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军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1,2].自1957年由人类肠道病毒导致手足口病报道以来,手足口病已在全球范围内多次暴发.由于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染快等特点,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卫生部也于2008年5月将手足口病定为丙类法定传染病,要求各级疾控部门开展手足口病的监测工作[3].
作者:匡永军;钟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它在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DNA甲基化异常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启动子区域CpG岛高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表达失活是目前肿瘤研究中的热点课题.本文就DNA甲基化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予以综述,旨在为揭示胃癌发生机制、寻找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及干预治疗的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程翌;郑国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应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共抽取100家用人单位,14类行业9 412人,监测项目涉及化学、物理、粉尘及其它有害因素.其中应检18112人次,实检18 109人次,检出疑似职业病110人,检出禁忌证24人.结论 提示接触职业危害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不容乐观,影响职业健康监护的因素包括规范用工和企业规模.
作者:冯鸿义;张维洁;徐秀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厦门市老年人口死亡特征,评价老年人口主要死因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趋势.方法 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老年保健效益指数(GEI)等统计指标,对2002-2009年厦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09年间老年人口死亡总数为42 435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2.43%,平均死亡率为31.11‰.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等,前五位死因占总死亡的84.68%,全死因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占总死亡的90.59%.主要疾病的GEI顺位为恶性肿瘤、意外伤害、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大多数死因的GEI高于0.5,女性普遍高于男性.与1987-1997年统计结果比较,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各主要疾病的GEI也有所下降.结论 厦门市老年人口主要死因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寿命的主要原因,应当作为老年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戴龙;曾妍;伍啸青;谭东;陈忠龙;洪清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基层疾控工作者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适合基层疾控工作者体育锻炼的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表,并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基层疾控工作者对于健身的认知态度积极,但锻炼行为相对滞后;活动场所以小区周边的花园绿地、广场为主;跑步、球类、跳健身舞等是主要的健身项目;参加体育锻炼的职工人均体育消费较低;23~40岁年龄组职工不参与体育锻炼的人高于41~60岁年龄组的职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闲暇时间、工作忙、家务多是制约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结论 基层疾控部门领导要提高认识,将增强职工身心健康纳入工作规划,制定适合职工体育锻炼的实施细则,并认真贯彻落实;加强职工体育健身活动公共场地设施建设,为职工提供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
作者:黄振华;周国武;张修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及期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妊娠≤34周的早发重度子痫前期病例90例,根据发病行保守治疗的孕周分成A组<28周23例;B组28~31周30例和C组32~34周37例.分析孕期治疗时限,孕妇并发症(包括肝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心衰、脑血管意外、胎盘早剥、子痫等),胎儿及围产儿结局(包括胎儿窘迫、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等).结果 三组中孕妇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C组的围产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在终止妊娠前短期的保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减少围产儿死亡率及提高生成率,发病孕周早围产儿预后差.
作者:鹿玉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鉴于生活方式仅停留在学术应用上,国人对生活方式含义尚无完整的理解.然而,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具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不仅对于每一个个体,对国人、对整个民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用政论形式,对国人生活方式的轨迹和偏向的表现进行归纳描述;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同时提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为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参考.
作者:李定原;王笑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流程化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3例重症支气管哮喘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组实施急救护理流程.结果 流程化干预组有效急救时间为(31.31±5.92)min、有效急救率为96.4%,对照组有效急救时间为(46.18±8.64)min、有效急救率为81.1%,干预组有效急救时间、急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流程化护理干预能及时缓解哮喘症状,阻止病情的发展,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及时有效地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急救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慢性病综合干预社区居民慢性病情况,为慢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9月-2009年12月在湖南省慢性病综合干预社区体检并建档的20岁以上社区居民资料共1 544例.分析社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知晓情况和影响因素等.结果 慢性病总患病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0,P>0.05).慢性病总患病率以及男性、女性慢病患病率与年龄的线性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438、163.971、290.850,P<0.05).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人群中,文盲或半文盲、家务或待业人员、丧偶者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分别为71.43%、65.65%、81.52%.高血压、超重和/或肥胖检出率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血脂异常检出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湖南省慢性病综合干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婚姻状况相关.
作者:殷黎;李光春;刘亮娅;谭瑛;尹雪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医学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理论和技术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应用,具有极大的科研和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医生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作为医生诊断、治疗的辅助工具.本文阐述了医学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卢培佩;胡建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特丁津原药致突变性.方法 按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1]进行.结果 特丁津原药Ames试验、微核试验、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特丁津原药不引起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染色体断裂或整条染色体丢失,本试验提示特丁津原药无明显致突变作用.
