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肝疫苗接种对成人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

蒋德勇;刘爱忠

关键词:乙肝疫苗, 疫苗接种, 乙肝免疫状态, 成人
摘要:目的研究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对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乙肝病毒标志物(A=HBsAg,B=HBsAb,C=HBeAg,D=HBeAb,E=HBcAb)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2 820名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组1344人,未接种乙肝疫苗组1476人)的早晨静脉血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查,然后对两组人群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进行分析.结果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共有22种,其中,接种乙肝疫苗组有19种模式,主要的感染模式以B(+)为主(占55.73%),其次为ABCDE(-)、BDE(+)和BE(+)三种,分别占14.36%、8.26%和7.96%,此四种模式共占86.31%.未接种组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模式有22种,主要的模式以ABCDE(-)为主,占44.11%,其次有B(+)、ADE(+)和BDE(+),分别占14.09%、8.88%和6.71%,此四种模式共占73.7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未感染率、大小三阳阳性率、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成人接种乙肝疫苗仍然可以大大地改变人群的乙肝免疫状态,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珠海市沙门氏菌性食源性疾病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珠海市食源性疾病中沙门氏菌的检出及菌株血清型变化等情况.方法采集食源性疾病相关样品按WS/T13-1996和GB/T 4789.4-2003进行检测.结果珠海市2003~2004年食源性疾病中检出沙门氏菌54株,主要在2~3月和6~9月食源性疾病相关样品检出,经血清学分型鉴定有8种血清型.结论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珠海市有两个多发季节(梅雨季节和夏季),菌株具有血清型多样化的特点,有一定的年度差异.

    作者:张彩虹;林波;李罗少;莫韵韶;陆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纯净水生产企业HACCP体系的试点研究

    对纯净水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进行微生物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监控程序、纠偏措施、验证程序和记录保持程序,探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在纯净水生产中的应用,将生产过程的微生物危害因素降低到低限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作者:王金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宁乡县2004年高中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目的了解宁乡县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以指导学校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方法以高中新生为检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采集血清进行HBV标志物检测,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HBV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宁乡县学生人群HBsAg阳性率为5.04%,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g阳率呈递增的趋势;男生与女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9.02,P<0.005);山区学生与城区学生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χ2=13.20,P<0.005).HBsAg阳性学生以HBsAg阳性伴抗HBc,抗HBe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加强学生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强化HBsAg携带学生的卫生管理及开展健康教育是学校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熊灵芝;丁建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我院静脉营养支持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静脉营养(PN)支持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查阅2511份住院病历10258人次PN配制记录,详细分析其病种、营养评估、原始配制处方及动态营养监测指标等具体资料.结果 2511例患者PN支持情况按不同病种个体化评估与监测,研究表明各营养素的确定、配比及注意事项都有明显特征性.结论规范化的PN支持,能保证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作者:雷建平;朱胜平;王学锋;姚永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缺锌及补锌对大鼠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目的了解锌缺乏及补锌对大鼠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将出生后断乳1周的SD大鼠随机分为缺锌组、配喂组、对照组、补锌组和高锌组,缺锌组、对照组、高锌组分别用缺锌饲料(Zn含量<1 mg/kg),常锌饲料(Zn含量为50 mg/kg)和高锌饲料(Zn含量为150 mg/kg)喂养8周,补锌组用缺锌饲料喂养3周后改用高锌饲料喂养5周,配喂组用常锌饲料喂养,给料量按缺锌组前一天实际进食量添加.8周后处死,用极谱法测定血清中锌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FT3、FT4的含量. 结果缺锌使大鼠血清中锌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FT3含量下降,补锌后恢复正常,缺锌对FT4无影响. 结论缺锌引起甲状腺激素FT3下降,而FT4不受影响.

    作者:邓学良;袁秀琴;谢红卫;童玲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黔东南州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为了解黔东南州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和对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提供科学的本底资料,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县市1377名儿童用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表明我州0~2岁儿童HBsA4g阳性率为4.21%.不同年龄、性别和民族的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乙肝疫苗接种者和未接种者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推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是阻断乙肝病毒传播、降低儿童HBsAg携带率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尤其是首针及时接种率,积极推行安全注射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主要措施.

    作者:卫芳;周峻;潘宏;苏亚玲;周小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温州市老年人COPD患病率及与吸烟的关系调查

    目的了解温州市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及与吸烟的关系.方法抽样调查温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测定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结果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于女性;老年男性吸烟率为46.61%,其中15.60%患有COPD,高于非吸烟组(P<0.005);吸烟指数>300的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于吸烟指数≤300组(P<0.05).结论温州市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吸烟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且患病率随吸烟量增多而增加,老年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作者:翁海霞;林洁;杨鹏麟;张素勤;徐定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由SARS引起对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模式的思路

    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作为21世纪第一个人类所面临的未知流行病,正迅速在全国和全球蔓延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危害,改革开放25年日益强大日益生机勃勃的中国正面临一场突发性危机,SARS危机作为一场突如其来重大天灾从天而降,对我们的人民身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也迅速传播于全球五大洲,进而成为全球的重大危害,诚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布伦特兰所言:这是我在担任(WHO)总干事的整个任务内首次不知道病因情况.

    作者:曹群良;裴汉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培养产ESBLs分离株耐药基因初步分型及低抑菌浓度检测

    目的了解我院导致菌血症的革兰阴性杆菌病原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基因型分布及耐药性.方法由临床血液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58株,采用ESBLs表型确证试验筛选出ESBLs阳性菌株,应用PCR法扩增产酶菌株的bla(TEM)、bla(SHV)、bla(CTX-M)基因,进行初步基因分型.琼脂稀释法测定11种抗生素对所有产ESBLs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共检出19株ESBLs阳性株,总检出率为32.8%;其中8株检出bla(TEM)基因、7株检出bla(SHV)基因、14株检出bla(CTX-M)基因;所有产ESBLs株对亚胺培南敏感,其MIC≤1μg/ml.结论血液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ESBLs检出率较高,bla(CTX-M)是常见基因型.

