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2-2007年益阳市痰液涂片阳性与肺结核检出结果

张涛;闾文萍

关键词:肺结核, 微生物学检验, 痰涂片, 感染控制
摘要:目的 了解2002-2007年益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痰液涂片阳性与肺结核患者的检出率,以加强对结核病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患者痰液涂片检查结果.痰液涂片采用不需加热的Acid.Fast Stain(cold Stain)石碳酸复红染色法.结果 2002-2007年各年度痰涂片阳性率分别为16.90%、18.27%、20.83%、21.57%、21.88%、22.03%(P<0.01)(r=0.985,Y:0.256X-143.285);后3年痰液涂片阳性率为21.83%,明显高于前3年的阳性率18.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阳市肺结核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应加大预防控制措施的力度.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炎症因子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前炎症因子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早期变化,探讨前炎症因子与颈椎间盘早期退变的关系.方法 收治的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完整摘除并且取出的32个颈椎节段的椎间盘及其髓核组织,作为实验组的病例来源.选择3具新鲜尸体中15个颈部椎间盘组织,作为对照组.观察TNF-α,IL-1β,IL-6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TNF-α,IL-1β,IL-6阳性表达率和IO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突出的颈椎间盘可产生TNF-α,IL-1β,IL-6阳性细胞,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在颈椎椎间盘早期退变中发挥作用.

    作者:XIE Hu;彭铭;ZHANG Ji-ping;闵华;李永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日本血吸虫尾蚴体外培养细胞的形态学与抗原性初步研究

    目的 探索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培养技术,分析培养细胞的形态特征与抗原性.方法 采用改良RPMI-1640培养基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作体外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和一般形态,取培养3周的细胞作HE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并用SDS-PAGE、Western blot技术、免疫荧光和凝集试验检测其抗原性.结果 在培养早期,细胞呈半悬浮状并向培养瓶中心聚集生长,观察到细胞分裂增殖现象,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生长繁殖速度渐渐减慢,培养至8周,多数细胞死亡.培养3周的细胞,大小不均,呈多形性,大部分细胞旱高核质比率,仅少数细胞胞浆较丰富.电镜观察培养细胞表面呈现特殊结构.SDS-PAGE和Immunoblot分析表明:尾蚴细胞与尾蚴虫体的蛋白带谱大体相似,感染兔血清对尾蚴虫体和尾蚴培养细胞抗原分子识别的条带略有不同.用尾蚴培养细胞与感染兔血清作凝集试验和免疫荧光检测,二者均可出现特异性结合.结论 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在体外出现有限增殖,该细胞在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龚燕飞;ZHANG Zu-ping;林雪迟;蔡春;曾庆仁;张顺科;孙科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浅谈湘乡市小型餐饮业的监督管理

    针对湘乡市小型餐饮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监督难点,初步探讨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适应小型餐饮业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

    作者:文莹;陈亦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空肠弯曲菌肠炎流行病学研究近况

    空肠弯曲菌肠炎是近年发病呈日益增多趋势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以及该病可引起临床症状体征严重和预后差的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而引起各国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引起空肠弯曲菌肠炎菌株严重的耐药性、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各地急性腹泻病人、健康人群和特殊人群、外环境和动物的感染状况,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检测方面的进展及存在问题.

    作者:林玫;董柏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与患者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IR)、体重指数(BMI)及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 67例诊断为AFLD患者为研究组,在年龄、性别相匹配情况下,与正常对照者67例进行1:1配对,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索水平及血脂,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及腰臀比.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BMI及血脂紊乱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胰岛素抵抗、腰臀比是影响肝脏脂肪含量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胰岛素抵抗、腰臀比是影响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朱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学龄期女学生对月经了解程度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学龄期女学生的月经知识、态度及行为,为月经保健提供背景资料及建议,更好的促进月经健康.方法 在某小学中整群抽样五年级女学生78人,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来分析学龄期女学生对月经的了解程度,由学生集中填写独立完成.结果 学龄期女学生对月经了解程度很低,其生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大众媒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关的书籍杂志和同伴交流.结论 学龄期女学生的牛殖健康知识缺乏,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对其生殖健康知识的获取有较大影响,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学龄期女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使其正确面对自己的成长.

