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表达的检测

朱影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Th17细胞, 炎症, 白细胞介素17
摘要:目的 研究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CiB)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CHB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RT - PCR检测CHB患者外周血中诱导Th17细胞分化的核转录因子RORγt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 17)、IL- 21、IL-23、IL-6的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IL- 23、IL-6和IL- 17因子分泌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并分析Th17细胞阳性率与AL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阳性率、RORγt基因表达、相关细胞因子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h17细胞比例与血清ALT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增高,其相关因子过表达,并与肝细胞炎性损伤程度及疾病进程相关.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减少孕妇二手烟暴露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长沙市孕妇二手烟暴露状况,评价减少孕妇被动吸烟措施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对长沙市四所医院孕龄小于20周的孕妇进行被动吸烟K-A-P调查,同时对她们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孕妇二手烟暴露率由62.2%下降至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对于被动吸烟可能导致的疾病认知度以及对在饭店、咖啡吧等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度较干预前有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成功要求除父母、公婆等亲属以及同事不在自己面前吸烟的信心均有所提高(P<0.01).结论 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孕妇对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提高其主动劝说他人不在身边吸烟的信心,进而减少自身被动吸烟.

    作者:胡劲松;周婧瑜;朱江;王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435株真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真菌分布,分析其药敏性,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 - 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经血培养基或沙保罗培养基培养后,挑取酵母样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到435株真菌,居前三位者分别为白色念珠菌(54.9%),近平滑念珠菌(20.5%),葡萄牙念珠菌(11.3%).这些真菌主要来自重症监护室(ICU)(32.6%)和痰标本中(74.8%).药敏结果显示,分离的酵母样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7.5%、96.8%和95.8%.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益康唑耐药性较高,分别为47.4%、43.0%和21.2%.结论 真菌临床分离菌株以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为主,临床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付祖姣;禹凯琼;李红卫;彭怀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现状.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保定市3个社区,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45岁以上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知晓和控制情况.结果 糖尿病标化患病率20.1%,糖尿病前期标化患病率为7.8%;糖尿病知晓率为68.5%,糖尿病前期知晓率为0;达标率仅为17.91%.结论 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知晓率和控制率较低,解决人群防治的关键是提高知晓率.

    作者:郭淑芹;李志红;张云良;王翯;马文彬;肖艳新;刘丽芳;李亭亭;程晓东;田祥;张志强;赵连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农六师一0二团2006-2010年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调查

    目的 掌握农六师一0二团从业人员近五年的HBsAg携带情况,为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 - 2010年3 591例从业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BsAg检测.结果 该团从业人员HBsAg阳性分布以30~39岁段为高,男性HBsAg阳性者(2.0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针对该团从业人员乙肝携带情况,积极做好乙肝的预防和宣教工作,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从业人员的乙肝监测.

    作者:邓宏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某燃煤电厂脱硝系统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 了解某燃煤发电厂脱硝系统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系统主要存在SO2、NOx、NH3、CO、CO2、炉灰尘、噪声及高温等,现场检测各种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但是氨灌区等有毒气体处暂无警示宣传牌及应急救治处理预案.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但职业卫生管理有待加强.

    作者:杨丽萍;贺性鹏;曹贤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湘潭市院前急救机构考核情况分析

    目的 全面提高湘潭市院前急救机构医疗救援能力和水平.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市14个医院院前急救机构在紧急救援新模式实施前后工作考核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紧急救援新模式实施后,湘潭市院前急救机构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普遍提高.结论 新的紧急救援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各院前急救机构的紧急救援能力.

    作者:陈文浩;王友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湖南省肺结核患者社会经济情况调查

    目的 分析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湖南省发现的肺结核患者社会经济情况,了解结核病患者的患病情况、社会经济状况及健康教育情况.方法 收集整理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发现的肺结核患者社会经济情况的调查问卷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4:1;65岁及以上占44.4%;初中及以下学历占90.3%;患者以农民为主;城镇患者2009年的人均纯收人为6 776元,农村患者为2 938元;城镇患者家庭人均纯收入为4 586元,农村患者为2 473元,患者人均纯收入均低于湖南省同期人均水平(2009年湖南省年鉴数据:城镇15 084元,农村4 910元);患者中有48.6%未接受过有关结核病宣传教育;有症状患者没有就诊的占43.9%;就诊的患者因病花费的例均总费用为1 238元.结论 湖南省结核病患者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经济负担较重;部分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不了解,结核病防治意识相对薄弱.

