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绪龙;姚青云;彭菊荣;董如兰;郭凤英;赵正元
目的 通过长期连续、动态的监测,掌握2010年东城区各种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抽检的餐饮单位及流通领域的11类、282件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在抽检的11类282件食品样品中,来自餐饮单位的样品共142件,其中17件样品大肠菌群阳性,阳性率为11.97%,2件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4%;来自流通领域的样品共140件,1件大肠菌群阳性,阳性率为0.7%.从食品类别来看,熟制豆制品大肠菌群阳性率高为27.5%,其余依次为散装冰激凌20.0%、散装熟肉制品11.4%、中式凉拌菜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13,P<0.05).从季节来看,采自夏季食品大肠菌群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06,P<0.05).从餐饮单位的级别来看,A级单位、B级单位和C级单位大肠菌群的阳性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通领域的食品卫生状况要比餐饮单位的食品卫生状况好.容易引起食源性疾患的食品主要集中在熟制豆制品,散装冰激凌,散装熟肉制品和中式凉拌菜,夏季的食品卫生状况更容易造成食源性致疾患的发生,秋季也不应忽视.建议卫生部门加强重点季节重点食品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降低食源性疾患的发病风险.
作者:汪静;孙志峰;段旭;邱传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血浆(1,3)-β-D葡聚糖对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诊断价值.方法 用两种不同方法检测67例疑似IFI患者的标本,了解其真菌感染情况;分析比较健康和确诊IFI两组血浆(1,3)-β-D葡聚糖的水平.结果 G试验动态浊度法和传统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7.8%和2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47,P<0.01);IFI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475.3±375.6)pg/ml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6.2±5.6)pg/ml(t=8.94,P<0.01);血浆(1,3)-β-D葡聚糖使用临界值为20.0 pg/ml,诊断真菌感染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 率分别为83.0% 、100.0%和91.1%.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是反映IFI的一个良好指标,可用于IFI的早期诊断,又可为IFI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
作者:顾小红;蒋汉茂;邹良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人群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建立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1岁以上各年龄组人群,对每名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检测H吨BsAg、抗-HBs和抗-HCV.结果 张家港市人群HBsAg、抗-HBs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5.15%、52.69%、0.31%.1~19岁组人群HBsAg阳性率为0.99%,20岁以上组人群阳性率为5.95%.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有免疫史的人群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免疫者和免疫史不详者.抗-HCV阳性率与年龄、性别无关.使用血制品的人群抗-HCV阳性率高.结论 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效果显著,需进一步做好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使用血制品仍是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其他传播途径也不可忽视.
作者:陆明霞;黄莉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北京市孕前女性的体成分状况.方法 2010年6-8月于本院就诊的100名妇女,利用肌肉功能分析系统(Mobility Evaluation System-Mes-01 S20,MES)测量身高、体重、全身脂肪百分比(body fat percent,BF%)、全身脂肪分布(fat distribution,FD)、股骨颈抗骨折能力(FS)、下肢肌力(strength of lower limb,SL)(倍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果 100名妇女年龄21 ~ 39岁.其BF%、FD、BMI 、FS、SL水平(均数±标准差)分别为(30.8±5.6)、(110.03±38.51)、(21.63±3.21)、(11.9±0.8)、(2.32±0.41).其中,BF%和FD平均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BMI、FS、SL平均水平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100名妇女中,86%妇女为超重者(FD> 100 g/cm),93%有一定程度的膝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程度>0.5),47%有下肢肌力减退(SL<2.25).结论 北京市青年女性普遍体脂超量,肌力下降.
作者:赵丽霞;王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医疗机构梅毒、淋病病例报告现状和准确程度,为性病疫情管理和疫情估计提供依据.方法 下载被调查地区2010年1-6月所有梅毒与淋病病例的网络直报数据与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核对并进行准确性评价.结果 共核查梅毒病例1 158例,其中后天性梅毒1 067例,先天性梅毒425例;淋病病例425例,淋病病例报告准确性高于梅毒病例.淋病病例报告的准确率为84.71%,梅毒为54.89%.在各期/类梅毒病例报告中,Ⅰ期、Ⅱ期梅毒和Ⅲ期梅毒的准确率分别为63.37%、78.05%和54.55%,隐性梅毒仅52.27%,胎传梅毒的准确率低仅有27.47%.结论 福建省隐性梅毒和胎传梅毒的准确率偏低,影响了性病疫情的准确性,应进一步加强性病疫情的管理,强化性病诊断的培训,提高性病报告质量.
