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梅;丁玉琴;马凤巧
目的观察组胺球蛋白在哮喘性支气管炎的预防、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年来在本门诊治疗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205例分成用药组(123例)和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时间、再次发病间隔时间及一年内发病的次数.结果用药组治疗、预防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胺球蛋白能缩短哮喘性支气管炎的疗程、减少发病率.
作者:陈颖香;郑卡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颈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及了解支原体耐药情况.方法应用金标法及支原体培养+药敏分析,对1636例宫颈拭子进行CT、UU和MH三种病原体检测.结果(1)三种病原体总检出率为49.08%(803/1636).其中单种病原体检出率为39.06%(639/1636),混合感染率为10.02%(164/1636);衣原体检出率为11.61%(190/1636);支原体检出率为37.47%(613/1636).(2)衣、支原体感染以21~40岁为主,占阳性患者的79.58%.(3)对支原体耐药率高的是壮观霉素(耐药率>90%),其中人型支原体及解脲+人型混合感染者对壮观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等耐药率均>80%;对交沙霉素敏感,其次是强力霉素.结论(1)UU、CT、MH是宫颈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感染率依次为UU>CT>MH.(2)支原体的耐药菌株较常见,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作者:吴翠云;薛敏;肖松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通过对室内装饰空气质量监测,甲醛、苯含量浓度较高,超标率分别达到90.0%、81.7%,作业工人现场作业条件及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对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急性刺激症状,流泪、打喷嚏、咳嗽、头痛、头晕、恶心等和白细胞减少,女性月经周期改变.
作者:任蕴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对预防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可行性,为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区干预研究方法在戒毒所和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变化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率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高;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率比干预前低;干预前后吸毒人群的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吸毒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改变HIV感染者的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传播.
作者:李文杰;林鹏;范子凡;王晔;付笑冰;麦荣建;李诺鸣;谢才华;刘昌锦;柯兴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文对公明社区1997~2004年间183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围产儿死亡率18.55‰.围产儿死亡率与母亲分娩的年龄、健康状态、户籍、母亲孕周、分娩方式及有无产前保健有关;也与围产儿的分娩孕周、出生时体重和胎数有关.在死因中以胎盘因素、畸型及早产居前三位.提示加强流动人口的围产期保健及时正确处理产科异常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刘卫华;赵淑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护理管理也必须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为了提高临床护理教育质量,作者列出过去临床护理教育的状况、分析问题,树立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摸索对策,尝试在临床护理教育中应用人性化管理,实践人性化管理这种佳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谈燕飞;刘一芳;王跃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某县农村中小学校保健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有效地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问卷调查中小学保健教师,内容包括业务学习情况和业务能力两方面,并对业务问题回答结果评分.结果共调查了20所农村中小学校的20名保健教师,其中男7名,女13名.专职保健教师仅1人,其余均为兼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仅占15%(3/20).业务知识评分高为90分,低仅为40分,有7人在60分以下,平均成绩为(61.00±12.10)分,性别、学历和中小学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县农村中、小学保健教师的业务能力不高.应加大培训力度,尤其是要定向为经济落后地区培养学校卫生保健专业人才.
作者:胡昌军;吴主经;姚芳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改变,主要原因是围产期窒息.本文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与血镁的关系.方法全部病例分为轻、中、重三组,同正常对照组均于生后第1d、第7d抽取股静脉血,检测血清镁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第1d和第7d血清镁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中度组、重度组均显著低于轻度组(P均<0.01),重度组显著低于中度组(P<0.01).治愈组、好转组、预后不良及死亡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好转组、预后不良及死亡组显著低于治愈组(P均<0.01),对比第7d与第1d血清镁水平,对照组及轻度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d略有升高(P均>0.05),差异无显著性,而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d显著下降(P均<0.01).治愈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d略有下降(P>0.05),差异无显著性,好转组、预后不良及死亡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d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损伤程度与血镁成负相关.
作者:刘美荣;黄柏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鲁北地区绦虫病与囊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现场访问、粪便检查及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对鲁北4市的5县区15个乡镇43个行政村的31124人进行了调查.结果人群带绦虫病患病率3.2/万,囊虫病患病率5.1/万,有较明显的职业分布特征.人群血清猪囊尾蚴特异性IgG4抗体阳性率1.38%,商品猪血清囊尾蚴抗体阳性率0.38%.结论初步搞清了山东省重点疫区带绦虫病与囊虫病的流行现状,并对该病的各流行环节做了分析,为该病的预防提供了参考信息.
作者:缪峰;刘新;傅兆义;万功群;傅斌;赵长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文就如何搞好护理专业心电图教学谈了四个方面的体会,即加强护生入门教育,明确学习目的,是搞好学习的前提;强化护理专业教学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加强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加强教学效果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始动力.