    作者:万燕萍;龚德华;杨华林;唐益;陈有芳;范江静;白丽琼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008-2009年常德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数据分析

    目的 对常德市2008 - 2009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进行分析.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检测员对前来接受VCT的求询者开展一对一咨询,进行VCT个案登记,并做好检测后咨询,提供免费艾滋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 2008-2009年共检测咨询348人,求询者以20~50岁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求询原因主要为非婚异性性行为,共检测出HIV抗体阳性13人,阳性检出率为3.85%.结论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起到早发现感染者的作用,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前来咨询检测.

    作者:辜宏胜;聂俊雄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母传乙肝抗体水平不同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学效果研究

    目的 为评价母传乙肝抗体水平不同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学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入选自身对照研究,筛选出HBs3sAg和HBcAg双阴性孕妇和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脐带血和常规乙肝疫苗三针接种后一个月的血,观察母传乙肝抗体水平及对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婴儿母传乙肝抗体含量随着孕妇体内乙肝抗体含量的增高而增高,高可传递给婴儿达1000 mIU/ml.常规乙肝疫苗三针免后一个月的免疫成功率,由免前脐带血保护率42.3%上升至97.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由免前脐带血GMT 1:12.1上升到免后GMT 1:290.8.结论 母体乙肝抗体可通过胎盘传递给新生儿,且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不受母传乙肝抗体水平的干扰,并有免疫增强作用.

    作者:马福宝;张龙华;陈海平;康国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时机的选择对防止继发性脑损害的作用

    目的 比较不同时间进行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对防止患者继发性脑损害的作用.方法 将易县医院2008年2月-2010年8月收治的91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时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晚期(>伤后6个月)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早期(<伤后3个月)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继发性脑损害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早期进行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并有效防止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李祥;刘英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煤炭企业职工脂肪肝与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代谢异常的关系,为预防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煤炭企业职工脂肪肝人群841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无脂肪肝的802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尿酸、谷丙转氨酶等生化指标,测量血压,计算体重指数,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脂肪肝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尿酸、谷丙转氨酶、血压、体重指数水平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组(P<0.01).且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TC、TG、LDL -C、FBG、UA、ALT、BMI、SBP和DBP水平呈逐渐上升的趋势,HDL-C水平呈逐渐下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脂肪肝患者易伴发各种代谢异常,脂肪肝对肝功能(ALT)造成一定的损伤.

    作者:周艳茹;闫秀纵;曲宏伟;刘秀荣;李雯;曹正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郴州市健康体检人群血脂水平分析与参考范围研究

    目的 了解郴州市健康体检人群血脂水平现状及该地区血脂参考范围.方法 应用西门子1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郴州市8 502例成人空腹血脂水平.血脂指标包括TG、CHOL、HDL和LDL,并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血脂水平差别.结果 55岁以下男、女组间比较,CHOL、HDL、TG、L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5岁以上男、女组间比较,CHOL、HDL、L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55岁以上组与55岁以下组比较分析,CHOL、TG、HDL、L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体检者55岁以上组与55岁以下组比较分析,CHOL、TG、HDL、L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参考范围分别为:1)男性55岁以下组血脂四项水平为:CHOL 3.44~7.12 mmol/L,TG0.66~5.60 mmol/L,HDL0.86~ 1.95 mmol/L,LDL1.31 ~4.21 mmol/L.2)男性55岁以上组血脂四项水平为:CHOL3.38~7.34 mmol/L,TG0.67~5.08 mmol/L,HDLO.88~2.09 mmol/L,LDL1.29~4.47mmol/L.3)女性55岁以下组血脂四项水平为:CHOL 3.26~6.91 mmol/L,TG0.51~3.72 mmol/L,HDL0.96~2.32mmol/L,LDL1.19~4.06 mmol/L.4)女性55岁以上组血脂四项水平为:CHOL3.69~7.88 mmol/L,TG 0.67~4.26mmol/L,HDL0.93~2.31 mmol/L,LDL1.37~4.74 mmol/L.结论 血脂水平与性别、年龄相关,郴州市成人血脂水平部分指标参考范围与全国合适水平有差异,可为该地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黄常洪;黄苹;李光清;代国知;廖晓梅;陈虹亮;张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碘伏消毒液毒理学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碘伏消毒液使用的安全性,采用动物试验方法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方法 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一次破损皮肤刺激、多次完整皮肤刺激、急性眼刺激、一次阴道粘膜刺激试验、微核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进行观察.结果 本研究中昆明种雌、雄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LD50均大于5 000 mg/k,bw,属实际无毒级;对新西兰家兔的多次完整皮肤刺激、一次破损皮肤刺激、眼刺激均属无刺激性;多次阴道粘膜刺激平均积分为2.0,属于极轻刺激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亚急性毒性试验,一般生理体征未见异常,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无异常,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碘伏消毒液属实际无毒,亚急性毒性评价无异常改变,对家兔阴道粘膜有极轻度刺激性.

