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造宝石加工粉尘引起急进型矽肺调查

郑倩玲;丘创逸;陈甦生;吴邦华;杨丽文;黄丽蓉

关键词:宝石加工, 粉尘, 急进型矽肺
摘要:目的调查人造宝石加工厂粉尘危害情况和急进型矽肺发生情况.方法对广东省两家较大型人造宝石加工厂接尘工人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工作场所粉尘平均浓度为3.8 mg/m3,粉尘中游离SiO2平均含量为44.9%.共诊断矽肺111例,患病率为3.7%,平均发病年龄为(30.6±4.1)岁,平均接尘工龄为(6.8±2.5)年.其中急进型矽肺44例,占39.6%,平均年龄(31.3±4.3)岁,平均工龄(4.4±0.8)年.急进型矽肺X射线胸片阴影主要表现为p影.结论人造宝石行业粉尘对工人健康危害极大,易导致急进型矽肺,提示加强人造宝石加工厂职业卫生管理刻不容缓.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6例蘑菇中毒情况调查与临床分析

    对16例蘑菇中毒病人进行了情况调查和临床分析,现场标本采集确定了引起此次重大蘑菇中毒事件的蘑菇种类.

    作者:郑高见;谢崇凡;陈作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某金属铍珠生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通过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现场测试,对某金属铍珠生产建设项目工程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建设项目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铍及其化合物、氟化氢、氨、噪声、辐射热.其选址和总体布局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生产工艺先进、成熟,自动化程度较高,工艺流程合理.生产流程为密闭式,并采用先进的除尘设备,从根本上解决了铍冶炼过程中通风防尘难题.但部分作业点因受生产工艺限制,空气中氨、铍及其化合物浓度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须进一步加强与改进生产车间的通风排毒措施.

    作者:王晓之;王艳;蒋运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宿迁市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与方法为了科学评价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免疫规划工作实施后的控制效果,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5年1~2月调查了1 186人,其中男性576人,女性610人,男:女为1:106.结果人群HBV感染率、HBsAg、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2.55%、4.89%、22.43%、4.97%、14.59%,总的趋势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HBV感染率、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59.17%、9.75%(STRIA法)的全国水平.HBsAg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1~10岁儿童HBsAg阳性率低为1.35%;10~25岁为HBsAg阳性率高峰,该人群是今后HB防制重点监测人群.HBV感染标志物全阴性率67.45%,单独抗-HBs阳性17.20%,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说明在成人中,特别是中、老年人中,HepB接种率低.结论宿迁市近十年来乙肝综合防制措施成效显著,开展非新生儿重点人群HepB接种工作是十分必要.

    作者:赵启慧;陆敬忠;张以春;周新亚;朱伟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湖南省宁乡县1998~2005年医疗单位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宁乡县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用品消毒工作状况,为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单位管理水平,为科学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宁乡县1998~2005年全县228家医疗单位的医疗卫生用品的消毒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来,全县医疗单位的医疗卫生用品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总的合格率为69.61%,合格率从县直医院、乡镇卫生院到村卫生室逐渐降低.各年度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样品以一次性医疗用品合格率高,医院污水低.结论宁乡县医疗单位的消毒工作较薄弱,特别是乡镇以下医疗单位,今后应重点加强.

    作者:何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轮状病毒肠炎IL-1β、IL-6、IL-12、TNF-α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大便上清液IL-1β、IL-6、IL-12以及TNF-α水平.结果急性期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血清和大便IL-1β、IL-6、IL-12以及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症组急性期血清和大便IL-1β、IL-6、IL-12以及TNF-α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恢复期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后周围血循环和肠粘膜局部产生IL-1β、IL-6、IL-12以及TNF-α.IL-1β、IL-6、IL-12以及TNF-α在RV感染的免疫防御保护和免疫损伤机理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布月青;董胜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CD14启动子-159位点C/T多态性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湖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脂多糖受体(CD14)启动子-159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18名湖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CD14启动子-159位点3种基因型分布,同时检测血脂水平并探讨二者相关性.结果湖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CD14启动子-159位点存在C/T多态性,CC基因型占19.5%,CT基因型占51.7%,TT基因型占28.8%,3种基因型之间比较,TT基因型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CC型和CT型(P<0.001,P<0.05),而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100、体重指数等指标在3种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湖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CD14启动子-159位点存在C/T多态性,TT基因型可明显影响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作者:陈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神经病学实习带教方法的初步探索

