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宁
目的 了解结核病患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分析艾滋病筛查影响因素. 方法 对云南省16个县2007年9- 12月期间,所有新登记的结核病人进行艾滋病筛查. 结果 993例新登记的结核病患者中,921例患者接受了艾滋病筛查,筛查率92.75%.其中,11例结核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阳性率1.19%.双重感染患者年龄为20~40岁,男性占72.73%,农村占63.64%,91%患者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72.72%患者来自艾滋病中高疫情地区.同时,不同人群接受艾滋病筛查率不同,来自农村(OR调整后=5.26,P<0.01),文化程度低(OR调整后=3.99,P<0.01)、主动就诊(OR调整后=2.18,P<0.05)、痰涂片阴性/未查痰(OR调整后=2.38,P<0.05)和艾滋病疫情较低地区(P<0.01)的患者中艾滋病筛查率较高. 结论 在艾滋病高疫情地区,结核病患者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青壮年,应及时提供艾滋病病毒检测咨询,尽早发现双重感染患者.
作者:许琳;李玲;苏玮玮;陈金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脂肪母细胞瘤的应用价值. 方法 同顾性分析近4年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治疗的20例小儿脂肪母细胞瘤的彩色多普勒影像学特征. 结果 脂肪母细胞瘤的超声特征为肿块边界欠清,边缘欠规则,包膜显示欠清,内部回声分布均匀或欠均匀,以稍中低回声为主,内可见稍强回声的条状样结构,部分表面呈分叶状,彩色多普勒(CDFI):肿块内或周边可见少量低速条状血彩分布.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脂肪母细胞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何静波;张号绒;陈丽丽;刘金桥;李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新的传染病预警模型,评价预警效果. 方法 联合运用移动平均和线性回归模型,使用株洲市2004 - 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据,建立以周为时间序列的发病模型,计算预警阈值,制作预警控制图,并用灵敏度、特异度、及时性评价预警效果. 结果 该模型全部预警到株洲市2010 - 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和流行,灵敏度100%、特异度91.67%,较监测系统早2~6周预警暴发和流行,预警阈值范围在均数加1.6~2.3倍标准差之间. 结论 联合移动平均和线性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预警灵敏度、特异度和及时性,适合预警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的常见传染病.
作者:熊新平;龙术国;唐雨新;李竹清;张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布特征并评价福建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 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福建省2008 - 2011年监测个案数据,导出为EXCEL文件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AEFI分布特征和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福建省2008 -2011年共报告AEFI个案2 574例,在AEFI分类诊断中,一般反应占78.24%;异常反应占16.31%.2008 -2011年AEFI报告估算发生率为0.49/10万剂~7.23/10万剂.监测系统个案完整率为100%,及时报告率为85.86%.在所有报告病例中需调查的有1 210例,调查率为100%,48 h内调查数为1 174例,及时调查率为97.02%. 结论 福建省AEFI监测系统各项指标逐年提高,但仍有部分指标未达到国家要求,应加强培训和督导工作以提高监测质量.
作者:萧剑雄;林志强;吴瑞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胶质瘤与手机使用危险性的联系. 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Cochrane Library、ScienceDirect数据库;收集胶质瘤与手机使用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2000 - 2011年,采用RevMan5.1进行Meta分析. 结果 8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纳入,规律使用手机未见有胶质瘤危险性增高;而长期使用手机10年以上者与胶质瘤发生存在联系,OR=1.24(95 %CI=1.10~1.40),长期同侧使用手机发生胶质瘤危险性增加58%,OR=1.58(95%CI=1.30~1.94). 结论 规律使用手机并不增高胶质瘤的发生风险,长期频繁使用手机可能增加胶质瘤发生的风险,但分析中的偏倚与混杂因子可能影响因果关系的解释.
作者:常勇;叶华容;叶方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婚前医学检查中主要传染性疾病检出情况. 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 - 2010年北京市《婚前医学检查年报表》、《疾病分类编码表》中有关数据,进行x2检验及趋势x2检验. 结果 北京市在2004年后婚前医学检查中指定传染病及其中的梅毒、尖锐湿疣等性传播性疾病检出率明显下降;乙型肝炎检出率出现2004年急速下降后,又于2008年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结论 婚前保健在预防传染性疾病及性传播疾病的传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工作,以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确保男女双方及下一代健康.
