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延长电镜电子枪发射灯丝使用寿命的方法

方学新;潘振球;冯家力

关键词:电子显微镜, 限流装置, 优化条件, 延长灯丝的寿命
摘要:目的电子显微镜在工作时,电子枪灯丝的寿命很短,需要频繁更换.针对这种情况,通过试验建立延长灯丝使用寿命的方法.方法在保证灯丝正常使用,而又不影响结果观察的前提下,采取安装使用灯丝电流限制装置,确保灯丝佳使用电流,保证电镜真空系统于高真空状态等措施优化灯丝的工作条件,以延长灯丝的寿命.结果采取以上方法,一只灯丝的使用寿命可以从10~12 h左右延长至100 h以上.结论不仅大大减少了维护费用,同时也减少了因灯丝过热污染而需要分解镜体的次数,很好的保证了电子显微镜的工作精度及稳定性.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6083例健康体检调查

    目的探讨高血糖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与肥胖、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6 08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血糖及身高、体重的测定,腹部超声评价有无脂肪肝,并从中筛选出空腹血糖>109 mg/dl的503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高血糖的发生率为8.3%,其中首次发现空腹血糖升高占高血糖人群62.0%.2、高血糖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5).3、高血糖人群合并肥胖占58.1%,合并脂肪肝占62.4%.结论定期体检对于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莎仁高娃;楼慧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宁波市1996~2004年结核病痰涂片质控分析

    目的探讨宁波市加强痰涂片质量保证提高发现结核病传染源.方法宁波市1996~2004年结核病人年报表按涂阳新登记对7个县(市)、区设在综合性医院,有5个县(市)、区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单位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4年痰涂片质控抽查,平均阳性符合率略低于卫生部室间质控≥98%的标准,阴性符合率符合卫生部室间质控≥96%的标准,质控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9年间发现19 768例结核病人,涂阳病人8 317例.其中综合性医院发现涂阳病人3 974例占47.8%,疾控中心发现涂阳病人4 343例占52.2%.结论加强痰涂片质量控制,是提高发现结核病传染源的保证.痰检工作需领导重视,加强措施,固定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抓痰检质控,保证检出率,达到高发现传染源的目的.

    作者:易波;杨薇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乙肝病毒前S2抗原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Pre-S2)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53例乙型肝炎患者标本用酶联法(ELISA)检测Pre-S2、乙型肝炎病毒(HBV)标记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结果HBeAg阳性组Pre-S2、HBVDNA阳性率各为95.3%、97.6%;抗-HBe阳性组Pre-S2、HBVDNA阳性率各为58.1%、31.2%;e系统阴性组Pre-S2、HBVDNA阳性率各为74.7%、45.3%.结论乙型肝炎患者Pre-S2与HBeAg、HBVDNA呈伴随关系,是HBV复制活跃和疗效观察的良好指标;抗-HBe阳性及e系统阴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2检出率偏高有待探讨.

    作者:蔡常辉;陈桂山;梁锦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医务人员HBV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的职业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78名医务人员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查.结果HBV总的感染率为28.66%,外科组的HBV感染率(35.15%)明显高于内科组(28.10%)和非临床组(10.61%),护士组的HBV感染率(35.02%)明显高于医师组(25.80%).结论由于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医务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率较低,但是从事外科工作的医务人员和护士则需实施加强疫苗接种、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等进一步保护措施.

    作者:胡春华;田贵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9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n=47)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护理干预组(n=43)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以实施社区健康教育为基础,营养干预、运动锻炼、心理护理为干预重点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干预3年后,健康教育达标率、高血压控制率和不良饮食习惯改变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作者:李丽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湛江市区生活污水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调查

    目的了解湛江市区酒楼、居民楼和城市污水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在一年四季中,对4家酒楼、3幢居民住宅楼和4个城市污水排放口污水的水质进行有机物和微生物指标的监测和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在酒楼、居民楼和城市污水的监测项目超标率中,粪大肠菌群分别为100%、97.22%、100%,氨氮分别为6.25%、15.28%、22.92%,亚硝酸盐分别为2.08%、1.39%、0.酒楼>100 mg/L耗氧量检出率为1.04%;三类污水的>105个/ml细菌总数检出率分别为96.88%、95.83%、100%.硝酸盐均无超标.肠道致病菌均无检出.城市污水的氨氮超标率明显高于酒楼污水(P<0.01),居民楼污水和酒楼污水的亚硝酸盐超标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类污水的>105个/ml细菌总数检出率、粪大肠菌群超标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市区酒楼、居民楼和城市污水均存在粪大肠菌群的严重污染和氨氮污染,必须加强污水治理.

