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洋;张冉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肺囊肿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2009年3月- 2010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行X线摄片和CT检查予以确诊的100例先天性肺囊肿患者(婴幼儿占73%)行外科手术,其中行囊肿摘除术52例、单肺叶切除术39例、肺段切除术9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3例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经引流治疗后痊愈.7例有轻度的咳嗽,随访2个月至3年,疗效良好无复发.结论 先天性肺囊肿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肺叶切除是主要术式,部分病例可行全肺切除、楔型切除和囊肿切除.
作者:曾德斌;刘平波;黄娇甜;易立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吡柔比星静脉滴注时间与静脉炎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乳腺癌术后行TAC化疗方案的患者200例次,按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吡柔比星静滴时间为(110±10)min,对照组吡柔比星静滴时间为(150±15)min.结果 试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吡柔比星静滴时间控制在(110±10)min可明显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龙跃平;袁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对长沙地区居民进行高脂血症的现状调查和危险因素研究.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长沙市1 042名人群空腹血脂水平,血脂指标包括TC、TG、HDL.结果 总胆固醇(TC)有随年龄呈增高趋势,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随年龄的变化并不明显.男女在相同年龄段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有所不同.绝经前与绝经后妇女、孕妇与非孕妇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沙地区居民饮食习惯、缺乏锻炼、妇女激素水平、孕妇饮食与生理状态等均为高脂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陈文胜;罗述斌;徐青松;周光雄;张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对常德市2008 - 2009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进行分析.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检测员对前来接受VCT的求询者开展一对一咨询,进行VCT个案登记,并做好检测后咨询,提供免费艾滋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 2008-2009年共检测咨询348人,求询者以20~50岁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求询原因主要为非婚异性性行为,共检测出HIV抗体阳性13人,阳性检出率为3.85%.结论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起到早发现感染者的作用,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前来咨询检测.
作者:辜宏胜;聂俊雄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便携式血糖仪检测的质量,规范便携式血糖仪管理.方法 对56台血糖仪进行重复性试验测试,并与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比对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与质量管理探讨.结果 56台血糖仪中,有9台对部分样本的重复性测试不合格,1台强生血糖仪检测4号样本(6.40 mmol/L)大相差为12.03%,3台伯乐血糖仪检测6号样本(14.59 mmol/L)大相差大于10%,5台伯乐血糖仪检测7号样本(9.06 mmol/L)大相差大于10%;但56台血糖仪准确度检测都合格.结论 56台便携式血糖仪检测质量总体上是可靠的,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血糖仪检验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郭满容;谭潭;林应标;陈尚志;颜复生;陈虹亮;李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性伴(SPUSC)相关行为特征.方法 采用应答推动方法(RDS),在MSM活动场所对MSM人群进行招募和寻问式匿名调查400人.结果 近1次SPUSC年龄20~ 39岁占76.8%,41.7%为高中及中专文化,男性固定性伴(BF)占56.2%、偶然性伴(419)占35.1%、商业性伴(MB)占3.4%、异性固定性伴占5.4%,网络结识为55.7%、家庭聚会等18.6%、酒吧/舞厅等13.0%、公园/公厕等11.7%、浴室/桑拿等1.0%,42.0%仅是性关系,58.0%有情感/经济关系.不同寻找性伴类型的MSM其SPUSC的年龄、文化、性伴类型、结识场所、与性伴关系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聚会型21.1%年龄≤19岁,公园型16.3%年龄≥4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为27.9%、419为45.2%,酒吧型、浴室型分别有11.9%、11.1%的商业性伴,22.3%的浴室型有异性固定性伴.60.5%公园型的SPUSC仅是性关系,其余除酒吧型外均超过60%有情感/经济关系.调查对象对SPUSC的艾滋病感染等相关高危行为普遍缺乏了解,不同类型MSM知晓其SPUSC的静脉吸毒、419、MB、群交、安全套携带、安全套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知道其相关高危行为多以公园型高.调查对象与SPUSC性行为安全套每次使用率主动肛交为14.5%、口交为6.9%,阴道交为27.1%.结论 MSM的SPUSC与性伴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及场所类型有关,普遍对自身艾滋病感染风险认识不足,广泛存在以BF情结和419的性满足为基础的艾滋病传播危险,应针对性开展行为干预.
