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蒙古自治区甲型H1N1流感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范耀春;李澄;李彬;闫绍宏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疫苗, 异常反应, 监测
摘要:目的 监测并分析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 方法 对内蒙古2009 - 2010年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后发生并报告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全自治区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8例,一般反应67例,异常反应17例,偶合症1例,心因性反应2例,待定1例.24 h内监测到AEFI病例62例.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占52.94%. 结论 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性较好.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高校学生对辐射知识认知行为的性别差异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辐射基础知识及其防治的认知水平和应对态度差异.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某校780名大学男女生进行有关辐射认知知识调查. 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对辐射的认知水平都较低,但女生高于男生(P<0.01);在应对核辐射的心理反应方面,女生优于男生(P<0.01);80%的大学生愿意接受辐射知识的教育,女生多于男生(P<0.01). 结论 某高校大学生对辐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有性别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大学生对辐射知识的认知水平.

    作者:刘瑛;唐伟军;钟涛;罗琴玲;曹莹;王建;王岐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检测结核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本院临床诊断确诊为肺结核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PCR技术测定两组痰液及外周血中的结核杆菌,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采用x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68例结核病患者中痰涂片、痰定量PCR、外周血定量PCR检测的阳性率为14.7%、41.2%、44.1%,定量PCR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痰涂片(P<0.05).痰涂片阴性的58例患者中痰及外周血定量PCR检测阳性率为31.0%、41.3%.痰及外周血定量PCR配对检测两种标本同时检测的符合率为44.1%. 结论 荧光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的效果要显著优于传统涂片,其可证实、鉴定涂片阳性结果,同时对痰和外周血进行定量PCR检测,可.增强互补作用,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作者:王雅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雷帕霉素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SUP-B15的增殖、凋亡与自噬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RAPA)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UP - B15细胞的增殖、自噬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 常规方法复苏、传代培养SUP - B15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雷帕霉素处理组.处理24、48、72 h后收集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采用Annexin V- 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吖啶橙单染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现象. 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RAPA对SUP - B15细胞增殖有较强抑制作用(IC50=18.174 nmol/L),且抑制作用随药物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不同浓度RAPA作用可诱导SUP - B15细胞凋亡,作用48、72 h细胞凋亡较24 h时明显;RAPA作用48 h时的细胞凋亡随药物浓度增大而增多,72 h时高剂量药物(50、100 nmol/L)引起的细胞凋亡较低剂量药物(10、20 nmol/L)少;吖啶橙单染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处理组细胞胞质中出现较多红色斑点的酸性膜泡(即自噬小体),且随药物浓度增大红色斑点增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处理组细胞胞质内可见较多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线粒体内嵴明显紊乱,细胞核不规则,染色质边缘化. 结论 雷帕霉素对SUP - B15细胞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雷帕霉素可诱导SUP- B15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且自噬的发生先于凋亡出现,一定强度的自噬活性可诱导细胞凋亡增加.

    作者:张亚莉;陈涛;王剑青;李美;张建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院感控制措施对控制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效果评价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实施监控措施后效果的评价,探讨如何更好的控制其感染. 方法 2008年8月- 2010年9月长沙市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内MRSA感染共164例患者,分析其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等监控措施,对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实施相应的监控措施后ICU患者的MRSA感染率较实施监控措施前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感染实施干预措施后ICU环境院感监测MRSA检出率较之前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对ICU实施消毒隔离等监控措施能有效降低MRSA感染率,并可以预防感染.

    作者:张毕明;侯正利;李源湘;范利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北京市2000-2010年婚前医学检查主要传染性疾病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婚前医学检查中主要传染性疾病检出情况. 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 - 2010年北京市《婚前医学检查年报表》、《疾病分类编码表》中有关数据,进行x2检验及趋势x2检验. 结果 北京市在2004年后婚前医学检查中指定传染病及其中的梅毒、尖锐湿疣等性传播性疾病检出率明显下降;乙型肝炎检出率出现2004年急速下降后,又于2008年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结论 婚前保健在预防传染性疾病及性传播疾病的传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工作,以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确保男女双方及下一代健康.

    作者:闫明;刘凯波;潘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一起水痘疫情病原的基因型分析

    目的 分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一起水痘暴发疫情的病原基因型. 方法 采集5例患者样本进行核酸提取,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开放阅读框22(ORF22),将PCR产物进行测序,与Genebank公布的水痘病毒序列比对判定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及其基因型. 结果 PCR产物电泳,在约550 bp处出现单一条带.3份阳性样本基因序列均符合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型J型特点. 结论 导致锡林郭勒盟地区水痘暴发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于J基因型.

