K-B(Kirby- Bauer)法,严格按照CLSI标准判定敏感菌株.结果 共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486株.药敏结果提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及头孢曲松高度耐药,其敏感率均不到50%;β-内酰胺类及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类其耐药率明显上升,而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则敏感率有所增加,尤其是舒普深具有较高的药物敏感率,其敏感率高达95.7%.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药物由于临床大量应用,明显增加了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性,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加强药敏测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袁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寻找危害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的高危因素,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从而进行有效防范.方法 对某高校教职工2006年、2008年、2010年体检结果汇总分析.结果 该高校教职工三年各种疾病检出率为71.00%~81.12%.前七种疾病依次为高脂血症、脂肪肝、心电图异常、胆囊炎/胆石症、尿十项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其中高脂血症、脂肪肝、心电图异常、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血糖、乙肝病毒携带、肝功能异常的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胆囊炎/胆石症、肾结石的检出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体检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该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该充分重视并积极预防和治疗发病率高的疾病,为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很有必要加强学校卫生宣教工作.
作者:黄海杰;刘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厦门市各类食品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为政府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 -2011年从厦门市超市和农贸市场随机抽取各类食品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检测食品样品中的铅、镉、汞含量,依据GB2762 - 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19643 - 2005《藻类制品卫生标准》和(EC)NO629/2008《欧盟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共检测19类食品320份,总合格率为88.7%,各类食品中大米的合格率低,仅为64.7%,其次是食用菌、藻类、叶菜类蔬菜合格率都在80%以下.结论 不同种类食品受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应重点加强对大米、藻类、蔬菜的卫生监督管理,以提高食品安全性.
作者:周娜;白艳艳;王文伟;贾玉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15℃急性冷暴露4h及室温复温24h对大鼠下丘脑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MAPK通路在此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9只,体重(230±10)g,随机平均分为室温对照组(n=3)、冷暴露组(n=3)和冷暴露并复温组(n=3).观察每组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增殖水平及MAPK通路活性的变化.结果 冷暴露4h导致大鼠中心体温显著降低(P<0.05),复温24 h后,中心体温恢复至冷暴露前水平;大鼠下丘脑Ki67表达水平和JNK磷酸化水平在急性冷暴露4h后显著升高(P<0.05),室温复温24h后下降至基线水平.ERK2磷酸化水平在急性冷暴露4h后显著升高(P<0.05),室温复温24 h后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急性冷暴露引起的中心体温下降导致大鼠下丘脑增殖活性增加,MAPK通路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的调控.
作者:陈迎雷;王基野;黄冠鹏;戴鹏;付中伟;张文斌;陈耀明;郑刚;柯涛;沈学峰;骆文静;陈景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