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廖淑湘

关键词:舒适护理应用, 临床效果, 股骨颈骨折患者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舒适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并抽取90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都进行了护理,其中对照组进行了传统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则进行了舒适护理.结果:护理前根据两组的疼痛标准(VAS)评分,两组的评分大体一致,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护理之后,两组的疼痛标准(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根据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做比较,观察组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讨论:根据两组患者的分析对比,观察组的舒适护理大幅度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和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手法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9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治疗效果(43例,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36例,81.82%),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例,4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例,68.18%),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其治疗效果高于利培酮药物治疗效果,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陶秀娟;佟久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入的子宫肌瘤患者88例根据方法不同分对照组、临床护理路径组各44例.对照组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路径;临床护理路径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子宫肌瘤护理满意度;子宫肌瘤疾病掌握度、伤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子宫肌瘤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子宫肌瘤疾病掌握度、伤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对照组好,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伤口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子宫肌瘤疾病掌握度,减少并发症,缩短伤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满意度.

    作者:杨琼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接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胸痛改善时间、CK-MB变化时间、12h内血管再通率、ST段下降>50%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所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建川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基于系统管理理论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策略

    目的:查证目前我国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现状,通过文献分析其发生主要原因及影响上报重要的因素,从而寻求改善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具体定义,应用系统管理理论进行管理,从发生及影响上报的结构面、过程面及结果面进行综合分析及改善,运用根本原因分析的方法,采用PDCA循环理论,全面系统的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结果:在结构面上,制定相关规范,建立统一的上报途径,加强人员培训;在过程面上,建立畅通的上报途径,定期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及汇总,追踪其改善成果,形成PDCA循环;在结果面上,鼓励护理人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免责上报,护理部对所有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主要针对流程及制度进行改善,将不良事件的上报列入到科室绩效考核指标.综合以上措施,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上报率.结论:改善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提高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意识,从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蔡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研究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及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以及观察组2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即刻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波立维300mg,次日改为口服,对照组患者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00mg+波立维75mg;观察组患者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00mg+波立维150mg,1次/d,口服7天后换为阿司匹林100mg+波立维75mg.1个月后评定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9/20)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5/20)75.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20)5.0%,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高维持剂量氯吡咯雷用药安全性高,预后较好.

    作者:田倩;方沛钰;吴长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对比氯胺酮麻醉与喉罩通气下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麻醉效果

    目的:本次主要对氯胺酮麻醉和喉罩通气下舒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应用在小儿麻醉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旨在提高临床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手术患儿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从中挑选出80例患儿,将所有患儿依照麻醉差异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实验组,其中选取氯胺酮结合丙泊酚麻醉方案者为参照组,而给予喉罩通气下舒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麻醉方案者为实验组.麻醉后经统计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的优劣.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无可比性,P>0.05;但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机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术后苏醒时间少于参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通气下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应用于小儿麻醉中的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建议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孙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足量静脉营养临床观察

    目的:讨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足量静脉营养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出现极低出生体重的患儿1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使用常规的静脉营养方案为对照组,使用早期足量静脉营养方案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足量的喂养时间,恢复到出生的体重的时间,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每天增加的体重大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早期足量静脉营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患儿,可以有效的增加体重,减少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丽莉;张思梅;靳宝叶;普秀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0例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选的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再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在护理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调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变化及护理前后各项身体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心绞痛发病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耐性,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康复.

    作者:邓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联合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水痘减毒活疫苗效果、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联合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水痘减毒活疫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某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疫苗接种的210名儿童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各70名.给A组儿童联合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水痘减毒活疫苗,给B组儿童单独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给C组儿童单独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对比三组儿童疫苗接种后的接种反应.结果:三组儿童疫苗接种后的发热、中度发热、中度发热等局部反应情况相差无几,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讨论:联合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较好,适合为儿童接种.

    作者:廖维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及血糖调控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危重症患者高血糖及血糖调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危重症合并高血糖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5-11.5mmol/L.观察组患者进行过动态血糖监测,使用胰岛素进行辅助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6.5-8.5mmol/L.对比两组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死亡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为(9.8±2.3)d,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为20.29%,发生死亡的几率为10.14%,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危重症合并高血糖的患者,进行有效的高血糖护理及血糖调控,对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岳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分析内分泌科护理护理缺陷产生的原因

    目的 分析内分泌科护理护理缺陷产生的原因.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护理缺陷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分泌科护理缺陷主要原因是由于记录缺陷和护理责任缺陷为主.结论:提升内分泌科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加强对护理人员技术培训,强化护理管理可以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作者:于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品管圈在降低甲状腺术后血肿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对降低甲状腺术后血肿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甲乳外科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16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信封数字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术后血肿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观察组血肿发生率为3.75%,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护理管理,能够明显减少术后血肿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刘静;张金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给予阿司匹林、调脂等常规治疗加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降脂等常规治疗加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QTd(QT间期离散度)和心律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心功能、QTd和心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再发心肌缺血、血栓形成、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也少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单纯胺碘酮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QTd和心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疗法可以大面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鹏;张娇;张清涛;李英杰;李小文;呼东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全科护理意识在医院综合护理中的作用及对护患纠纷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全科护理意识在医院综合护理中的作用及对护患纠纷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2016年10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行综合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士的全科护理意识后行综合护理,并将2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36±6.13)分,护理质量评分为(91.22±7.4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护患纠纷发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科护理意识在医院综合护理中的作用及对护患纠纷率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张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主动脉夹层50例的内科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50例的内科治疗体会.方法:筛选本院急诊内科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科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所有患者经内科治疗后,临床症状均于6h内基本消失;合并高血压者,经降压治疗后,6h内血压达到目标水平;总体疗效评定中,44例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出院,其余6例中一例行血管置换手术治疗后痊愈,2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采用内科治疗的效果尚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值得推行.

    作者:叶长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前列腺增生手术78例预见性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前列腺增生手术78例预见性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择78例前列腺增强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平衡序贯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9)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9)实施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治疗费用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在前列腺增生手术中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减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术后镇痛时间,并能够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理想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周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新生儿肱动脉与桡动脉穿刺对比

    目的:观察比较新生儿肱动脉与桡动脉穿刺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62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时间范围: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行肱动脉与桡动脉穿刺采血,采集完血标本后对比2组患儿的采血效果.结果:统计得出,研究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93.55%,与对照组70.97%的相比明显较高(P<0.05);研究组采血操作时间为(3.89±1.12)min,对照组为(6.52±1.30)min,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5%,与对照组的25.81%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新生儿穿刺采血中桡动脉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肱动脉穿刺,是一种集合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时间短、安全性好等优势的采血方法,可做大力推广.

    作者:王玉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研究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目的: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60例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3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3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治疗方式.结果:对甲组和乙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方式治疗.实践证明,甲组中有效人数25例,总有效率为83.2%,乙组中有效人数26例,总有效率为86.7%,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进行诊断后.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治疗,能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刘瀚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入院时均给予止咳化痰、平喘、扩血管、抗病毒、抗感染等常规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沙丁胺醇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采取异丙托溴铵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肺功能及哮喘治疗有效率.结果:在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情况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哮喘患者异丙托溴铵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戴春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30例(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5例一组.对照组使用奥沙西泮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药辩证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睡眠障碍(SDRS)程度评分、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60.00%),P<0.05;且SDRS评分、DBP和SBP值明显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辩证治疗高血压睡眠障碍的效果可观,值得推广.

    作者:臧兴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