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贤;张春平;墨亚芳;赵静;杜秀芳
目的:探讨急腹症保守性治疗方法与手术治疗方法时机选择的相关问题.方法:从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急腹症患者当中随机选取86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腹症患者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时机的选择问题.结果:86例患者经过诊断之后,80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6例患者采用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其中2例患者在治疗3d之后没有出现缓解的情况转为手术治疗,没有出现死亡患者,治愈率达到了100%.结论:急腹症发病比较急,病情进展较快,需要及早进行正确的诊断和鉴别,并根据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杨成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评价.方法:选我院于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560例急诊外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2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危机管理,并对2组患者在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仪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观察组通过危机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仪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及患者满意度等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并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升仪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及患者满意度,对患者的护理安全提供保障,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张庆庆;张海玲;魏东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部位妊娠使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确诊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的患者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并对研究内容进行汇总.结果:在70例患者当中,有40例患者属于完全切口型,其中有20例患者属于单纯孕囊性,20例团块性.有30例患者属于部分切口型,有26例出现部分处于宫腔,其中12例属于单纯孕囊性,团块型有14;部分位于宫颈管的有2例,有一例误诊为宫颈管妊娠实际上表现应为单纯孕囊型.团块性有1例.结论:在子宫下段切口处妊娠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通过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得到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对比声像图能够确定妊娠物所处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血供状况,能够提供给医护人员可靠的信息来源,提供更加高效的诊治.
作者:俞佳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制定相关措施,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0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2016年10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分析对照组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制定应对策略,在观察组中实施.对比两组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不合理发生概率为4.00%,重复用药发生概率为3.00%,用药量过大发生概率为1.00%,毒副作用明显发生概率为1.00%,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包括用药不合理、重复用药、用药量过大及毒副作用明显,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概率,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魏小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探究、分析烫伤整形患者治疗疗效中早期整形修复对二次手术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某医院就诊的76名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38名实验研究对象患者.其中,对实验组的实验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时立刻采取早期整形修复治疗,对照组的实验患者在发生烫伤的8天之后再采取整形修复治疗,治疗之后再根据实验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总结,评价指标包含二次手术率和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有效率、功能恢复评分、皮肤恢复评分)均比对照组要高,二次手术的发生率也比对照组要低,本次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整形修复却是能够有效地加强烫伤整形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二次手术发生的可能性,临床应用的价值较高.
作者:李平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腕部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运用.方法:对本院22例应用超声引导的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的断肢再植手术,进行研究讨论,从而对超声引导技术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景得到自己的看法.结果:22例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注药之后3~5分钟开始产生效果,为加以使用其它麻醉辅助药,术后未主诉特殊不适,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三小时十分钟.13例手术在注药麻醉一次后完成;9例手术在注药麻醉后三小时内未完成,从原注药部位再次注药后完成.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让外周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因此其能够成为外周神经阻滞的标准.
作者:张顺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脑梗死患者接受康复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脑梗死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康复护理措施,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其运动功能、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脑梗死患者,在其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用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其抑郁程度,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多西他赛注射液配制方法改进后对残留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西药房80支多西他赛注射液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支,对照组采用传统法配制,研究组采用改进后方法配制,待药液洗净后,比较两组瓶内药液的残留量.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1mm≤药液残留量≤5mm的比例(17.5%)、(15.0%)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药液残留量<1mm的比例(72.5%)明显高于对照组(55.0%),研究组药液残留量>5mm的比例(1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改进配置方法后,能有效降低多西他赛注射液西林瓶残留的药液量,从而有助于提升配置成品的质量.
作者:戴梅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藏医外敷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对于藏医外敷疗法的应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记录与对.结果:观察组的综合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人数以及总有效率也明显多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藏医外敷疗法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而恢复情况,还没有副作用,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卓玛拉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重度哮喘并呼吸衰竭60例无创通气治疗效果.方法:收取我院60例重度哮喘并呼吸衰竭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8月20日直至2016年7月20日,并将重度哮喘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无创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重度哮喘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显效患者有25例、有效患者有1例、无效患者有2例、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P<0.05),观察组重度哮喘并呼吸衰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4.25±1.21)天、住院时间(10.21±1.15)天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60例重度哮喘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通气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症状较快改善,使患者早期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春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用于临床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共123例作为受试者,根据不同治疗药物将其分成观察组63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则为常规对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2周和治疗1个月后的HAMA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的临床效果较为可靠.
