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观察

其美卓嘎

关键词:布地奈德, 沙丁胺醇
摘要:目的:探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6例,在化痰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研究组66例,加用布地奈德.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咳嗽消退时间为(2.97±1.62)d、喘憋消退时间为(3.12±0.75)d、肺部啰音消退时间为(2.95±1.86)及住院时间为(6.12±1.4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应用于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可帮助患者快速缓解不适症状,改善肺功能,提升临床表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术后化疗间歇期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化疗间歇期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6年8月期间我院胃癌术后化疗并发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肠梗阻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肠梗阻缓解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化疗完成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肠梗阻缓解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化疗完成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手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缩短肠梗阻缓解时间,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化疗完成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蔡桂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冠心病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指导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5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两组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实践证明,乙组满意率88%,甲组满意率68%,乙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能缓解临床不良病症,患者对该护理方式满意率比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霞;邱波;彭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固定义齿修复保存牙周病松动牙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牙周综合治疗联合固定义齿修复保存牙周病松动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周病松动牙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牙周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牙周综合治疗联合固定义齿修复,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1%,差异显著(P<0.05).结论: 固定义齿修复保存牙周病松动牙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消除患者的牙周炎症,延长松动牙的使用时间,提高牙齿的咀嚼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陈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50例胃腺瘤样息肉内镜下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胃腺瘤样息肉患者内镜下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胃腺瘤样息肉患者5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在进行息肉切除工作之前,对所有患者采取健康宣教、消化专科护理工作,同时向患者与患者家属说明术前、术后的准备工作与护理工作,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与护理质量.结果:在健康宣教、消化专科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内镜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胃腺瘤样息肉均治愈,同时无任何患者出现复发症状.结论:对胃腺瘤样息肉患者采取内镜切除术治疗,能够降低患者胃息肉转癌的可能,且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作者:杜芸;闵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儿肺咳颗粒应用在急性小儿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肺咳颗粒应用在急性小儿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口服急支糖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小儿肺咳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的81.7%相比,观察组的疗效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优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小儿肺咳颗粒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缩短患儿住院治疗时间,加快缓解其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马萱;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云克、来氟米特分别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云克(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来氟米特(LEF)分别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82例)给予云克+MTX治疗,对照组(78例)给予LEF+MTX治疗.持续观察3个月,比对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均较用药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克联合MTX治疗RA疗效明确,安全性高.

    作者:刘薇;宋京;王汉宁;王文华;李荣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静脉配置中心细胞毒药物的职业危害和职业防护

    细胞毒药物在配置过程中,对配置人员有脏器损坏,甚至致癌的潜在风险.因此,配置人员要熟练掌握细胞毒药物配置的基本知识,严格执行标准操作流程,加强各种防护措施,才能降低职业危害.

    作者:谈明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单用与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单用与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试验分析方法,选取确诊宫内早孕的患者369例,其中2015年140例,2016年229例,年龄均在16-45岁之间,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193)即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照组(n=176例)即单用丙泊酚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镇痛与麻醉效果、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手术后观察,实验组患者镇痛效果与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麻醉效果良好,且安全性好,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张佑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分析产后出血的抢救护理

    目的:探讨妇产科中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时间以及抢救、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了2007年-2017年收治的40例产后出血患者,对其进行抢救护理,同时对产妇的护理效果展开分析和总结.结果: 对常见的产后出血因素进行分析,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是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等.40例产妇没有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全部成功抢救.结论: 对于妇产科产妇产后出血的情况,要事先预防、准确诊断并及时采用应对性的有效措施进行临床抢救护理,加强健康指导,提高出血产妇的抢救成功效率, 降低产妇死亡率.

