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在颈椎病的运用

王巧荣

关键词:中医护理, 健康教育, 颈椎病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在颈椎病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的6月~2017年的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中医护理及针对性更强的全程健康教育,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接受中医护理与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强化患者的认知程度,促进其生活治疗改善.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健康教育在肺结核的防治中起的重要作用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及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慢性传染病,已成为当今社会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对患者和公民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预防肺结核病的发生和传染,因此,做好肺结核的防治工作离不开健康教育.下面就来简单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肺结核的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任仕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60例突发性耳聋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析60例突发性耳聋的护理体会.方法: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随机选取60例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护理,患者恢复听力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金浩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激光光凝治疗(panretina/photocoagulation,PR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疗的62例增生性DR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甲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乙组在甲组治疗基础上,给予P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甲组的84.31%,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治疗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7%,显著低于甲组的15.69%,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PRP治疗,可有效提升DR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王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妇产科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探讨妇产科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培训模式;充分了解和分析国内培训工作的开展现状,针对当前国内培训工作的培训时间不足、培训强度不够等缺点,提出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对策措施,将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以期培养出既能进行专科疾病诊断又能实施治疗服务的专科住院医师,目前国内只在部分地区初步试点,尚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制度规范,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作一评述.

    作者:代逃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清生物学标志物对脓毒症患儿病情预后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肝素结合蛋白、血浆白蛋白与血乳酸水平对于小儿脓毒症诊断与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小儿脓毒症患者120例,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80例,严重脓毒症组40例.取同期普通细菌性感染非脓毒症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酶联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白蛋白(ALb),血气分析检测血乳酸(Lac)水平.比较3组患儿血清PCT、CRP、HBP、ALb、Lac水平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PCT与CRP、HBP、ALb、Lac参数间相关性.严重脓毒症组患儿依据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27例)与病死组(13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CT、CRP、HBP、ALb、Lac对于小儿脓毒症预后判断价值.结果: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清PCT、CRP、HBP、Lac水平逐渐升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逐渐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与CRP、HBP、Lac参数间呈直线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水平间呈直线负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血Lac对于脓毒症患儿预后判断价值较高,诊断效能(AUC=0.896;0.784,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体内炎性反应水平显著升高,血清生物学标志物降钙素原与血乳酸水平监测有助于患儿病情预后判断.

    作者:郝寒冰;刘崇娟;刘岩;田文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急救护理流程在多发伤急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多发伤急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治疗多发伤急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4月-2017年4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急救护理管理流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护理后的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8例(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例(83.33%),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将急救护理流程运用在多发伤急救护理管理中,其护理效果显著,还能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急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蔡小妹;管菜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回顾性分析

    目的:本文就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对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者为实验组,对使用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者为参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快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法,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

    作者:欧常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非生物型人工肝用于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效果.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在剑河县人民医院随机选取的急性肝衰竭患者22例进行人工肝治疗,此组为试验组,另选取20例患者进行内科综合治疗,为对照组,对治疗前后的病人临床主要症状、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并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治愈有效率以及生存时间.结果:试验组经过治疗后其肝功能有显著下降,白蛋白(ALB)有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治愈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是61.90%,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生存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延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非生物型人工肝的血浆置换治疗是经过将血液中有毒性的代谢物质清除,可缓解急性肝衰竭病患的临床症状和病情.与此同时为肝功能的恢复以及细胞的再生提供有利条件,使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

    作者:黄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及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相对高,同时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建设的核心劳动力.但随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供水及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日渐突出,这就造成因水传播疾病逐渐严重,对农村居民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大影响的同时,也会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为此,本文从当前农村供水及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进一步探究其在疾病防控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抗生素对老年人肠道黏膜利用菌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抗生素使用对具有肠黏蛋白利用功能的益生菌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23名因非消化道因素予抗感染治疗的老年受试者粪便菌群中肠黏蛋白利用菌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抗生素治疗后23例老人粪标本中的A.muciniphila减少(P<0.05)、A.colihominis、P.russelli显著减少(P<0.01),M.formatexigens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抗生素使用时,肠道黏蛋白利用益生菌的减少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

