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祯斌;唐晓斌
目的:调查新疆莫县医院非肾脏病科临床医生对慢性.肾脏病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可逆因素、用药注意事项的知晓情况,为探索慢性肾脏病管理模式提供帮助.方法:对新疆莫县l2家各级医院的共304名非肾脏病科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从慢性肾脏病的概念与分期、诊断、防治、加重因素和可逆因素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答对80% 以上为知晓,答对40-80% 为部分知晓,答对40% 以下为不知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院全科医生完成问卷97份,慢性肾脏病的概念与分期,知晓25%,部分知晓47%,不知晓28%;慢性肾脏病的诊断,知晓22%,部分知晓43%,不知晓35%;慢性肾脏病的防治,知晓20%,部分知晓45%,不知晓35%;慢性肾脏病的加重因素与可逆因素,知晓17%,部分知晓43%,不知晓40%.二级医院非肾脏病科临床医生完成问卷98份,慢性肾脏病的概念与分期,知晓38%,部分知晓51%,不知晓11%;慢性肾脏病的诊断,知晓25%,部分知晓43%,不知晓32%;慢性肾脏病的防治,知晓22%,部分知晓46%,不知晓32%;慢性肾脏病的加重因素与可逆因素,知晓16%,部分知晓47%,不知晓37%.三级医院非肾脏病科临床医生完成问卷109份,慢性肾脏病的概念与分期,知晓39%,部分知晓50%,不知晓11%;慢性肾脏病的诊断,知晓25%,部分知晓46%,不知晓29%;慢性肾脏病的防治,知晓25%,部分知晓48%,不知晓27%;慢性肾脏病的加重因素与可逆因素,知晓16%,部分知晓51%,不知晓33%.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概念与分期,二级医院非肾脏病科临床医生较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知晓率高,X2=9.669,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级医院非肾脏病科临床医生较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知晓率高,f:x o.818,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级医院非肾脏病科临床医生与三级医院非肾脏病科临床医生比较无显著差异.对于慢性肾脏病的诊断、防治、加重因素和可逆因素,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概念与分期,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非肾脏病科临床医生的知晓率不高,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知晓率更低,对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加重因素和可逆因素的知晓率就更低,不利于患者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和延缓病情进展,因此应加强慢性肾脏病知识的普及.
作者:艾比布拉·艾拜;麦麦提敏·吾加阿卜杜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对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的8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对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应用,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免疫细胞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记录与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免疫细胞功能同样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今后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可以对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广泛的应用,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赵艳勋;刘苓;卢玲;高瑞华;孙泽凤;王秋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护理标识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样本择选我院88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不应用护理标识,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标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有效促进血透室正常工作的进行,值得推广.
作者:金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本院心力衰竭老年病人肺部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包括细菌鉴定以及药敏实验,总结出导致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及其耐药性,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兼肺部感染老年病人123例的痰液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统计其分类以及耐药性.结果:(1)从123例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共检出1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3.68%(112例),革兰氏阳性菌23.69%(38例),真菌1.32%(2例).(2)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亚胺培南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高度敏感.结论:心力衰竭老年病人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抗生素.
作者:杨旭;曾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现代社会女性生活压力较大,其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宫颈癌疾病高发.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早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对于改善病情,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对癌前病变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了研究早期宫颈癌前病变干预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对6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了治疗相关的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作者:张家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COPD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是否能够提高吸入剂使用依从性进行评价.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25例COPD患者纳入研究,通过组圈、组织圈员进行头脑风暴,对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依从性低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实施,对比品管圈开展前、后患者使用吸入剂的具体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品管圈成员的各项活动能力水平明显提升,评分前后对比统计学存在差异(P<0.05);同时,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使用吸入剂的依从性明显提升(P<0.05).结论:完善的品管圈活动措施能够有效提高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的依从性.
作者:王文毓;张月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降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方法 ,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62例神经内科住院的危重症并且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照,按照是否采取肠内营养方案护理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误吸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误吸,对照组患者9例发生误吸,发生率率差异显著.结论:对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需要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方案进行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误吸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马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调研手术治疗运用到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成效.方法:选出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52例,同时分为两组,试验组26例患者施以手术治疗,对照组26例患者施以非手术治疗,并比较调研两组患者施以治疗后相应的治疗成效.结果:调研指出了,试验组患者施以治疗后相应的治疗成效好于对照组患者,同时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施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一类治疗,能够让跟骨相应的关节面获得功能与解剖形状极优的康复,成效突出.
