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沄渟;庄勋;侯晓艳;邢易天;陈雪萍;张雁翔
健康管理是利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从社会、心理、生物学的角度,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以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大的健康效果.深圳市福田区已在4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健康管理平台,实施健康管理试点工作,现有120名居民加入卫生部“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在评估个人健康状况和相关疾病危险性的基础上,通过膳食和能耗管理,全面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使用者降低健康危险因素,预防或推迟疾病发生,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作者:林中;潘建清;曾念彬;于小岑;林惠玲;王焕玲;赵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血液等生物样品中氟乙酸钠类(氟乙酰胺)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标准.方法 采用《血液等生物样品中氟乙酸钠类(含氟乙酰胺)离子色谱测定法》,应用于测量不确定度理论分析该方法测量的不确定度.结果 检验方法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0.13 mg/ml.结论 该检测方法的研究中进行不确定度的分析,能较为直观了解测试条件,建立分析方法能达到现行的相关标准及其灵敏度的要求,用测量不确定度对该方法进行有效可行性评估.
作者:胡培勤;赖少阳;熊敏;冯奋栋;张文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后患者预防和自我护理能力的调节.方法 选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130例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n=65)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n=65)给予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包括指导服药、改善生活方式、心理护理、管道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等,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生活质量评分表(FAC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ESCA及FAC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净化治疗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后进行系统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蒋志芳;唐玉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临沂市河东区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病情和改水降氟工程现状.方法 2011年,在河东区地氟病村进行饮用水氟含量、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患病及降氟改水工程状况调查.结果 检测36个供水工程(覆盖113村)的36份水样,氟含量超标率为19.44%; 10个改水工程均正常运转,其中水氟含量合格工程6个,合格率60%;固定监测3个病村8~12岁儿童203人,氟斑牙检出率71.92%,缺损型氟斑牙检出率18.72%,氟斑牙指数1.66;调查25岁以上成人150人,氟骨症病例10人,检出率为6.67%,其中轻度病例9例,中度病例1例.结论 河东区改水降氟工程运行情况较好,但改水后部分工程水氟浓度超标严重,河东区的地方性氟中毒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各部门应加强协作,重视供水工程的预评价及除氟处理,加快未改水地区的工程建设进度.
作者:宋红广;李学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描述芜湖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疫情报告及随访管理状况.方法 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截至2010年12月底芜湖市病例报告卡数据库和截至2011年3月底的随访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8-2010年芜湖市累计共报告HIV/AIDS142例,死亡19例.男性89例,占62.7%;20~39岁年龄组占77.5%;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及同性传播为主,分别占31.7%和26.1%;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病例占47.8%;2010年累计报告存活的HIV/AIDS病例的随访率为98.8%,CD4检测率为87.2%.结论 芜湖市艾滋病总体仍处于低流行,HIV以性途径传播为主,近年疫情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大监测力度,加强HIV/AIDS管理,控制HIV的进一步传播和流行,并减少HIV/AIDS病例死亡.
作者:琚腊红;程周祥;吕金伟;方艳娇;豆正东;成国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PCT、hs- 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对本院住院73例新生儿患儿根据感染程度分为二组即败血症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另选取本院新生儿科30例同期无感染的儿童为对照组,对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30例的患儿同时进行PCT、hs-CRP、血培养、WBC、ESR五项目平行检测,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败血症组PCT、hs- CRP、WBC、ESR四项目水平均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中pCT、h s-CRP、血培养、WBC、ESR五项目阳性检出率为PCT(93.75%)>hs - CRP(81.2%)>血培养(46.8%)>WBC(34.3%)>ESR(28.1%);PCT、血培养败血症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 CRP、WBC、ESR局部细菌感染组阳性率均接近于败血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结果经抗生素治疗后快速下降,hs- CRP结果抗生素治疗后下降缓慢.结论 hs- CRP可以作为新生儿一般性感染的实验室指标;PCT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指标,动态监测PCT水平可以观察疗效,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马勇;覃艳玲;李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间歇性冷刺激对大鼠耐寒能力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2只,按体重(110±5)g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n=3)、间歇性冷刺激组(n=3)、急性冷暴露组(n=3)和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n=3).间歇性冷刺激组(3 w)与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3w+cold)接受4℃,4h/d冷刺激,共21 d;对照组(con)和急性冷暴露组(cold)进行室温饲养.3周后,cold和3w+cold组在第2d接受-15℃,4h冷暴露,观察大鼠肛温变化及棕色脂肪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结果 - 15℃冷暴露4h导致急性冷暴露组(cold)大鼠肛温明显下降(P<0.05),下降(2.64±0.182)℃,而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3 w+cold)大鼠肛温无明显改变,下降(0.32±0.531)℃;棕色脂肪组织形态观察显示:急性冷暴露组(cold)大鼠肩胛间区棕色脂肪面积较小边界不清,充血明显,色泽呈暗红色,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3w+cold)肩胛间区棕色脂肪面积较大,边界较清晰,充血明显,色泽呈深棕色.