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郴州某乳化炸药生产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段良松;艾健康;张红梅;欧社祥;曹继东;陈贤柏;李爱军

关键词:乳化炸药, 职业病危害评价, 控制效果
摘要:目的 了解某乳化炸药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生产线主要存在珍珠岩尘、硝酸氨尘、氮氧化物、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高温、热辐射等,现场检测各种化学性有毒物质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矽肺肺灌洗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矽肺肺灌洗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施行肺灌洗治疗后各型矽肺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对灌洗前后肺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经全肺大容量灌洗后,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14例灌洗前肺功能指标异常者灌洗后肺功能显著提高(P<0.05).结论 肺灌洗可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尤其对肺功能损害者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戴伟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浅析晚期血吸虫病档案材料管理

    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档案材料管理在既往较长时间未被人们重视,难见相关论文.自新中国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至本世纪初,湖南省对于晚血病例档案材料的管理,一般只有血防单位治疗患者的常规病历,在统计报表中体现晚血病人数量.

    作者:易子又;李定原;柳叶;龙玲;危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祁东县农村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祁东县农村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和流行趋势.方法 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从祁东县29所初中、高中、职高中抽取5所学校各年级学生,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奋.结果 调查2 249名学生,每天饮用牛奶少于1杯和未吃蔬菜的学生分别为85.0%和24.3%;1个月内不安全骑车和在高速公路上行走的学生分别为60.4%和25.7%,19.6%的学生过去1年到非安全场所游泳,88.2%学生7 d内每天运动时间不足1 h;1年中,31.2%的学生曾打架,有27.5%和39.9%的学生分别有自杀和离家出走意念;17.6%的学生1年内曾醉酒,0.3%和6.4%的学生曾使用过毒品和擅自使用安眠药;38.9%和23.8%的学生上网不能自控和参加过赌博;3.9%的高中和职高学生有性行为史,38.7%和82.1%的高中及职高学生分别曾接受青春期教育和艾滋病知识教育.在打架、吸烟、饮酒、网络成瘾、到非安全场所游泳、观看色情书籍及制品等指标中,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农村青少年中健康危险行为问题严重,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王琼;肖莉;刘志刚;管金陵;周安元;陈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5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5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孕产妇情况及死因,探索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按照孕产妇死亡检测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湖南省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中53例孕产妇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5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孕产妇中,可避免死亡的为36例,占67.92%,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的为12例,占22.64%,不可避免死亡的为5例,占9.43%.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水平,加强产科质量的建设,扩大健康教育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高洁;刘建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吸入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稳定期COPD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噻托溴铵吸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急性加重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肺功能明显好转,6min步行距离明显改善(P<0.05),急性加重次数减少,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噻托溴铵对于COPD稳定期安全有效.

    作者:郭银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铬及其化合物与噪声联合作用对听力影响的分析

    目的 探讨铬及其化合物与噪声联合作用对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化学制品企业同时接触铬酸盐与噪声的人员127名男性为实验组,另选择接触噪声但不接触铬酸盐的91名男性为对照组,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实验组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29.1%,对照组为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听力损失发生的相对危险度是对照组2.4倍(P<0.05).累积噪声量达80dB(A)及以上时,实验组的RR值(9.094)大于两个变量独立作用之和.结论 同时接触铬和噪声可导致听力损失发生率增高,在高强度噪声暴露情况下,铬和噪声对听力损失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刘海洋;范灵凯;吴尚荣;谢乐云;章海宁;段斌勇;郭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日本血吸虫未知功能基因SJFCE3549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克隆与日本血吸虫未知功能的新基因SJFCE3549,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初步探讨其功能.方法 应用PCR技术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扩增SJFCE3549基因全长ORF,将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MV-Tag2A中,通过PCR、限制性酶切分析及测序进行鉴定.应用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其细胞定位、蛋白序列、结构域及功能.结果 获得日本血吸虫未知功能基因的克隆SJFCE3549,序列分析结果提示该cDNA序列含有一个453 bp的完整阅读框序列,编码150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16.67 kDa,等电点为6.28.二级结构分析预测提示其具有一定抗原性.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日本血吸虫基因SJFCE3549全长ORF,构建了其pCMV-Tag2A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创造了条件.