作者:于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哮喘患者群体中应用的基本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9月-2017年4月期间,将78例小儿哮喘患者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9例,针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患者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以及临床疾病症状消失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指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指标、喘息症状消失时间指标、哮鸣音症状消失时间指标,以及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时间指标,均短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小儿哮喘住院治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支持和确保患者顺利获取到较好的治疗处置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温俊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4月80例高危结肠癌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高危结肠癌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出血情况、恢复时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高危结肠癌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出血情况、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的临床价值高,可有效改善病情,加速康复,减轻创伤,减少并发症.
作者:苏广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析在贫血诊断鉴别中血液检验的临床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伴贫血8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患者不同贫血类型将其分为缺铁性贫血组(n=42)及地中海贫血组(n=44)两组.通过给予所有患者行医疗专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经予以血液检验后,临床效果情况.结果: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MCHC指标低于地中海贫血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MCV、RDW指标高于地中海贫血组(P<0.05).结论:对贫血患者行血液检验,能有效诊断出患者的贫血类型,为后期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柴西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内科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用优质护理管理;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认知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内科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内科护理管理认知度,随之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袁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创伤性鼓膜穿孔自然愈合的形态和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救治的创伤性鼓膜穿孔病患58例,均在内镜下观察到自然愈合的整个过程以及穿孔缘的状态的变化.结果:对58例病患进行1周的随访.伤4小时穿孔缘锐利.伤7小时穿孔缘肿胀淤血.伤1d的穿孔缘有变钝的趋势,上皮层出现回缩现象.伤2d穿孔缘肿胀现象有消退的趋势,外翻鼓膜瓣逐渐坏死.伤3d开始有表皮层出现增生情况.4~5d穿孔缘上皮增生出现增多的现象.7天后上皮层持续增生.小穿孔在10~15d时痊愈的有20例,鼓膜钙化冰花没有出现纤维层增生的有7例,大穿孔边缘肉芽组织增生有6例,22d天穿孔痊愈.上皮层错向移行病患穿孔没有愈合的有3例,感染时新生上皮层被液化有3例.讨论:依据内镜下创伤性鼓膜穿孔缘的形状特点可预测鼓膜受损时间长短,对临床评估预后进行指导.创伤性鼓膜穿孔缘内、外翻的皱褶鼓膜瓣没有对穿孔愈合产生影响.上皮错位移行引起穿孔不愈.
作者:游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腹腔镜前列癌根治性术的前列腺癌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7例)与观察组(n=18例)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治疗时间方面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有效开展,可使术中出血量有效减少,缩短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布合力切·吾布力卡斯木;刘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本院健康检查的围绝经期妇女96例作为样本,将样本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加强对妇女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焦虑评分(23.09±0.01)、抑郁评分(22.17±0.47)、生活质量(97.66±1.85)分、心悸患者占比2.08% 、失眠患者占比2.08% 、患者护理满意度97.92%,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加强对围绝经期妇女的护理干预,对之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赵金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加减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患者(子宫肌瘤),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采用电脑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5例,分别采用桂枝茯苓加减丸(对照组)以及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加减丸(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米非司酮+桂枝茯苓加减丸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何玉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在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90例需要进行介入手术的患者,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实验组患者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管外科需要使用介入术的患者来说,通过循证护理的方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董素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肌瘤患者接受传统开腹与腹腔镜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在我院接受传统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中,各随机选取58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法差异分为传统组与腹腔镜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传统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肌瘤大直径、术后活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更佳,且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数量较少.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发现存在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采取腹腔镜剔除术治疗的疗效更佳,且更具安全性.
作者:吴兴绘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对老年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老年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16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老年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以往常应用的治疗方式展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添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表现及血常规相应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在咳嗽、咳痰、喘息等方面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常规相应指标RBC、Hb、WBC均呈现明显改善迹象(P<0.05).结论:对老年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相应临床表现的缓解、痰液顺利排出、呼吸能力及气体交换能力的提升、患者肺康复进程的加快均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显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本次实验将通过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临床治疗情况的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4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并对比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6.3%,对照组则为85.2%,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视力、眼压以及中央前房深度情况恢复较好.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为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针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术后能够有效控制眼压,长久保持良好视力及视野,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彦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