    作者:杨旭;LI Xiang-lia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前列腺液中淋病奈瑟菌的检测与药敏结果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与淋病奈瑟菌(NG)的关系,拓展前列腺炎的治疗思路.方法 取前列腺液做淋病奈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检出的NG进行β-内酰胺酶的检测.结果 1 712例前列腺液培养出NG80株,检出率为4.67%,80株NG的β-内酰胺酶阳性株64株,阳性率为60%,产酶株与不产酶株的耐药谱也表现不同,未发现壮观霉素耐药株.结论 淋病奈瑟菌是引起前列腺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对检出的NG进行抗生素临测及β-内酰胺酶的检测十分必要.

    作者:王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宫颈病变中端粒酶活性与高危HPV感染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高危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宫颈癌、CIN各级及慢性官颈炎组织标本70例.应用TRAP-PCR银染定性检测端粒酶活性,并进行高危HPV DNA-PCR定性检测.结果 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强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及高危HPV阳性表达率增加.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端粒酶活性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诱发癌变.

    作者:孙信;XUE Ming;邓新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教学的运用

    目的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是以病案为先导,问题为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以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方法 将15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病案导学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 经过4周神经外科的教学,实验组临床理论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说明运用病案导学式教学的学生的临床理论水平有提高,且普遍认为该学习方式的学生学习较为主动,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初步的结果展示了良好的前景.为在整个外科学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黄理金;郭煜;朱晓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6 674例临床矫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正畸矫治患者中性别、年龄、错牙合类型、矫治方法的构成情况.方法 利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1994-2003年临床治疗患者的病例纪录共6 674例,配合模型分析等手段,统计分析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错<牙合类型、矫治方法等内容.结果 6 674例就诊矫治患者中,男性占38.76%,女性占61.24%;年龄分布较广,小矫治年龄为3岁,大矫治年龄为70岁,峰值在12岁,3~25岁之问基本呈正态分布;根据安氏错<牙合分类法统计分析,一类占46.31%,二类占30.42%,三类占23.34%,应用的矫治器中活动矫治器占13.80%,固定矫治器占86.20%.结论 目前矫治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初中年龄段学生矫治比例高;安氏分类构成与正常人群有较大差异,二、三类牙<牙合比例大大高于普通人群;固定矫治占绝大多数.

    作者:何杨;杨美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湖南省永州市2007年艾滋病检测结果

    目的 为了解永州市2007年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特点,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对本中心承检的各类人群送检样品进行抗HIV检测.结果 2007年对各类人群送检样品共3 037人份进行了检测,检出HIV感染者13例,检出率为0.43%.在所有被检人群中,一般从业人员(如餐饮业、供水等人员)以及社会福利院婴幼儿均未检出HIV感染者;有高危行为的VCT人员、吸毒人员和被监管人员的感染率分别为6.89%、1.41%和0.25%.结论 目前,永州市的艾滋病疫情主要还是发生在高危人群中,但一般人群中还有相当一部分HIV感染者末被发现,因此,在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宣传和检测力度,完善VCT工作.

    作者:唐旭辉;陈蓉;杨伟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母乳喂养与婴幼儿腹泻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和婴幼儿腹泻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婴儿的母乳喂养情况,并计算其OR值.结果 对照组的母乳喂养率56.83%,明显高于病例组(32.65%).母乳喂养时间6月、3~5月、<2月和未进行母乳喂养的OR(95%CI)值分别为1.74(0.78,3.80)、1.94(1.03,3.65)、2.52(1.41,4.50)和4.03(2.37,6.86).结论 持续6个月以上的母乳喂养对于减少小儿腹泻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因而至少6个月以上的母乳喂养是必要的.

    作者:JIANG Shang-lin;智绪平;CHEN Li-shan;林梓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对124例早产儿贫血影响的分析

    目的 了解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方法 比较64例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的早产儿与60例对照组早产儿的红细胞记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和血清铁蛋白的变化.结果 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的早产儿红细胞记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和血清铁蛋白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早产儿.结论 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可减轻早产儿的贫血状况.

