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的检测和药敏试验分析

李建辉

关键词:支原体感染, 非淋菌性尿道炎, 耐药性
摘要:目的 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感染情况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450例病人做支原体培养及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支原体培养阳性153例(34.0%),解脲支原体UU阳性115例(25.6%),人型支原体MH阳性9例(2.0%),UU+MH阳性29例(6.4%).UU对12种药物敏感性高为交沙霉素(99.1%),其次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及四环素,分别为96.5%、95.7%及94.8%.耐药性高为环丙沙星(64.3%),其次是司帕沙星、氧氟沙星及可乐必妥,分别是40.0%、40.0%和39.3%.结论 加强支原体的药敏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对防止支原体耐药株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张家界市2005年麻疹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张家界市2005年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方法 对麻疹疫情和暴发调查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年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763例,年发病率为46.79/10万,较2004年上升10.69倍.本年度发生麻疹暴发9起,暴发病例379例,占病数的51.36%;3起发生在边远的农村小学,均经实验室证实,6起发生在城区或邻近的乡镇.4-6月份麻疹发病人数占总病人数的86.46%.发病年龄小2个月,大55岁;≤8月发病的61例,占总病例数的8.29%;≤1岁发病的164例,占22.28%,<7岁发病的546例,占74.18%.仅54.51%的病例有麻疹疫苗(MV)接种史.结论 造成2005年麻疹发病大幅度上涨,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低和疫情处理不及时.

    作者:林麒;艾于勤;覃汉明;杨辉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岳阳楼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分析

    学校食堂是学生就餐的主要场所,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学生的身体健康,为贯彻落实卫生部《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学生集体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2005年岳阳楼区专门制定了《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对辖区内56户中、小学食堂实施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现将该区学校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状况分析如下,为进一步实施和完善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刘加力;蔡亚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同病期蛋白质组分析优化策略

    目的 比较不同分组方法处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急变前后骨髓细胞蛋白的差异表达,筛选急变相关蛋白.方法 应用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分析技术,比较急变前后三种分组方法(混合标本组、随机标本组、个体标本组)时骨髓细胞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并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急变前后蛋白图谱匹配率在混合标本组为70.0678%;随机标本组两两配对比较,匹配率在43.2604%~58.3477%之间;个体标本组为74.0988%.混合标本组和随机标本组的相同差异蛋白点为103个,采用χ2检验P>0.05.从三组共同表达的差异蛋白中选取了20个进行质谱分析,明确鉴定出15个蛋白质.结论 蛋白质组学分析中,采用骨髓细胞混合标本分组策略可获得相关差异蛋白,且可有效消除个体差异,简化实验流程.

    作者:姚峰;李荣;刘晓力;杜庆锋;张嵩;樊伟;朱红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一起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污染水体引起感染性腹泻病暴发的调查报告

    目的 调查一起由水体污染引起感染性腹泻病暴发的原因,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腹泻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并采集水样和部分腹泻患者肛拭样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个案调查1316个腹泻患者,患病人群以青少年为主(67.34%),患者职业以学生为主(69.63%);实验室检查患者肛拭12份,其中4份中检出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检查发病范围内自来水末梢水样15份,11份大肠菌群含量超过国家标准(73.33%),其中1份中检出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检查自来水厂出口水样5份,3份大肠菌群含量超过国家标准(60%),其中1份检出产毒性大肠埃希菌.结论 这是一起因某水厂水体污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病暴发事件,应加强对自来水卫生的监督管理.

