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烤瓷冠基牙折断行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修复的临床疗效分析

陈宏杰

关键词:基牙折断, 烤瓷冠, 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修复
摘要:目的:探究基牙折断烤瓷牙行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烤瓷冠基牙折断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分别进行铸造金属桩核修复治疗与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修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效果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患者(57.50%)的相比明显较高(P<0.05)。试验组术后咬合力(5±0.60)、复诊次数(37±5.3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咬合力(12±1.89)、复诊次数(26±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烤瓷冠折断后基牙行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修复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恢复牙齿形态及咬合力,对保留折断后基牙意义重大。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癌患者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癌患者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研究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paget 病的有效率为87.5%,鲍温病为100%,庞状癌为100%,鳞状细胞癌为90%,基底细胞癌为95%,日光性角化病为100%;患者不良反应较轻。结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癌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镇静效应观察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镇静效果,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1月8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定作为镇静药物,对照组选用常规镇静药物进行麻醉辅助处理,观察对比2组患者镇静效果和对生命体征指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潮气量、镇静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22.5%),2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麻醉前后自主呼吸频率、MAP、HR 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作为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辅助镇静药物,效果良好,且对患者生命体征无显著影响。

    作者:黎安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与喜炎平联合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HFM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科收治的HFMD 患儿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喜炎平治疗,治疗组予以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42%、95.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66%、80.28%(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与恢复饮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干扰素与喜炎平联合应用于治疗小儿H F MD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医护人员的防护

    随着医学的发展,化疗药物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的科室也不断扩大,化疗药物虽然对病人的病情治疗及生命延续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对进行手术的医护人员的健康防护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根据临床手术中发生的各种危害的途径和种类,加强管理,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设备,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不断总结方法和经验,持续改进和完善流程,将术中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降到低。

    作者:李德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及影响因素探究

    目的:讨论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影响因素,对其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妊娠期心脏病患者中选取130例进行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总结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予以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有73例合并心力衰竭,其发生率为56.15%,经比较,心功能Ⅰ~Ⅱ级的妊娠结局各项指标均优于Ⅲ~Ⅳ级,组间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综合运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及时终止分娩等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实现安全分娩。

    作者:董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爱照护模式对心肌梗塞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关爱照护模式对心肌梗塞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0例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普通照护模式,观察组行关爱照护模式,分别与治疗前,护理干预1周后以及出院1月后通过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焦虑、抑郁以及症状自评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护理干预1周后和出院后1个月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1周以及出院后1个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护理干预1周后,对照组SAS评分没有显著变化,出院后1个月也没有显著变化。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护理干预1周后,SAS评分显著降低,出院后1个月的数据也显著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干预1周和出院后1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护理1周后,SCL-90分项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以及其他评分上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再出院后1个月,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SCL-90各子项没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中,行关爱照顾模式1周后患者SCL-90各子项中除敌对外,各子项均有显著差异,且出院1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除敌对项外,观察组其余项目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关爱照护模式理念先进,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提示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邹景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肝脏寄生虫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目的:分析肝脏寄生虫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16例肝脏寄生虫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征,结合相关流行病学以及病理机制要求确定治疗方式。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系数逐渐恢复正常,Hb、WBC、N、EOS等系数指标趋于正常,治疗后的患者肝功能出现缓解趋势,其中ALT、AST、ALP、GGT系数趋于正常,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肝脏寄生虫感染的因素比较多,以生食泥鳅为主,感染几率比较大,需要结合临床特征变化,及时进行治疗,缓解临床不良反应。

    作者:薛卫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从粪便中检出一株卡普士得沙门氏菌的报告

    沙门氏菌是属于肠杆菌科的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已发现的上千种菌株(其血清型超过2000个),其中与人体有关的主要为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鼠伤寒杆菌、副伤寒丙杆菌、猪霍乱杆菌、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等,其中如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能直接引起人类疾病,其余则可通过污染食物而引起人体食物中毒,因此沙门氏菌是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