作者:王毅;徐杰;李志军;张光贵;李六林;樊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C23过表达对CDP诱导人骨肉瘤细胞株SaOS-2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先构建pRSET-C23重组质粒并将其导入SaOS -2细胞;再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单纯用CDP组、转染空载体后再用CDP组与转染C23重组质粒后再用CDP组;用MTT法检测各组SaOS-2细胞增殖率,用Western Blot和RT - PCR方法检测各组C23、Bcl -2与Bax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用DAPI染色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核百分率、细胞凋亡率.结果 pRSET- C23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转染C23重组质粒后再用CDP组的增殖率与单纯用CDP组比较,升高了约16% (P<0.01),C23与Bcl-2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增高,但Bax表达则降低(P<0.01);转染C23重组质粒后再用CDP组与单纯用CDP组比较,细胞凋亡核百分率、细胞凋亡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23过表达能抑制CDP诱导的SaOS-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
作者:黎志宏;吴蓓;王万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sCD40L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检测并比较13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与120名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sCD40L水平,并随访记录1年内所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再次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血清sCD40L水平为标准,将所有观察对象平均分为四组,比较分析各组急性冠状动脉患者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的差异,同时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CD40L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患者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的预测能力.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表明随着各组血清sCD40L水平升高,心血管事件再次频率以及严重程度显著增加,血清sCD40L水平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曲线下面积为0.718,其血清sCD40L水平佳临界值为7.13 ng/L,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0.60%和65.10%.预测死亡病例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03,其血清sCD40L水平佳临界值为6.36 ng/L,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32.0%.结论 检测血清sCD40L水平对ACS患者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雷昌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时机及具体方法.方法 总结黄石市二医院15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患者的治疗经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15例患者,确诊感染后立即拔出分流管,且拔管后4例行脑室外引流,11例行腰椎置管引流,经过以上治疗,患者体温下降,脑脊液常规很快恢复正常.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发生感染,应在确诊后的第一时间拔除原有引流管,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腰椎穿刺置管或脑室置管,通过引流管和静脉两组途径联合使用敏感抗生素,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易智峰;方好;程谦;王杰;张宁;张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对高危险因素人群肝损害的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1月- 2010年12月结核病防治科抗结核治疗128例存在高危因素人群患者,依据治疗过程中是否采用护肝治疗措施分为未干预组63例,干预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及临床症状的差异,对比两组间肝损害发生率、肝损情况、引起肝损的原因.结果 未干预组肝损害发生率及肝功能受损害程度较干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起药物性肝损的原因中以利福平为主,出现药物性肝损的时间高峰为服药4周以内、而引起肝损的三种药物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人、长期饮酒者、乙肝病毒感染者、营养不良等高危险因素人群抗结核治疗时给予干预方案,可以减少肝损发生.
作者:吴先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方法 收集1990 - 2011年公开发表的有关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中文和外文文献,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共6个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 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4项(479例),均为随机对照研究.胸腔镜组与开胸组在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胸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延长,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结论 胸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胸手术恢复快,住院周期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清扫淋巴结数目相当,手术时间稍长,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
作者:朱加亮;金龙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率、亚型分布以及不同年龄HPV感染情况,为本地区妇女HPV防制提共基线资料.方法 对2009年10月- 2011年7月来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9 266例患者进行登记,并采集其阴道、宫颈分泌物作为标本,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21种HPV基因型的分型检测.用EXCEl2007和SPSS17.0建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HPV感染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①HPV阳性总检出率为21.07%(1 952/9 266),高危型别感染率为18.55%(1719/9266),低危型别感染率为2.51% (233/9 266),单一型别感染率为15.55%(1 441/9 266),多重型别感染率为5.51%(511/9 266);②HPV感染数前三位的是HPV52、HPV16、HPV58,且以单一感染和双重感染为主,高危型和低危型感染者在HPV单一及多重感染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7,P<0.01);③不同年龄检查者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8.27,P<0.01),不同年龄的HPV感染者感染高低亚型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87,P<0.01),不同年龄的HPV感染者HPV感染类型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49,P<0.01),各年龄均以单一及高危感染为主,但在25岁以下及50岁以上年龄HPV感染者中高低危合并感染、多重感染多于其他年龄段.结论 本院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HPV感染常见的亚型为HPV52、16、58.不同年龄患者HPV感染率不同,高低危亚型、单一及多重感染分布在不同的年龄中有差别,在25岁以下及50岁以上年龄患者中高低危合并的多重感染高于25~50岁患者.
