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玥;何龙海
目的:分析普胸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探讨SIRS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手术后的普通患者127例,根据有无SIRS,分为SIRS组(85例),非SIRS组(42例).比较两组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和PLT、CRP、血糖、心肌酶及肝肾功等实验室指标.结果:SIRS与CRP呈正相关,与PLT呈负相关.结论 PLT、CRP与SIRS密切相关,SIRS越严重的患者PLT水平越低,CRP水平越高,PLT、CRP可能会成为预测SIRS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对于判断SIRS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付强;张庆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级模拟人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急危重症科室接收的护理实习生48名,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12月.将其随机分成2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4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高级模拟人教学模式24名作为试验组,评定护理教学效果.结果:教学后两组护生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明显提高,且试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护生对护理教学的满意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级模拟人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效果显著,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值得推广.
作者:丛壮;童川;王明弘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采用不同类型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01月-2017年01月)收治52例ITP均分四组每组13例.其中使用环孢素设为HB组,使用环磷酰胺设为HL组,使用达那唑为DN组,使用CD20单抗治疗为CD组.分析上述四组近期、远期疗效.结果:四组患者近期疗效由高至低为HB组、CD组、HL组、DN组,其中HB组与DN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远期疗效由高至低为CD组、HB组、HL组、DN组,其中DN组与C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TP患者的治疗上本组研究中几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在近期、长期疗效中,效果得到了一定的肯定.CD20单抗近期、远期疗效优于其他药物,且安全性较高,在此类患者的治疗药物选择中可优先选择.其中环孢素治疗效果与CD20单抗接近,但不良反应较多,机体损伤较大.而环磷酰胺、达那唑近、远期疗效较差,可考虑联用其他药物.
作者:王宗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检测血清中存在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水平变化,讨论其在临床重症细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随机选取本院住院患者100例.通过ACCP/SCCM共识的确诊指标诊断出52例患有重症细菌感染,以此为试验组.余下48例是非细菌感染,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需要检测血清中PTC、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PR)含量和静脉血液存在的白细胞数量(white blood cells,WBC),然后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严重细菌感染的病人的PTC阳性率高达94.23%(PCT阳性:≥0.5ng/mL),WBC阳性率是42.31%(WBC阳性:≥20×109/L),hs-CPR阳性率是61.54%(hs-CPR阳性:≥8mg/L),在重症细菌感染性这类疾病中,这3个检测指标表现为不同程度上升,但PCT阳性率比WBC以及hs-CPR要高,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讨论:PCT应用于重症细菌感染中,敏感性较高,有助于提高治疗评估的效果,帮助判断临床病情的发展,是临床诊断症状细菌感染的关键指标以及医师调整用药的重要依据.
作者:黄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阑尾脓肿是急性阑尾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发生坏疽、穿孔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大约占急性阑尾炎4-10% 左右[1],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其临床表现与体征有时不典型,从而造成病情有时会被延误或误诊.随着CT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排螺旋CT得到了广泛应用;阑尾周围脓肿的特征性CT表现受到了大家的深入研究[2];对其定位及定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笔者总结本院2015-5月-2017-11月期间通过我院新的64排128层螺旋C T检查出来的阑尾脓肿进行影像分析,目的在探讨本病的影像特点并评估影像在本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祖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使用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方式,为对照组,另一组应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每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4%(37例),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48例),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例),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继发性癫痫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在治疗疗效上更好,但依旧存在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可以优先选择该治疗方式,但要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作者:史艳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本院心力衰竭老年病人肺部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包括细菌鉴定以及药敏实验,总结出导致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及其耐药性,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兼肺部感染老年病人123例的痰液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统计其分类以及耐药性.结果:(1)从123例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共检出1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3.68%(112例),革兰氏阳性菌23.69%(38例),真菌1.32%(2例).(2)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亚胺培南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高度敏感.结论:心力衰竭老年病人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抗生素.
