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宪刚
目的 分析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湖南省发现的肺结核患者社会经济情况,了解结核病患者的患病情况、社会经济状况及健康教育情况.方法 收集整理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发现的肺结核患者社会经济情况的调查问卷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4:1;65岁及以上占44.4%;初中及以下学历占90.3%;患者以农民为主;城镇患者2009年的人均纯收人为6 776元,农村患者为2 938元;城镇患者家庭人均纯收入为4 586元,农村患者为2 473元,患者人均纯收入均低于湖南省同期人均水平(2009年湖南省年鉴数据:城镇15 084元,农村4 910元);患者中有48.6%未接受过有关结核病宣传教育;有症状患者没有就诊的占43.9%;就诊的患者因病花费的例均总费用为1 238元.结论 湖南省结核病患者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经济负担较重;部分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不了解,结核病防治意识相对薄弱.
作者:万燕萍;龚德华;杨华林;唐益;陈有芳;范江静;白丽琼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暴露于手机辐射下的孕鼠子代的细胞因子含量,探讨电磁辐射对胚胎期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孕妇科学、合理使用移动通信工具提供参考.方法 30只孕鼠随机分为工、Ⅱ、Ⅲ、Ⅳ、V组,每组6只,对应为空白对照组、待机组、10 min低强度组、30 min中强度组和60 min高强度组.ELISA检测脾细胞上清中IFN -7和IL-4的含量;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实验Ⅱ、Ⅲ和Ⅳ各组新生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 -γ和IL-4含量以及淋巴细胞SI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组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V组与Ⅲ组比较IFN -γ和IL-4含量以及淋巴细胞SI,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强度的手机辐射能影响胚胎期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李乐;唐双阳;熊玲;余敏君;卿慕清;李锐锋;肖遥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便携式血糖仪检测的质量,规范便携式血糖仪管理.方法 对56台血糖仪进行重复性试验测试,并与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比对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与质量管理探讨.结果 56台血糖仪中,有9台对部分样本的重复性测试不合格,1台强生血糖仪检测4号样本(6.40 mmol/L)大相差为12.03%,3台伯乐血糖仪检测6号样本(14.59 mmol/L)大相差大于10%,5台伯乐血糖仪检测7号样本(9.06 mmol/L)大相差大于10%;但56台血糖仪准确度检测都合格.结论 56台便携式血糖仪检测质量总体上是可靠的,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血糖仪检验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郭满容;谭潭;林应标;陈尚志;颜复生;陈虹亮;李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晨或夜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122例2级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晨服药组(A组)和晚间服药组(B组)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 (1)两组患者的诊室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诊室血压下降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早晨服药和晚间服药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 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晚间服药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和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明显低于早晨服药组患者(P<0.05).结论 早晨或晚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晚间服药组患者能更有效的降低夜间血压.
作者:张颖;韩素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某燃煤发电厂脱硝系统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系统主要存在SO2、NOx、NH3、CO、CO2、炉灰尘、噪声及高温等,现场检测各种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但是氨灌区等有毒气体处暂无警示宣传牌及应急救治处理预案.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但职业卫生管理有待加强.
作者:杨丽萍;贺性鹏;曹贤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代谢异常的关系,为预防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煤炭企业职工脂肪肝人群841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无脂肪肝的802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尿酸、谷丙转氨酶等生化指标,测量血压,计算体重指数,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脂肪肝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尿酸、谷丙转氨酶、血压、体重指数水平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组(P<0.01).且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TC、TG、LDL -C、FBG、UA、ALT、BMI、SBP和DBP水平呈逐渐上升的趋势,HDL-C水平呈逐渐下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脂肪肝患者易伴发各种代谢异常,脂肪肝对肝功能(ALT)造成一定的损伤.
作者:周艳茹;闫秀纵;曲宏伟;刘秀荣;李雯;曹正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职业病患者丙型肝炎(HCV)、梅毒(TP)及艾滋病(HIV)的抗体监测,了解职业人群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本院就诊的铅中毒、汞中毒及尘肺患者,另外选择非从事有害工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用ELISA法检测HIV、梅毒和丙肝抗体.结果 职业病患者其抗- HCV的阳性率为1.08%,抗-TP的阳性率为2.56%,抗一HIV的阳性率为0.13%.抗- HCV和抗- T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职业病人群丙型肝炎、梅毒及HIV的感染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宣传,降低职业病人群的感染率.
