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洁;刘建建
目的 观察吸入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稳定期COPD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噻托溴铵吸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急性加重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肺功能明显好转,6min步行距离明显改善(P<0.05),急性加重次数减少,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噻托溴铵对于COPD稳定期安全有效.
作者:郭银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从而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对策,以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安全.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7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洗手行为进行观察,之后从中随机抽取25名患者,对其进行手部卫生学检测,并综合分析观察和检测结果.结果 7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饭前洗手者12例(17.14%),便后洗手者6例(8.57%);检测随机抽查的25例患者,洗手前手卫生合格率为零,洗手后手卫生合格率为20%.结论 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洗手依从性差,手卫生合格率极低.应加强宣传教育和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来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洗手的依从性和质量,降低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郑远松;王文军;吴喜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西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9年广西报告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广西报告食物中毒事件209起,进食53 260人,中毒发病4 941例,死亡72人,中毒发病率为92.77‰,中毒死亡率为1.35‰,病死率为1.46%.食物中毒事件数、中毒发病人数占广西同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比例均为第二位,而中毒死亡人数则为第一位.2007年以来食物中毒事件数、死亡人数逐年减少,报告事件数、中毒发病人数、中毒死亡人数少的年份均是2009年.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多的是微生物性中毒,死亡人数多和病死率高的是动植物性中毒,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是农药及化学性中毒.农村中毒事件数多于城市.中毒事件数多的月份是6月份和9月份;食物中毒的主要场所为乡镇和农村的家庭,其次为学校和幼托机构.生熟交叉污染、误用有毒品种、原料污染或变质为食物中毒的三大主要原因.结论 食物中毒是广西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应加强对食品微生物性污染和腐败变质的控制.
作者:王学燕;龚健;雷芝樱;吴秀玲;邓革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治疗措施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影响,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提供参考方向.方法 8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存率、Tbil(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ALB(白蛋白)及HBV DNA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生存率80.0%,对照组生存率60.0%,治疗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Tbil、ALB及PTA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病毒复制得到控制,与对照组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与基础内科治疗联合的系统性治疗措施应用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加快肝功能好转及HBV DNA水平下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林秋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儿童手足口病(HFMD)临床表现和诊治体会,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对疗效影响.方法 对HFMD患儿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普通病例组平均住院日与重症病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YM%和GRAN%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病例组与普通病例组之间LYM9和GRAN%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LYM%、GRAN%、Mono%LYM%、GRAN%、Mon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患者就诊时间越及时可以降低发展成为危重病人的风险.在临床应用中可加强对GRAN%这个易于检测的指标的认识,对病情进行病情观察、动态评估和预后判断,并以此作为手足口病患者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陈欣欣;王斌;杜江;赵宏;纪国业;余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引起桂阳县某镇中心学校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病原.方法 对采集的大便样30份、学校自备水源水样1份进行细菌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从所采集的31份标本中分离出11株F2a型志贺菌,其中大便样10株,水样1株.结论 根据检测结果确认本次疫情由福氏2a型志贺菌所引起.
作者:朱平德;张忠诚;张传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腔毛刷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12月-2010年10月诊治的不孕症患者186例的临床资料,利用官腔毛刷进行子宫内膜检查的94例作为观察组,进行诊断性刮宫的92例作为对照组,结合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标本满意率为96.8%,对照组的标本满意率为9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诊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毛刷具有简单、方便、准确性高、微创性、能够反复进行操作、可接受性好的特点,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刘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双峰县2006-2010年报告麻疹发病状况相关信息,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描述与分析流行病学.结果 偏远、交通不便和人口稠密地区是麻疹的高发区;双峰县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4-6月;男、女性之比为2.02:1;5-9月龄儿童发病占0岁组的70.95%,1岁组儿童占1~7岁组儿童总数的41.40%;散居儿童是麻疹的高发人群;麻疹病例经实验室确诊少,仅29.85%,本地实验室疑似病例平均阳性检出率为31.67%;麻疹发病与免疫史少于2剂次高度相关(OR=82.63,χ2=387.70,P<0.001).结论 建议初始免疫月龄提前到6月龄,第二针次提前到1~1.5岁;县级要建立合格的麻疹确诊实验室,以降低误诊;工作中要重点注意偏远和人口稠密地区、4-6月的发病高峰、5~9月龄与1岁组的散居儿童,在实施常规免疫的同时,切不可忽视第二、三针次,关键要及时搞好查漏补种,尽量保证适龄儿童有2剂次以上合格麻疹免疫,提高免疫成功率.
作者:朱红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血清MMP-2、IL-6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斑块的超声检查特征分为稳定斑块组(39例)、不稳定斑块组(27例),斑块性质介于两组之间者为中间组(34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检查的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患者血清MMP-2、IL-6的水平.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血清MMP-2、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不同斑块稳定性患者的血清MMP-2、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线性相关性分析,血清MMP-2、IL-6水平均与颈动脉斑块易损程度呈正相关(r=0.69、0.64,P<0.01).对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MMP-2与IL-6浓度表达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MMP-2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754,P<0.01).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MMP-2、IL-6水平明显升高,与颈动脉斑块易损程度密切相关,且两者共同作用促使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
作者:魏继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根据病人意愿分为腔镜组40例和传统组40例,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期限、切口美容评分,术后复发率.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低于传统组,切口美容评分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腔镜组IL-6、TNF-α水平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切口美观、住院天数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流程化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3例重症支气管哮喘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组实施急救护理流程.结果 流程化干预组有效急救时间为(31.31±5.92)min、有效急救率为96.4%,对照组有效急救时间为(46.18±8.64)min、有效急救率为81.1%,干预组有效急救时间、急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流程化护理干预能及时缓解哮喘症状,阻止病情的发展,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及时有效地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急救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特丁津原药致突变性.方法 按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1]进行.结果 特丁津原药Ames试验、微核试验、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特丁津原药不引起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染色体断裂或整条染色体丢失,本试验提示特丁津原药无明显致突变作用.