作者:闫明;刘凯波;潘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某军校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情况. 方法 设计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每一位患者资料,统计分析相关数据.描述该次疫情暴发的一般情况、病例的三间分布,分析暴发原因及对有效预防流腮提出可行性建议. 结果 1人发病后在21 d内致15人感染患病,罹患率为15.7%,3人并发睾丸炎,4人并发感染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患者分布于10个班级;有3人在小学期间曾有过患病史. 结论 近年成人特别是大学生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学员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消毒,对新生开展麻腮风疫苗的接种,从而有效控制麻疹、腮腺炎、风疹在校园的流行.
作者:邓玲萍;黄建军;李建华;彭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农村居民腹泻在家庭环境卫生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农村地区腹泻患病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个县600户家庭,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进行入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腹泻的家庭环境卫生和行为习惯影响因素. 结果 石家庄市农村居民腹泻两周患病率为2.47%.影响腹泻的主要家庭环境卫生和行为习惯因素有饮水习惯(OR=5.07,95%CI:1.77~14.52)、饭前便后洗手习惯(OR=5.97,95%CI:2.80~12.76)、家庭垃圾丢弃地点(OR =2.17,95% CI:1.13~4.16)和家庭使用厕所类型(OR=2.00,95%CI:1.10~3.66). 结论 石家庄市农村居民腹泻两周患病率较高,加强健康教育,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是降低腹泻患病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郭占景;陈凤格;赵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岳阳地区汉族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 based typing,PCR - SBT)高分辨技术,对岳阳地区3 560名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人群HLA-A、-B、- DRB1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 检出HLA-A、-B、- DRB1等位基因分别有53、89、53种,经统计分析这3个基因座分布均符合Hardy - Weinberg平衡定律.A*0207 -B*4601 - DRB1* 0901和A*3303 -B* 5801 - DRB1* 0301单体型是岳阳地区汉族人群常见单体型. 结论 岳阳地区汉族人群HLA-A、-B、- DRB1基因分布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态性并有其自身分布特点,中国各地常见的基因及罕见基因均有分布.
作者:苏湘晖;孙昂;粟玉萍;代敏;刘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tlh和tdh基因的双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 方法 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tlh、td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及电泳检测.同时优化反应体系,测定稳定性、重复性、特异性及灵敏度. 结果 本实验设计的引物能特异性地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的450、269 bp的片段,而对其它种类的菌物无特异性扩增,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双重PCR检测灵敏度为100 cfu/ml.并进行了肛门拭子样品的检测. 结论 初步建立能在8h内快速、灵敏、特异地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毒力菌株的双重PCR技术.
作者:岳友宏;苏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1973 - 2010年常熟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死因报告责任单位上报的死因资料,按ICD- 10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类,分析38年来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及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结果 1973-2010年常熟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81.76/10万,占全死因构成比为23.87%,并随不同年代发展有逐步上升趋势;不同年代恶性肿瘤前十位死因顺位不同,胃癌始终居首位,肝癌、食管癌由第二、三位逐步下降至第三、四位,肺癌从第四位逐步上升至第二位;不同年代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其中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35~54岁组、55~74岁组在不同年代死亡率均有逐步下降趋势;恶性肿瘤死亡35岁以下白血病占据首位,35~54岁组肝癌居首位,55岁以上胃癌居首位. 结论 恶性肿瘤是威胁常熟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亡原因,人口不断老龄化是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因素,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作者:张宁;周正元;徐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方法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联合检测方法TRUST+ ELISA、TRUST+ SYP、TRUST+ RPR、RPR+ ELISA分别检测献血者血液标本,对4种联合检测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 TRUST+ELISA组阳性率分别与各组比较:TRUST+ SYP(P>0.05),TRUST+ RPR(P< 0.01),RPR+ ELISA(P >0.05). 结论 TRUST+ ELISA联合检测方法能确保梅毒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且成本不高,可作为血站较为合适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方法.
作者:张会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进行胃癌手术的93例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7例采用循证护理模式,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体力状况分析标准(P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KPS、PS以及QOL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KPS、PS以及QOL评分分别为(70.3±2.8)分、(0.8±0.1)分、(49.8±4.0)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4±2.1)分、(1.1±0.2)分、(40.6±3.9)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在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可靠的临床护理模式.