    从多年的神经病学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总结有效的实习带教方法,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保证临床实习效果,帮助医学生由学生向临床医师顺利过渡.

    作者:张如旭;资晓宏;宋治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宁乡县1975~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分析

    目的了解宁乡县1975~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加速控制麻疹.方法对宁乡县1975~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有两个明显不同阶段:1975~1986年发病呈高发状态,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2~3年出现一个发病高峰,整个流行呈波浪式态势,流行模式以暴发为主.1987~2005年发病呈低发状态,其发病率波动在0.00~9.61/10万,流行模式以散发和暴发并存,以散发为主.局部麻疹暴发影响全县的发病水平;2~5月为麻疹高发季节.不同时期麻疹发病年龄分布提示,发病年龄后移.对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31.33%未接种麻疹疫苗,21.37%免疫史不详.结论加速控制麻疹应继续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提高麻疹疫苗的初种、复种覆盖率和有效接种率;在全县范围内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和报告;对麻疹疫点应及时处理,防止麻疹暴发.

    作者:郁向平;付家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UF-100尿沉渣自动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荧光相关指标、尿蛋白对误认RBC、管型的诊断意义.方法用UF-100和尿沉渣镜检分别对320例随机病人的尿标本检测,比较二者对尿液有形成分的检出率,同时对UF-100误认的RBC、管型的荧光相关参数和尿蛋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UF-100和尿沉渣镜检对RBC、管型、小圆上皮细胞的检出有显著性差异,对WBC、酵母菌、结晶检出无显著性差异;UF-100发生误认时,误认RBC的RBC-MFl为(18.68±2.13)ch,与真性RBC-MFl:(15.08±1.28)ch比较差别有显著性,RBC-Fl-DWSD也呈现出与RBC-MFl的一致变化.尿蛋白阳性,管型检出符合率为81.1%.结论尿沉渣成分复杂,UF-100分析只能起筛选作用,其中UF-100的荧光相关指标对RBC误认时判断有重要意义,尿蛋白检测有助于管型诊断,尿沉渣镜检可以提高检验准确性.

    作者:马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运用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测定缺血修饰白蛋白

    目的建立白蛋白结合钴试验方法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方法运用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和微孔板,参照Bar-Or钴结合试验测定IMA,在450 nm比色,结果以吸光度单位(ABSU/ml)报告;同时用500、250、125、62.5、31.3、15.6、7.8、3.9、2.0、1.0 mmol/L的氯化亚钴代替钴试剂测定白蛋白与Co2+量的关系.结果本方法批内变异:x=37 1 ABSU/ml,S=2.05,CV=5.52%(n=10);批间变异:-x=34.4 ABSU/ml,S=2.63,CV=7.64%(n=10).55例健康对照组和53例胸痛病人血清IMA分别为(43.9±7.14)ABSU/ml和(57.2±24.8)ABSU/ml(P<0.01);其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灵敏度为81%.白蛋白与Co2+量的关系试验表明系列大量游离浓度Co2+在DTT存在时,钴白蛋白复合物的颜色并不随游离Co2+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采用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建立测定IMA的方法,它方便、简单,可以大批量测定,IMA是评价心肌缺血有用的诊断工具,但白蛋白结合钴试验的显色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唐玲丽;陈新瑞;胡敏;戈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微波和奥平栓联合治疗妊娠期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妊娠期CA是妊娠期合并的HPV临床感染,在临床工作中也不少见,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及肛门等部位的红色疣状新生物.妊娠期由于母体特殊的解剖生理变化,妊娠期CA生长迅速,疣体较大,其发展与转归与普通的CA有所不同,对围生期、婴幼儿及患者远期都有危害.积极治疗妊娠期CA有重要的意义.我科自1999年7月至今采用微波和奥平栓局部应用联合治疗妊娠期CA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素娟;陈凤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湛江市区生活污水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调查