作者:陈志莲;陈坚峰;吴军;胡雄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40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40例MP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静滴治疗5 d后停7 d,改用阿奇霉素口服,服3 d停4 d总疗程3周;对照组给予红霉素40mg/kg·d静滴7 d后改口服红霉素,总疗程3周.结果 本组患儿以学龄儿童为主.发热203例(84.58%),持续性咳嗽192例(80.00%).多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肺外并发症主要为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治疗7 d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61.7%.结论 儿童MPP好发于学龄儿童,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明显优于红霉素,疗效显著,且消化道反应轻.
作者:周爱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5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孕产妇情况及死因,探索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按照孕产妇死亡检测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湖南省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中53例孕产妇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5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孕产妇中,可避免死亡的为36例,占67.92%,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的为12例,占22.64%,不可避免死亡的为5例,占9.43%.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水平,加强产科质量的建设,扩大健康教育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高洁;刘建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微量元素与儿童弱视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儿童弱视提供依据.方法 对分布在岳阳市城乡的232名弱视儿童及对照组儿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头发微量元素测定,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弱视儿童发Zn、Se、Cu元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但弱视儿童发Zn、Se、Cu含量男女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弱视儿童发Zn元素含量明显高于乡镇弱视儿童,而城乡弱视儿童发Se、Cu元素含量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弱视儿童头发微量元素异常,对弱视成因有一定影响,建议重视并及时纠正儿童异常的微量元素.
作者:蒋伟蓉;徐克前;方足良;黎逢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中山市孕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进行监测,并探讨其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酶免疫法检测2010年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孕妇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 荧光酶免疫法检测的1 393例正常孕妇的血清NT-proBNP平均水平为(63.31±49.32)pg/ml,与2008年6月-2009年12月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1 860名正常孕妇的NT-proBNP水平[(56.93±42.04)pg/ml]相比,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P=0.001).正常孕妇的年龄对NT-proBNP无影响(F=1.632,P=0.3180),且NT-proBNP值与孕周无关(F=0.405,P=0.876).与正常组孕妇相比,合并有死胎、妊高征、心功能不全和贫血的孕妇的NT-proBNP值均显著升高(F=41.770,P=0.000).随着妊高征的严重程度分级增高,NT-proBNP值逐渐升高(F=3.538,P=0.032),与轻度妊高征相比,重度妊高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检测孕妇血清NT-proBNP水平,可尽早发现孕妇的并发症,特别是在妊高征监测中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黄湘;谭德安;陈健锋;谭家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中华骨髓库湖南分库岳阳市汉族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HLA-DRB1高分辨基因型,了解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DNA序列测定的分型技术,对1381名汉族志愿者进行HLA-DRB1高分辨基因分型.结果 检出236种HLA-DRB1基因型,主要基因型为0901/0901(4.63%)、0901/0803(4.42%)、0901/1202(4.42%)、0901/1501(4.27%),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出43种HLA-DRB1等位基因,前5位依次为DRB1*0901(19.41%)、DRB1*1501(10.79%)、DRB1*1202(8.98%)、DRB1*0803(7.49%)、DRB1*0405(5.47%),前5位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汉族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中华骨髓库北方汉族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资料从高分辨基因分型水平反映了岳阳汉族人群HLA-DRB1的分布情况,对指导HLA-DRB1与疾病的预测和预防、临床寻找HLA匹配的无关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我国人群群体遗传性研究等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昂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应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共抽取100家用人单位,14类行业9 412人,监测项目涉及化学、物理、粉尘及其它有害因素.其中应检18112人次,实检18 109人次,检出疑似职业病110人,检出禁忌证24人.结论 提示接触职业危害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不容乐观,影响职业健康监护的因素包括规范用工和企业规模.
作者:冯鸿义;张维洁;徐秀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常规体检,探讨普通人群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324名职工(包括退休职工)进行心电图、生化等常规检查所出现的异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异常心电图占总数的31.80%,其中ST-T改变的有256例为多,占异常总数的60.80%.异常心电图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多,年龄分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略高于男性.异常心电图人群中甘油三酯升高为37.53%,总胆固醇升高的为50.36%,低密度脂蛋白升高52.26%,空腹血糖升高为21.14%,高血压为35.39%,脂肪肝为17.34%,与正常心电图人群所检出的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常心电图的改变与年龄、性别相关,也与血脂异常、血糖升高、血压升高以及脂肪肝密切相关.应对上述危险因素及时进行预防控制.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某乳化炸药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生产线主要存在珍珠岩尘、硝酸氨尘、氮氧化物、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高温、热辐射等,现场检测各种化学性有毒物质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
作者:段良松;艾健康;张红梅;欧社祥;曹继东;陈贤柏;李爱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