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霞玲
目的: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精神科护理中,对精神科护理护理安全提升起到的作用进行探讨,为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7月的精神病患者共200例,运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对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在观察组中,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风险管理指导护理.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结果:将观察组的护理记录书写、夜间查房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和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的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明显了精神科护理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并推广.
作者:宋立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析在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中采用二甲双胍与格列砒嗪联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本社区卫生站接收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38例对照组与40例实验组.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予以格列砒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内血糖(F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BG、FBG2h以及HbA1c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BG、FBG2h以及HbA1c指标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二甲双胍相比,格列砒嗪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血糖浓度,在临床医学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徐冬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在血液净化护理的过程中加入心理护理的手段的作用.方法:对照比较观察法,具体就是从医院2015年8月年至2017年8月的进行过血液净化护理治疗患者病例中,抽取70例出来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的35例患者仍然采用常规血液净化护理的方法,而对于观察组35例患者则加上一定的心理疏导,在护理的过程中融入一定的心理护理,之后在护理的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诸如焦虑不安、紧张抑郁等状态进行程度分析并让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结论:观察组在焦虑和抑郁状态的评分都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差异大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差异大于0.05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于观察组在护理的过程中加入一定的心理护理的手段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以及抑郁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道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我院的6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护患沟通,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当中应用护患沟通技术,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并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急诊科护理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蹇德先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用于儿童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从病例库调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录的80例儿童肺结核药物患者资料.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普通CT扫描,观察组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诊断,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按照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标准,统计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统计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儿童肺结核以低热、盗汗、消瘦、乏力、咳嗽、咳痰、咯血、胸闷等为主要表现,本次患者均采用CT诊断治疗.对照组痊愈显效30例,痊愈显效率75%,观察组痊愈显效39例,痊愈显效率97.5%;观察组并发症8例,发生率20%,对照组并发症1例,发生率2.5%;以低热、咳嗽、咳痰、胸闷等为主要并发症.结论:儿童肺结核会引起多种症状,用药后治疗是临床康复重点,针对性治疗可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荣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本文在对新时期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现状与原因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重点从三方面探讨了其优化路径,以期为广大护理人员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作者:刘秀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为了能详细的对食管癌患者使用X线钡餐造影和CT影像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6年12月15日至2017年6月15日期间,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的7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应用X线钡餐造影以及CT影像进行诊断,且对终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食管癌患者使用这两种方式之后进行比时,发现使用X线钡餐造影的患者相比较使用CT影像的患者在阳性率上诊断较高,且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食管癌患者实行X线钡餐造影和CT影像作为诊断方式,在效果上较为明显.而不同应用手段所具有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如采取CT影像进行诊断,在手术方案等方面能提供可靠依据.因此,X线钡餐造影和CT影像对食管癌患病症的诊断具有明显效果,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高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相应防范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142例我院神经外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观察组忠者予以管道风险防范护理,对时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管道护理,观察并分析管道护理风险因素,提出相应防范对策.结果:能够引发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神经外科患者自身的原因,医院护理人员的原因和管道的原因.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予以管道风险防范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双仙;邓惠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研究获得一种可以保证密闭煎药机出液量稳定的加水方法.方法:对药物煎煮前后的重量变化进行分析,求平均值测定药渣的平均吸水率.煎药机按照常规运行测定空机运行水损耗量,然后按照总加水量=药渣的吸水量+所需药量+机器的空机运行损耗量,对出液量进行分析.每袋包装量设定的合格区间为180毫升至250毫升,90%符合评定为优,80%符合评定为良,其他为差.结果:每袋药液包装量有94%在确定的合格区间内,优.结论:可以通过本实验方法分别测定密闭煎药机煎煮后的药渣平均吸水率、机器空机运行水的损耗量,并按照总加水量=药渣的吸水量+所需药量+机器的损耗量进行加米,可以保证煎药机有符合要求的煎出量.
作者:史丁一;杜山鹏;从黎;王玉丽;牟云霞;席佳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以及心肌灌注显像在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因疑似冠心痛而来我院接受诊治的患者100例进行分析,以冠状造影(CAG)为金标准,先后对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即MSCTA与MPI),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结果;CAG金标准确诊有80例,MSCT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与MPI诊断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与MSCTA对比显著较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状动脉疾病疑似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方式虽然相比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是若将两种方式联合应用将会产生极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玉环;李颖华;于俊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分析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LA分级标准为基础对其进行分级,深入分析患者的内镜表现以及感染情况和一些临床症状.结果:87例患者为A和B级别的内镜检测结果,13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C和D级别的内镜检测结果.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有23例女性患者,77例男性患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HP感染率为20.0%,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反流性食管炎与HP感染之间并未存在联系.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与HP感染之间并未存在联系,女性患者显著低于男性患者,中老年患者居多,需对临床症状引起重视,及时诊治,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杏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思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的运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往往在发现异常后进行治疗,不能有效保证预后质量.预见性思维是指护士通过经验、智慧以及敬业精神对急诊PCI患者从术前准备、术中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进行预见性的干预从而使急性 心梗的患者得到快捷有效、抢救成功率高的救治,通过预见性思维而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时于PCI患者有重要意义[1].
作者:陈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儿童骨科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骨科患儿81例作为观察对象(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41例骨科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治疗依从性、家属的骨科知识知晓率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时间(5.63±3.57)天少于对照组的(3.12±1.25)天;实验组治疗依从性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2.50%;实验组骨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7.0%,高于对照组的67.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2.5%,组间数据对比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对骨科患儿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较高,能提高骨科知识的知晓度、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治疗时间,促进患儿预后.
作者:蒙汉英;孙莹;蒙焕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效果.方法: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半年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明显更佳;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半年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提升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再入院率.
作者:朱铭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用于早期宫内外孕鉴别诊断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早期宫外孕患者设置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设置为观察组,另48例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经腹部超声诊断,观察组使用经阴道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特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对早期宫外孕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使用经阴道超声能够取得相比经腹部超声明显更佳的诊断效果,有较高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何跃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病患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伴肢体功能障碍的病患随机分60例为接受传统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余下60例为在接受常规护理外辅以康复护理手段的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病患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提高情况.结果:接受临床护理后,两组病患的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病患,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伴肢体功能障碍病患进行康复护理能明显回复病患肢体功能,提升病患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余小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中心慢性非传染病防治科监测、管理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则加强对患者的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数据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有效的心理治疗策略及糖尿病教育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效果,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值得推广.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特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数字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而言,将临床护理路径于其急救过程中应用,可有效的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可于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作者:李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中选取200例,随机将她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6.00%);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结论:在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疗法,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情,而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盆腔炎手段,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陈明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影响.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胃肠手术患者98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快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手术患者经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胃肠功能尽快恢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王晓阳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