    目的了解湛江市区酒楼、居民楼和城市污水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在一年四季中,对4家酒楼、3幢居民住宅楼和4个城市污水排放口污水的水质进行有机物和微生物指标的监测和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在酒楼、居民楼和城市污水的监测项目超标率中,粪大肠菌群分别为100%、97.22%、100%,氨氮分别为6.25%、15.28%、22.92%,亚硝酸盐分别为2.08%、1.39%、0.酒楼>100 mg/L耗氧量检出率为1.04%;三类污水的>105个/ml细菌总数检出率分别为96.88%、95.83%、100%.硝酸盐均无超标.肠道致病菌均无检出.城市污水的氨氮超标率明显高于酒楼污水(P<0.01),居民楼污水和酒楼污水的亚硝酸盐超标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类污水的>105个/ml细菌总数检出率、粪大肠菌群超标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市区酒楼、居民楼和城市污水均存在粪大肠菌群的严重污染和氨氮污染,必须加强污水治理.

    作者:黄飞;唐江;陈燕;宁琳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阳泉市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为了降低尘肺病的发病率,探讨尘肺病对职工的危害,分析了解其预后和寻求防治对策.方法对阳泉市1963~2002年诊断的5 149例尘肺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阳泉市累计尘肺病发病5 149例,Ⅰ期为3 155例,Ⅱ期为1 546例,Ⅲ期为448例;尘肺种类排序前三位为煤工尘肺占54.26%,矽肺41.23%,铸工尘肺3.26%;尘肺合并结核率随期别增高而增加,Ⅰ期为19.81%,Ⅱ期为25.42%,Ⅲ期为47.10%,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矽肺与煤工尘肺的平均发病工龄分别为17.14年、24.34年,经统计学检验,二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有2 030例尘肺患者死亡,病死率为39.43%,死亡原因肺部疾患列第一,各种癌症列第二.结论尘肺病患病的期别与合并结核关系密切,矽肺的危害要大于煤工尘肺的危害,尘肺病患者由于肺部疾患引起的肺功能障碍导致死亡占死因的第一位,为了延长尘肺病人寿命,要对尘肺病人进行定期体检,增强尘肺病人的抵抗力,以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石义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自拟养血汤对乳腺癌CTF辅助化疗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评价自拟养血汤对乳腺癌CTF辅助化疗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1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6例和82例.治疗组行CTF方案化疗期间,给予养血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利血生、鲨肝醇治疗.两组均行CTF方案化疗6周期.观察化疗前、化疗后第7、21 d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以及血红蛋白含量(HB)的变化.结果化疗后,治疗组每次外周血中WBC、HB、PLT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血汤对乳腺癌CTF辅助化疗具有明显的骨髓造血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周恩相;文明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蒜及其制品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大蒜汁及大蒜制品对六种常见致病菌的杀灭效果.方法大蒜汁、大蒜油、大蒜粉、大蒜片稀释成8个不同的浓度,然后分别加入制备好的0.1 ml菌悬液,置37℃培养箱培养24 h,然后划营养琼脂平板作培养观察,计算平均杀菌率.结果通过对平均杀菌率统计显示,大蒜汁及大蒜制品对实验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或抑菌作用.结论大蒜汁及大蒜制品对伤寒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大肠杆菌的效果次之,对枯草杆菌和腊样芽胞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的大蒜汁可有效的杀灭腊样芽胞杆菌.

