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应用效果分析

浦晓岚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 预防, 艾滋病, 母婴传播, 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0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艾滋病感染产妇作为研究目标,母亲和儿童均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19例,母亲和儿童未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21例,将前者作为实验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产妇及新生儿童HIV病毒阳性率,孕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孕产妇及新生儿童HIV病毒阳性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过程中,给予母亲和儿童均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非常重要,可降低儿童HIV病毒母婴传播率,孕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回顾性分析

    目的:本文就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对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者为实验组,对使用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者为参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快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法,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

    作者:欧常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早期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实验组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行负压吸引流产,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实验组的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临床治疗早期妊娠具有很好的疗效,还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学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短肠综合征并发肠梗阻病人的心理护理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病人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对1例因小肠大部切除术病人发生肠梗阻期间的心理护理,分析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四个心理阶段,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过程,予以适应的心理护理.结果:患者勇于战胜疾病,主动配合医疗护理治疗,缩短了治疗期.结论:经采取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常规治疗和对患者积极有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促使良好的情绪和治疗的配合,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加强了患者的生活信心,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申梅利;任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复方黄芪粥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用复方黄芪粥对角叉莱胶诱导的小鼠急性血栓模型的影响.方法:将复方黄芪粥滤液(6.4g/kg、12.8g/kg、25.6g/kg)连续给5组小鼠灌胃2周后,经腹腔注射角叉莱胶建立小鼠血栓模型,分别从小鼠止血(BT)、凝血时间(CT)和尾部成栓长度探讨复方黄芪粥的抗血栓作用机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数据相比,复方黄芪粥高剂量组可延长凝血和出血时间(P<0.01),相较于正常对照组,高剂量组尾部血栓形成长度明显缩短(P<0.05).结论:复方黄芪粥具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

    作者:王锐凡;张义龙;朱远洋;彭承鑫;郑新飞;吴曙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颈部肿块患者的CT影像诊断与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颈部肿块患者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颈部肿块患者,对其进行CT诊断,对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下分析,以便了解该病的临床特征.结果:32例颈部肿块患者中,C T检测为甲状腺肿瘤11例,淋巴结转移癌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9例,淋巴瘤6例.在C T增强扫描中,淋巴结转移癌的强化程度与密度均明显高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与淋巴结肿瘤类型,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肿块患者,通常为淋巴结病变,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在对该病诊断中存在较大的难度,采用CT影像诊断,可以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能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登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早期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评价

    目的:研究与探讨早期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9月-2017年10月来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的创伤性休克的患者50例,其中将家属送患者前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未进行早期院前急诊护理干预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由急救车送患者前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进行了早期院前急诊护理干预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抢救率、抢救时间以及手术前准备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以及手术前准备时间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周玲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3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8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实验组在优质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敏感指标评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过程中应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分,能够有效提高优质护理的效果,减少临床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俊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手术室患者院感发生率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目的:综合分析手术室患者院感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并对具体防范措施进行总结.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68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84)与强化护理的观察组(n=84).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院感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院感发生率为10.71%,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对两组发生院感情况的统计分析,导致院感的因素主要为医院环境因素、手术机械因素、人为因素以及药物因素等.结论:为降低患者院感发生率,应该对手术室、病房以及直接接触患者的器械、针头和医护人员等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工作,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陆小娟;李丽;张高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类型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采用不同类型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01月-2017年01月)收治52例ITP均分四组每组13例.其中使用环孢素设为HB组,使用环磷酰胺设为HL组,使用达那唑为DN组,使用CD20单抗治疗为CD组.分析上述四组近期、远期疗效.结果:四组患者近期疗效由高至低为HB组、CD组、HL组、DN组,其中HB组与DN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远期疗效由高至低为CD组、HB组、HL组、DN组,其中DN组与C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TP患者的治疗上本组研究中几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在近期、长期疗效中,效果得到了一定的肯定.CD20单抗近期、远期疗效优于其他药物,且安全性较高,在此类患者的治疗药物选择中可优先选择.其中环孢素治疗效果与CD20单抗接近,但不良反应较多,机体损伤较大.而环磷酰胺、达那唑近、远期疗效较差,可考虑联用其他药物.