    作者:冉瑞芳;吴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BL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PBL教学方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PBL教学方法进行系统解剖学教学,调查分析教学后的课堂效果。结果:通过PBL教学方法,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实践及交流合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结论:在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工作中,使用P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对临床教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作者:王志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肺炎小儿患者,把这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干预。就常规护理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恢复效果。结果:在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黄佩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评价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究泮托拉唑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73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式,以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为主,将其分为A组和B组,分别应用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综合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37例患者有显效人数33例,总有效率86.8%,B组为69.4%,A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B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7%,B 组的不良反应率为8.3%,B 组的不良反应率高于 A 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其优势显著,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4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达标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0%、护理质量达标率为90.0%;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70.0%、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10±2.5)d,对照组为(15.75±4.5)d,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治疗中有显著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高,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张玉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评定

    目的:分析脑梗塞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2016年1月-7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实施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45%和77.2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给予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加速患者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作者:孙德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实施标准化PPT健康教育对放射性核素治疗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放射性核素治疗患者实施多媒体健康教育,让患者更好地接受隔离配合治疗,减少放射性核素的污染,避免对放射性敏感人群的影响,大限度地加速治疗患者体内核素的排出。方法: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选择80例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患者,年龄13-75岁,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均采用标准化PPT进行健康教育,以 PPT 形式集中授课:由护士长组织科室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授课内容。科室内由专业基础扎实、有讲授经验的护理人员采用 PPT 形式将授课内容图文并茂的向病人和(或)家属进行讲解。讲课结束后通过互动及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病人或家属意见和需求,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进一步优化健康教育内容,完善PPT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增进病人对疾病和核素治疗的正确认识,提高其诊疗依从性,改善和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书面及口头教育的形式。结论:通过标准化的PPT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住院隔离期间的依从性,加强了护患沟通机会,及时了解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护士的学习主动性。

    作者:郑双芝;孙美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的血液透析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的血液透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共31例作为本文研究主体,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患者的血压、白蛋白、血糖、血肌酐以及BUN 指标变化情况,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存率和死亡率。结果: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治疗之后,心衰、胸腹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贫血等状况均出现明显改变,与治疗前相比较,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明显改善。透析后,患者出现了发热、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症状,并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处理,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患者生存率为100%,并未出现患者死亡,死亡率为0,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数据,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有效的控制了并发症发生率,稳定患者病情,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固位形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固位形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牙体组织楔状缺损的患者,基于患者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式,分为甲组与乙组(n=41)。甲组采用固位形治疗方式,乙组采用无固位形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成功率以及修复后1年的不良反应问题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7.56%,显著高于乙组患者85.37%,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甲组患者治疗后1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乙组患者19.51%,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修复中,固位形治疗的方式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不良问题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光子治疗仪在耳鼻咽喉科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光子治疗仪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临床作用价值。方法:用光子治疗仪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治疗145例患者,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照疾病治疗标准进行统计,145例患者中痊愈115例,痊愈率为79.3%,有效27例,有效率为18.6%,无效3例,无效率为2.1%。结论:在耳鼻喉科疾病中采用光子治疗仪治疗相关疾病,临床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为患者带来等多健康福利。

    作者:蒋杏丽;李峰;高志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50例产后尿潴留的病因与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对产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病区在2016年5月-2016年10月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病情况,总结其发病原因及护理体会。结果:50例中49例膀胱功能恢复,膀胱恢复率为98.00%,1例带尿管出院,经过预后干预之后,患者病情好转,经过院外调养后恢复。结论:临床上对于产后尿潴留产妇,需要加强产后护理,这对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56例肺结核发病情况探讨

    目的:对256例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对2010-2013年来我院就诊肺结核病人2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指标,肺结核传播途径、症状、检查及治疗情况,患者对于此疾病的认知,患者工作环境、身体状况、营养与睡眠情况、是否吸烟喝酒和经济情况等。结果:256例患者中以女性为主,61-70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初中文化患者所占的比例大,为38.3%。其次为小学文化。对于疾病的传染途径、了解肺结核的防治机构和肺结核是否能治好等了解较少。大部分患者肺结核知识来源于广播电视和亲人好友。从患者生活状况来看,肺结核患者存在经济困难、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负面生活事件。结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此类患者特点包括:高龄,文化程度低,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负面生活事件较多等。

    作者:谢家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多曲方丝弓在矫治前牙开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对前牙开合畸形患者实施多曲方丝弓矫治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前牙开合畸形患者60例,对其进行多曲方丝弓矫治,观察矫治效果。结果:全部患者牙齿咬合良好,覆合覆盖正常,较矫正前上下前牙内收,下前牙直立。结论:对需行前牙开合畸形矫正的患者实施多曲方丝弓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泽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