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梁清华;王安宇;包太成;罗徐;蔡颖
2006年4月11日-5月2日,湘乡市某镇小学暴发了一起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证实系一起风疹暴发流行.经过市县两级疾控人员的共同努力,疫情得到了控制,现将疫情暴发和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文中兰;王继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分析1998-2005年深圳松岗街道在校学生健康检查资料,了解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每年的健康检查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种析.结果 营养不良、贫血有逐年降低与肥胖患病率增高的趋势,视力不良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营养不良、肥胖、视力不良、龋齿、沙眼等患病率女生高于男生.而贫血患病率与蛔虫感染率男生高于女生.性别差异除贫血患病率无显著性外,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贫血患病率在各年级间差异无显著性.营养不良、肥胖、视力不良、龋齿、沙眼患病率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而贫血患病率、蛔虫感染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本辖区学生常见病某些指标虽然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的终期目标,但某些指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抑制这种势头,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是我们公共卫生工作者应该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
作者:唐国成;诸笔科;朱志良;朱元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农村社区居民掌握艾滋病有关知识、政策的现状,探讨农村社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石家庄鹿泉市农村的常住居民50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①调查人群大多为女性,男性143例、女性332例,男女比例为0.43:1.②村民对打喷嚏、咳嗽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低,分别占29.26%、44.21%,对HIV感染者存在着恐惧心理,大部分采取见面打招呼,占71.79%.1.68%的农民存在着到娱乐场所消费的危险行为.③90%以上的村民关注艾滋病,他们喜欢获得艾滋病的信息渠道是电视、宣传橱窗及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结论 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失时机地在农村开展针对性的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是目前控制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晶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解吉首市公共场所卫生质量状况.方法 选择餐饮业、旅店业、娱乐业为监测对象,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采样、检测和结果评判.结果 三年来共监测样品4 041份,合格3 712份,合格率为91.86%,各年度之间监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χ2=1628.93,P<0.01),三个行业之间监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χ2=3.64,P>0.05).结论 随着卫生监督和监测力度的加大,公共场所卫生质量在不断提高.
作者:黄生权;梅华;吴周建;覃章世;彭顺佳;龙春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珠海市伤害病人急诊治疗的现况、伤害发生的特点与规律,弄清其主要类型及伤害谱的构成,为该市伤害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凡因有意或者无意导致身体受创伤且首次就诊于所监测医院急诊室的伤害患者均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接诊医护人员亲自询问调查对象,统一填写调查表格.结果 共收到10 723名受伤害者的情况,男女性别比为2.57:1.意外伤害占伤害总人数的78.8%,其中钝器伤占到25.9%,在所有伤害类型中居首位.伤害的发生以15~44岁年龄段高,1~44岁伤害的发生占伤害总数的89.0%.工人、学生所占比例较高.公路或街道、工作场所为伤害的好发地点.时间多集中在中午和傍晚.结论 珠海市人群伤害发生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钝器伤更为突出.发生人群年轻化,尤其是工人和学生.
作者:梁小冬;朱克京;陈琦;吴少芳;周小萍;丁建刚;刘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及佳检测方法.方法 三种方法随机选择了三组病人,按双椎动脉转颈组(Ⅰ组),双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转颈组(Ⅱ组)及BA转颈组(Ⅲ组),分别对颈椎病伴VBI患者进行TCD转颈试验.结果 Ⅰ组转颈后阳性率由常规检查的74.07%(40/54)提高到90.74%(49/54),提高了16.67%(9/54);Ⅱ组转颈后阳性率由常规检查的73.21%(41/56)提高到91.07%(51/56),提高了17.85%(10/56);Ⅲ组转颈试验后阳性率为62.50%(35/56).结论 TCD转颈试验对颈椎病等引起的VBI患者能提高检出率,优选方法以VA转颈组结果较理想,其优点是时间短、费用低、检出率高.
作者:王明珍;周静;张小丽;陈怡;刘玉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IVF-ET治疗中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中心2005年1月-2006年4月IVF-ET治疗中行选择性单胚胎移植15例患者15个治疗周期的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5个选择性单胚胎移植周期中获得临床妊娠7例,2例足月分娩,5例继续妊娠.结论 选择性单胚胎移植是IVF-ET治疗周期中值得选择的技术手段.
作者:阳翎;高士友;邓朝晖;唐慧珍;陈辉莲;李燕;汤倩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 对中毒人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对现场进行了卫生学调查,采集可疑食品,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 从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和卤猪脚储存容器中分离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 加强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促其完善卫生条件,同时倡导市民养成吃热食不吃凉菜的习惯,方可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尚功;李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荣宝施药后1~210 d的杀螺效果.方法 用荣宝粉剂喷洒和喷粉法杀灭现场的钉螺,观察施药后1、3、7、15、38、150、180 d和210 d的钉螺死亡率.结果 荣宝喷粉组30 g/m2和50 g/m2灭螺后1~210 d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均高于荣宝喷洒组和氯硝柳胺(除施药后3 d氯硝柳胺组钉螺校正死亡率86.3%)对照组.荣宝(30 g/m2).喷洒组3 d和7 d钉螺死亡率低于氯硝柳胺对照组(χ2=49.18,P<0.001);但施药后15~210 d的活螺密度下降率(82.93%~93.00%)均高于氯硝柳胺对照组.结论 荣宝近期和远期的灭螺效果较好.