    作者:胡君健;贺佩;王媛园;孙成松;喻鑫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体检中异常心电图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常规体检,探讨普通人群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324名职工(包括退休职工)进行心电图、生化等常规检查所出现的异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异常心电图占总数的31.80%,其中ST-T改变的有256例为多,占异常总数的60.80%.异常心电图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多,年龄分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略高于男性.异常心电图人群中甘油三酯升高为37.53%,总胆固醇升高的为50.36%,低密度脂蛋白升高52.26%,空腹血糖升高为21.14%,高血压为35.39%,脂肪肝为17.34%,与正常心电图人群所检出的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常心电图的改变与年龄、性别相关,也与血脂异常、血糖升高、血压升高以及脂肪肝密切相关.应对上述危险因素及时进行预防控制.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4-2010年长沙市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长沙市2004-2010年梅毒流行特点、分布规律,为制定全市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4-2010年长沙市梅毒发病年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0年长沙市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29.44/10万,发病率呈逐年快速上升;男女患者平均比例为1:1.09;患者年龄集中在20~49岁,占报告总数的62.5%;在不同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家政、家务及待业及离退休人员.结论 应加大长沙市梅毒尤其是孕产妇的监测力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诊断水平,同时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控制梅毒的危害.

    作者:吴敏泉;黄竹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5-2009年广西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广西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9年广西报告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广西报告食物中毒事件209起,进食53 260人,中毒发病4 941例,死亡72人,中毒发病率为92.77‰,中毒死亡率为1.35‰,病死率为1.46%.食物中毒事件数、中毒发病人数占广西同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比例均为第二位,而中毒死亡人数则为第一位.2007年以来食物中毒事件数、死亡人数逐年减少,报告事件数、中毒发病人数、中毒死亡人数少的年份均是2009年.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多的是微生物性中毒,死亡人数多和病死率高的是动植物性中毒,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是农药及化学性中毒.农村中毒事件数多于城市.中毒事件数多的月份是6月份和9月份;食物中毒的主要场所为乡镇和农村的家庭,其次为学校和幼托机构.生熟交叉污染、误用有毒品种、原料污染或变质为食物中毒的三大主要原因.结论 食物中毒是广西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应加强对食品微生物性污染和腐败变质的控制.

    作者:王学燕;龚健;雷芝樱;吴秀玲;邓革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计算机专家系统在疾病诊疗中应用和发展

    医学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理论和技术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应用,具有极大的科研和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医生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作为医生诊断、治疗的辅助工具.本文阐述了医学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卢培佩;胡建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9-2011年衡阳市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衡阳市2009-2011年度流感病毒流行情况,了解病毒毒株的型别及变化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和(或)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分离到的毒株采用血凝抑制实验(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09年3月-2011年2月共采集2 682份ILI咽拭子标本,采用病毒分离887份,分离到毒株116株,分离阳性率13.08%,其中季节性A(H1N1)亚型31株,季节性A(H3N2)亚型35株,B-victoria系36株,B-yamagata系6株,新甲型H1N1 8株;采用核酸检测2 143份,核酸阳性737份,阳性率34.39%,其中新甲型H1N1 543份,季节性A型146份,季节性B型48份.结论 2009年3月-2011年2月流感毒株各型别阶段性交替形成优势株.全年皆有流感样病例,夏季高峰较明显.2009年是流感大流行年,9月新甲型H1N1的流行成为主导,并在11-12月份达到流行高峰.为更好防控流感,及时掌握流行趋势,仍需加强监测.