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间歇性冷剌激可使大鼠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CoxⅣ及解耦连蛋白1(UCP1)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21 d间歇性冷刺激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耐寒能力,棕色脂肪组织形成、线粒体CoxⅣ和UCP1含量增加可能是其耐寒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作者:黄冠鹏;王基野;陈迎雷;陈耀明;戴鹏;付中伟;张文斌;柯涛;郑刚;沈学峰;骆文静;陈景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实施控盐限油及健康教育,评价其干预效果.方法 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南山街道选择依从性较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4人(其中干预组211人,对照组233人)进行控盐限油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以及血压、血脂、体重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干预组盐、油摄入量知晓率分别从22.75%提高到59.24%、从6.16%上升到57.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盐勺和控油壶的使用率分别从1.90%提高到95.26%、从2.37%提高到93.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盐饮食率和清淡少油饮食比率提高到36.51%和43.13%.干预组血压控制率由6.84%提高到31.62%、血脂达标率由22.26%提高到76.15%、体重指数正常率由22.48%提高到60.30%,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各指标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控盐限油措施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盐、油的摄入,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有效促使血压血脂等达标,对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练玉银;江志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无锡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降低出生缺陷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无锡市61 425例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无锡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98‰,并逐年下降.出生缺陷发生在城乡间、本地与外地、男女性别、胎产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高于农村,本地高于外地,男性高于女性,第一产高于第二产及以上.在发生季节和产母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锡市出生缺陷前五大类依次为肢体畸形、唇腭裂、先心、耳部畸形、消化系统畸形,占总缺陷3/4以上,其中,多指(趾)、先心、唇裂、唇腭裂、并指(趾),前五位占总出生缺陷1/2以上.结论 出生缺陷发生率不断降低,出生缺陷监测质量不断提高.应重点针对前五位出生缺陷病种,寻找突破口,实施有效地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眭茜;韦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湖南省1983 - 1992年疟疾发展演化模型.方法 利用基于重心模型的时空演化模型定量化表达方法,并以发病空间分布数据为权重,通过计算每年度疟疾重心坐标,生成疟疾重心转移曲线,从而定量地表达湖南省疟疾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 分析得出了全省10年间疟疾演化转移过程曲线,大致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转移.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疟疾演化过程模型与统计分析的空间尺度无关.
作者:殷俊华;曾绍琴;李光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15℃急性冷暴露4h及室温复温24h对大鼠下丘脑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MAPK通路在此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9只,体重(230±10)g,随机平均分为室温对照组(n=3)、冷暴露组(n=3)和冷暴露并复温组(n=3).观察每组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增殖水平及MAPK通路活性的变化.结果 冷暴露4h导致大鼠中心体温显著降低(P<0.05),复温24 h后,中心体温恢复至冷暴露前水平;大鼠下丘脑Ki67表达水平和JNK磷酸化水平在急性冷暴露4h后显著升高(P<0.05),室温复温24h后下降至基线水平.ERK2磷酸化水平在急性冷暴露4h后显著升高(P<0.05),室温复温24 h后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急性冷暴露引起的中心体温下降导致大鼠下丘脑增殖活性增加,MAPK通路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的调控.
作者:陈迎雷;王基野;黄冠鹏;戴鹏;付中伟;张文斌;陈耀明;郑刚;柯涛;沈学峰;骆文静;陈景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菌血症患者血液,医护工作者、非感染性疾病入院患者以及社区健康人群前鼻腔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基因分子特征.方法 用PCR和multiplex- PCR方法对277株菌的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 -1,TSST-1)和肠毒素(staphylooocal enterotoxin,SE)编码基因进行了扩增.结果 277株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有142株(51%)肠毒素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从医院内各人群组(包括医院菌血症患者组、医护人员组和非感染性疾病入院患者组)分离菌株的阳性率在50% ~59%,要比社区健康人群组阳性率(36%)高(x2=10.86,P<0.05).医院内各人群组分离株的SE基因主要以A型为主,而社区健康人群组的分离菌株则以D型为优势型别.另外,菌血症患者血液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基因tsst-1的阳性率要高于其他人群组(x2=21.91,P<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不同人群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分子特点具有特异性,对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诊断治疗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崔晶花;柳必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现状.方法 通过对全国1661户农村家庭进行人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7.4%,不同特征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周就诊率为16.4%,住院率为9.3%,高于全国农村地区平均水平;两周患病未治疗率为17.6%,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为33.4%,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率有待提高.结论 应加大对农村卫生服务重点人群的关注和保障力度,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满足居民合理的卫生服务需求.