    作者:卢月梅;吴伟元;钱春莲;吴劲松;余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清HBV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前S1抗原(HBVpreS1-Ag)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及诊断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对276例携带乙型肝炎不同病毒标志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preS1-Ag,HBV-M测定并与HBVDNA做对比分析,同时测定患者的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析前S1抗原与AST、ALT之间的关系.结果 HBV大三阳组与前S1抗原和HBV DNA符合率分别为70.8%,77.1%,P>0.05,患者血清HBV preS1-Ag、HBeAg和HBV DNA检出率高度符合.HBV小三阳组与前S1抗原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29.5%和26.2%,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276例患者中preS1Ag阳性组与preS1-Ag阴性组比较,ALT、AST升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S1抗原能够敏感的反映乙型肝炎的复制情况,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

    作者:秦立新;陈新瑞;陈远林;张仁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乳腺外科教学中的体会

    本文介绍了乳腺外科理论教学、临床见习和实习带教中的几点体会,对提高乳腺外科的临床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丁波泥;聂华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桂阳县1997~2003年伤寒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桂阳县伤寒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桂阳县1997~2003年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县伤寒发病率1997年为16.45/10万,2003年下降至9.93/10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发病多见于夏秋季,5~9月份为高发;人群分布,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学生发病为主,发病年龄组以10~40岁为多.结论争取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三级防保网络,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广使用伤寒Vi疫苗接种、规范疫情报告、及时处理疫点等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唐泰山;雷源茂;曹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一例误诊肺结核治疗致急性药物性肝炎报告

    结核误诊在临床上比较常见[1~3],特别在基层医疗单位现在仍以临床症状、X线、CT影像学和痰结核菌检查等为主要诊断依据[4].抗结核治疗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早已得到专家学者的共识[4-7],本文对我科一例支气管炎患者误诊为肺结核进行抗痨治疗中致急性药物性肝炎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善;候德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广州市东山区饮食业生产加工场所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对东山区饮食业生产加工场所烹调油烟污染状况进行调查,摸清其污染水平及危害,探索积极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大、中、小规模的饮食店共48间,制定调查表格对其生产加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并对生产加工场所及就餐场所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将结果按照国家GB16153-1996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并加以比较.结果东山区饮食店生产加工场所空气质量的好坏与生产加工场所卫生状况、通风情况显著相关.在卫生状况较差的生产加工场所,CO、甲醛、可吸入颗粒及细菌总数等主要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结论加强饮食生产加工场所预防性卫生监督,重点审核通风排气状况,加强对其日常卫生管理,降低污染物浓度,有效保障从业人员身体健康.

    作者:许斌;付裕;张革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病毒唑、穿琥宁、更昔洛韦治疗108例秋季腹泻疗效分析

    秋季腹泻一般由轮状病毒引起,多流行于每年秋冬季,是婴幼儿每年秋季腹泻流行主要的原因.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大便呈水样、蛋花汤样,重者可导致脱水、酸中毒、严重者可造成末梢循环衰竭,临床上却无特殊治疗方法.2003年1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108例秋季腹泻病人,随机分三组,分别给予病毒唑、穿琥宁、更昔洛韦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楼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农十师一八三团居民食用盐调查分析

    新疆是我国碘缺乏的严重病区之一,183团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了解该团居民食用盐情况,控制和预防碘缺乏病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遂对居民食用盐的情况做了一次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亮华;王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术中腹腔脱落细胞快速制片的探讨

    目的探讨提高术中快速脱落细胞学检查肿瘤细胞阳性率的途径、方法. 方法观察70例腹水标本,每一例同时分别采用常规离心、涂片、普通固定和一次性病变细胞采集器采集细胞、涂片和超声波固定,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方法制成的细胞涂片上细胞的分布状况和形态特征对癌细胞检出阳性率的影响. 结果采集器组阳性率48.57%,离心组阳性率17.14%,四格表χ2检验P值<0.01,平均制片时间分别是12 min和31 mn.结论一次性病变细胞采集器和超声波固定可以提高术中快速脱落细胞学检查癌细胞的阳性率,更有效的防止漏诊和减少手术医师等待时间.

    作者:周庆;颜亚晖;郑晖;蒋海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彩超引导下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酒精介入治疗小肝癌的声像图改变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引导无水酒精注射治疗21例小肝癌,每周一次,四次为一疗程.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3月彩超检查,其中3例肿块完全消失,18例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肿块中央回声增强,周边呈低回声,境界清晰,肿瘤内血流消失或减少.病人治疗后全身情况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饮食明显增加,AFP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酒精介入治疗对小肝癌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安全实用,声像图表现有助于判断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的疗效.

    作者:朱文晖;肖际东;李瑞珍;李俊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贫困山区O~4岁儿童营养不良调查

    目的探讨江永县贫困山区瑶族乡0~4岁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全县1166例0~4岁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受调查儿童中营养不良患病率71.87%(838/1166);以1~3岁年龄组发病率高.结论加强农村儿童保健工作,普及、加大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是提高农村儿童体质的重要有效措施.

    作者:胡宗林;曾一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用苦参碱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42例,以阿拓莫兰1.2 g静脉滴注,疗程8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标志物HBVDNA和HBeAg,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HBV复制指标HBeAg滴度、HBV DNA拷贝数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BV复制指标HBeAg、HBVDNA的转阴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AST、ALT、TBi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为有效的中药制剂.

    作者:侯周华;谭德明;谢玉桃;鲁猛厚;谢建萍;刘国珍;汪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