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彪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尼莫地平、吡拉西坦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我院诊治的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治疗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尼莫地平)、研究组(吡拉西坦+尼莫地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分别为94.12% 、5.88%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35% 与17.65%,(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尼莫地平、吡拉西坦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能显著提升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崔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麻醉镇痛泵用于妇产科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行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35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17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经硬膜外置管给予患者吗啡2mg+氟哌利多1mg+浓度25% 的罗比卡因5ml的麻醉液实施镇痛,观察组采用麻醉镇痛泵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96.57%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采用麻醉镇痛泵对行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双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护理标识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样本择选我院88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不应用护理标识,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标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有效促进血透室正常工作的进行,值得推广.
作者:金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医患沟通要以诚信、尊重、同情和有耐心为根本,注意倾听,掌握患者病情,留意沟通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多种方式并举,用心去体会患者的需求,用真诚去感染对方,用渊博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技术使患者产生安全感,用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在医患交流中化解矛盾.
作者:龙宗桃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学校结核感染者预防性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校2013年至2014年所招14630名新生作PPD试验,对试验结果呈阳性且X线胸部检查正常的学生,按学生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分析,对照组给予医学观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利福喷汀、力克肺疾和肝泰乐进行预防性治疗.对两组的发病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有2186名学生符合研究标准,其中1184名学生为对照组,1002名为观察组;观察组完成治疗率为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通过2年的跟踪回访与和干预,对照组共计发生12例结核,发病率为1.01%,观察组共计发生4例,发病率为0.39%,两组发病率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学校感染结核的学生进行预防性治疗,能有效的管控结核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
作者:易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我院自制生肌散治疗增殖期创面的疗效.方法:收集60例创伤创面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组.常规组患者治疗常规清洁换药,实验组患者治疗应用自制生肌散.结果:治疗3周之后,发现实验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另外,实验组中患者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实验组结果更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生肌散治疗增殖期创面的临床效果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增殖期创面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作者:高华;鄂远;李云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本文简单分析了基层卫生监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基层卫生监督执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基层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有效性.
作者:王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白质病变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在2016年10月11日至2017年10月11日期间选取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者和观察组100例老年脑白质病变患者,且均实施认知功能评定、积木测验、画钟测试,随后分析、对比两组受检者认知功能受损程度.结果:观察组受检者的图形绘画(0.21±0.02)分、言语表达(0.15±0.16)分、语言理解(2.14±0.35)分、阅读理解(0.25±0.02)分、语言复述(0.12±0.16)分、物体命名(1.05±0.65)分、注意计算(3.12±0.42)分、语言即刻记忆(2.17±0.36)分、地点定向(4.26±0.53)分、时间定向(4.18±0.12)分、积木测验(2.86±0.75)分、画钟测验(17.86±2.12)分、MMSE总分(27.41±2.96)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重度病变患者MMSE总分(19.73±2.11)分低于中度病变MMSE总分(23.85±3.16)分、轻度病变MMSE总分(25.47±3.85)分(P<0.05).结论:脑白质病变患者可表现为认知功能受损.
作者:邓长林;尤吉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专项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睡眠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分别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采用专项护理和常规护理,每组63例患者.结果:自我管理行为方面,观察组患者的饮食控制、自主测量血压、遵医嘱用药、坚持运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后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将专项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老人的自我管理行为,保证睡眠质量,故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作者:涂媛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2017年3月呼吸内科收治的5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显效为11例,有效为9例,无效为7例,总有效率是74.07%;观察组显效为15例,有效为11例,无效为1例,总有效率是96.3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显著(X2=5.185,P=0.023<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与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疗效显著.
作者:杨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筛选出本院2016年01月-2017年06月诊治的7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筛选出同期在本院进行常规体检的7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 ,分析各指标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比两组的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休克组的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一般脓毒症组,且脓毒症休克组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肝素结合蛋白、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均可发挥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可作为该病严重程度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玲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析60例突发性耳聋的护理体会.方法: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随机选取60例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护理,患者恢复听力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金浩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研究开展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随机选择我院妇科门诊的250例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标本,对标本进行培养行药敏试验,分析U u-M h阳性检出情况以及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性.结果:在250例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标本中共检出总Uu(+)147例,纯Uu(+)108例,Uu-Mh(+)76例,Mh4例.对检出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发现Mh阳性与Uu阳性、纯Uu(+)对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纯Uu(+)与Uu-M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讨论:通过对宫颈分泌物支原体标本行检查和药敏试验发现,对混合支原体感染者需要多种药物联用.
作者:严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婴幼儿哮喘治疗中雾化吸入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取医院哮喘婴幼儿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分别给予常规静脉滴注治疗、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应用下,哮鸣音、喘憋与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哮喘治疗中,雾化吸入治疗方式取得的治疗效果明显,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靳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期的护理要点.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撷取时间是自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顺利的度过了预处理期,无死亡病例.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预处理期予以全面、有效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患者顺利的度过预处理期.
作者:金秋;卢红梅;廖云;彭高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提出先关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进行实验研究,选取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发生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通过分析患儿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具体情况,探讨患儿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不能严格遵循医嘱和输液措施的不规范是产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其次还有护理不规范、服药不规范、制度落实不严格、责任心差、输液外渗、用药错误、意外事故等原因.结论:加强对患儿的护理程度和细心程度、护理人员与家属的沟通、专业人员的素质、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可以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儿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不同剂量下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治疗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120名,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人,A组给予缬沙坦口服40mg/次,1次/日;B组给予缬沙坦80mg/次,1次/日.两组同时给予氨氯地平口服5mg/日,疗程四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B组比A组24h平均收缩压[(120.9±14.8)mm Hg比(121.4±14.5)mm Hg,t=1.027,P>0.05],24 h平均舒张压[(71.7±9.6)mm Hg比(72.9±12.9)mm Hg,t=0.92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7.9±1.3)mm Hg比(12.7±1.7)mm Hg,t=6.742,P<0.05],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度[(6.7±1.7)mm Hg比(9.9±2.3)mm Hg,t=6.274,P<0.05],均低于A组.结论:缬沙坦按口服80mg/次,1次/日的剂量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效果优于40mg/次,1次/日的剂量治疗效果.
作者:余天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ENG-EMG)检查在胸长神经损伤(LTN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17例胸长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研究,给患者进行ENG-EMG检查,评价其诊断效果.结果:胸长神经损伤17例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患侧异常率为56%,重收缩中异常率为100%.17例胸长神经损伤患者健侧Amp均值为9.60mV,患侧Amp均值为4.16mV,差值为5.44mV,显示为异常,患者健侧Lat均值为3.6ms,患侧Lat均值为3.96ms,差值为-0.36ms,显示无异常.结论:胸长神经损伤采用ENG-EMG诊断为临床医师的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降低误诊率,提高临床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秋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乌头汤具有散寒祛湿,行气止痛功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认为该病病机主要是寒湿阻络,气滞血瘀,经络不通,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腰腿疼痛.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祛寒除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疗效颇佳.
作者:史加全;宋全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系统化疼痛护理在晚期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6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疼痛护理为对照组护理模式,于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化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0-3级患者所占比例更高,8-10级患者所占比例更低,P<0.05.结论:系统化疼痛护理在晚期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杜晏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