作者:吕晖;李云飞;罗五金;项莉;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引起的传染性肝炎.甲肝是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水平有关的世界范围内的传染病之一[1].我国是甲肝的高流行国家,但各地存在差别.1988年1月,上海地区曾暴发大规模甲肝流行,持续了三个月,感染者31万余例,死亡11人[2].20世纪90年代中期,甲肝疫苗的推广接种以来,全球甲肝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降低[3],甲肝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但小规模流行仍不断发生.本文将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建华;蒙世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的感染现状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清苑县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560例的临床资料,支原体感染254例,对该254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做体外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45.4%.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率为63.8% (162/254),明显高于单纯人型支原体(Mh)及Uu+ Mh混合感染率9.5%(24/254)、26.8%(68/2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Uu感染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敏感,Uu与Mh混合感染者对强力霉素敏感,单纯Mh感染对强力霉素敏感.结论 本院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的感染以单纯Uu感染为主,不同生物型支原体感染对抗生素敏感率不同,临床医师应根据支原体的感染现状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作者:马新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常德市民营医疗机构卫生质量水平.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市直管18家民营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和灭菌效果进行调查和检测.结果 2011年民营医院消毒样品总合格率与2010年的总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56,P=0.059),但是2011年消毒物品合格率较2010年高(x2=5.535,P=0.019);院内不同区域比较得到不同区域消毒质量不全相同(x2=10.743,P=0.013).其中普通手术室高于产房(x2=6.785,P=0.009),病房高于产房(x2=9.327,P=0.002).结论 常德市民营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与卫生质量管理水平均有待提高;在民营医疗机构内,应加强产房的卫生质量管理.
作者:周应育;赵炜哲;吴传业;王兵;李明晖;王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结核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 2011年8月60例住院老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生活自理能力(ADL)总分和生活满意指数(LSIA)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 出院时2组患者的PSQI、ADL总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LSIA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出院时睡眠质量和生活满意指数提升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老年结核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
作者:李慧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迈瑞BC - 5380两项研究性参数异常淋巴细胞和巨大未成熟粒细胞异常时在过筛复检中的指导意义及两项参数的报警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收集本院441例两项研究性参数异常的标本,涂片染色显微镜镜检分类.以显微镜法的结果为标准把441例异常结果分成七种类型,分别进行探讨.结果 第一种类型:巨大未成熟粒细胞增高,149例用BC - 5380检测巨大未成熟粒细胞增高的患者,与涂片显微镜法比较,BC- 5380检测数值x=9.8%,SD=7.3,显微镜法检测数值x=6.5%,SD=6.5,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5),BC5380检出巨大未成熟粒细胞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9.8%;第二种类型:异常淋巴细胞增高或异常淋巴细胞和巨大未成熟粒细胞同时增高.79例用BC- 5380检测异常淋巴细胞增高的患者与涂片显微镜法比较,BC - 5380检测数值-x=6.6%,SD=4.0,显微镜法检测数值-x=15.3%,SD=10.4,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P<0.05).BC- 5380检测异常淋巴细胞的灵敏度为68.0%,特异度为92.5%;第三种类型:24例患者因淋巴细胞比值减低:-x=8%,异常淋巴细胞显示***;第四种类型:27例患者因中性粒细胞比值减低:-x=7%,巨大未成熟粒细胞显示***,以上两种类型都是由于淋巴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太低,不需复检;第五种类型:30例患者因白细胞数值太低:-x=1.0×109,两项研究性参数都显示***,这30例患者为低增生性白血病和白血病化疗后,镜检偶见原始和幼红细胞,需显微镜复检;第六种类型:60例血液病患者白细胞分类***,两项研究性参数都显示***,涂片显微镜分类原始幼稚细胞平均值大于36%;第七种类型:72例患者因为干扰导致白细胞散点图异常,白细胞分类、两项研究性参数都显示***,涂片显微镜法分类正常,72例患者中18例全血模式改成稀释模式进样可以分类.结论 两项研究性参数异常淋巴细胞灵敏度差、特异度好;巨大未成熟粒细胞灵敏度好、特异度差.联合观察这两项指标是异常标本过筛、复检的关键性参数.本研究为针对BC- 5380的复检标准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作者:李小斌;朱海兵;郭威;贺菊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厦门市各类食品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为政府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 -2011年从厦门市超市和农贸市场随机抽取各类食品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检测食品样品中的铅、镉、汞含量,依据GB2762 - 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19643 - 2005《藻类制品卫生标准》和(EC)NO629/2008《欧盟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共检测19类食品320份,总合格率为88.7%,各类食品中大米的合格率低,仅为64.7%,其次是食用菌、藻类、叶菜类蔬菜合格率都在80%以下.结论 不同种类食品受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应重点加强对大米、藻类、蔬菜的卫生监督管理,以提高食品安全性.
作者:周娜;白艳艳;王文伟;贾玉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成年女性饮茶习惯对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整理1996年11月- 2001年3月期间长沙马王堆等社区2 185名28~91岁健康汉族成年妇女骨密度资料,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饮茶习惯组骨密度均数进行比较,运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饮茶组女性多部位骨密度较总体人群及不饮茶组均降低(P<0.05),且大量饮茶组较中量组骨密度降低;饮茶组成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与总体人群及不饮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饮茶组骨质疏松发病率较总体人群、不饮茶组均升高[(OR值分别为1.43(95%CI:0.62~2.24)、2.36(95%CI:1.64~3.09)];且随饮茶量增高骨质疏松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女性饮茶者骨密度较不饮茶者显著降低,且随饮茶量的增加骨密度下降有一定线性趋势;且通过饮茶习惯对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分析看,女性饮茶者较不饮茶者显著升高,且随饮茶量的增加患病率升高.
作者:王小红;曾莎;谢辉;罗湘杭;廖二元;伍贤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