作者:杨旭;曾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婴幼儿哮喘治疗中雾化吸入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取医院哮喘婴幼儿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分别给予常规静脉滴注治疗、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应用下,哮鸣音、喘憋与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哮喘治疗中,雾化吸入治疗方式取得的治疗效果明显,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靳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胸腔镜与开胸手术在食管癌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3年3月起到2017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食管癌患者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2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按照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胸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综上所述,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明旗;徐建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现象.方法:通过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分析医疗设备管理当中的信息化与系统化措施.结果:在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当中采取信息化及系统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结论:信息化与系统化措施,能够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当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方成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研究开展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随机选择我院妇科门诊的250例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标本,对标本进行培养行药敏试验,分析U u-M h阳性检出情况以及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性.结果:在250例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标本中共检出总Uu(+)147例,纯Uu(+)108例,Uu-Mh(+)76例,Mh4例.对检出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发现Mh阳性与Uu阳性、纯Uu(+)对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纯Uu(+)与Uu-M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讨论:通过对宫颈分泌物支原体标本行检查和药敏试验发现,对混合支原体感染者需要多种药物联用.
作者:严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胸外科术后胸壁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7月起到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胸外科手术后胸壁切口感染的患者中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负压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V A S疼痛评分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 和22.5%,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胸外科手术后壁切口感染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降低疼痛感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何龙海;周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针对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研究.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第一个小组按照正常护理经验进行护理,第二个小组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第一个小组中患者的血糖抑制率相对于第二个小组明显低,而且,第二个小组中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以及了解高于第一个小组.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有着很好的效果,并且可以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的深入了解.
作者:翁昌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流程在急性腰痛分诊中的作用.方法: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急诊科共接诊急性腰痛患者780例,其中资料完整的660例患者双向区组随机分布在两个分诊组,简易流程组接诊340例,传统对照组接诊320例;简易流程组在分诊时根据自行设计的流程步骤进行,传统对照组根据护士的经验进行分诊.收集两组患者原始分诊和终就诊科室的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分诊的一致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9,P>0.05);简易分诊流程分诊结果的一致率为0.86,传统对照组分诊结果的一致率为为0.78;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P<0.05).结论:急性腰痛自制的分诊流程简单易学,能显著提高急性腰痛分诊的准确度.
作者:单江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68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特布他林治疗(对照组,34例)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34例)在血气指标方面的改善效果.结果: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的PaO2、PaCO2两项血气指标均取得了显著性改善,且在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燕庆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急腹症中采用经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08月-2016年08月,收治228例急腹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使用全面的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检查和诊断时间,以及诊断符合率等.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检查时间较长、诊断时间较短、诊断符合率较高,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全面腹部超声波检查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但可以更加快速和准确的将患者病情诊断出来,指的在临床诊断上应用推广.
作者:陈小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中重度COPD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中重度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实验组在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治疗.治疗3月后,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前后肺功能、血气、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FEV1为(1.67±0.43)L显著高于对照组为(1.29±0.30)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经过治疗后,氧分压为(70.09±6.33)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氧分压为(66.33±4.76)mmHg,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58.33±4.33)mmHg显著高于实验组为(50.30±2.67)mmHg,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中,21例有效,16例显效.对照组中,无效患者为8例,12例患者显效,有效患者为19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87% 与79.4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中重度COPD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患者相关功能,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魏清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姑息心理护理对骨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科恶性肿瘤患者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姑息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姑息心理护理应用于骨科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银润;王全丽;段彩艳;官静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强化糖尿病教育与常规糖尿病教育对预防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244例我院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全部24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2例,并且分别给予强化糖尿病教育和常规糖尿病教育,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行为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率为4.0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67%,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P均<0.05.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强化糖尿病教育,能够促进患者的行为健康,降低患者的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应用和推广.
作者:蒋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关安全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在我院已经接受过治疗的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选取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间在我院泌尿科进行诊断治疗过的600例老年患者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的一组300人为对照组,对于对照组的病人只需要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另外一组300人则为观察组,对于观察组的病人在跟对照组一样进行基础护理的基础之上,还对患者额外增加了安全防范等措施,观察组的照料措施优于对照组,在对两组的观察结果上分析引起护理风险的因素,并且探讨如何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对其进行控制.结果:对600例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在进行基础护理时容易发生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统计以及分析,发现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主要有坠床、跌倒、虚脱、烫伤、高血压、压疮以及高血糖等等.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出对照组护理风险为36.8%,观察组风险护理风险为82.3%,观察组对护理的控制相较于对照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引发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的因素有很多,面对这些严峻的风险,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进行风险防范.
作者:李福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