    作者:黄飞;唐江;陈燕;宁琳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一起学校结核病暴发流行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结核病暴发流行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方法对肺结核病暴发流行班的所有学生及与该班学生密切接触的教职员工、家庭成员等,采用X线胸部摄片、PPD试验检查,对X线胸部摄片检查异常者给予痰涂片检查,查抗酸杆菌.结果调查班共有学生53人,PPD阳性反应者52人,阳性率为98.1%,其中强阳性反应29人,强阳性反应率为54.7%.2005年3月7日~6月8日共查出肺结核病人9人,患病率高达16 981/10万.结论这是一起1个学生患病后隐瞒病情引起的班内学生传播所致的结核病暴发流行.因此,加强学校在校学生的结核病防治十分重要和必要.

    作者:罗宽洋;廖少江;王晓峰;李慧怀;蒋丽娜;桂斌;张海英;李佳;程道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复方决明子胶囊亚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了解复方决明子胶囊的毒性.方法根据30 d喂养试验方法将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及低、中、高3个剂量组.连续喂养30 d后,摘眼球采血作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测定,取出肝、肾、脾、睾丸称重,并对肝、肾、脾、胃肠、睾丸、卵巢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各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及其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总蛋白、白蛋白测定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大鼠的脏体比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服用复方决明子胶囊30 d,对机体未见不良影响.

    作者:黄宗锈;陈冠敏;洪志强;刘拓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阳泉市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为了降低尘肺病的发病率,探讨尘肺病对职工的危害,分析了解其预后和寻求防治对策.方法对阳泉市1963~2002年诊断的5 149例尘肺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阳泉市累计尘肺病发病5 149例,Ⅰ期为3 155例,Ⅱ期为1 546例,Ⅲ期为448例;尘肺种类排序前三位为煤工尘肺占54.26%,矽肺41.23%,铸工尘肺3.26%;尘肺合并结核率随期别增高而增加,Ⅰ期为19.81%,Ⅱ期为25.42%,Ⅲ期为47.10%,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矽肺与煤工尘肺的平均发病工龄分别为17.14年、24.34年,经统计学检验,二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有2 030例尘肺患者死亡,病死率为39.43%,死亡原因肺部疾患列第一,各种癌症列第二.结论尘肺病患病的期别与合并结核关系密切,矽肺的危害要大于煤工尘肺的危害,尘肺病患者由于肺部疾患引起的肺功能障碍导致死亡占死因的第一位,为了延长尘肺病人寿命,要对尘肺病人进行定期体检,增强尘肺病人的抵抗力,以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石义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株洲某高校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高校人群乙型肝炎(乙肝)血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按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后勤人员、机关人员进行分层抽样调查.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sAg、抗-HBs、抗HBc.结果检测2 119人,HBsAg阳性率10.19%;抗HBs阳性率62.38%.不同部门人群的HBs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抗-HB阳性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抗-HBs阳性率接种前后亦然(P<0.01).结论高校人群的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检出率因群体不同而不同;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对降低人群HBsAg阳性率影响不大,而对提高疫苗人群的抗-HB阳性率有非常明显作用.

    作者:彭扬凤;王泽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14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含量,同时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基转移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乙肝组患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和慢性重型乙肝组血清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98,P<0.01,t=4.22,P<0.01),急性乙肝患者组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t=6.13,P<0.01),慢性轻度乙肝血清纤维结合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慢性乙肝组血清纤维结合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值近似(P>0.05).与恢复良好组比,不良组的纤维结合蛋白值明显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基转移酶升高,差异有显著性,其Fn含量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基转移酶呈负相关(r=-0.337,P<0.01).结论血清纤维结合蛋白的检测可作鉴别乙肝患者是急性乙型肝炎还是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的方法之一.

    作者:晏晓敏;邹东文;刘海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家犬、猫携带狂犬病毒情况调查

    本文湖南省武冈市和洞口县进行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捕捉家犬和家猫,检测宿主动物的感染率与带病毒率.检查结果显示,犬的阳性检出率为3.2%.