作者:黄民江;李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改善妊娠期糖尿病(GDM)并发胎儿生长受限(FGR)的母婴预后.方法选择1997年1月~2004年6月在我院系统产前检查并分娩、符合GDM和FGR诊断标准的孕妇23例为FGR组,同期符合GDM诊断标准而新生儿出生体重正常的孕妇3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GDM的发病孕周、脐血流S/D比值、孕期血糖控制情况、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FGR组:1.确诊为GDM的孕周早于对照组、胎盘病理检查异常和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2.出现脐血流S/D比值升高早于对照组(P<0.01),孕期血糖控制欠佳、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少、胎儿窘迫和早产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3.新生儿窒息、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和脱水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1);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重视GD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严格控制血糖、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合并症的发生是改善GDM并发FGR的母婴预后的关键措施.
作者:文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感性地、深入地理解<医学免疫学>授课内容.方法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使复杂的教学内容具体化、简单化.结果改善课堂氛围,减小了学生学习难度,增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中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结论和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齐静姣;张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补充含有蛋白质、微量营养素的辅助食品对婴幼儿血红蛋白和贫血的影响.方法从岳阳楼区5个乡选取4~12个月的婴幼儿分成两组,其中配方1组补充了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两组儿童均观察到2岁为止.补充期间,每隔6个月对儿童进行一次大剂量维生素A补充,并进行血红蛋白测量.结果基线调查时,两组儿童的血红蛋白及贫血率没有显著性差别.补充了12个月后,配方1组儿童血红蛋白的增强使高于配方2组(P<0.0005),儿童贫血率明显下降,两配方组之间贫血率有显著差别;所有儿童至满2岁时,配方1组的血红蛋白增加值大于配方2组,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06).结论补充微量营养素和大剂量的维生素A可以增强婴幼儿的血红蛋白值,降低其贫血率.
作者:蔡亚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株洲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为控制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对城区吸毒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同时抽血检测HIV抗体.结果注射吸毒HIV阳性率为2.89%,口吸吸毒者未发现阳性,HIV阳性11人均为男性并都有多个性伴侣且不常使用安全套.结论吸毒人群HIV感染与吸毒方式、性行为特征有关.
作者:资佐;李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为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做好疫情监测与预测工作.方法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在江苏省连续多年开展流脑血清流行病学、健康人群带菌率和病原学监测.结果正常人群的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为91.3%、GMRT为10.45,带菌率为1.32%,并在扬州和盐城首次发现了新的C群流脑病人.结论由于新发传染病具有无法预测和易暴发等特点,因此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马福宝;毕诚;陶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由于血吸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没有一个能完全阻断,故防治血吸虫病应合理运用现有防治技术措施,加以合理组合,使之取得佳防治效果,佳社会和经济效益.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要加强疫情监测,以巩固效果.要加强应用科研,以加快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步伐.同时在业务管理上,要纳入法制轨道,建立血防工作任务责任制.政府有关部门对血防工作的责任也应纳入法制轨道,用法律条文规定其应尽的职责.
作者:吴昭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为我国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也是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为贯彻落实<2001-201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目标,提高桂阳县妇女生殖健康水平,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方法2002年应用巴氏染色法筛查2231例妇女,其中,巴氏染色阳性20人,经活检送病理学检查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1例,宫颈癌1例,2003年巴氏染色2309人,在细胞学检查同时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发现异常42例,镜下定位活检送病理诊断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例,宫颈癌3例,其中巴氏染色阴性23例,检出CINⅠ级3例,CIN级Ⅱ级1例,宫颈癌2例;巴氏染色阳性19例,检出CINⅠ级1例,CIN级Ⅲ级1例,宫颈癌1例.结果单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诊断其早期诊断率仅为4.48/万,而结合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癌早期诊断率为12.99/万,明显高于单纯的细胞学检查.结论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弥补了细胞学检查的不足,为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前列腺炎病原学情况,为临床诊治前列腺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512份前列腺炎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念珠菌培养及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1512例前列腺液标本检出病原微生物1398例,检出率92.46%,其中细菌741株(49.01%)、解脲支原体327例(21.63%)、人型支原体134例(8.86%)、沙眼衣原体70例(4.63%)、念珠菌126例(8.34%),混合感染率为22.09%.结论前列腺炎的病原体主要为细菌、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念珠菌,对临床诊治前列腺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树平;孟双艳;刘永红;李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探讨多种生物标志(biomarker)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诊断、药物干预和判断预后等方面的意义.通过对各种生物标志的作用、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的阐释,认为对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蛋白酶及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生物标志深入的研究,将会为RA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作者:谢薇;梁清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为了有效地保护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好地掌握营口市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遂于2003年6月对营口市38家学校食堂进行了卫生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对营口市区38家大中专学校、市直中小学及民办学校,在检查健康证、卫生许可证后,随机对食堂保洁橱柜内碗、盘子、餐盘等采取15~25件进行检测.
作者:苑家富;张媚颖;吴稚平;林春梅;金丽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