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跃菊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辅助用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接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使用西医手术治疗的方式,实验组使用中西医结合辅助药物的治疗方式,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后的踝关节改善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髋关节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之后,通过中西医结合辅助用药治疗的方式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王国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55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7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实验组(28例)患者行保乳术治疗,对患者治疗后可获得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比较发现,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引流量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另实验组5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对外观美学效果高于对照组(P<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术治疗,既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又能使得患者乳房的美观度得到保证,患者接受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实施推广.
作者:侯晓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药食兼用植物系资源植物的一个类别,而西藏是森林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的一大宝库,是我国植物富集的省区之一.本文将以西藏的维管束植物区系,通过阐述药食兼用植物的侠义和广义范畴,初步探讨西藏药食兼用植物的演变、发展及前景.
作者:米玛潘多;央美;仁青加;达瓦潘多;仁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比较股静脉置管传统盲穿与B超引导下穿刺对于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中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科接受股静脉置管术的肿瘤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袁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盲穿法,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穿刺法.对两组患者的置管并发症情况、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50%,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患者的满意度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B超引导下的股静脉穿刺优于传统盲穿法,可以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整体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曦;张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以导向的教学模式和PBL作为临床教学改革创新的基础,加上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成人教学模式为经验,结合地区教学特点,了解PBL、TBL教学联合应用与临床教学工作之中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希望能够对临床教学的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李子刚;张鹏;王宁源;李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作为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心外ICU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月-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ICU采用SBAR沟通方式,通过制订患者转出交接表格,标准化转出交接流程等措施,规范心外ICU患者的转出交接过程.结果:运用SBAR沟通方式后,危重患者转出交接的问题发生率由原来的22.76%降低至2.82%,交接耗时缩短近14min,患者满意度由87.39%提高到98.2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运用SBAR沟通方式后,规范了患者转出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了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作者:张圆圆;白美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1].老年护理应重视强化个体自我照顾能力,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
作者:朱燕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孕妇营养指导用于围产期孕妇保健中的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100名孕妇,随机将其分成常规组与营养组各50名,常规组实施围产期常规孕妇保健护理,营养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强营养指导,对比两组孕妇的营养摄入情况与分娩方式.结果:营养组孕妇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阴道分娩率与剖宫产率分别为62.0%、38.0%,营养组分别为80.0%、20.0%,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孕妇营养指导用于围产期孕妇保健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孕妇的营养摄入情况,有助于提升阴道分娩率,值得推行.
作者:张文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我院接受口腔修复的200例患者,对比采用金属桩口腔修复(对照组)与采用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口腔修复(观察组)在修复时间、修复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在对所有患者分别采取了相应的口腔修复措施后,其中观察组的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修复成功率方面观察组达到了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0% (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60.64% (P<0.05).结论:采用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可达到较为满意的口腔修复效果.
作者:何广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内镜止血治疗,进行两组输血量、止血时间、止血后出血率、加内镜后止血率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输血量、止血时间、加内镜后止血率、止血后出血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内镜止血,能够显著提升止血效果,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雷必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析血虚风燥型湿疹病患通过润燥止痒胶囊+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所取的临床效果,以病患的实际情况进行药物剂量,望能够为血虚风燥型湿疹病患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将2016年07月12日-2017年07月15日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血虚风燥型湿疹病患5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25例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病患纳入参照组,而剩下的25例病患纳入联合组行润燥止痒胶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分析并对比参照组和联合组病患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96.0%病患治疗有效,参照组72.0%的病患治疗有效,将参照组和联合组的数据进行梳理对比,组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联合组EAST评分低于参照组,将参照组和联合组数据展开梳理,组间之间的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相比较,润燥止痒胶囊+复方甘草酸苷应用于血虚风燥型湿疹病患的治疗之中,临床效果佳,有效改善病患瘙痒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杨华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BL与LBL结合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级护理专业3个教学班,分三阶段分别开展PBL、LBL、PBL与LBL结合教学试验(n=338);阶段教学后对3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整个教学试验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PBL与LBL结合教学组学生在考试成绩及对教学法的评价方面优于单纯LBL和PBL教学组.结论:新教学模式结合了PBL与LBL的长处,切合学院教学资源的实际,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LBL教学模式.
作者:周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运用CR技术获得患者全下肢、全脊柱的完整图像,为制定患者治疗方案提供图像依据.方法:法专用全方位摄片架1个,PhilipX线机Agfa-ADC COMPACTPLUS扫描仪一台,同时还需要具有专业的图像拼接处理软件以及系统设备.结果:在全下肢、全脊柱患者中运用CR技术使用Agfa ADC Full Leg/Full Spine Software系统进行一次性曝光,效果良好,可以清晰的观察患者的情况,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患者患病图像.结论:我院在临床中运用CR技术进行骨科矫形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笔者便详细分析全下肢、全脊柱CR技术在矫形骨科中应用及临床运用.
作者:霍建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QI模式在心内科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6年5月采用CQI模式实施心内科病房安全管理,比较实施前后1年患者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率、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心内科病房患者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心内科病房患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CQI模式用于心内科病房安全管理可有效避免护理差错发生,预防护理纠纷,并有助于拉近护患关系.
作者:李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艾滋病科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250例为观察组,随机选择我科常规妇科体检的250例非HIV感染者为对照组.结果:HIV感染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46例,发病率18.4%,非HIV感染者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5例,发病率2%,两组通过统计学分析P<0.05.250例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250例,抗病毒治疗率100%,抗病毒治疗被检者中CD4+<500的43例,<800的3例,46例中病毒载量<50的46例.结论:HIV被检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率高,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病毒载量无关.
作者:苏红春;王烨;袁会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中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治疗后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观察对比2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结果:2组患者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腔积液护理中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术后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卢红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麻醉处理方式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气管插管后全身麻醉,实验组实施针对性麻醉处理,观察两组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率异常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压异常率、拔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麻醉处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车晓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儿童及青少年接受流行性传染病针对性干预,以预防罹患流行性传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二级以上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及青少年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体检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流行性传染病针对性干预.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终有3例罹患流行性传染病,少于对照组的14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健康体检期间流行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干预计划的满意度达到97.0%,高于对照组的84.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童及青少年接受流行性传染病针对性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保证该类人员安全,提高我国人口身体素质.
作者:黄小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对于急腹症的急诊在临床上的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急腹症患者,将这70例患者中35例进行常规急诊治疗作为对照组,另外35例进行密切观察的急诊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个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4例失误,分诊失误率为11.4%;观察组没有失误现象,失误率为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71).结论:临床上对急腹症患者进行急诊观察,可有效降低分诊失误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建春;杜燕利;邓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将个案管理模式引入2型糖尿病管理中,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筛选标准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6个月的个案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糖尿病护理,比较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自我效能的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的个案管理,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餐后2小时血糖优于干预前(P<0.05),但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没有改善(P>0.05).自我效能方面干预组在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维度上有统计学意义,总分也明显高于干预前.对照组仅在运动、足部护理维度上优于干预前,其余维度均无差异.结论:实施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可使患者充分认知糖尿病,提高自我管理效能和依从性,终实现糖尿病终身自我管理.
作者:陆希;刘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