作者:陈伟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对比.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进行开颅手术)和B组(进行微创引流术),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效果非常突出,通过微创引流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同时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效珏;杨加应;魏秀川;赵尔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解析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及早期乳腺导管癌造影表现与病理基础,以期能够为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凭据,终优化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诊的,临床表征为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同时已经进行过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早期乳腺导管癌患者30例,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患者乳腺导管影像学表现,继而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导管原位癌9例;浸润性导管癌8例;导管原位癌合并早期浸润7例;复合型癌2例,其中导管原位癌合并浸润性小叶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浸润性小叶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癌变1例,其中乳腺X线平片没有发现异常4例,毛刺或分叶状肿块7例,肿块伴钙化6例,多形性钙化灶8例.早期乳腺导管造影主要表现如下:乳腺规格增大、乳房出现硬结、淋巴结增大,乳腺疼痛,尤其是在月经来潮前加重,经后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疼痛位置多数位于乳腺外上端,也可呈双乳腺弥漫性胀痛.在本次研究中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86.7%.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可以被视为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及早期乳腺导管癌诊断的一种安全性、可靠性手段,定性与定位价值已经得到医学界的肯定,特别是对临床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能作出较精确的诊断结果,大幅度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袁兴娥;黄贵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进展.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等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推拿结合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仅实施推拿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45%>79.55%;生活质量评分:77.12±5.42分>68.03±5.19分),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治疗,能够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巨大的临床发展前景.
作者:李作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析提高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使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7月至12月我院放射科中采用PDCA循环法的护理安全管理中接受放射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组观察对象,共42例,同时抽取2015年1月至6月接受放射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文的对照组观察对象,共42例,并进行护理满意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具有显著作用,可以使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同时让护理满意程度提高.
作者:咸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进行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和预防策略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患儿84例成立对照组,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患儿84例成立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纠纷预防措施,对护理纠纷的原因和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纠纷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7.1%护理纠纷发生率,对照组具有23.8%护理纠纷发生率,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具有97.6%护理满意度,对照组具有73.8%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儿科引起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包括与患儿家属缺乏有效沟通、护理操作不规范等,护理人员应当对自身业务水平进行强化,积极和患儿家属进行有效交流.
作者:田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胆木浸膏糖浆治疗病毒性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两盲、有一定疗效的阳性药进行对照分析的临床观察的方法.实验组口服胆木浸膏糖浆一共34位病例,对比试验组服用抗病毒颗粒同样是34位病例.结果:实验组病例的病毒性流感的发烧、头昏、流鼻涕、四肢软弱无力、咽喉肿痛以及肺咳嗽等主要症状都有较为明显的缓解作用.各种症状缓解率为56%,整体疗效率为51%,体温降至正常有效率为69%.患者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不适反应.结论:胆木浸膏糖浆对病毒性流感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服用便捷、可靠安全.
作者:陈文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51,予以常规方法治疗)和治疗组(n=51,予以序贯疗法治疗),对2组治疗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Hp根除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Hp根除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普及.
作者:杜关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在肝移植患者术前不良心理状态中实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从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诊治的48例肝移植患者作为样本,通过奇偶法基本原则将患者平均分成参照组(n=24例)以及实验组(n=24例),将实行常规护理患者为参照组,将实行护理干预患者为实验组,观察两组肝移植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肝移植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疾病认知程度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故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移植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术前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改善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旭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0例,将其充当实验组,随后选择同期入院的健康儿童,将其充当参照组,对两组受检儿童的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进行检测,后记录各项结果.结果:经检测后可知,实验组患儿的IgA、IgG水平较比参照组更低,组间数据结果经证实差异呈P<0.05.比对两组受检儿童的IgM和Hs-CRP,实验组较比参照组更高,组间数据结果经证实差异呈P<0.05.结论:手足口病的指标判定可以依据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其结果可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作者:马松涛;杨昌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