    作者:宋克云;罗美华;文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口腔颌面肿瘤术后引起感染的原因、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率为12.60%(81/643);感染的发生与年龄、侵入性操作、制动和误吸等有关;创口和下呼吸道是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感染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46.88%),其次为链球菌(占11.72%)、大肠杆菌(11.72%)和铜绿假单胞菌(10.94%),真菌的感染率为6.25%;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6.3%,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对七种常用抗菌素耐药率均在50%以上;革兰阴性杆菌对4种及4种以上的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40%,其对大多数常用抗菌素均显示较高的耐药率(>55%),与非耐药株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但革兰阴性菌仍是重要的致病菌;抗生素耐药率逐渐升高,且具有高耐药与多重耐药的特点.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明显减少术后感染的可能性,治疗时建立有效的引流是必不可少的方法,细致而熟练的护理也是避免术后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包荣华;陈杰;喻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普通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本文介绍了普通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对提高普通外科的临床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吴唯;李小荣;聂华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金属β-内酰胺酶佳酶抑制物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金属β-内酰胺酶佳酶抑制物选择,建立一种避免金属酶漏检的方法.方法 以Cucl2、Hgcl2、Fecl2、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乙二胺四乙酸、2-巯基丙酸、巯基乙醇、巯基乙酸与头孢他啶(CAZ)药物纸片增效法测定质控菌株金属酶,从中评估出抑菌强的酶抑制物与头孢他啶(CAZ)联合检测临床分离的100份耐亚胺培南和(或)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结果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金属酶基因进行比较.结果 增效法检测100份耐亚胺培南和(或)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中有9份金属酶阳性,与PCR检测结果一致,阳性株中3株IMP-1扩增阳性,6株VIM扩增阳性,经基因测序确认为VIM-2型.结论 用EDTA、2-巯基丙酸和头孢他啶(CAZ)药物纸片联合检测金属酶,可避免金属酶的漏检,其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可在基层微生物实验室开展使用.

    作者:谭萍;赵玉驰;祝玲玲;张松;樊春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PPARr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190例脑梗死患者和200例正常对照人群PPARγ2Pro12Ala多态,并测定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甘油三脂(TG)、血压、体重指数(B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结果 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PPARγ2基因P/P型频率分别为0.900和0.884,P/A型频率分别为0.095和0.116,PPARγ2基因频率分布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中,P/A+A/A型颈动脉IMT较P/P型显著增高(P<0.05).结论 PPARr基因Pro12Ala多态性可能不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因素,但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关.

    作者:黄蕾;谷文萍;李伟;王妮妮;宋晓明;王玉周;彭颖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4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实施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4年8月-2005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4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46例病人中,25例病人在治疗后CD4+ T细胞及CD4+ 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上升,患者的其他临床症状也得到好转.除了退出治疗和失访病例外,仍有10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出现治疗失败;平均每月漏服药物≤3次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漏服药物>3次组(χ2=5.08,P<0.05).结论 服药依从性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有显著的影响.要保证良好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除了需要患者很好的依从性外,还需抓住良好的治疗时机,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静脉吸毒者毒瘾进行合理的处理.

    作者:凌雪梅;欧阳丽华;邓晓军;欧玉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长沙市开福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死亡率,分析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0-2005年长沙市开福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39‰、6.36‰、8.28‰,新生儿、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分别为52.98%、76.82%;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6位依次为出生窒息、其他先天异常、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溺水、先天性心脏病.结论 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降低新生儿病和出生缺陷的死亡;加强肺炎防治.

    作者:蒋晓晴;闻华;翁秋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影响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因素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外出就餐已经成为寻常百姓生活的一部分,饮食卫生也就越来越受到百姓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作者:张巍;吴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清T-PSA、F-PSA水平和F/T比值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T-PSA、F-PSA水平和F/T比值与前列腺癌(PEa)病理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前列腺手术前检测血清T-PSA、F-PSA水平和F/T比值,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63例.根据苏木素-伊红切片中肿瘤的组织学形态进行病理分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PSA、F-PSA水平和F/T比值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血清T-PSA、F-PSA水平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血清T/F比值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T-PSA、F-PSA水平和F/T比值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间的相关性可能协助判断前列腺癌分级及预后.

    作者:李跃进;李登清;谭湘芳;方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将HCV核心抗原检测与HCV RNA PCR法和抗-HCV检测进行比较,评估HCV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21份怀疑为HC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HCV核心抗原,并以HCV RNA PCR法和抗-HcV检测结果作为比较.结果 121份样本中,PCR法测HCV RNA,阳性56例,阴性65例,ELISA法测HCV核心抗原,阳性52例,阴性69例,ELISA法测抗-HCV,阳性44例,阴性77例;HCV RNA PCR、HCV核心抗原、抗一HCV阳性率分别为46.28%、42.97%、36.36%.同HCV RNA PCR检测结果比较:HCV核心抗原检测符合率90.08%、假阳性率3.31%、假阴性率6.61%;抗-HCV检测符合率81.81%、假阳性率4.13%、假阴性率14.05%.结论 HCV核心抗原检测与PCR检测的符合率较高.说明PCR法与HCV核心抗原检测都可以对抗-HcV出现前的感染进行早期诊断,从而缩短窗口期.

