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新;张林;陈远林;杨一芬
性病门诊HIV检测意义重大,其检测阳性率逐年增高,而检测率高低受性病患者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影响,与接诊医生的相应指导有关.
作者:丁胜非;王郭清;江洋;刘达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2 896例健康体查的中年教师心电图的分析,评估心血管疾病在中年知识分子中的患病率和发病趋势.方法2 896例中年教师心电图作为观察组,2 336例普通人群心电图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教师组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及各种心率及心律的异常,对照组主要表现为左室面电压增高.结论中年教师心血管疾病发病趋势增高.
作者:李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莲都区近50年法定传染病谱的变化,为今后制定有效的传染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1951~2000年的各年发病率、各种传染病构成比,列出前六位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莲都区1951~2000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1951~1960年年均发病率1 682.06/10万,1961~1970年2 003.11/10万,1971~1980年的1 272.31/10万,1981~1990年973.35/10万,1991~2000年441.80/10万.1951~1955年4年疟疾、痢疾、麻疹居前三位,1956~1973年18年麻疹、百日咳、痢疾居前三位,1974~1990年17种痢疾、肝炎、肠炎居前三位,1991~2000年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居前三位.结论莲都区1951~2000年传染病疾病谱变化:20世纪50年代前期以虫媒传染病为主,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7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一直以肠道传染病为主,90年代至2000年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性病成为三大主导传染病.
作者:叶根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乌体林斯联合阿昔洛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GH)的疗效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90例复发性GH患者随机分为乌体林斯组(54例)与对照组(36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免疫功能,并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乌体林斯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CD3、CD4及CD4/CD8比值升高,CD8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随访到3个月时乌体林斯组复发8例(14.8%),对照组复发13例(36.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到6个月时乌体林斯组复发12例(22.2%),对照组复发28例(77.7%),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乌体林斯对复发性GH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并能降低GH的复发率.
作者:粟振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测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与补体C3、C4含量的变化,探讨SARS病毒感染和机体体液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42例SARS患者血清中IgA、IgG、IgM与补体C3、C4含量.结果SARS患者血清中IgA、IgG及C3较正常对照组及无感染组均明显降低,其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恢复期IgA、IgM、C3含量增高,其他指标降低,IgA指标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感染SARS病毒后机体免疫力低下,SARS发病后可能导致体液免疫抑制;两者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病毒感染如何抑制免疫功能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凤平;单万水;谷任峰;林东红;单金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社会经济状况对病人的发现和治愈的影响,为制订宁海县结核病控制目标提供依据.方法调查自2002~2003年登记175例初治涂阳病人的家庭基本情况,发病就诊,接受健康教育,家庭经济及疾病经济负担的调查分析.结果农村病人占80%,未接受任何形式结核病防治卫生知识宣传的占21.7%.患病家庭年均收入仅为当地居民的71.69%,人均疾病经济负担2 736.13元.结论加强农村卫生知识宣传和归口转诊工作是发现结核病人的关键,降低结核病人的医疗费用是提高治愈率,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志刚;刘世科;杨薇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引进循证医学的概念和方法,促进环境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方法介绍循证医学的基本要素和实践过程.结果提出建立适合本学科发展的循证医学思维模式的理论根据和实施方法的设想.结论探讨了用循证医学的观点指导环境医学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建立循证环境医学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然方向.
作者:杨新文;周桂凤;胡小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居民户盐碘监测,评估固原市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高危地区,为完善可持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固原市辖3个县(区)12个乡(镇)24个行政村240户居民盐样进行盐碘定量测定,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固原市非碘盐率23.89%,碘盐覆盖率76.11%,碘盐合格率94.74%,合格碘盐食用率72.01%,盐碘含量中位数26.2 mg/kg;3县(区)碘盐覆盖率与合格碘盐食用率均低于90%;几种食盐中粉碎原盐非碘盐率高达66.67%.结论固原市非碘盐率>20%,表明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碘缺乏病综合防治措施未落实.
作者:刘万福;宋惠玲;高俊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孕妇发生先兆流产时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癌胚抗原(CA125)的变化规律为预测孕早期流产及预防性治疗流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2年5月~2004年11月就诊的孕4~12周,年龄23~35岁先兆流产的孕妇39例,自开始出现阴道流血就诊时起即抽血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β-HCG及CA125值,每周一次,找出规律.结果绝大多数的先兆流产发生在孕4~8周;出现先兆流产症状时血清β-HCG值第4~7周与正常早孕组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5),7周以后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P<0.05).流产组CA125值在4~9周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9周以后迅速上升,高可达259.40 U/ml,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β-HCG可以预测流产,对早孕者特别是习惯性流产患者可自孕7周开始动态监测血清β-HCG值,当发现此值低于正常即给予预防性治疗,可望改善预后;习惯性流产患者应于孕4周起即给予预防性保胎治疗;CA125值与先兆流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米春梅;周昌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探讨梅毒感染状况及因素,为提高血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TRUST法初筛,TP-ELISA法复筛,阳性者TPHA法作确证. 结果检测79 446例,确认者109例,平均阳性率1.37‰,感染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结论根据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从而控制梅毒发病率.
