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安玉会;谢小兵;赵昕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临床筛查的600例HBbAg阳性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HBV-M,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按不同的HBV-M模式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HBsAg和HBe戈同时阳性的标本,检测HBV-DNA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HBeAg阴性模式的阳性率,亦高于HBsAg阳性的其它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检测在各种模式的HBV-M阳性血清中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者HBV-DNA检出阳性率高(100%),检测乙肝患者HBV-M的同时检测HBV-DNA,对于早期诊断、判断患者传染性程度、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龙智钢;刘运芝;黄一伟;刘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对长沙市某单位职工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进行监测,并初步探讨其与冠心病高危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按设计表格对参检人员进行个人因素调查,检测体重指数(BMI),血压、空腹静脉血糖(GLU)、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尿酸(UA)等生化指标,同时采用荧光酶免疫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 1 508例某单位职工血清NT-proBNP水平为(73.17±63.39)pg/ml,其中高危组(98.%±83.73)pg/ml明显高于正常组(52.64±26.14)pg/ml(t=15.24,P=0.000).在正常组中,男性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女性(t二=8.563,P = 0.000),但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77,P=0.403).在高危组中,性别对NT-proBNP水平无明显影响(t =1.778,P = 0.070),但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5,P=0.031),以60-70岁组高;不同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和低密度脂蛋白组间的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尿酸、糖尿病和家族冠心病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血清NT-proBNP水平也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87,P=0.000).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
作者:谭德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老年牙齿楔状缺损患者的发病特点,探讨有效的临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07年11月-2010年10月清苑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老年牙齿楔状缺损患者165例,记录患者的患病情况并采用提间的方式对与发病可能有关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牙齿楔状缺损好发于第一双尖牙,且楔缺损害以盘型,2度更为常见;横刷法刷牙、刷牙次数≥3次/d、喜食酸性食物以及牙周退缩者更容易发生楔状缺损.结论 临床医生应该掌握老年牙齿楔状缺损的发病特点,针对性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以减少牙齿楔状缺损的发病率.
作者:杨士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自噬基因Beclin 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和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8例BTCC组织和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eclin 1的表达,分析其与BTCC的分级、分期、侵袭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对BTCC患者进行随访以期了解Beclin 1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Beclin 1在58例BT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X2= 9.24,P < 0.01).Beclin 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TNM分期、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Beclin 1表达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Beclin 1表达阴性的患者(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Beclin 1表达是与患者5年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Beclin 1在BTCC组织中表达下调,并可以作为BTCC预测发生发展和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温英武;陈文轩;李连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为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石家庄市2009年手足口病发病数与温度、湿度、露点、气压、风速等气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石家庄市手足口病发病特点与全年气候变化趋势一致.4月份每日报告手足口病发病数与日平均气温成正比,与气压成反比.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除了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流行病学因素有关,高温与低气压等气象因素也与其密切相关.
作者:刘立;郭建花;张世勇;徐保红;高伟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的血压状况,为青少年高血压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皖南医学院2007-2009年大学新生进行血压监测,以现行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对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性别间的血压,并制定不同性别及大学新生的百分位参考值.结果 男生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女生(P<0.05),男生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分别为(117.44±12.76)和(73.32±8.50) mmHg,女生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分别为(106.51±11.56)和(68.35±8.05) mmHg.不同性别的百分位参考值:男女收缩压和舒张压的P3和P97分别为95,142mn曦和60,90 mmHg.男女生收缩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2.9%和0.4%,男女生舒张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7%和0.5%,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4.1%和0.7%,男女生收缩压和舒张压偏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照现行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男女生的血压偏高检出率较低,但本研究发现女生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百分位参考值均低于男生,有必要开展全国范围内大样本的大学生血压状况调查.
作者:贺连平;姚应水;汪全海;臧洪艳;聂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率振荡(HR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ACS组60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另选同期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系统获得其室性早搏,分别计算3组振荡初始(TO)和振荡斜率(TS)2个指标.结果 ACS组TO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而TS则显著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ACS患者存在异常的HRT现象,猝死风险较高.
作者:董能斌;胡凯;王仲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0年4月于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300例肺活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组)150例和B组(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组)150例,后将两组患者肺穿刺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与后诊断相符率、活检阳性率、并发症(气胸)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A组患者肺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与后诊断相符率、活检阳性率、并发症(气胸)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勇;吴恳;王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构建大鼠生精相关基因pGEX-KG/TSARG1重组载体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 应用RT-PCR技术从大鼠睾丸组织mRNA中扩增TSARG1的开放阅读框(ORF),T-A克隆后将TSARGI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丙EX-KG中,经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入宿主菌E.coli BL21,IPTG诱导表达GST/TSARG1融合蛋白.结果 成功构建pGEX一KG/TSARG1重组质粒;转化重组质粒的E.coli BL21经IPTG 37℃诱导高效表达GST/TSARG1融合蛋白.结论 pGEX一KG/TSARG1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TSARG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懿;刘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针具交换预防吸毒人员艾滋病传播效果,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综合干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共收集35篇1999-2010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吸毒人员针具交换艾滋病预防随机对照队列干预研究的文献.对符合入选标准的7篇文献使用RevMan 5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RD作为效应指标,对纳入研究进行一致性检验后,采取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 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干预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了42%(30%~53%)、近一次和近一个月共用注射器吸毒率分别下降17%(9%~26%)和23%(16%~31%),近一次婚外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提高了16%(12%~20%),HIV感染率下降了7%(3%-12%).结论 针具交换对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艳辉;汤清波;王五红;谭红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部位神经纤维瘤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01-2010年收治入院的22例I型神经纤维瘤患儿的诊断与治疗.结果 在22例患儿中,21例表现为皮肤、腹腔、胸腔、颅脑及椎管内大小、数目不一的肿块;10例表现有范围及数量不同的色素斑.所有患儿中,有8例出生时既发现皮肤色素斑和单个、多个结节和/或肿块;12例为幼年出现皮肤色素斑或肿块.5例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和智力低下;2例可询阳性家族史.所有患儿中,17例均通过手术切除或部分切除肿块,组织病理学符合诊断;术后1年进行随访,有3例患儿复发.结论 I型神经纤维瘤病多于出生或幼年时发病,首发表现为皮肤色素斑和/或结节、肿块;同时某些肿块部位较隐蔽,皮肤色素斑缺如或不典型,在临床诊治中易被延误.因此应引起皮肤科医生的重视.