    作者:楼萍;李哲婷;刘英豪;颜淑妩;邓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系统自我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自我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6例喉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实施喉癌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33例,实施喉癌术后系统自我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治疗前后的QLQ-C30各功能、各症状及总健康状况的评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QLQ-C30各功能和总健康状况评分均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除呼吸困难、便秘、腹泻、经济影响等症状外,其他症状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比较,干预组呼吸困难、失眠、食欲降低、便秘等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系统自我护理干预是提高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促进病人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龚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山市孕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监测价值

    目的 对中山市孕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进行监测,并探讨其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酶免疫法检测2010年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孕妇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 荧光酶免疫法检测的1 393例正常孕妇的血清NT-proBNP平均水平为(63.31±49.32)pg/ml,与2008年6月-2009年12月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1 860名正常孕妇的NT-proBNP水平[(56.93±42.04)pg/ml]相比,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P=0.001).正常孕妇的年龄对NT-proBNP无影响(F=1.632,P=0.3180),且NT-proBNP值与孕周无关(F=0.405,P=0.876).与正常组孕妇相比,合并有死胎、妊高征、心功能不全和贫血的孕妇的NT-proBNP值均显著升高(F=41.770,P=0.000).随着妊高征的严重程度分级增高,NT-proBNP值逐渐升高(F=3.538,P=0.032),与轻度妊高征相比,重度妊高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检测孕妇血清NT-proBNP水平,可尽早发现孕妇的并发症,特别是在妊高征监测中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黄湘;谭德安;陈健锋;谭家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系统性治疗措施对乙肝患者的临床影响观察与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性治疗措施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影响,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提供参考方向.方法 8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存率、Tbil(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ALB(白蛋白)及HBV DNA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生存率80.0%,对照组生存率60.0%,治疗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Tbil、ALB及PTA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病毒复制得到控制,与对照组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与基础内科治疗联合的系统性治疗措施应用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加快肝功能好转及HBV DNA水平下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林秋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开福区922份医院消毒监测样品结果报告

    目的 了解长沙市开福区各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状况,为科学指导医院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区医疗机构的手术室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及分级评价.结果 2010年对全区医疗机构进行消毒监测,样品总数922份,总合格率为92.62%.乡镇级别医院消毒监测样品合格率为94.66%、个体诊所合格率为91.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监测样品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高(100.00%),空气细菌总数低(83.33%),医务人员手的合格率也较低,为90.70%.结论 乡镇级医院尤其是个体诊室是今后消毒监测的重点,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空气消毒知识和正确洗手方法的培训,切实提高医院消毒工作质量.

    作者:陈腊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儿科感染中的实验诊断意义.方法 对106例患儿按临床诊断把患儿分成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2组进行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PCT采用免疫色谱法测定,CRP采用免疫比浊法,WBC计数采用迈瑞BC5200血球计数仪测定.结果 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的PCT、CRP及WBC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的PCT及WBC检测值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菌感染组的CRP检测值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中PCT阳性率(49/59)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检测能客观评估儿科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对临床合理应用抗菌素有指导价值.

    作者:肖勇一;陈兰刚;陈建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娄底市15654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1,2].自1957年由人类肠道病毒导致手足口病报道以来,手足口病已在全球范围内多次暴发.由于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染快等特点,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卫生部也于2008年5月将手足口病定为丙类法定传染病,要求各级疾控部门开展手足口病的监测工作[3].

    作者:匡永军;钟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10年度某市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应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共抽取100家用人单位,14类行业9 412人,监测项目涉及化学、物理、粉尘及其它有害因素.其中应检18112人次,实检18 109人次,检出疑似职业病110人,检出禁忌证24人.结论 提示接触职业危害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不容乐观,影响职业健康监护的因素包括规范用工和企业规模.

    作者:冯鸿义;张维洁;徐秀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生活方式偏向与健康教育干预

    鉴于生活方式仅停留在学术应用上,国人对生活方式含义尚无完整的理解.然而,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具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不仅对于每一个个体,对国人、对整个民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用政论形式,对国人生活方式的轨迹和偏向的表现进行归纳描述;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同时提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为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参考.

    作者:李定原;王笑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