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君;周莲华
在医学生临床实习中,面对新型的医患关系,临床带教老师应加强对医学生的医患关系意识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少俊;沈守荣;覃小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减少血液报废,确保血液安全.方法 分析2002-2007年湘潭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各项指标.结果 湘潭市无偿献血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严格按照卫生部<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加强体检,确保血液来自低危无偿献血者,对于降低成品血液不合格率、减少血液报废、确保血液安全非常有意义.
作者:周许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郴州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选取有代表性的城区二次供水、未梢水、出厂水和水源水进行监测,采用国家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所监测的二次供水、末梢水、出厂水和水源水的合格率分别为86.3%、84.9%、97.4%和100.0%.不合格的指标分别有游离性余氯、浑浊度、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结论 郴州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符合国家标准,针对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
作者:LEI Yang;杜小菲;CAI Yuan-fang;郑文;谢艳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林州市2004-2005年的传染病死亡人数,以评价死因登记处中传染病死亡数据的完整性.方法 收集林州市死因登记处、民政和公安三来源2004-2005年的传染病死亡登记资料.用居住地址、姓名、性别、身份证编码、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等变量对不同来源数据进行匹配.利用三来源的对数线性泊松模型估计林州市2004-2005年真实的传染病死亡人数.结果 在2004-2005年共报告传染病死亡人数为361人;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传染病死亡人数为375人(95%CI:367~393),以此估计值作分母,登记处的漏报率为6.7%,公安、民政和登记处资料合并后的漏报率为3.7%.结论 运用捕获-再捕获法对传染病死亡登记进行估计,可以校正因漏报而造成的数值误差,获得较准确的传染病死亡人数.
作者:周萍;HUA Xin;李彩霞;孙喜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苯和甲醛联合染毒对小鼠睾丸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的机制.方法 按3×3析因设计方法,108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等分为9个组,每组12只,甲醛和苯染毒剂罱分别为0、5、10 mg/kg和0、100、400mg/kg,连续灌胃染毒5 d,35 d后处死,每组6只鼠睾丸做常规病理学切片观察睾丸的形态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的表达.另6只鼠睾丸匀浆离心,取沉渣观察睾丸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甲醛和苯各染毒组小鼠睾丸组织结构损伤,染毒浓度越高,病理损害越明显;睾丸细胞bel-2下调,bax表达上调,并有量-效关系,甲醛和苯染毒各组bcl-2和bax表达的相对灰度值较对照组均有差异(P<0.01),甲醛和苯的联合效应为协同作用(P<0.05);各染毒组睾丸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1),并有量-效关系,二者合用的效应为相加作用(P0.05).结论 甲醛和苯可损伤小鼠睾丸的结构,使睾丸细胞凋亡增加、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可能是诱导凋亡的机制.
作者:YANG Shuang-bo;李纯颖;ZHANG Ying-biao;李勇;吴成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电磁辐射对家兔小脑运动性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建立牢固瞬膜条件反射的家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电磁辐射Ⅰ组(给予平均功率密度90 mW/cm2的电磁辐射30 min,选择辐射后0.3、24和72 h为观察时相点)和电磁辐射Ⅱ组(给予平均功率密度5 mW/cm2的电磁辐射60 min、连续7 d,选择第1、3、5和7d辐射后的0 h为观察时相点),测定辐射前和辐射后即刻家兔的肛温并计算比吸收率值;检测辐射后各观察时相点家兔瞬膜条件反射的变化.结果 90 mW/cm2电磁辐射后即刻家兔肛温显著升高2.96℃,SAR值为5.71 Kcal/kg;瞬膜条件反射在辐射后0 h显著降低,3 h后基本恢复至止常水平;5 mW/cm2电磁辐射后即刻家兔肛温仅升高1.17 ℃,SAP,值为1.13 Kcal/kg;瞬膜条件反射在各观察时相点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90 mW/cm2电磁辐射30 min能使家兔机体产生明显热效应,并损害小脑的运动性学爿记忆功能;5 mW/cm2电磁辐射60 min能使家兔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热效应,但连续辐射7 d对小脑的运动性学习记忆功能没有产生明显损害.
作者:刘勇;HUANG Wei-chu;程绪浩;苏静静;唐功臣;刘延秋;王酞金;车吉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腔内钬激光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术前诊断依靠内窥镜,20例均采用腔内钬激光治疗,并将治疗效果与本院同期收住院行经尿道电切治疗男性尿道内尖锐湿疣15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经腔内钬激光治疗后,出血停止.随访6个月~4年,无复发.治疗组的治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80%);而且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达到25%.结论 尿道尖锐湿疣诊断主要依靠内窥镜检查,钬激光是治疗尿道湿疣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卢贵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盐田区高血压病防治现状及药物治疗状况.方法 对全区社康中心已建立专案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病人危险因素、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为86.2%,规律服药者占59.8%,间断服药者占26.4%,不服药者占1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服药物频率较高的降压药为卡托普利、尼群地平、复方罗布麻片,以短效和复方制剂为主.结论 采取专人专案管理是提高高血压病人服药率及依从性的有效途径.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分析了国家标准告知卡示例设计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采取了探索性改进措施.
作者:杨建平;吴礼康;朱志良;陈伟武;袁建辉;吴俊华;吴志强;彭巨成;尹江伟;黎建民;庄志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解永州市2007年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特点,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对本中心承检的各类人群送检样品进行抗HIV检测.结果 2007年对各类人群送检样品共3 037人份进行了检测,检出HIV感染者13例,检出率为0.43%.在所有被检人群中,一般从业人员(如餐饮业、供水等人员)以及社会福利院婴幼儿均未检出HIV感染者;有高危行为的VCT人员、吸毒人员和被监管人员的感染率分别为6.89%、1.41%和0.25%.结论 目前,永州市的艾滋病疫情主要还是发生在高危人群中,但一般人群中还有相当一部分HIV感染者末被发现,因此,在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宣传和检测力度,完善VCT工作.