作者:萧剑雄;王惠榕;张春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接触苯对其子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孕鼠被随机等分为空气对照组和5.0、10.0、15.0 mg/m3三个不同浓度的苯染毒组,各组从孕7d开始,连续染毒至分娩,每天染毒2h.分别在分娩后1d及7d,每组取5只母鼠和5只子鼠取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 在子鼠出生后1d和7d,等浓度组的母鼠和子鼠的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苯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CD4+ /CD8+和血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中、高浓度组CD3+ 、CD4+和CD4+/CD8+和血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均较对照组低(P<0.05),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但无论是母鼠还是子鼠,在两个时间点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鼠吸入苯可抑制母鼠及其子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李紫;邹学敏;李纯颖;旷亦乐;杨双波;吴成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1982-2010年徐州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 病例统一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对徐州市区居民1982-2010年肿瘤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2-2010年间,徐州市区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113.98/10万,呈逐年递增趋势.肺癌、肝癌、肠癌、白血病和乳腺癌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胃癌、食管癌和宫颈癌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前5位死因分别为肺癌(27.18%)、肝癌(20.74%)、胃癌(13.73%)、食管癌(7.57%)和肠癌(4.75%).男女肿瘤死亡数之比为1.92∶1.从30岁年龄组开始,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结论 徐州市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刘军;陈培培;娄培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生理盐水100 ml加0.1%肾上腺素0.3ml比例的肿胀液皮下注射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例颅骨缺损实施颅骨修补术的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皮下注射肿胀液,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皮下积液、一期愈合及头发缺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感染率、术后皮下积液减低,恢复快,毛发无缺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骨修补术应用肿胀液可减少颅骨修补术后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有助手术切口一期愈合,且对减少头发缺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祥;刘英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HIV检测结果对孕妇妊娠结局选择的影响分析,进一步了解孕妇对HIV检测结果与选择继续妊娠与否的理解水平,从而为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国家孕产妇艾滋病相关政策提供有效信息.方法 对2011年4月1日-6月30日期间来本院接受首次产前检查的867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年龄、婚姻建立与否、文化程度、孕周、HIV母婴传播率、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得等均对HIV检测结果的理解和是否选择继续妊娠及妊娠结局有明显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31岁、在婚、大专以上学历、孕周≥28周时选择结束妊娠的比率高;年龄<24岁、未婚、高中或中专学历、孕周<13周者选择继续妊娠的比率高;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得的程度与孕妇选择妊娠结局呈相关性;母婴传播率的高低对妊娠结局有直接影响.
作者:吴让香;曾宇东;钱红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重症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特点并探讨其预防继发性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重症肝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重型肝炎患者32例,肝硬化患者30例,肝癌患者18例(未进行放、化疗),检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并以同期随机选择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总结重症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特点.结果 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PT、AP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异常,患者血液处于明显低凝状态、具有出血倾向,其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重症肝病患者的凝血机制障碍,对预防继发性出血及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舒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熟悉情况,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模式与方法探索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大众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专题调查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增加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与“四免一关怀”政策等三个问题,对湘西自治州8县市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湘西地区8县市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75.0%,49.7%)、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熟悉率(62.9%,48.6%)、“四免一关怀”政策了解率(44.0%,36.5%).结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结果与国内不同地区开展的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即城市居民的艾滋病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的结果.但不足之处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城乡居民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均低于全国与湖南省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傅腊莲;刘云贵;魏仁国;陈艳;黄珊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对于心血管疾病发病前的提前预防及治疗出院后复发和产生不良并发症的对策,探讨护理干预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心内科2009-2010年间治疗的2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于在院期间积极的护理干预进行跟踪性观察并将其选为观察组,随即抽取同期治疗心血管疾病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总结患者治疗效果与护理干预的关系.出院后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心血管复发及并发症产生的情况.结果 患者在院治疗时间3周至2个月不等,护理效果明显.在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下观察组200例患者出院后的随访中发现,治愈77例,治愈率达38.50%;好转117例,好转率58.50%;产生并发症及复发6例,占总数的3.00%.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与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生并发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是多方面的,要做到早预防、早治疗,从多方位的角度和因素进行分析总结,让患者在发病前提早预防,发病治疗后提高对复发及并发症的注意.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于在院病人的治疗和恢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
作者:田彩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人群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提高体检中心健康教育水平.方法 以2010年11月在武警安徽总队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者1 122人为调查对象,共回收有效问卷1 043份.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对健康教育内容及健康教育方式的态度.结果 体检人群希望得到的健康知识前三项依次为“常见病防治知识”(44.5%)、“饮食营养知识”(29.4%)、“合理运动的知识”(10.7%);其中选择“合理运动的知识”和“戒烟、戒酒的知识和技能”以男性为主.愿意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依次是“一对一讲解”(22.5%)、“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资料”(18.1%)和“健康教育讲座”(18.0%);40岁以下者选择“一对一讲解”和“电话咨询”的比例较高,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者选择“播放电视录像”的比例较高,大专以上选择“短信或电子邮件”的比例较高.结论 体检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应侧重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饮食营养及合理运动方面,并结合体检对象的基本特征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
作者:周燕;李青艳;李迎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医生规范化培训是促进医院建设发展的战略措施.目前本院存在的主要问题:统一的标准不适应形势,医生、领导不重视,考核标准不规范.对策:建立明确的培训制度、加强宣传教育、规范考核制度.