作者:聂妹芳;黄民主;刘凤英;李登清;刘毅智;李津;蒋珊;孟渠成;汪明明;谢月英;周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内蒙古部分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类滚雪球抽样,在MSM聚集的酒吧、浴池、公园、公厕等地点,在知情同意下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进行的匿名问卷调查,并抽取静脉血检测HIV、梅毒,对影响HIV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了805名MSM,艾滋病知晓率93.17%,不同调查地点的MSM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76%的调查对象近6个月报告有过肛交性行为;近6个月与同性肛交安全套坚持使用率55.53%,HIV感染率3.73%,梅毒感染率17.14%.结论 MSM人群中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高,梅毒感染率高,可能促进艾滋病在MSM人群中的快速蔓延,应加强对该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的同时强化行为干预,有效控制HIV的进一步传播.
作者:曲琳;高永明;刘静;姚静;杨玉容;涛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不同时间进行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对防止患者继发性脑损害的作用.方法 将易县医院2008年2月-2010年8月收治的91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时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晚期(>伤后6个月)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早期(<伤后3个月)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继发性脑损害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早期进行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并有效防止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李祥;刘英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应激对食道肿瘤大鼠模型T淋巴细胞免疫及肿瘤标志物CEA、CA19 -9、CA724、CYFRA21 -1、SCC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12周龄食道肿瘤SD大鼠通过建立食道肿瘤模型,应激组(50只)以国际通用的五种应激模式每组10只分别进行应激,共4周.对照组(10只)正常饲养.在应激实验开始前、每周应激后以及应激结束后1周分别测定每组大鼠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食道肿瘤肿瘤标志物CEA、CA19 -9、CA724、CY- FRA21 -1、SCC表达的变化,进行肿瘤变化评价.结果 应激组在实验开始到终共检测六次.与对照组相比较,从应激三周后开始CD3+、CD4+、CD4+/CD8+及CEA、S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应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复合应激对食道肿瘤大鼠T淋巴细胞免疫及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应激类型无关.
作者:王继云;张建伟;王建军;刘本刚;李万刚;张後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找出防治环境变化对《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指标体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焦点小组访谈和专家研讨等方法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结果 国际通用督导与评估指标的更新、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的转变、督导与评估工作的逐步深入等对指标体系产生影响.结论 根据防治环境变化,适.时修订《框架》.
作者:陈任;秦侠;胡志;马颖;吕柯;马英鹏;胡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通外科常见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减轻患者痛苦、快速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解放军第210医院实施96例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中,阑尾切除术56例,其中有3例因严重粘连转为常规3孔腹腔镜切除,1例转为开腹手术;胆囊切除术35例,其中2例转换为常规3孔腹腔镜切除;3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2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转为常规腹腔镜手术占总病例5.21%(5例);中转为开腹手术占1.04%(1例),全部腹腔镜手术中,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手术时间短、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如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具有广泛开展前景.
作者:高建军;马勇;孙纲;李明霞;田志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在社区保健工作中,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益处.方法 选择第一胎足月正常产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进行研究,抚触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并于生后第3d即开始进行抚触,每日3次,每次15 min.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第28 d对新生儿平均体重增长情况、哭闹时间和哭闹次数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抚触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增长情况、哭闹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抚触组新生儿哭闹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抚触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减少新生儿哭闹时间和哭闹次数,是社区做好保健工作的重要举措.
作者:刘雅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现状.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保定市3个社区,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45岁以上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知晓和控制情况.结果 糖尿病标化患病率20.1%,糖尿病前期标化患病率为7.8%;糖尿病知晓率为68.5%,糖尿病前期知晓率为0;达标率仅为17.91%.结论 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知晓率和控制率较低,解决人群防治的关键是提高知晓率.
作者:郭淑芹;李志红;张云良;王翯;马文彬;肖艳新;刘丽芳;李亭亭;程晓东;田祥;张志强;赵连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CiB)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CHB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RT - PCR检测CHB患者外周血中诱导Th17细胞分化的核转录因子RORγt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 17)、IL- 21、IL-23、IL-6的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IL- 23、IL-6和IL- 17因子分泌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并分析Th17细胞阳性率与AL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阳性率、RORγt基因表达、相关细胞因子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h17细胞比例与血清ALT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增高,其相关因子过表达,并与肝细胞炎性损伤程度及疾病进程相关.
作者:朱影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