    作者:肖奇友;罗述斌;钟群;黄祥迪;宋海晖;许柏青;刘先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深圳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和疫苗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制定麻疹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12月龄和4岁儿童进行免疫成功率监测,对刚出生婴儿于0、3、6月龄时进行母传抗体水平监测;对1~40岁人群,分5个年龄组进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初免组(8~12月龄婴儿)和加强组(4岁儿童)免疫成功率分别为88.81%和100%;0、3、6月龄婴幼儿母传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3.08%、42.31%和3.85%,GMT分别为1:1543、1:907、1:800;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分别为86.10%、64.44%和1:975.结论为有效控制麻疹流行,建议提高麻疹免疫接种覆盖率和接种质量,加快成人免疫步伐,减少免疫空白人群.

    作者:卢紫燕;刘跃红;单芙香;谭洁;罗青山;曾华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清浓度对高原体外肝细胞培养的影响

    目的了解在高原环境条件下血清对培养肝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确定进行体外肝细胞培养的适宜血清浓度.方法采用已适应本地环境的成年家兔肝细胞进行体外单层培养,在常规RPMI1640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新生牛血清(0%、2%、10%及20%),观察培养细胞形态、数量及培养上清中自蛋白和尿素水平变化.结果无血清组始终未见明显细胞贴壁及增殖,其他组细胞均于接种4 h开始贴壁,8 h开始增殖,10%血清组和20%血清组细胞均于6 d生长满瓶,并形成均匀的单层,而2%血清组细胞则于8 d生长满瓶;2%血清组的细胞数量峰值明显低于10%血清组和20%血清组;除无血清组外,培养上清中白蛋白和尿素水平均呈现显著升高,其中10%血清组和20%血清组的白蛋白及尿素峰值水平明显高于2%血清组.结论在高原环境条件下,体外培养肝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其生物学功能维持明显依赖于常规基础培养基中添加的血清浓度;对于普通肝细胞培养实验而言,10%血清浓度较为适宜.

    作者:张明森;李素芝;黄文超;杨光;江玉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巨细胞病毒主要立即早期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在人群中广泛存在,是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主要的感染性因素和免疫低下病人的重要病原,其先表达的主要立即早期蛋白(major immediate-early proteins,MIEPs)在HCM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MIEPs在病毒增殖,调控宿主细胞基因表达、细胞周期和凋亡以及诱导免疫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建华;陈利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有高发病率和潜在死亡率的常见疾病,根据国外新资料提示4%的男性及2%的女性成年人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而在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中OSAS的发病率更高,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此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作者:喻坚;陈丹;苏晶;付柳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乌体林斯辅助治疗老年复治性肺结核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乌体林斯注射液作为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老年复治性肺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肺结核复治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两组均予联合治疗,试验组加用乌体林斯:比较两组空洞率、X线病灶吸收率、痰菌阴转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痰菌阴转率为96.7%、X线病灶吸收好转率为93.3%、空洞闭合率为86.3%,对照组分别为73.3%、66.7%和65.0%;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两组结果相近(P>0.05).结论乌体林斯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复治老年肺结核病的疗效,使用安全.

    作者:彭李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急性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监测

    目的探讨急性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对门诊急性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81株病原菌中L型细菌占l2.71%,革兰阴性杆菌占68.5%,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52.49%.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0%.所有菌株(除L型细菌外)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0.16%、35.43%、31.49%.结论急性泌尿系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各类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提示临床医生应根据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郭婧婧;郑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支气管肺隔离症的螺旋CT诊断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隔离症的螺旋CT征象,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和血管重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且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均做了CT平扫与增强,13例做了血管重建.结果 1)21例肺隔离症中有16例为肺叶内型,5例为肺叶外型.14例位于左肺下叶,7例位于右肺下叶.2)CT示软组织密度肿块或结节12例,囊肿样病变9例,病灶周围肺气肿.3)增强CT显示了15例供血动脉,显示率71.4%(15/21);而血管重建的显示率为92.3%(12/13).隔离肺无强化(15例)或边缘轻微强化(6例).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和血管重建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病变特征和异常供血动脉,有利于确诊此病和制订手术治疗方案.

    作者:童成命;彭光春;王桂华;李文政;雷光武;刘凡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角色表演在口腔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角色表演教学方法具有趣味性、综合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既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又使教师发现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值得在临床见习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良建;郭新程;何放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