作者:朱志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三亚市健康体检妇女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情情况,为预防感染提供临床资料. 方法 从2009年3月- 2011年11月在三亚市人民医院体检的、在三亚市居住半年以上的18~59岁健康女性中随机选取1 26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及第2代杂交捕获检测,若发现异常细胞,并对宫颈进行活检,将所有体检者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经检测,不同年龄组HPV感染情况分别为18~24岁阳性率10.99%,25~34岁阳性率23.52%,35~44岁阳性率18.22%,45~59岁阳性率1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变病例中CIN Ⅰ型占66.67%,CINⅡ型占22.62%,CIN Ⅲ型占8.33%,宫颈癌占2.38%.HPV阳性中感染多的是HPV16、52、58型. 结论 本地女性HPV感染率较高,其中HPV16、52、58是本地女性HPV感染常见的3种亚型.
作者:陈玲;吴淑芳;吴小颖;孙玉娟;韦迪霞;吴乾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监测并分析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 方法 对内蒙古2009 - 2010年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后发生并报告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全自治区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8例,一般反应67例,异常反应17例,偶合症1例,心因性反应2例,待定1例.24 h内监测到AEFI病例62例.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占52.94%. 结论 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性较好.
作者:范耀春;李澄;李彬;闫绍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张家界市首例C群流脑死亡病例及其密切接触人群中分离到的11株脑膜炎奈瑟菌的病原学特征及其流行关系. 方法 经培养及生化鉴定后,对菌株进行血清学及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分群,后采用低抑菌浓度(MIC)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菌株进行PFGE分型分析. 结果 通过生化、血清学和PCR实验共鉴定到9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和2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药敏试验中所有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阿奇霉素、美罗培南和利福平全部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全部耐药;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部分耐药,PFGE结果显示11株菌株共分为两个带型,其中9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带型完全相同. 结论 C群和W135群可能成为新的流脑流行群引起疾病,分离的菌株对大部分抗生素仍较敏感,但要注意耐药趋势,造成该病例死亡的病原菌为C群脑膜炎奈瑟菌,与其密接同学中分离到的C群脑膜炎奈瑟菌的PFGE分型呈现高度一致性,提示为同一克隆群.
作者:田晓辉;夏昕;王敏;戴德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铜蓝蛋白(copper - protein,CER)、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c,Hcy)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 - CCP)与抑郁症的关系. 方法 收集本院确诊的抑郁症患者55例,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血清CRP和CER,酶法测血清Hcy,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anti - CCP抗体,比较抑郁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的组间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抑郁患者血清CR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CER水平显著降低(P<0.05),Hcy和Anti - CC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 结论 抑郁患者存在免疫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CER、Hcy和anti - CCP均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进程.
作者:唐亚梅;周利君;刘勇;秦立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10 d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14例H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 d序贯组):前5d给予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20 mg+阿莫西林1.0g,2次/d口服,后5d,埃索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g+替硝唑0.5g,2次/d口服;对照组(7 d标准三联组):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g+克托霉素0.5g,2次/d口服,疗程7 d.4周后复查胃镜及14C- UBT,观察溃疡愈合、Hp根除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按治疗意向分析、完成随访病例分析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序贯疗法具有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高的优点,不良反应相当,可作为Hp感染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沈维柏;廖金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某医院医院感染的现状,为制定控制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1年1 - 12月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1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感染部位、感染原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 结果 本组医院感染患者以呼吸道感染常见,占31.5%;G+菌感染69例,占41.8%;G-菌感染82例,占49.7%;经过药敏试验发现病原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敏感性较高;感染原因主要为侵入性操作,占30.3%. 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该了解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感染原因,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荣琴;王安萍;令狐喂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实施监控措施后效果的评价,探讨如何更好的控制其感染. 方法 2008年8月- 2010年9月长沙市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内MRSA感染共164例患者,分析其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等监控措施,对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实施相应的监控措施后ICU患者的MRSA感染率较实施监控措施前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感染实施干预措施后ICU环境院感监测MRSA检出率较之前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对ICU实施消毒隔离等监控措施能有效降低MRSA感染率,并可以预防感染.
作者:张毕明;侯正利;李源湘;范利娅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