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马兰

关键词:院内感染, 基础护理, 预防
摘要:目的 探讨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邯郸市第一医院2009年的700份病例资料,统计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针对性加强基础护理工作,于2010年随机抽取800份病例资料,统计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与2009年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结果 2009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9%,针对感染原因加强基础性护理工作后,2010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6%,与2009年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明显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证安全、和谐的就医环境.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宝鸡市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状况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宝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发现本市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鉴定用APIListeria生化鉴定条和VITEK 2 COMPACT高智能全自动微生物仪.对2005 - 2011年采集的971份食品进行检测.结果 本市单增李斯特菌的阳性检出率为12.05%.2005年阳性检出率高,为24%;2011年检出率低,为6.29%.检测的13类样品中,8类食品受到单增李斯特菌不同程度的污染.生禽肉检出率高,为32.94%;冰淇淋、果汁、面皮、糕点及饼干、沙拉都均未检出单增李斯特菌.结论 宝鸡市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比较普遍,污染率较高,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作者:张丽萍;高涛;张克俭;席桂绒;薛彩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国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现状.方法 通过对全国1661户农村家庭进行人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7.4%,不同特征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周就诊率为16.4%,住院率为9.3%,高于全国农村地区平均水平;两周患病未治疗率为17.6%,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为33.4%,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率有待提高.结论 应加大对农村卫生服务重点人群的关注和保障力度,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满足居民合理的卫生服务需求.

    作者:吕晖;李云飞;罗五金;项莉;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南通市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性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南通大学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制定适合大学生特点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南通大学62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7.87%,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数以上的学生对于公开艾滋病患者的身份和与艾滋病患者相处持谨慎态度,92.3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艾滋病教育.性行为发生率为18.44%,而在性行为中,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高达17.24%.性行为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男生、非医学专业、看过黄色图文或电影、注射过违禁品、赞成在校发生性行为、安装安全套自动售套机无所谓的学生性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倡导安全性行为应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陈沄渟;庄勋;侯晓艳;邢易天;陈雪萍;张雁翔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 评价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简称甲流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设立主动监测点,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市接种甲流疫苗和主动监测点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后的AEFI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邯郸市常规报告接种甲流疫苗后AEFI发生率14.64/10万,以一般反应为主,占88.57%,症状主要为38.5℃以下的低热,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接种事故发生.主动监测点接种甲流疫苗后AEFI发生率752.63/10万,全部为一般反应,以发热为主.主动监测点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后AEFI发生率203.14/10万,全部为一般反应,均为发热.结论 甲流疫苗接种后AEFI发生率高于季节性流感疫苗,但低于欧盟流感疫苗评价指标.甲流疫苗接种后AEFI反应类型以一般反应为主,且多为低热.甲流疫苗是安全的.

    作者:李瑞芳;李建坡;李琦;张连山;张富斌;尹增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降钙素原(PCT)、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PCT、hs- 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对本院住院73例新生儿患儿根据感染程度分为二组即败血症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另选取本院新生儿科30例同期无感染的儿童为对照组,对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30例的患儿同时进行PCT、hs-CRP、血培养、WBC、ESR五项目平行检测,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败血症组PCT、hs- CRP、WBC、ESR四项目水平均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中pCT、h s-CRP、血培养、WBC、ESR五项目阳性检出率为PCT(93.75%)>hs - CRP(81.2%)>血培养(46.8%)>WBC(34.3%)>ESR(28.1%);PCT、血培养败血症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 CRP、WBC、ESR局部细菌感染组阳性率均接近于败血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结果经抗生素治疗后快速下降,hs- CRP结果抗生素治疗后下降缓慢.结论 hs- CRP可以作为新生儿一般性感染的实验室指标;PCT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指标,动态监测PCT水平可以观察疗效,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马勇;覃艳玲;李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健康管理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

    健康管理是利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从社会、心理、生物学的角度,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以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大的健康效果.深圳市福田区已在4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健康管理平台,实施健康管理试点工作,现有120名居民加入卫生部“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在评估个人健康状况和相关疾病危险性的基础上,通过膳食和能耗管理,全面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使用者降低健康危险因素,预防或推迟疾病发生,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作者:林中;潘建清;曾念彬;于小岑;林惠玲;王焕玲;赵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结核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结核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 2011年8月60例住院老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生活自理能力(ADL)总分和生活满意指数(LSIA)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 出院时2组患者的PSQI、ADL总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LSIA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出院时睡眠质量和生活满意指数提升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老年结核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

    作者:李慧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湖南省疟疾发生的时空演化过程分析

    目的 研究湖南省1983 - 1992年疟疾发展演化模型.方法 利用基于重心模型的时空演化模型定量化表达方法,并以发病空间分布数据为权重,通过计算每年度疟疾重心坐标,生成疟疾重心转移曲线,从而定量地表达湖南省疟疾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 分析得出了全省10年间疟疾演化转移过程曲线,大致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转移.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疟疾演化过程模型与统计分析的空间尺度无关.

