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贾蕾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肺栓塞,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就受治疗的8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按照不同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n=27)、中危组(n=40例)和高危组(n=19例),比较不同组间血清Hcy水平。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按照危险分层进行分组后显示,不同危险分层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不同(P<0.05)。进行两两比较后显示,随着疾病危险程度增加,血清Hxt水平升高,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Hcy水平随着疾病危险程度增加而升高,该指标可以作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评估指标。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研究局麻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患者50例的疗效和优点

    目的:探讨局麻下腹股沟疝患者50例的疗效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50例次老年腹股沟疝。在局麻下实施内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结果:50例均手术顺利,随访1-2年无1例复发。术后切口轻度脂肪液化2例,局部异物感2例,短期疼痛1例,阴囊积液或积血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12%。经对症处理后正常出院或门诊随诊。无切口感染、疝复发等其他并发症及合并疾病加重。结论:局部麻醉下行老年腹股沟疝内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及麻醉适应范围更广、简捷易推广、术后恢复快、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探讨。

    作者:徐继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就受治疗的8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按照不同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n=27)、中危组(n=40例)和高危组(n=19例),比较不同组间血清Hcy水平。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按照危险分层进行分组后显示,不同危险分层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不同(P<0.05)。进行两两比较后显示,随着疾病危险程度增加,血清Hxt水平升高,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Hcy水平随着疾病危险程度增加而升高,该指标可以作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评估指标。

    作者:贾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DCA循环法提高急诊科N0护士定位抢救准确率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对急诊科N0护士定位抢救执行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笔者所在急诊科N0护士24名作为常规导师带教组,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急诊科N0护士24名作为PDCA组。观察两组定位抢救执行准确率、医生对N0护士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组定位抢救执行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带带教组(P<0.05);医生对N0护士配合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带教组(P<0.05)。造成定位抢救执行准确率低的原因主要为站位不准确,流程混淆。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急诊科N0护士定位抢救执行准确率,提高医生对N0护士配合满意度,确保抢救工作准确及时完成。

    作者:肖乾;李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固位形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固位形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牙体组织楔状缺损的患者,基于患者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式,分为甲组与乙组(n=41)。甲组采用固位形治疗方式,乙组采用无固位形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成功率以及修复后1年的不良反应问题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7.56%,显著高于乙组患者85.37%,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甲组患者治疗后1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乙组患者19.51%,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修复中,固位形治疗的方式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不良问题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膜前修补与单纯平片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对需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膜前修补与单纯平片修补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平片修补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腹膜前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及术后一般情况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膜前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万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研究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

    目的:探究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7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差异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显效人数27例,总有效率为69.2%,乙组的显效人数34例,总有效率为85%,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其优势明显,能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和血脂,改善饮食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守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初探

    目的:研究和分析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护理的重要的临床价值,探究具体的孕期的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方法:将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的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对孕妇进行常规的孕期护理工作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孕期护理的基础上,对孕妇进行糖尿病和高血压基础疾病的健康教育的护理工作。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护理保健工作之后,观察组孕期妇女所出现的妊娠阶段的糖尿病以及妊娠阶段的高血压以及。结论:对孕期妇女采取孕期健康教育护理工作,可以高效地改善和降低孕妇出现妊娠阶段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病症的产生,另外对于降低剖宫产的几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保障母婴的健康发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耀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

    目的:探究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10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给予一般管理模式和人性化管理,模式,对管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率进行分析。结果:乙组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行为和护理技能等指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0%,甲组护理管理满意率为70%。乙组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阶段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其优势显著,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同时能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技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头颅MRI诊断小脑静脉瘤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60岁,无任何症状来我院检查,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器质性杂音。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查头颅MRI 示右侧小脑靠近蚓部 T1 WI 及 T2 WI 显示点状长信号,周围有多条放射状细小等T1 WI、稍长T2 WI信号,呈水母头样分布,考虑右侧小脑静脉瘤。