    作者:狄文娟;徐伟;刘艳;周逸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房颤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心肌重构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患者的血液指标,分析影响房颤的因素,探究其对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2017年收治的房颤患者30例(分别为阵发性房颤患者1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1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10例),另选取25例健康的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hs-CRP、Hcy、IL-6、TNF-α等指标.结果:在患者hs-CRP、Hcy、IL-6、TNF-α等指标对比中,可以看出心颤程度影响着患者心肌重构.同时,房颤程度越深其指标数值越大,其hs-CRP、Hcy、IL-6、TNF-α的数值越高.结论:hs-CRP、Hcy、IL-6、TNF-α是影响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且房颤程度影响着患者的心肌重构.

    作者:于惠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白质病变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脑白质病变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在2016年10月11日至2017年10月11日期间选取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者和观察组100例老年脑白质病变患者,且均实施认知功能评定、积木测验、画钟测试,随后分析、对比两组受检者认知功能受损程度.结果:观察组受检者的图形绘画(0.21±0.02)分、言语表达(0.15±0.16)分、语言理解(2.14±0.35)分、阅读理解(0.25±0.02)分、语言复述(0.12±0.16)分、物体命名(1.05±0.65)分、注意计算(3.12±0.42)分、语言即刻记忆(2.17±0.36)分、地点定向(4.26±0.53)分、时间定向(4.18±0.12)分、积木测验(2.86±0.75)分、画钟测验(17.86±2.12)分、MMSE总分(27.41±2.96)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重度病变患者MMSE总分(19.73±2.11)分低于中度病变MMSE总分(23.85±3.16)分、轻度病变MMSE总分(25.47±3.85)分(P<0.05).结论:脑白质病变患者可表现为认知功能受损.

    作者:邓长林;尤吉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骨科手术患者88例.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伤口感染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22.7%,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4.5%,对照组与观察组伤口感染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对照组护理效果满意度为79.5%,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骨科患者,在其采取手术治疗时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伤口感染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代春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上前牙阻生经口腔正畸治疗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并分析上前牙阻生经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上前牙阻生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个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外科导萌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外科导萌手术结合口腔正畸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现象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0% 显著高于对照组68.0%,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现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前牙阻生经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不良现象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治疗意义,值得被广泛应用.

    作者:刘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致偏瘫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致偏瘫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患者102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5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取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采取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比对照组的要好,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致偏瘫的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作者:吴美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年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年急性脑梗塞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5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治疗,进行两组治疗有效率的对比.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王礼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奥美拉唑 、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探究奥美拉唑、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的患者中选取14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血清炎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奥美拉唑、乌司他丁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同时间点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采取放射免疫法测定1L-6/1L-8/1L-10/IN F-a水平,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同时保证无菌操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较对照组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确切,优于其他单独用药,能够有效调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作者:金桥;杨春妍;许丽明;刘永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临床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前外侧入路以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外侧组和前外侧组,每组44例,分别采用外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外侧组优良率为93.18%,明显高于前外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前外侧入路比较,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童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复方黄芪粥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用复方黄芪粥对角叉莱胶诱导的小鼠急性血栓模型的影响.方法:将复方黄芪粥滤液(6.4g/kg、12.8g/kg、25.6g/kg)连续给5组小鼠灌胃2周后,经腹腔注射角叉莱胶建立小鼠血栓模型,分别从小鼠止血(BT)、凝血时间(CT)和尾部成栓长度探讨复方黄芪粥的抗血栓作用机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数据相比,复方黄芪粥高剂量组可延长凝血和出血时间(P<0.01),相较于正常对照组,高剂量组尾部血栓形成长度明显缩短(P<0.05).结论:复方黄芪粥具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

    作者:王锐凡;张义龙;朱远洋;彭承鑫;郑新飞;吴曙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早期宫颈癌前病变干预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临床探讨

    现代社会女性生活压力较大,其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宫颈癌疾病高发.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早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对于改善病情,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对癌前病变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了研究早期宫颈癌前病变干预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对6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了治疗相关的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作者:张家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