    作者:殷俊华;曾绍琴;李光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MAPK通路对急性冷暴露大鼠下丘脑细胞增殖活性的调控作用

    目的 观察-15℃急性冷暴露4h及室温复温24h对大鼠下丘脑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MAPK通路在此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9只,体重(230±10)g,随机平均分为室温对照组(n=3)、冷暴露组(n=3)和冷暴露并复温组(n=3).观察每组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增殖水平及MAPK通路活性的变化.结果 冷暴露4h导致大鼠中心体温显著降低(P<0.05),复温24 h后,中心体温恢复至冷暴露前水平;大鼠下丘脑Ki67表达水平和JNK磷酸化水平在急性冷暴露4h后显著升高(P<0.05),室温复温24h后下降至基线水平.ERK2磷酸化水平在急性冷暴露4h后显著升高(P<0.05),室温复温24 h后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急性冷暴露引起的中心体温下降导致大鼠下丘脑增殖活性增加,MAPK通路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的调控.

    作者:陈迎雷;王基野;黄冠鹏;戴鹏;付中伟;张文斌;陈耀明;郑刚;柯涛;沈学峰;骆文静;陈景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上海市金山区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金山区2008 - 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 - 2010年金山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 370例,年发病率在130.13/10万~209.37/10万之间,呈“V”分布;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集中于0~5岁组,占发病总数的95.04%;病例集中分布于5-6月份;各镇(街道)均有病例发生;幼托机构是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场所,占疫情总数的94.57%,病原学监测以肠道病毒CoxA16为主,占39.16%,引起重症病例的病原体主要是肠道病毒EV71,占重症总数的90.00%.结论 金山区手足口病发生有明显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季节差异,应做好社区5岁及以下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是当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李俊;宋灿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引起的传染性肝炎.甲肝是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水平有关的世界范围内的传染病之一[1].我国是甲肝的高流行国家,但各地存在差别.1988年1月,上海地区曾暴发大规模甲肝流行,持续了三个月,感染者31万余例,死亡11人[2].20世纪90年代中期,甲肝疫苗的推广接种以来,全球甲肝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降低[3],甲肝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但小规模流行仍不断发生.本文将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建华;蒙世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海洛因成瘾患者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入组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海洛因成瘾患者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入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海洛因成瘾患者出所前问卷调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家庭状况、吸毒史、心瘾状况、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宣传的状况,随访患者出所后6个月是否入组MMT,将结果进行成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出所198人,2009年1-12月期间出所200人,追踪6个月,结果入组MMT患者53人,成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婚姻状态、宣传情况、年龄段、居住状态、家庭关系、生育史影响海洛因成瘾患者人组MMT.单身的病例较在婚的病例进入MMT的OR值为609.03,接受宣传的病例较未接受宣传的病例进入MMT的OR值为14.92;年龄每增加一个等级进入MMT的OR值为0.50,独居者对与父母、妻儿同居者进入MMT的OR值为0.05,家庭关系紧张者对关系一般、融洽者进入MMT的OR值为0.06,未生育者对生育者进入MMT的OR值为0.18.结论 强制戒毒期满出所的海洛因成瘾患者在婚、未接受专业宣传、年龄大、独居、家庭关系紧张、未生育者,不容易进入MMT治疗.MMT门诊可采取综合措施增加患者出所后的参治率,让患者接受专业的MMT宣传、让患者与亲人同住、改善患者的家庭关系等,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覆盖率.

    作者:傅志勇;吴英;朱小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国部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分布初步分析

    目的 初步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acer oligonucleotide typing,Spoligotyping)方法对1 603株分离自7个省、市、自治区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型分析,确定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不同地区所占的比例.结果 根据Spoligotyping分型结果及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定义,1603株结核分枝杆菌中1 158株为北京基因型菌株,占72.24%.北京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所占的比例高为92.59%,其后依次为西藏(90.38%),吉林(89.88%),陕西(80.00%),新疆(65.36%),广西(55.29%),福建(54.50%).结论 北京基因型菌株为主要的流行菌株,但是不同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所占的比例并不相同,北方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比例高于南方地区.