    作者:张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他汀类药物在社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社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应用现状及效果。方法:以近三年内我社区服务中心的386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回顾性分析对象,按是否规律应用他汀类药物分为规律应用组和未规律应用组,分析社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与应用效果。结果:386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规律他汀类药物应用率仅为61.92%。规律应用组患者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指征二级预防有效控制率为87.87%,明显高于未规律应用组患者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指征二级预防有效控制率的66.67%,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X2=24.071,P<0.05)。结论:社区心血管疾病患者规律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控制其高危因素指征,但由于社区心血管患者规律他汀类药物应用率仍然较低,因此,他汀类药物在社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作者:张天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谈如何做好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过程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伴随着各种高端科技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为患者疾病的迅速诊断,快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患者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医学检验也提出了更高,更优,更精,更准的要求。本文从临床开具申请单到标本的采集再到标本的处理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及常见影响因素逐一进行了阐述,完善检验程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作者:罗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的血液透析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的血液透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共31例作为本文研究主体,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患者的血压、白蛋白、血糖、血肌酐以及BUN 指标变化情况,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存率和死亡率。结果: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治疗之后,心衰、胸腹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贫血等状况均出现明显改变,与治疗前相比较,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明显改善。透析后,患者出现了发热、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症状,并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处理,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患者生存率为100%,并未出现患者死亡,死亡率为0,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数据,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有效的控制了并发症发生率,稳定患者病情,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心理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使用数字表法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影像科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高龄患者中的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情景模拟下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心理情况。结果:两组焦虑、抑郁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冠状动脉CTA 检查的高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不良心理,促进检查成功率的提高。

    作者:夏文华;朱聚;柳青文;彭红;陈婧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肝内外胆管结石经微创方法治疗时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时优质护理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记录两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护理后不良情绪、满意度。结果: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前后经不同方法护理后,两组SDS、SAS 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改善(降低),但研究组SDS、SAS、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缓解其负面情绪,对维持护患关系良好性及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细节护理对于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细节护理对于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随机选择未实施细节护理期间(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和实施细节护理期间(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的两组患者,每组各102例,其中未实施细节护理为对照组,实施细节护理期间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患者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秋梅;罗润娥;谢咏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方式研究

    目的:本次主要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方式进行研究,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小骨窗颅后凹减压以及人工硬脑膜修补的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术后1个月进行磁共振成像的复查,治疗效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来进行,评价结果为:15例患者治疗的效果较好,评分为好,占比为75%;4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差,评分为差,占比为20%,1例患者死亡,占比为5%。对存活的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并采用tator评分的标准进行评价:10例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6例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3例患者的症状变化不明显。其总有效率为80%,安全评价:随访期间,未有患者出现脑膨出、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小骨窗颅后凹减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后凹的压力,使硬脑膜能够得到完整的重建,保证脑脊液通畅,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兴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锁定钢板治疗88例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6月-2016年8月前来我院就诊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8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有38例,观察组患者有50例,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钢板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全部患者股骨近端骨折均一期愈合。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手术时间为66.5±6.8min,愈合时间为15.5±0.5周,出血量500±30ml,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手术时间为50.5±3.6m i n,愈合时间为9.6±0.5周,出血量300±40ml。经X2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解剖钢板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王红林;侯海林;刘建平;金泉;徐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39例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骨化三醇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WOMAC评分、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指标。结果:本组39例患者,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BALP、BGP 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RACP-5b、CTX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显著,对于缓解症状、促进疾病转归、改善骨代谢指标和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闫月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新医改下PDCA循环理论在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质量环PDCA循环理论在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使用PDCA循环理论对医患关系质量进行改善,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应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实施管理方法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医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目前医疗行业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就提出了运用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理论,来提高医院的管理质量,减少医患矛盾,提升医院的美好形象。

    作者:张宁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成效。方法: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开展持续性质量改进工作,加强过程健康和反馈改进等环节控制,以3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护理质量结果。结果:通过持续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措施,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急救物品管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均显著上升,对比实施前的差异结果显著(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值得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