作者:伏钢;彭艳华;李毅刚;曾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对高危险因素人群肝损害的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1月- 2010年12月结核病防治科抗结核治疗128例存在高危因素人群患者,依据治疗过程中是否采用护肝治疗措施分为未干预组63例,干预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及临床症状的差异,对比两组间肝损害发生率、肝损情况、引起肝损的原因.结果 未干预组肝损害发生率及肝功能受损害程度较干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起药物性肝损的原因中以利福平为主,出现药物性肝损的时间高峰为服药4周以内、而引起肝损的三种药物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人、长期饮酒者、乙肝病毒感染者、营养不良等高危险因素人群抗结核治疗时给予干预方案,可以减少肝损发生.
作者:吴先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的监测和分析,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笼日法;采集全部活鼠体表蚤鉴定后分类;采用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查鼠血清F1抗体,脏器压印法分离鼠疫耶尔森氏菌.结果 2005年共捕获鼠形动物472只,捕获率8.25%,隶属于2目2科3属4种,褐家鼠占87.50%;2010年共捕获鼠形动物320只,捕获率7.52%,隶属于2目2科4属5种,褐家鼠占94.06%;两次监测均显示褐家鼠为本市优势鼠种.南山区鼠密度下降趋势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8.7,P<0.001).2005年发现129只鼠形动物寄生565匹印鼠客蚤,染蚤率为27.33%,总蚤指数为1.20;2010年发现35只鼠形动物寄生79匹印鼠客蚤,染蚤率为10.93%,总蚤指数为0.25.染蚤率(x2=31.2,P<0.001)和总蚤指数(x2=1 130.0,P<0.001)呈下降趋势.2005年获鼠血清458份,2010年获鼠血清315份,鼠疫F1抗体检测均为阴性.2005年鼠脏器压印培养407份,2010年鼠脏器压印培养320份,均未分离出鼠疫杆菌.结论 深圳市未发现鼠间鼠疫疫情,鼠疫媒介生物密度呈下降趋势,南山区鼠密度下降趋势明显.
作者:王敬忠;李怀昕;谢旭;梅树江;林一曼;李迎慧;马汉武;程锦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医患关系是当前社会的敏感话题,尤其是在主观性比较强、手术方式相对更灵活多样的整形外科,更容易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而产生医患矛盾或纠纷.而当前临床教学面临许多新的难题和挑战,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频频,新形势下如何将整形外科临床专业带教与医患关系教育有机结合,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医学事业能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必然要求.
作者:周建大;李雄;罗成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真菌分布,分析其药敏性,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 - 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经血培养基或沙保罗培养基培养后,挑取酵母样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到435株真菌,居前三位者分别为白色念珠菌(54.9%),近平滑念珠菌(20.5%),葡萄牙念珠菌(11.3%).这些真菌主要来自重症监护室(ICU)(32.6%)和痰标本中(74.8%).药敏结果显示,分离的酵母样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7.5%、96.8%和95.8%.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益康唑耐药性较高,分别为47.4%、43.0%和21.2%.结论 真菌临床分离菌株以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为主,临床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付祖姣;禹凯琼;李红卫;彭怀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找出防治环境变化对《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指标体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焦点小组访谈和专家研讨等方法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结果 国际通用督导与评估指标的更新、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的转变、督导与评估工作的逐步深入等对指标体系产生影响.结论 根据防治环境变化,适.时修订《框架》.
作者:陈任;秦侠;胡志;马颖;吕柯;马英鹏;胡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某院支原体感染模式分布情况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该院2008 - 2010年支原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 - 2010年共检出支原体2 990株,其中Uu所占比例大,为61.3%(1 832/2 990),混合感染(Mh+ Uu)占32.3%(965/2 990),Mh占6.4%(193/2 990),3年间混合感染所占比例有增高趋势(x2=7.76,P<0.05).Uu对DOX为敏感(95.1%),其次为MIN(93.2%)、JOS (88.0%)、CLR (83.4%),对ECC、AZM的敏感率在61.7%~77.1%之间,3年间耐药性明显增强(P均<0.05),而对ERY、LVX、CIP等严重耐药.结论 该院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混合感染趋于增高.3年监测显示Uu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生了变迁,尤其是ECC和AZM,应提醒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廖文安;刘湘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胃肠功能和CRP影响的不同,探索其佳治疗方式.方法 收集6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手术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切除术,对照组行开腹切除术,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对两组患者胃肠功能及CRP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R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48h CRP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增高,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术后24、48 h对照组CRP水平均高于观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较开腹切除术对胃肠功能及CRP影响较小,临床值得推 广应用.