    作者:赵秀芹;董海燕;刘志广;吕冰;蒋毅;张媛媛;李桂莲;万康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原因和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流感暴发家庭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甲型H1N1流感家庭暴发疫情特征,讨论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规律和流行因素.结果 本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为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4名家庭成员3人发病,其中1例死亡.结论 本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主要是因家庭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引起,甲流H1N1病毒对某些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个体有较强的致病性,易感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传染来源为社区感染后引入家庭,首发患者没有及时隔离治疗是造成家庭内暴发的主要原因.尽早发现与报告传染源,严格执行甲型H1N1流感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措施,对于控制甲型H1N1流感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主动地预防控制疫情暴发流行,都是非常关键有效的防控措施.

    作者:樊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40~80 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5~1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两组的降压疗效,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MALB)、24h尿蛋白、胱抑素(CysC)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替米沙坦组尿微量蛋白尿、24 h尿蛋白、CysC水平较依那普利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替米沙坦、依那普利均能有效控制血压,替米沙坦在降压的同时有可能延缓肾功能损害.

    作者:全昌发;陈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结核分枝杆菌PPE60的GST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鉴定

    目的 构建结核分枝杆菌PPE60的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GEX - 4T -1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进行质粒的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对重组的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菌体蛋白,凝胶密度扫描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鉴定融合蛋白.结果 正确构建了pGEX-PPE60融合表达载体,载体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分子量约为70kDa的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50%.该融合蛋白能与GST抗体产生阳性反应.结论 成功构建了GST - PPE60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并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为PPE60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熊志红;朱琰;李仁德;庄玉辉;程小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子特征研究

    目的 了解菌血症患者血液,医护工作者、非感染性疾病入院患者以及社区健康人群前鼻腔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基因分子特征.方法 用PCR和multiplex- PCR方法对277株菌的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 -1,TSST-1)和肠毒素(staphylooocal enterotoxin,SE)编码基因进行了扩增.结果 277株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有142株(51%)肠毒素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从医院内各人群组(包括医院菌血症患者组、医护人员组和非感染性疾病入院患者组)分离菌株的阳性率在50% ~59%,要比社区健康人群组阳性率(36%)高(x2=10.86,P<0.05).医院内各人群组分离株的SE基因主要以A型为主,而社区健康人群组的分离菌株则以D型为优势型别.另外,菌血症患者血液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基因tsst-1的阳性率要高于其他人群组(x2=21.91,P<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不同人群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分子特点具有特异性,对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诊断治疗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崔晶花;柳必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珠海市流感病原学分析

    目的 对珠海市2009年6月- 2011年5月流感样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珠海市流感病毒病原学特征.方法 收集珠海市流感监测哨点送检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法检测流感病原,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珠海市流感的病原学特征.结果 共检测样本3 598份,阳性991例,阳性率27.54%(991/3598).其中2009年6-12月阳性率为38.25%(490/1281),2010年为22.90%(419/1830),2011年1-5月为16.84%(82/487).所有标本中,A型季节性流感269例,阳性率7.48% (269/3598);B型季节性流感191例,阳性率5.31%(191/3598);甲型H1N1流感531例,阳性率14.76%(531/3598).流感病例数与流感样病例数两者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其复相关系数为0.64(P<0.05).结论 珠海市流感流行强度高于全省水平,发病人群以青少年为主.

    作者:徐郁;周勇;周伴群;焦亮;谭爱军;李德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某企业球类生产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 了解某企业球类制作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生产线主要存在苯、甲苯、汽油、二氧化硫、丙酮、丁酮、丙烯酸、环己烷、甲醛、炭黑粉尘、滑石粉尘、橡胶粉尘、其他粉尘、噪声、高温热辐射、高频电磁场等;其中丙烯酸、粉尘存在超标,经整改后各种有毒物质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

    作者:付必惠;潘健;黄宏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31I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 分析131 I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将2006- 2011年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的1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 131 I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以131 I治疗,两组对象均随访观察6个月.根据治疗后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73/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8%(55/70),两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90%(72/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54/70),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和血小板Ⅰ~Ⅱ度下降,少数患者出现一过性骨痛加重,出现轻微恶心呕吐,两组主要不良反应的差异不明显.结论 131 I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是一种综合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单用131 I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的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石峰;杨土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