    作者:黄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4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优质组与常规组(n=47).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优质组采用品质管理圈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87%,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87.23%,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常规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优质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质管理权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的质量,增强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建议在妇产科护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雷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分析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到2016年11月于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8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腔镜组与参照组(n=41).腔镜组实施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参照组实施开放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患者,数据资料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腔镜组与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4%、9.52%,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疗效突出,较开放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为理想,手术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

    作者:彭吉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全面护理研究

    目的: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病人(TURBT)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一年来6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的护理措施、经验以及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经综合治疗及有效护理痊愈出院.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首选,而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尤为重要.

    作者:谭清华;姜瑞花;唐菊华;周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癌术前评估及手术规划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癌术前评估及手术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癌患者78例,且所有患者均拟行肝脏分离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二维影像学技术辅助进行术前评估及手术规划,观察组实施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进行术前评估及手术规划,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术后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术中比较,观察组第一步及第二步手术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进行第二步手术例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LF)分级、术后90d死亡、术后半年复发及术后半年生存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癌患者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可制定个体化、精准化的术前评估及手术规划方案,可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且预后较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杨闯;张永川;何静宇;古广强;李华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采用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6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开腹、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子宫肌瘤采用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创伤性较小、术后恢复时间较短.

    作者:耿青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比照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病例80例,其中经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治疗40例,胆总管T型管引流治疗40例.比较两者的结石清除率、短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是(16.3±9.5)h和(7.9±3.5)d,显著短于T管引流组的(22.8±9.3)h和(8.6±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缝合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短期并发症较T型管引流组明显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总发病率无显著差异,但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组胆道狭窄发生率与T型管引流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保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医院管理中医务科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在医院管理观察组医务科的作用.方法: 对当前医院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医务科的作用以及职责进行分析,进一步的找出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如何更好的改善医务科的工作效果.结果: 医务科是医疗法律法规的执行者、是医院工作质量的控制者和医院各项事务的处理者,对于医院的日常工作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医务科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职责不明确、机制不完善和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因此需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结论: 医务科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医院而言有着重要意义.但医务科的日常工作仍然有职责不明确、机制不完善和责任感不强等问题,需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保证医务科的工作质量.

    作者:侯彦东;姚利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在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效果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98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呼吸暂停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生呼吸暂停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患儿发生呼吸暂停的次数,减少对患儿造成的脑损伤,有利于预后.

    作者:孔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正位接生法降低会阴侧切率临床应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正位接生法降低会阴侧切率的临床使用效果,利用本研究的方法,提高正位接生的临床护理应用并减少产妇的相关费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1月期间,使用顺产进行分娩的孕产妇200例,根据患者的自我意愿的原则,把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其中对对照组的产妇使用使用传统的侧位接生方法,而观察组的产妇则是在传统的侧位接生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助产士的体位的改变,采用正位接生法.结果:通过项目实施,观察组的患者会阴侧切率降低到了50%(50/100),而对照组的患者80%(80/100),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正位接生法的应用,观察组的产妇的第二产程明显缩短,产后出血较少,新生儿窒息率有所降低,数据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正位接生法减少了产妇的第二产程,使产妇会阴体得到充分扩张,减少胎头对会阴体的压迫,缓解了会阴水肿,从而降低了会阴侧切率.这样既减轻了产妇恐惧和担心的心理,又减轻了助产士的工作量.是一种十分实用的很有临床推广价值的较为科学的接生方法.

    作者:张兴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栓弹力图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诊断方式的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检测和血栓弹力图进行检测,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出血量、输液量、悬浮红细胞输注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系数进行对比,乙组的各项系数明显低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的术后6h引流量和术后24h引流量进行分析,乙组的各项数值明显低于甲组,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能检测凝血功能,指导输血,减少血液制品的输注量,对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患者的预后恢复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滨;谭勇;宋建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在创伤骨科患者的修复治疗中采用外固定支架技术对患者进行控制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本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共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切开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对患者进行控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与治疗后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骨折、凝血、以及体温的回复时间均要与对照组患者,乳酸持续时间也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0%(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对创伤骨科修复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切开手术,术中患者痛苦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杨辉军;杨昌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