作者:梁桂华;田泽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我们回顾总结了2年来使用神经内窥镜治疗严重脑室内出血的经验,从而来验证其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15名自发性脑室内出血(原发性和继发性)患者都使用了神经内窥镜治疗.手术前后进行CT扫描,分别用Graeb评分和VCR率进行比较,并在术后第6个月进行Glasgow结果评分.结果所有患者的脑室内积血都被有效清除,Graeb评分在术后减少67%,而VCR率则下降27%.尽管在脑血管畸形存在的情况下这个手术也是安全的.在所有患者中术后都没有发生继发性颅内出血或者脑水肿,6个月后的死亡率是26.7%.66%的患者表现了良好的结果.结论在这一组严重脑室内出血病人中,神经内窥镜治疗不仅有效减少了脑室内积血的数量,降低了脑室的扩张,还显示了很好的安全性,与其他传统治疗相比,在疗效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童仲驰;李志锋;张飞翔;龚岳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掌握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的控制疫情.现将邹平县1996年以来的62例布病病人的临床特点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如下.
作者:王在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观察,总结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特点,进一步降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526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特点.结果526例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中,以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者为多,且合并2种以上心血管并发症者为多,晚期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难以纠正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的宣传教育,重视其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及早防治高血压及高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对进一步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爱荣;刘荣奎;王玉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全身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48例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4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气管内插管.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术中麻醉维持:静滴咪唑安定3 mg,持续吸入0.6%异氟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瑞组以瑞芬太尼0.10~0.20 μg/(kg.min),异丙酚20~80 μg/(kg.min)泵入;芬组以芬太尼0.05~0.10μg/(kg.min),异丙酚20~80μg/(kg.min)泵入.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恢复情况,及24 h内不良反应.结果①瑞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芬组平稳,术毕收缩压较术前明显升高;②瑞组术中异丙酚用量较芬组少,术后呼之睁眼及拔管时间较芬组短;③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均无术中知晓.结论在老年患者麻醉维持中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优越、安全和经济.
作者:廖琴;陈道瑾;王明安;欧阳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苯和二硫化碳对雌性小鼠体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静式吸入法分别用苯和二硫化碳染毒NIH成年雌性小鼠15 d(2 h/d),分析受试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结果苯染毒低、中、高剂量组浓度分别为706、1 922、4 864 mg/m3,三剂量组的微核细胞率依次为7.2‰、7.3‰、8.3‰,与阴性对照组(2.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硫化碳染毒低、中、高剂量组浓度分别为199、651、1 209 mg/m3,三剂量组的微核细胞率依次为3.0‰、4.2‰、5.1‰,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苯和二硫化碳均能诱导雌性小鼠体细胞微核增加.
作者:曾庆民;郑履康;邓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珠海市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提供干预措施.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调查表>,对1 022名4~5岁儿童进行研究.结果4~5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8.79%,男、女儿童检出率分别为22.29%、15.09%,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差、父亲经常责备打骂孩子、儿童经常患病是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4~5岁儿童行为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与父母教育的关系为密切.
作者:张红忠;梅文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调查精液与念珠菌阴道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自制问卷调查表,分别在城市和乡村25~50岁已婚妇女中,对一贯运用避孕套避孕法及一贯采取药物或节育器避孕方法的两组人群,她们的念珠菌阴道炎感染率进行调查和比较. 结果已婚妇女中,运用避孕套避孕的妇女念珠菌阴道炎的感染率明显高于药物和节育器避孕的妇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发现,乡村妇女念珠菌阴道炎的感染率高于城市妇女(P<0.02).结论已婚妇女念珠菌阴道炎的发生与她们接触精液的程度可能存在相关性,精液对念珠菌阴道炎的发生可能有预防作用.
作者:彭艾莉;张志军;黄民江;黄雪梅;邓开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和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1 017例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培养检测.结果1 017例受检患者的支原体培养,阳性为503例(49.5%).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为327例(32.2%),人型支原体(Mh)阳性为31例(3.0%),UU+Mh阳性145例(14.2%),支原体对药物敏感的分别是交沙霉素(93.8%)、强力霉素(88.9%)、克拉霉素(71.8%);中介度高的是司帕沙星(44.9%),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的中介度分别为25.5%及20.3%;耐药高的是壮观霉素(95.8%),其次为可乐必妥(57.8%)和红霉素(51.7%).结论诊治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应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依据诊断,选择敏感的药物治疗.
作者:蔡瑞云;李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动物从业人员以及其它健康人群感染SARS-CoV的血清学研究,揭示人群中SARS-CoV抗体水平,探讨动物作为传染源的传播途径.方法随机选取无SARS临床症状的健康动物从业人员以及其它健康人员等545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个案调查,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血清,用ELISA法检测SARS-CoV抗体.结果共检测各种人群血样545份,其中动物从业人员血样269份,SARS-CoV抗体阳性率为8.18%;健康人群血样276份,阳性率为1.09%,动物从业人员SARS-CoV抗体阳性率和非从业人员SARS-CoV抗体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动物从业人员SARS-Co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从业人员,支持SARS-CoV源于野生动物的假设.
作者:张丽荣;阮峰;张彩虹;谭爱军;林波;黄利群;胡尔萍;段彩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宽厚知识底蕴、创新愿望和创新思维.实验设备是培养专业技能的重要场地.宽厚知识底蕴、创新愿望和创新思维是产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专业技能是产生创新能力的土壤.在今后工作中,二者是融合和延伸,即是创新能力的浮现.
作者:李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