作者:王亚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自开展传染病报告工作以来,昆山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变化形势和趋势,探讨当前昆山市传染病防控形势.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950-2010年昆山市各年代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结果 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2000-2010年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比20世纪50年代下降了91.33%和98.72%;20世纪60年代之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0年代以后下降,死亡率从60年代起呈下降趋势;传染病发病谱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1950-2010年昆山市传染病防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的传染病流行态势提示,昆山市传染病防制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作者:王文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滨蒿内酯(scoparone,Sco)剂量依赖性舒张气管平滑肌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可能作用靶点及途径,为进一步将其开发成为平喘的中药新药提供药理学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卵蛋白诱导的哮喘豚鼠模型,通过离体豚鼠气管环的舒缩实验及应用倒置荧光显微成像系统测定培养的ASMCs[Ca2+]i浓度的方法,分析Sco预先给药及直接作用对ASMCs[Ca2+]i的影响.结果 显示无论细胞外含钙或无钙,组胺具有收缩ASM环及升高培养的ASMC[Ca2+]i作用,哮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先给予Sco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胞外无钙时10-4MSco直接作用培养的ASMCs,可明显抑制各浓度组胺诱导的ASMCs[Ca2+]i的上升(P<0.05).结论 预先给予Sco及直接作用都可不同程度改善哮喘豚鼠ASMCs对不同浓度组胺的高反应性,这可能与Sco抑制哮喘豚鼠ASMCs IP3介导的内钙释放途径有关.
作者:滕赞;王嫘;李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TTM(thermal texture maps,热断层成像技术)是近1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测量人体细胞新陈代谢强度的以功能为主的医学影像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无损伤、实时、原位动态的生命状况科学评估技术.它是通过断层扫描测量受检部位的热源的深度、强度和形状,经计算机处理,形成对应人体内各组织器官不同深度的细胞新陈代谢相对强度的分布图,早期发现人体疾病前重要的隐潜信息(即无症状的病灶),对人体的疾病早诊断,早预防.应用TTM技术对人体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评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干预和医疗指导,动态观察亚健康或疾病状态的演变过程,同时通过医患交流,患者能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能积极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TTM作为一个健康体检和评估项目,在健康管理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作者:王晓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药物灭螺、兴林抑螺、吡喹酮化疗、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控制洞庭湖区费家湖地段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方法 在费家湖的金星、富强两村,连续7年采用药物灭螺、兴林抑螺、化疗、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动态监测钉螺密度、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血吸虫病人估算情况等.结果 与防治工作初期的2003年相比,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9.74%;居民感染率下降了95.04%;人群感染度下降了65.38%;估算病人数下降了94.93%.从2006年开始,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平均密度就下降到0.7年间从暴发急性血吸虫病例数10例降低到0.结论 费家湖地段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综合措施对控制洞庭湖湖汉型血吸虫病复发现疫情有显著效果.
作者:王绪龙;姚青云;彭菊荣;董如兰;郭凤英;赵正元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茶山镇学生结核菌感染情况,为该地区防控结核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茶山镇2010年和2011年的入学新生开展PPD试验,采用统一的疫苗和接种方法,并按照有关标准进行阳性判断.结果 2 583名学生的阳性率为49.17%,强阳性占阳性者的42.05%,不同性别、户籍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高于12岁以下年龄组,有卡痕组阳性率高于无卡痕组.结论 PPD试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监测结核感染的方法,根据试验结果采取不同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和流行.
作者:钟艳芬;叶俊锋;潘小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掌握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水平,为安全食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定期采样共计1 024份,按本实验室的方法检测有机磷、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水平,依据GB2763-2005进行评价.结果 有机磷类农药检出率为30.76%,超标2.86%;有机氯类农药检出率为15.23%,无超标;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率为40.23%,超标1.94%.结论 各种农药在蔬菜中使用非常普遍,应采取综合措施,严把农药采购关,选择低毒种类农药,从根本上做到“从土壤到餐桌”的安全.
作者:秦珑;杨梦祺;王建营;姜德全;曹巧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