    作者:卢爱桃;郭卫东;海岩;李昕;王文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湖南省结核病实验室网络建设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湖南省各级结核病实验室人力资源、设备装备、工作开展和工作质量情况,为“十二五”湖南省结核病实验室网络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向地市级和县级结核病实验室发放调查表,回收后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省级结核病实验室开展国家要求的各项工作,地级只开展盲法复检,县级大部分只开展结核菌涂片工作;人力资源,全省各级结核病实验室共有工作人员199人,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69.8%;职称以初、中级为主,分别为44.2%、31.7%;专业以医学检验为主,占79.9%;全省具有主要设备生物安全柜、凝固器、培养箱、冰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实验室的比例分别只有28.37%、0.71%、36.88%、48.94%、37.59%. 结论 现有的结核病实验室人员、设备和开展的工作不能满足国家规划要求,在“十二五”期间,需要加大实验室资金投入,加强实验室网络建设,达到规划要求.

    作者:刘丰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萝岗区市售食品中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萝岗区市售食品中添加剂使用情况,为政府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萝岗区相对固定监测点抽检8类食品,开展12种添加剂和3种非食用物质检测. 结果 共抽检328份样品获得1 420个有效数据,合格267份,合格率为81.4%.主要问题是市售米面制品和非发酵性豆制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甲醛次硫酸氢钠,蜜饯类食品甜蜜素超标率达46.2%. 结论 萝岗区市售食品中甜蜜素和甲醛次硫酸氢钠超标现象比较严重,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和检测能力,确保食用安全.

    作者:许丹;郑创亮;余泳红;冯秀琼;戴冉;李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内蒙古自治区甲型H1N1流感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 监测并分析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 方法 对内蒙古2009 - 2010年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后发生并报告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全自治区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8例,一般反应67例,异常反应17例,偶合症1例,心因性反应2例,待定1例.24 h内监测到AEFI病例62例.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占52.94%. 结论 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性较好.

    作者:范耀春;李澄;李彬;闫绍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岳阳地区汉族人群HLA-A、-B、-DRB1高分辨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 研究岳阳地区汉族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 based typing,PCR - SBT)高分辨技术,对岳阳地区3 560名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人群HLA-A、-B、- DRB1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 检出HLA-A、-B、- DRB1等位基因分别有53、89、53种,经统计分析这3个基因座分布均符合Hardy - Weinberg平衡定律.A*0207 -B*4601 - DRB1* 0901和A*3303 -B* 5801 - DRB1* 0301单体型是岳阳地区汉族人群常见单体型. 结论 岳阳地区汉族人群HLA-A、-B、- DRB1基因分布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态性并有其自身分布特点,中国各地常见的基因及罕见基因均有分布.

    作者:苏湘晖;孙昂;粟玉萍;代敏;刘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长沙市城区2007-2010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2007 - 2010年长沙市城区居民死亡水平与死因构成,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 10进行编码,录入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软件DeathReg2005,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四年累计监测人口数为1 580 453人,居民因各种因素共死亡8 555人,平均死亡率为541.30/10万,平均标化死亡率为431.36/10万;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为622.70/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458.08/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6.73,P=0.000).占总死亡率94.47%的前七位死因依次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 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是长沙市城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

    作者:傅志勇;莫苗芳;陈灿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POCT血糖仪、生化仪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检测新生儿血糖的研究

    目的 从众多型号的POCT血糖仪中寻找与生化分析仪法相关性好的POCT血糖仪用来新生儿血糖的过筛和动态监测. 方法 模拟新生儿血液(高红细胞压积)检测:取高、中、低三种不同血糖浓度的成人患者样本各30人次,取静脉血用肝素抗凝,同一人次取3份.第一份用6个品牌8种型号血糖仪分别进行检测;第二份模仿新生血液、离心后吸去部分血浆,调红细胞压积至60%再用8款血糖仪分别进行检测;第三份用生化分析仪己糖激酶法检测.新生儿血液实例检测:取40例总胆红素正常新生儿和20例总胆红素升高的新生儿分别用强生稳步ONE Touch Sure Step血糖仪检测毛细血管血糖,同时用生化分析仪(葡萄糖氧化酶法、己糖激酶法)检测静脉血的血糖. 结果 模拟新生儿血液的检测中:8款POCT血糖仪中,使用葡萄糖氧化酶光化学法原理的强生稳步ONE Touch Sure Step和罗氏ACCU- CHEK Active(机外进样)正常压积组A组和高红细胞压积组B组,高、中、低浓度血糖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与生化仪己糖激酶法有很好的相关性(r>0.95).新生儿血液实例检测中:强生稳步血糖仪与生化仪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OCT血糖仪葡萄糖氧化酶光化学法抗高红细胞压积的影响优于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法、葡萄糖脱氢酶电极法,使用葡萄糖氧化酶光化学法原理的POCT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葡萄糖氧化酶法、己糖激酶法检测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适合于新生儿血糖过筛和动态的监测.