    作者:何自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 356例妊娠期葡萄糖筛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孕周的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对筛查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意义以及与孕妇伴随有高危因素及与孕周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糖筛查孕妇1 356例,按是否伴有高危因素分为2组:有高危因索组,无高危因素组,以及按孕龄分为2组:孕24~28周组,孕28周组,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 GCT与OGTT异常检出率有高危因素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不同的孕周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孕妇伴有高危因素GDM发生率高,对伴有高危因素孕妇应尽早行GCT筛查及OGTT.

    作者:蔡慧群;LIU Hui-ping;王琴;陶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继发性感染的临床特点

    目的 研究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继发性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内科收治的7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继发性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70例患者中发生继发感染者60例(85.7%),其中34例出现2个以上部位感染.较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腹腔、肺部和胆道,感染率分别为47.1%、35.7%和28.6%,其他感染部位有泌尿道、口腔、上呼吸道、肠道、败血症,感染率分别为8.6%、7.1%、5.7%、2.9%和2.9%,真菌感染12例,占所有感染的17.1%.继发感染患者体温可表现为高热、低热或体温正常,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可增高或正常.结论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发生继发性感染比率高,临床表现复杂.

    作者:ZHENG Chun-mei;邓巧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正常孕妇与其新生儿脐血血清铁蛋白水平测定分析

    目的 探讨孕妇铁贮备状态对新生儿铁贮备的影响,为正常孕妇及其新生儿铁缺乏的诊断提供一个有用易行的指标.方法 分别采用瑞士Roche Modular Analytics E170型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日本Sysmex XT-1800i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81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及334例足月临产正常孕妇与其新生儿脐血的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结果 临产孕妇血红蛋白、铁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非孕育龄妇女(t=12.89、14.48,P<0.01),贫血组血红蛋白、铁蛋白含量低于非贫血组(t=22.61、4.64,P<0.01),贫血组新生儿脐血铁蛋白含量低于非贫血组新生儿脐血铁蛋白含量(t=1.99,P<0.05).结论 及早筛查孕妇铁蛋白含量,可以间接了解新生儿铁的贮备,并纠正孕妇缺铁,有效防治孕妇及新生儿铁缺乏.

    作者:YAO Juan;沈国平;WEN Ge-sheng;何平亚;李剑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箱包厂苯作业对接触工人职业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箱包厂苯对接触工人职业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苯浓度,对苯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进行体检,检查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t)、微核(MN)、肝功能和HBsAg.结果 苯接触组工人具有一定的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外周血WBC、Hb、Pt下降人数分别占9.3%、11.3%和5.3%,苯接触组微核率2.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苯接触组肝功能异常和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从事苯作业的工人出现比较明显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并有外周血液系统的改变,需要高度重视苯对接触者的职业危害,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廖日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腔内钬激光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腔内钬激光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术前诊断依靠内窥镜,20例均采用腔内钬激光治疗,并将治疗效果与本院同期收住院行经尿道电切治疗男性尿道内尖锐湿疣15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经腔内钬激光治疗后,出血停止.随访6个月~4年,无复发.治疗组的治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80%);而且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达到25%.结论 尿道尖锐湿疣诊断主要依靠内窥镜检查,钬激光是治疗尿道湿疣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卢贵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60例老年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效果

    目的 通过老年人乳腺癌保乳治疗和改良根治术的比较,探讨保乳治疗老年人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6年3月于我院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Ⅰ期41例,Ⅱ期19例(ⅡA期16例、ⅡB期3例).手术方式为肿瘤广泛切除术或象限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行辅助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并与同期60例行改良根治术常规综合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Ⅰ期32例、ⅡA期16例、ⅡB期12例)做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结果 经过术后2年的随访,保乳手术组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全部生存.改良根治术组局部复发率为0(0/60),远处转移率1.67%(1/60),手术至远处转移时间16个月,转移部位为左锁骨上淋巴结.两个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乳腺癌保乳治疗与仿根治术相比较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保乳治疗是老年乳腺癌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君;霍中华;储著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的防治效果

    近几年来,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均寿命的延长,体力活动减少,肥胖者增多等原因,我团糖尿病患病率也有明显地增高趋势,各种并发症已成为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不良的因素,我们对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取得明显效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史凌启;林保平;任成志;李喜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