作者:陈志莲;陈坚峰;吴军;胡雄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根据病人意愿分为腔镜组40例和传统组40例,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期限、切口美容评分,术后复发率.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低于传统组,切口美容评分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腔镜组IL-6、TNF-α水平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切口美观、住院天数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ICU患者真菌肺部感染的菌种分布,为临床治疗真菌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ICU病房2008年8月-2010年8月间患者真菌引起肺部感染的真菌构成、真菌耐药特征与临床治疗转归.结果 852例ICU患者中,87例患者发生了真菌性肺部感染,共检出9类91株真菌,白色念珠菌是引起ICU患者肺部感染主要的真菌.91株真菌对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菌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6.37%、23.08%、16.48%、26.37%、18.68%、5.499、9.89%.87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有19例患者死亡.结论 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危害大,是ICU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作者:谭凌卉;李松;钱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6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及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8例、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H-FABP水平,同时测定血清hs-CRP、CK-MB、cTnI水平,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ACS组血清H-FABP、hs-CRP、CK-MB、cTnI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与hs-CRP、CK-MB、cTnI呈正相关(r=0.62、0.58、0.53,P<0.01);SAP组、UAP组、AMI组各组间血清H-FABP和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中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hs-CRP、CK-MB cTnI(P<0.01).经治疗病情好转患者血清H-FABP、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清H-FABP、hs-CRP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FABP、hs-CRP对ACS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秦伟国;伍树芝;陈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某乳化炸药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生产线主要存在珍珠岩尘、硝酸氨尘、氮氧化物、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高温、热辐射等,现场检测各种化学性有毒物质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
作者:段良松;艾健康;张红梅;欧社祥;曹继东;陈贤柏;李爱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治疗措施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影响,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提供参考方向.方法 8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存率、Tbil(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ALB(白蛋白)及HBV DNA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生存率80.0%,对照组生存率60.0%,治疗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Tbil、ALB及PTA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病毒复制得到控制,与对照组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与基础内科治疗联合的系统性治疗措施应用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加快肝功能好转及HBV DNA水平下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林秋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与头发中微量元素锌含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且血锌值低于正常的门诊患儿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餐后口服葡萄糖酸锌片3.5 mg/kg,治疗后检查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并根据血清锌水平进行 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RRI患儿血清Z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RRI患儿血清IgG、IgA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IgM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年内,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毒副作用.结论 锌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杨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汉寿县儿童全血中铅、锌、铁、钙、镁、铜6种微量元素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探讨其异常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为本地区儿童全血微量元素正常参考值的确立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儿童的生长发育.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对该县1 547名健康儿童(男809名,女738名),分别测定血中6种微量元素的浓度.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研究其随年龄、性别以及民族间分布而变化的规律.结果 检测的6项指标中,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全血锌、铁、铅、钙(锌、铁、铅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钙随年龄增加而降低);铁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高于女童);民族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锌、钙(少数民族血锌高于汉族;汉族血钙略高于少数民族).本地区儿童微量元素总异常率为25.34%,各元素异常率依次为:锌(18.23%)、铅(3.36%)、钙(2.07%)、铁(1.10%)、铜(0.26%)、镁(0.32%).结论 在确立本地区儿童全血中微量元素正常参考值时,应综合考虑民族、性别、年龄因素.
作者:黄立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40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40例MP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静滴治疗5 d后停7 d,改用阿奇霉素口服,服3 d停4 d总疗程3周;对照组给予红霉素40mg/kg·d静滴7 d后改口服红霉素,总疗程3周.结果 本组患儿以学龄儿童为主.发热203例(84.58%),持续性咳嗽192例(80.00%).多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肺外并发症主要为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治疗7 d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61.7%.结论 儿童MPP好发于学龄儿童,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明显优于红霉素,疗效显著,且消化道反应轻.
作者:周爱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中山市孕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进行监测,并探讨其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酶免疫法检测2010年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孕妇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 荧光酶免疫法检测的1 393例正常孕妇的血清NT-proBNP平均水平为(63.31±49.32)pg/ml,与2008年6月-2009年12月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1 860名正常孕妇的NT-proBNP水平[(56.93±42.04)pg/ml]相比,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P=0.001).正常孕妇的年龄对NT-proBNP无影响(F=1.632,P=0.3180),且NT-proBNP值与孕周无关(F=0.405,P=0.876).与正常组孕妇相比,合并有死胎、妊高征、心功能不全和贫血的孕妇的NT-proBNP值均显著升高(F=41.770,P=0.000).随着妊高征的严重程度分级增高,NT-proBNP值逐渐升高(F=3.538,P=0.032),与轻度妊高征相比,重度妊高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检测孕妇血清NT-proBNP水平,可尽早发现孕妇的并发症,特别是在妊高征监测中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黄湘;谭德安;陈健锋;谭家余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