    作者:李立;李梓民;胡余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多种应激对SD食道肿瘤大鼠细胞免疫及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应激对食道肿瘤大鼠模型T淋巴细胞免疫及肿瘤标志物CEA、CA19 -9、CA724、CYFRA21 -1、SCC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12周龄食道肿瘤SD大鼠通过建立食道肿瘤模型,应激组(50只)以国际通用的五种应激模式每组10只分别进行应激,共4周.对照组(10只)正常饲养.在应激实验开始前、每周应激后以及应激结束后1周分别测定每组大鼠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食道肿瘤肿瘤标志物CEA、CA19 -9、CA724、CY- FRA21 -1、SCC表达的变化,进行肿瘤变化评价.结果 应激组在实验开始到终共检测六次.与对照组相比较,从应激三周后开始CD3+、CD4+、CD4+/CD8+及CEA、S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应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复合应激对食道肿瘤大鼠T淋巴细胞免疫及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应激类型无关.

    作者:王继云;张建伟;王建军;刘本刚;李万刚;张後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清可溶性CD40L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sCD40L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检测并比较13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与120名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sCD40L水平,并随访记录1年内所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再次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血清sCD40L水平为标准,将所有观察对象平均分为四组,比较分析各组急性冠状动脉患者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的差异,同时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CD40L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患者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的预测能力.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表明随着各组血清sCD40L水平升高,心血管事件再次频率以及严重程度显著增加,血清sCD40L水平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曲线下面积为0.718,其血清sCD40L水平佳临界值为7.13 ng/L,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0.60%和65.10%.预测死亡病例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03,其血清sCD40L水平佳临界值为6.36 ng/L,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32.0%.结论 检测血清sCD40L水平对ACS患者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雷昌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miR-145在原位结肠癌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探讨miR- 145在原位结肠癌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利用miRNA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未发生转移原位结肠癌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miR- 145表达水平的差异,并运用Real- time PCR验证其结果.结果 miRNA表达芯片分析发现miR- 145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下调2.5倍),并被Real - time PCR所证实.结论 miR- 145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作为供研究的潜在结肠癌分子标记物.

    作者:谢海涛;庄俊华;黄宪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胸腔镜和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方法 收集1990 - 2011年公开发表的有关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中文和外文文献,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共6个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 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4项(479例),均为随机对照研究.胸腔镜组与开胸组在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胸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延长,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结论 胸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胸手术恢复快,住院周期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清扫淋巴结数目相当,手术时间稍长,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

    作者:朱加亮;金龙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抗结核药物对高危险因素人群肝损害分析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对高危险因素人群肝损害的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1月- 2010年12月结核病防治科抗结核治疗128例存在高危因素人群患者,依据治疗过程中是否采用护肝治疗措施分为未干预组63例,干预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及临床症状的差异,对比两组间肝损害发生率、肝损情况、引起肝损的原因.结果 未干预组肝损害发生率及肝功能受损害程度较干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起药物性肝损的原因中以利福平为主,出现药物性肝损的时间高峰为服药4周以内、而引起肝损的三种药物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人、长期饮酒者、乙肝病毒感染者、营养不良等高危险因素人群抗结核治疗时给予干预方案,可以减少肝损发生.

    作者:吴先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早期干预对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 2010年6月本科诊治的105例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根据患者是否接受系统干预措施分为干预组(59例)和对照组(46例),同时以门诊随机选取100例年龄匹配的未发育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与生活习惯相关的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危险因素,针对该危险因素作早期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及对照组患者血雌激素水平变化及乳房消退的情况.结果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乳房早发育组与正常组相比,在经常食用含雌激素食物、服用过保健品或补品、经常开灯睡觉习惯和长期服用类激素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经常看成人电视、广告和母孕期是否有保胎用药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年时间的早期干预和随访,1年后干预组乳房消退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乳房消退率高于对照组(P<0.05),1年后转化成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转化率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血E2下降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乳房早发育患者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血雌激素水平,提高乳房早发育消退率,有利于降低中枢性性早熟转化率.

    作者:陈宇;钟燕;赵莎;康如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针对我国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回顾分析

    目的 分析近10年来国内334篇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方法文献,评价其合理性和特异性诊断的规范化.方法 回顾近10年来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文献,归纳总结并根据各种变应原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疾病的发病机制分析其合理性.结果 334篇文献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方法合理的文献报道构成比约为38%,不合理的为62%.结论 国内部分皮肤科医生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适应症掌握不准确,采取不合理、不必要、不科学的检测方法.

    作者:张秋华;范晓宇;朱爱茹;孙月眉;李航;程芳;康尔恂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