作者:唐旭辉;陈蓉;杨伟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与淋病奈瑟菌(NG)的关系,拓展前列腺炎的治疗思路.方法 取前列腺液做淋病奈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检出的NG进行β-内酰胺酶的检测.结果 1 712例前列腺液培养出NG80株,检出率为4.67%,80株NG的β-内酰胺酶阳性株64株,阳性率为60%,产酶株与不产酶株的耐药谱也表现不同,未发现壮观霉素耐药株.结论 淋病奈瑟菌是引起前列腺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对检出的NG进行抗生素临测及β-内酰胺酶的检测十分必要.
作者:王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镇江市京口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与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03-2007年连续5年对京口区20所中小学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调雀,利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作出营养评价.结果 京口区中小学生5年平均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5.89%,平均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37%、3.41%.营养不良检出率旱下降趋势,超重、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不同性别的营养状况不同.结论 京口区中小学生营养问题仍较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方铭;WU Jun-xia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郴州市中小学教师超重和肥胖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6年9-10月对郴州市中小学62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测量,根据测得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以BMI≥24判断为超重,BMI≥28判断为肥胖.结果 622名中小学教师中,总超重和肥胖率为24.1%(超重率为20.1%,肥胖率为4.0%),总超重肥胖标化率为27.7%(超重标化率23.2%,肥胖率标化为4.5%);男教师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于女教师;超重和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受教育程度教师超重和肥胖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已婚教师超重和肥胖率高于未婚教师;不同家庭经济收入教师超重和肥胖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经常锻炼身体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性因素,而年龄、食量大和已婚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小学教师超重和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为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的有效措施.
作者:周少平;LIU Qing-wu;周勇;高金霞;李军;梁翔;胡志艳;朱孟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针对近年来艾滋病病毒(HIV)母婴传播的速度加快,广西虽然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在HIV母婴阻断和关怀等工作中存在不足.通过在2个全国预防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HIV感染孕产妇及其婴儿治疗与关怀的模式的探索,为广西今后在其它地区更好地实施和深入开展预防HIV母婴传播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作者:韦霄;刘伟;周月姣;罗觅;于兰;杨睿侃;张福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对四种感染人的疟原虫种类、数量进行基因检测的方法.方法 根据恶性疟、三日疟、卵形疟、间日疟的1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属、种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用荧光定量扩增反应确定标本中的基因拷贝数,用电泳区别各种疟原虫,并对2份疟疾血样进行榆测.结果 建立的检测方法对疟疾血样进行检测,荧光定量PCR具有良好的反应性,通过电泳能区分检测标本中的疟原虫株.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够特异而灵敏地检测出标本中疟原虫的种类、数量,适合疟疚防治榆测的需要.
作者:TAO Yu-bin;许勇臣;YANG Li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所谓双语教学,就是在课堂上,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英语两门语言进行学科的教与学,师生共同进入一种真实的汉语和英语语境,并熟练地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学科知识上的教学与交流,终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1].它不等于外语教学和学科知识教学简单的叠加[2].
作者:李杏莉;谭红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针对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V)和综合关怀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在HIV/AIDS关怀与治疗省级督导与评估方面探索一种理想评价与反馈模式,使得国家的免费抗病毒治疗的巨额投入能够科学合理地发挥作用.方法 选取湖北省四个艾滋病疫情高发且接受ARV治疗和综合关怀病人较多县(市)(大冶市、浠水县、随州市、襄樊市及其部分乡镇)进行现场考察、数据收集、关键人物访谈,用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META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建立省级综合关怀与治疗的督导评估(M&E)体系并进行专家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结论 产出的指标体系将会在多领域合作、持续关怀、感染者参与、病例确认、调查点的数据分析和反馈领域中得到关注.通过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和优化在艾滋病综合关怀和抗病毒治疗工作中的督导评估指标,尽可能提高对病人的服务质量.
作者:杨芳;Ellen Stiefvater;官旭华;詹发先;姚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箱包厂苯对接触工人职业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苯浓度,对苯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进行体检,检查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t)、微核(MN)、肝功能和HBsAg.结果 苯接触组工人具有一定的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外周血WBC、Hb、Pt下降人数分别占9.3%、11.3%和5.3%,苯接触组微核率2.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苯接触组肝功能异常和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从事苯作业的工人出现比较明显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并有外周血液系统的改变,需要高度重视苯对接触者的职业危害,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廖日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HO)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将170例透析前无肝炎病史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一次性管道透析器及分机透析,对照组使用重复透析器及共用透析机进行治疗,并调查透析次数与感染肝炎病毒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乙、丙肝感染率为13.8%,对照组感染率为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透析次数的增加,感染率也明显E升.结论 重复使用透析器、共用透析机及透析次数多等足透析患者感染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因素,严格消毒隔离措施,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分区隔离及专机透析等是降低HD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明纯;YAO Zhang-cheng;张晓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是以病案为先导,问题为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以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方法 将15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病案导学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 经过4周神经外科的教学,实验组临床理论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说明运用病案导学式教学的学生的临床理论水平有提高,且普遍认为该学习方式的学生学习较为主动,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初步的结果展示了良好的前景.为在整个外科学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黄理金;郭煜;朱晓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