    作者:李小斌;杨阳;张士朋;贺菊晖;郭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健康人群乙肝免疫水平及新生儿乙肝免疫成功率监测研究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健康人群乙肝抗体水平及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合格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为制定乙肝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0名新生儿、286名健康人群,采用ELISA双抗原一步夹心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 HBs). 结果 在40名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阳性率达100%;健康人群抗HBs阳性率平均为64.34%,各年龄组间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有免疫接种史的人群中,各年龄组抗体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15岁以下人群中抗- HBs阳性率有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抗体含量下降的趋势;建议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剂量,在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3~5年加强一针;乙肝防控的工作重点要向15岁以上人群倾斜.

    作者:莫英瑛;段蕙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双重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tlh和tdh基因方法建立与初步应用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tlh和tdh基因的双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 方法 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tlh、td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及电泳检测.同时优化反应体系,测定稳定性、重复性、特异性及灵敏度. 结果 本实验设计的引物能特异性地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的450、269 bp的片段,而对其它种类的菌物无特异性扩增,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双重PCR检测灵敏度为100 cfu/ml.并进行了肛门拭子样品的检测. 结论 初步建立能在8h内快速、灵敏、特异地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毒力菌株的双重PCR技术.

    作者:岳友宏;苏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糖尿病并发感染的常见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感染类型及感染的常见因素,为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共抽取本院2010年1月- 2012年1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2例,其中感染患者36例,包括17例男性和19例女性.通过观察感染内容来分析感染的主要类型,并分析总结感染的常见因素. 结果 常见的感染类型有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消化道感染等.且感染因素与年龄和病程有一定关系,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多发于女性.结论 以后的护理工作中,除了常规护理外,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指导他们正确的饮食,运动及药物相结合的治疗.

    作者:单萍;石瑞新;李秀翠;吕林;杨建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早产儿控温湿化常压氧疗的整体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控温湿化常压氧疗对早产儿整体护理研究.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 2011年12月本院治疗的110例早产儿,所有患儿采用控温湿化常压氧疗,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6例,给予整体护理;对照组54例,给予传统护理,观察两组低氧血症的改善效果. 结果 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研究组疗效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复温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早产儿控温湿化常压氧疗的整体护理研究能改善患儿病情,值得推广.

    作者:党爱玲;史桂芳;杨聪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某医院医院感染的现状研究

    目的 了解某医院医院感染的现状,为制定控制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1年1 - 12月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1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感染部位、感染原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 结果 本组医院感染患者以呼吸道感染常见,占31.5%;G+菌感染69例,占41.8%;G-菌感染82例,占49.7%;经过药敏试验发现病原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敏感性较高;感染原因主要为侵入性操作,占30.3%. 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该了解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感染原因,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荣琴;王安萍;令狐喂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新疆兵团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兵团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及其不同类型学校间差异,为针对性制定预防计划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研究所2008年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对40所不同类型学校共17 541名中学生的不健康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 结果 男、女生不健康饮食行为检出率分别为:除频繁喝软饮料0.96%和0.73%(x2=4.19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频繁吃甜点心6.17%和10.42%(x2 =247.12,P<0.01);频繁吃西式快餐2.31%和2.79%(x2=63.597,P<0.01);偏食30.28%和39.46% (x2=30.954,P<0.01);不喝牛奶25.03%和15.88%(x2=1 013.734,P<0.01);不吃早餐24.04%和24.60%(x2 =448.421,P<0.01);不健康减肥行为16.10%和31.88% (x2 =21.127,P<0.01).各种行为检出率有明显的性别、年级、不同类型学校间差异,兵团中学生频繁吃西式快餐、不喝牛奶、不吃早餐状况高于全国2005年水平,不良饮食习惯聚集性高;重点初中和职业高中生是不健康减肥行为的重点干预人群. 结论 兵团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严重,应加强兵团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的预防,通过健康促进学校,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等措施实施.

    作者:刘玉荣;杨新峰;王建平;王瑞;贾学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药成方复方香艾液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成方复方香艾液的抑菌作用及低抑菌浓度. 方法 采用平皿法和试管法.以不同质量浓度药物作用于培养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观察抑菌效果. 结果 复方香艾液能有效抑制实验细菌生长,复方香艾液对大肠杆菌MIC为31.25 mg/ml(原液稀释8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7.8 mg/ml(原液稀释32倍),对白色念珠菌MIC为62.5 mg/ml(原液稀释4倍). 结论 实验研究证实复方香艾液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能有效抑制空气中常见致病菌的生长.

    作者:胡捷;肖创清;杨常成;杨东;何龙;许江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某铁路合资铸造厂粉尘治理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 对某铁路合资铸造厂2009 - 2010年粉尘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为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对工作场所治理前后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及呼尘样品分散度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9年作业岗位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合格率42.8%,呼尘21.4%,治理后,粉尘浓度下降明显,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总尘=2.90、t呼尘=2.21,P<0.05).结论 该铸造厂造型车间应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杜绝尘肺病的发生.

    作者:吴智敏;汤利民;巫一芳;张养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