作者:宋宪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在社区保健工作中,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益处.方法 选择第一胎足月正常产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进行研究,抚触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并于生后第3d即开始进行抚触,每日3次,每次15 min.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第28 d对新生儿平均体重增长情况、哭闹时间和哭闹次数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抚触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增长情况、哭闹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抚触组新生儿哭闹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抚触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减少新生儿哭闹时间和哭闹次数,是社区做好保健工作的重要举措.
作者:刘雅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性伴(SPUSC)相关行为特征.方法 采用应答推动方法(RDS),在MSM活动场所对MSM人群进行招募和寻问式匿名调查400人.结果 近1次SPUSC年龄20~ 39岁占76.8%,41.7%为高中及中专文化,男性固定性伴(BF)占56.2%、偶然性伴(419)占35.1%、商业性伴(MB)占3.4%、异性固定性伴占5.4%,网络结识为55.7%、家庭聚会等18.6%、酒吧/舞厅等13.0%、公园/公厕等11.7%、浴室/桑拿等1.0%,42.0%仅是性关系,58.0%有情感/经济关系.不同寻找性伴类型的MSM其SPUSC的年龄、文化、性伴类型、结识场所、与性伴关系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聚会型21.1%年龄≤19岁,公园型16.3%年龄≥4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为27.9%、419为45.2%,酒吧型、浴室型分别有11.9%、11.1%的商业性伴,22.3%的浴室型有异性固定性伴.60.5%公园型的SPUSC仅是性关系,其余除酒吧型外均超过60%有情感/经济关系.调查对象对SPUSC的艾滋病感染等相关高危行为普遍缺乏了解,不同类型MSM知晓其SPUSC的静脉吸毒、419、MB、群交、安全套携带、安全套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知道其相关高危行为多以公园型高.调查对象与SPUSC性行为安全套每次使用率主动肛交为14.5%、口交为6.9%,阴道交为27.1%.结论 MSM的SPUSC与性伴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及场所类型有关,普遍对自身艾滋病感染风险认识不足,广泛存在以BF情结和419的性满足为基础的艾滋病传播危险,应针对性开展行为干预.
作者:王毅;徐杰;李志军;张光贵;李六林;樊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阿德夫韦酯(ADV)联合扶正祛淤治疗慢性乙肝(CHB)的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瘦素(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ADV治疗,治疗组给予ADV联合扶正化瘀治疗,疗程为1年.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测定血清Leptin水平、HBV DNA定量和肝纤维化4项水平,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PC-Ⅲ、Ⅳ-C、LN、HA)水平、血清Leptin和HBV DN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eptin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PC-Ⅲ、Ⅳ-C、LN、HA呈显著正相关(r=0.5341~0.6171,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ADV联合扶正化瘀治疗CHB能够抑制患者血清中Leptin的释放,阻止或改善肝纤维化的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云涛;孟明星;李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肺囊肿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2009年3月- 2010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行X线摄片和CT检查予以确诊的100例先天性肺囊肿患者(婴幼儿占73%)行外科手术,其中行囊肿摘除术52例、单肺叶切除术39例、肺段切除术9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3例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经引流治疗后痊愈.7例有轻度的咳嗽,随访2个月至3年,疗效良好无复发.结论 先天性肺囊肿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肺叶切除是主要术式,部分病例可行全肺切除、楔型切除和囊肿切除.
作者:曾德斌;刘平波;黄娇甜;易立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近10年来国内334篇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方法文献,评价其合理性和特异性诊断的规范化.方法 回顾近10年来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文献,归纳总结并根据各种变应原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疾病的发病机制分析其合理性.结果 334篇文献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方法合理的文献报道构成比约为38%,不合理的为62%.结论 国内部分皮肤科医生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适应症掌握不准确,采取不合理、不必要、不科学的检测方法.
作者:张秋华;范晓宇;朱爱茹;孙月眉;李航;程芳;康尔恂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0~14岁儿童的死亡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儿童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福建省2004 - 2009年死因监测资料,对0~ 14岁儿童总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和死亡率的时间趋势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4 - 2009年福建省0~14岁儿童年均死亡率为57.21/10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速度为6.8%.男童死亡率高于女童,农村的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高于城市.婴儿死亡占0~14岁儿童死亡的60.4%,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5.5%.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和损伤中毒为014岁儿童的前3位死因.婴儿的粗死亡率为770.77/10万,主要死因为围生期疾病和先天异常,1~1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为损伤和中毒,其中淹死是首位原因.结论 福建省0~14岁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现阶段仍应积极做好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和损伤中毒的干预工作.
作者:黄少芬;李晓庆;林熙;钟文玲;林曙光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