作者:吕功良;魏望远;李广平;夏蒙;阳桂芬;赵正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解长沙市德国小蠊自1985年来,20年后的抗性情况.方法 点滴法.结果 5种杀虫剂2005年LD50与1985年LD50的比值分别为杀灭菊酯35.65、氯氰菊酯13.74、敌敌畏11.16、溴氰菊酯9.71.结论 长沙市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相比于1985年,增长10~35倍.
作者:李平非;彭莱;田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3年3月-2006年3月本院门诊治疗的143例肺结核病人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平均天数为57d,大多数为轻度肝细胞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有乙型肝炎病史的肺结核病人,并短期密切检测肝功能.
作者:伍小英;张晋昕;梁冰;李雁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型亚型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 PCR)扩增乙型肝炎病毒preC/C基因区DNA片段,用末端标记方法对PCR产物标记并直接测序,测序结果和GeneBank中登录的标准序列相比较.结果 35例B基因型乙肝病毒感染者均为Ba亚型,未发现Bj亚型.结论 江苏常州地区的B基因型乙肝病毒均为Ba亚型.
作者:王永忠;吴国祥;陈敏;濮翔科;杭双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O139型霍乱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原因.方法 对腹泻、呕吐、发热等具有临床症状的病人及参与聚餐和收吃剩菜的人员进行个案调查、肛管采样和疫区环境卫生学调查.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方法对现场调查资料和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共发生霍乱病人20例,罹患率为2.61%,带菌者9例,带菌率为1.17%,无死亡病例.三起霍乱暴发疫情的流行原因均为酒宴聚餐,可疑食物为从外地进购的冷藏甲鱼.经调查三起霍乱暴发疫情均为单独引起,无相互之间传播的证据,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 预防控制霍乱的发生与流行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①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特别注意监测从外地进购的冷藏食品及海水产品;②加强霍乱疫源内、外环境监测和疫源地消毒;③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④做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及在霍乱流行期和疫区限制酒宴聚餐规模和数量.
作者:王鹏飞;仇武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在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调控防御机制中,白细胞介素-2(IL-2)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了解肝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受体(IL-2R)水平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并治疗,以及了解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免疫学的发展,IL-2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
作者:吕锦环;李登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HIV(+)/AIDS病人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CD4+T淋巴细胞数降低,常合并各种感染,尤以合并TB感染为常见,本文对HIV(+)/AIDS病人合并TB感染的现状、相互影响机制、合并感染的方式和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诊断、预防、预防性化疗、治疗原则以及抗病毒治疗药物和抗结核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综述,大量的研究证明,HIV(+)/AIDS病人合并TB感染,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加快疾病的进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双重感染,可极大的改善患者的生存条件和延长寿命,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和结核病的快速流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姜炜;吴学文;陈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模式CBS(Case Based Study)在<预防医学>网络环境中应用的作用.方法 以<预防医学>内容为依据,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拟定出<预防医学>案例和问题,学生利用杂志、网络资源自学、小组协作式学习对病例进行分析,完成相关问题,通过小组汇报学习成果、问卷调查考核教学效果.结果 案例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网络环境中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深刻掌握预防医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摄取和分析所需知识的能力.调查显示,88%以上的学生对本模式的教学效果满意.结论 基于网络环境利用的<预防医学>案例教学模式对提高预防医学的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周志衡;雷毅雄;杨巧媛;王家骥;陈永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与微量白蛋白尿(mUAE)的关系,以及胰岛素抵抗(IR)、血脂异常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74例无伴肾损害老年2型糖尿病(NIDDM)患者和163例老年DN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24 h微量白蛋白尿(mUAE)、血清脂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N组与NIDDM组相比,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升高,ISI明显降低.并且CHO、TG与mUAE呈正相关,ISI与mUAE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O、TG、IR与DN发生和DN的进展显著关联.结论 IR、血脂异常是老年DN发病及病程进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宙;郝文科;钱芸娟;姚坚坚;余枫;林瑞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杀微生物剂的应用是预防艾滋病毒性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阐明了艾滋病毒的性传播机制和杀微生物剂的作用机理,进一步综述了杀微生物剂的类型及其发展前景.
作者:姜海鸥;李亚兰;黄雪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了解目前市场上几种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接种对象的适应性.方法 选择狂犬病暴露后就诊对象351人,随机接种四种不同的狂犬疫苗,然后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接种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一般反应发生率为26.78%,其中局部反应发生率为26.78%,全身反应发生率为18.09%,接种反应无年龄、性别差异,但多发生在接种第3、4针.结论 狂犬病暴露后均应尽快注射狂犬疫苗,同时可以采取措施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史建伟;彭芝英;汤卫平;吕春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和分析衡阳市量化分级不同级别餐饮单位餐(饮)具卫生状况,为餐饮具卫生监督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年全市直管餐饮单位81家,抽取1 232份样品,按<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检验并评价.结果 衡阳市81家餐饮单位,抽取1 232份样品,餐(饮)具消毒合格率为73.45%.餐(饮)具消毒合格率与餐饮单位的量化分级的级别有关,A、B级合格率明显高于C级(P<0.01).蒸汽消毒合格率(95.04%)高于化学药物消毒(74.10%)及电子消毒柜消毒(64.11%)(P<0.01).结论 要加强餐饮业的卫生管理,完善消毒等卫生设施,继续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以改善餐饮具卫生状况.
作者:左武元;何文华;罗小成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