    作者:王宗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学校结核感染者预防性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对学校结核感染者预防性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校2013年至2014年所招14630名新生作PPD试验,对试验结果呈阳性且X线胸部检查正常的学生,按学生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分析,对照组给予医学观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利福喷汀、力克肺疾和肝泰乐进行预防性治疗.对两组的发病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有2186名学生符合研究标准,其中1184名学生为对照组,1002名为观察组;观察组完成治疗率为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通过2年的跟踪回访与和干预,对照组共计发生12例结核,发病率为1.01%,观察组共计发生4例,发病率为0.39%,两组发病率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学校感染结核的学生进行预防性治疗,能有效的管控结核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

    作者:易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丹地化瘀汤应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丹地化瘀汤应用与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措施,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丹地化瘀汤治疗.比较患者的疗效,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并比较患者的治疗指标.结果:患者疗效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P<0.05.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试验组更少,数据对比P<0.05.结论:丹地化瘀汤应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李锡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银川市2015年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粉尘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发病特点、变化趋势,为制定重点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收集2015年体检机构所填报的重点粉尘企业接尘工人在岗期间体检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9家接尘企业,共计4333人,未发现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结果异常1638人,总异常检出率37.80%.尘肺样改变检出率0.23%,以铸造工高6.67%,其次是水泥工0.53%.异常率依次为:小型企业>大型>中型;私营企业>外商>国营;水泥尘>铸造尘(除<30岁组)>煤尘.年龄≥50岁、工龄15~20a异常检出率高.检查项目异常率依次为:心电图23.84%>肺功能10.80%>血压5.77%>X线胸片2.70%,血压异常有随工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女性肺功能异常率高于男性.结论:银川市所辖小型、私营、铸造及水泥企业接尘工人,且年龄≥50岁、工龄在15~20a为职业性尘肺病高风险人群,应加强对小型、私营企业的监管力度,同时注意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作者:董兰萍;靳丽萍;王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急性阑尾炎诊治体会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2017年期间住院的阑尾炎患者随机抽取的60份病历资料,就患者的手术情况、病程、预后等情况进行统计.结果:60例病人中,发病在3-24小时就诊的有22例,其中手术21例,术野清晰,手术顺利,术后2例有轻度肠黏连症状;发病在24-48小时就诊的有29例,全部手术,术后2例切口感染经处理后一期愈合,4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肠粘连症状;发病48-72小时就诊的7例,其中手术5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并切口感染2例;发病超过72小时就诊的有2例,均采取保守治疗,行二期手术后好转.不愿手术的3例住院经抗炎、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但是其中2例在后期腹痛复发再次住院行手术切除阑尾.结论:在急性阑尾炎诊治的过程中,早诊断、早手术是关键,保守治疗易复发,需要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正确处理阑尾根部有效预防并发症.

    作者:王启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浅议CPAP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采用持续正压通气(CAP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回顾分析患者采用CPAP治疗3月后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CAPA治疗3月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较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CAPA治疗,不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也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兵兵;岳占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急救护理流程在多发伤急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多发伤急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治疗多发伤急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4月-2017年4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急救护理管理流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护理后的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8例(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例(83.33%),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将急救护理流程运用在多发伤急救护理管理中,其护理效果显著,还能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急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蔡小妹;管菜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顺产与剖宫产盆底肌肉受损程度及康复治疗后效果对比

    目的:对顺产与剖宫产盆底肌肉受损程度及康复治疗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中纳入顺产产妇100例为A组,剖宫产产妇100例为B组;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产妇盆底肌肉受损程度重、康复治疗效果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顺产产妇盆底肌肉受损程度比剖宫产产妇重,而经康复治疗后顺产产妇恢复效果佳.

    作者:庄玉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伤科接骨片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及药物的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伤科接骨片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分析其间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47例进行对比实验.给予对照组双氯芬钠胶囊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伤科接骨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8%(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更低,其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其临床疗效佳且用药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永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区域管理结合专项小组在消毒供应工作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

    目的:探索区域组长管理下实行专科小组制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从2016年12月开始,我院消毒供应室在区域组长负责制的基础上,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将科室13名护理人员成立了三个专业小组,分别是硬式内镜专业组、普通器械组、五官器械组.结果:专项小组设立并实施后,质量控制、临床科室满意度、教学、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效果均明显优于实施项目管理之前.结论:多种模式结合管理,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作者:翁昌芳;张亚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乌头汤治疗寒湿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乌头汤具有散寒祛湿,行气止痛功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认为该病病机主要是寒湿阻络,气滞血瘀,经络不通,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腰腿疼痛.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祛寒除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疗效颇佳.

    作者:史加全;宋全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龄产妇分娩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高龄产妇的低自然分娩率现象以及分析其影响因素,尝试找到降低高龄产妇分娩风险的方向.方法:从沁县人民医院在2014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接收到的高龄产妇和非高龄产妇中,随机抽取30例高龄产妇以及30例非高龄产妇.再在30例高龄产妇中,使用随机数表将其再随机分为2组.结果:高龄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低于非高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给予了加强的助产护理的高龄产妇的自然分娩高于仅给予常规的助产护理的高龄产妇自然分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产妇分娩风险大,医者及家人共同的关心可降低其风险并提高其自然分娩率.

    作者:李俊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