    作者:王小卫;曾立明;吴白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441例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增进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SF-36量表评价441名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调查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以及被调查对象的个人特征和患病情况.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对每一种影响因素分别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否在岗、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医疗费用负担形式、医疗花费、家庭住房面积、疾病的炎症程度、病程、住院次数、病情进展情况、是否共患其他疾病等15种因素与生活质量的各领域或大多数领域均有关系.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在排除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对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医疗费用、职业、病情进展情况、病程、婚姻状况.结论 慢性病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不同系统疾病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对疾病本身的积极治疗,遏制过高的医疗费用,建立有效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改善医疗水平,提高人民的健康教育水平,倡导和谐稳定的婚姻观念,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SF-36量表适用于评价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在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中,生命质量应作为健康评价指标.

    作者:张修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安化县中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调查

    为了解湖南省安化县中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达到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乙肝的目的,遂于2006年4-6月对全县5283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龙拥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一起因二次供水砷铅镉污染水源致中毒的调查

    某冶炼厂因二次供水池管理不当封闭不严,被该厂含有砷、铅、镉的扬尘污染水源,导致35人砷、铅中毒.通过对二次供水水源水质检测发现砷、铅、镉严重超标,患者尿砷、尿铅超标,该次中毒确诊为砷、铅中毒,提示该厂砷、铅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二次供水缺乏卫生安全意识,水源管理不当所致.

    作者:陈理乐;王飞雄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临床教学中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探讨

    临床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系统,它主要由带教老师、实习学生、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这四种基本的要素构成.传统的临床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与学的不和谐现象.本文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和思想,分析了这四种基本的要素所构成的主要的四种关系,力求四个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密切配合、互相协调的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

    作者:刘小友;陈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镧亚慢性暴露对大鼠外周血常规检查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镧亚慢性暴露对大鼠外周血常规检查指标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0.1、2和40mg/kg体重剂量的三氯化镧(LaCl3)给大鼠经口灌胃,每天一次,90d后处死;取外周血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WBC)、淋巴细胞数和百分数(LYM和LYM%)、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和变异系数(RDW-SD和RDW-CV)、血小板(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3个LaCl3剂量组大鼠上述各血常规检查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3个LaCl3剂量组大鼠之间上述血常规检查所有指标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LaCl3亚慢性暴露对大鼠血常规检查指标无显著影响.

    作者:王天成;何萧;张智勇;贾光;沈惠麒;赵宇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059例村民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为了解农村居民伤害发生现况及原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湖南省长沙县1059名农村居民一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58.36%,8.88%的农村居民一年中发生2次以上伤害.男性伤害发生率(59.53%),略高于女性(57.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及文化程度、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伤害发生率存在差异并具统计学意义(P<0.005).12种受伤类型的前3种为跌伤(16.34%)、钝锐器伤(15.86%)、碰伤(10.86%),占伤害总例数的73.79%.伤害致残率3.78‰、死亡率为1.89‰,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为43.并对受伤原因、场所及形式、部位、程度、伤后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 应针对伤害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村居民伤害的发生.

    作者:吴志平;饶弟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发酵虫草菌粉Cs-4对UUO大鼠肾间质P-Smad2/3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发酵虫草菌粉Cs-4干预UUO大鼠模型,动态观察TGF-β1、P-Smad2/3在梗阻侧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模型组和Cs-4治疗组.于术后第7、14、21 d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HE、PAS、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肾间质中COL-IV、TGF-β1和P-Smad2/3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 Cs-4治疗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肾间质COL-IV,TGF-β1和P-Smad2/3的蛋白表达以及肾组织TGF-β1的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 Cs-4能通过抑制小管间质中的细胞内TGF-β依赖性Smad信号通路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张浩;张显明;唐静;张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