    作者:薛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14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含量,同时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基转移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乙肝组患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和慢性重型乙肝组血清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98,P<0.01,t=4.22,P<0.01),急性乙肝患者组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t=6.13,P<0.01),慢性轻度乙肝血清纤维结合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慢性乙肝组血清纤维结合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值近似(P>0.05).与恢复良好组比,不良组的纤维结合蛋白值明显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基转移酶升高,差异有显著性,其Fn含量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基转移酶呈负相关(r=-0.337,P<0.01).结论血清纤维结合蛋白的检测可作鉴别乙肝患者是急性乙型肝炎还是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的方法之一.

    作者:晏晓敏;邹东文;刘海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甘遂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的研究

    目的探讨甘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微循环的作用机理,为其在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3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甘遂组和对照组,观测和对比两组临床指数、生化指标和Balthazar CT评分.结果(1)血浆TXB2、6-keto-PGF1α及TXB2/6-keto-PGF1α比值:入院时两组TXB2、TXB2/6-keto-PGF1α比值无明显差别,入院后3,7,14 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6-keto-PGF1α各时间点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2)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正常时间、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甘遂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3)APACHE Ⅱ评分和Balthazar CT分级评分:入院时两组无明显差别;甘遂组入院后3,7,14 d 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入院后14 d Baltharzar CT分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甘遂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5)中转手术率、死亡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遂可能通过纠正TXA2/PGI2之间的平衡而改善胰腺微循环,这可能是其治疗SAP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张翼;吕新生;李小荣;陈道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工作场所中乙醇监测检验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索工作场所空气中乙醇的气相色谱检测法.方法用洁净100 ml注射器在工作场所常规采样,在给定的色谱条件下,24 h内分析完毕.结果工作场所中乙醇浓度在39.5~3 850 mg/m3(参照美国工作场所高容许浓度1 900 mg/m3[1])之间时,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4.3%,回归方程式Y=32857X-21.3,相关系数r=0.9990,方法检测限为2.0 mg/m3,样品放置24 h损失<10%.本法的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都能达到样品分析的要求,在此分析条件下,样品中共存的甲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不干扰测定[2.3],与共存物分离良好.结论本方法建立了一种采样方法简便,分析快速准确,完全可应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乙醇浓度测定.

    作者:喻泽林;付胜;白祖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沙门-志贺菌增菌培养基的研究

    目的采用分值计算法研制沙门、志贺菌增菌培养基和制订质量标准.方法分值计算法.结果大肠埃希菌菌落平均菌落直径为0.99 mm,S=0.17;生长率为15.7%,δρ=3.12;痢疾志贺菌菌落平均菌落直径为1.48mm,S=0.29;生长率为70.2%,δρ=8.98;鼠伤寒沙门菌菌落平均菌落直径为1.65 mm,生长率为99.2%δρ=3.41.三株指示菌菌悬液浓度用沙门-志贺增菌培养基稀释10-8~10-12,培养6 h后计数结果:大肠埃希菌10-10稀释度为1.0cfu/ml;痢疾志贺菌10-11稀释度为1.0 cfu/ml;鼠伤寒沙门菌10-11稀释度为3.0 cfu/ml.质量分值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质量分值≥29.9(其中:菌落直径分值≥10.00;菌落差分值≥14.90;生长率分值≥5.00).痢疾志贺菌质量分值≥13.05(其中:菌落直径分值≥10.00;菌落差分值≥-1.95;生长率分值≥5.00).鼠伤寒沙门菌质量分值≥11.65(其中:菌落直径分值≥10.00;菌落差分值≥-3.35;生长率分值≥5.00).结论沙门、志贺菌增菌培养基对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痢疾志贺菌达到促生长的作用;对鼠伤寒沙门菌的生长未受到不良的影响.

    作者:胡小玲;沈永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332例分娩期产妇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做好产时产妇心理保健,提高产妇分娩安全.方法对部分住院分娩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350份,收回332份,有效调查表332份.结果调查结果见表1.调查中有40%产妇充满喜悦与自信,其他产妇都较正常心理状态稍有变化.结论充分认识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做好产时心理保健,提高产妇对分娩应激的应对,对促进自然分娩、提高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彩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