作者:常静;汤建萍;梁晓停;韦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应用药敏试验对27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进行检测,然后对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277株SAU主要来自痰液(占35.74%)和脓液(占35.37%).临床分布主要在ICU病房和骨科(分别占24.19%).277株SAU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01株,检出率为72.56%,其余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6种抗生素药敏试验,MRSA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6种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的耐药率,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十种两者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A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比MSSA明显增高.
作者:金玲;江兴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某公司新建节能型石灰窑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生产线主要存在粉尘、噪声、高温、热辐射、工频电磁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粉尘和噪声存在超标,不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2-2007的要求.结论 该节能型套筒窑超标岗位在目前生产工艺不能达到有效防护措施前提下应加强个体防护.
作者:曹贤文;杨金星;王多多;董吉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运用SPSS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晚期血吸虫病治疗分类函数方程,探讨相关指标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晚期血吸虫住院病人资料80例,其中外科治疗病人38例,内科治疗病人42例,并同时收集病人的相关临床指标,并利用SPSS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分类函数方程.结果 进入分类函数方程的临床指标分别红细胞X1、谷草转氨酶X8(自然对数值)及腹水X10,所建立Fisher判别方程Y=-4.893-0.521X1 + 1.727X8+2.295X10,其标准化函数系数分别是-0.358,0.460,0.771;所建立Bayes判别方程为Y外科治疗=-41.639 +8.601X1 + 20.093X8+12.765X10;Y内科治疗= - 53.591 + 7.313X1 + 24.366X8 + 18.442X10;其函数方程的回顾性检验正确率与误判率分别为87.5%,12.5%;刀切法检验正确率及误判率分别为87.5%,12.5%.结论 临床指标红细胞、谷草转氨酶及腹水对判断晚血住院治疗类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所建立方程对晚期血吸虫病住院治疗类型判断具有参考性价值.
作者:丁国建;徐奎善;李天官;周果;赵正元;周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长沙县2007-2010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发病情况,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2007-2010年报告麻疹234例,发病人群以8月龄以下婴儿和7岁以上人群、流动人口为主.城区发病显著高于农村(X2=129.93,P<0.05),81.2%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发病率呈明显下降(X扩=132.62,P<0.05).结论 麻疹疫苗常规接种不落实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明显.
作者:陈定仪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常德市某戒毒所吸毒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以及高危行为的调查,为预防控制这些疾病在该人群中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常德市某戒毒所400名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HIV,HCV,TP抗体,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常德市在押吸毒人员以男性青壮年为主,HIV阳性率 0.5% (2/400),丙肝阳性率66.75 % (267/400),TP阳性率5.75% (23/400),其中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占70% (280/400).结论 被调查的吸毒人员中HIV,HCV和TP感染率高,应加强对该组人群的检测,在进行行为干预的同时应开展预防性传猎疾病(STD)知识宣传教育,从而减少HIV,HCV,TP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蔓延.
作者:关学芳;吴建华;孟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的289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89例胃癌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6%,50.87%和42.91%;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组织病理学分级、TNM分期和肿瘤的根治度、化疗疗程对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有影响(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TNM分期和化疗6个疗程7个因素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胃癌的Bormiann分型、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化疗6个疗程是影响其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作者:高永根;尹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心理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排卵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PODS所致排卵障碍不孕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经二甲双胍+达英-35调内分泌治疗三个周期后用来曲唑促排卵,并同时进行精神状态评分,其中治疗组同时给予心理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患有焦虑或抑郁症状倾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进行心理治疗后焦虑或抑郁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成熟卵泡出现率、排卵率、妊娠率方面,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流产率方面,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治疗对PCOS所致排卵障碍不孕排卵率、妊娠率高,流产率低.此方法简单、方便、经济.
作者:安小巧;安新涛;刘桂娟;焦守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及开腹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09年11月-2010年8月收治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开腹多发性子官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54例采用腹腔镜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两种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治愈出院,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85.5±10.0) 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5.0±14.5) ml,住院时间为(5.5±2.0)d、明显短于对照组(8.0±2.5)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满意,且安全性好,成为临床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郎雁;王燕;段洁;姚冬梅;陶晓玲;刘玉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回顾分析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保乳术后改良放疗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科就诊的9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单盲随机将接受改良放疗保乳术治疗的49例患者分为改良组,其余41例分为对照组.对照分析术后患者对乳房美容效果评价、术后复发及转移和放疗不良反应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对乳房美容效果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放射性皮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及淋巴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处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下降及白细胞下降等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术后改良放疗可有效降低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作者:林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