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BL与LBL结合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周露

关键词:PBL与LBL结合教学, 内科护理学, 教学,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PBL与LBL结合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级护理专业3个教学班,分三阶段分别开展PBL、LBL、PBL与LBL结合教学试验(n=338);阶段教学后对3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整个教学试验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PBL与LBL结合教学组学生在考试成绩及对教学法的评价方面优于单纯LBL和PBL教学组.结论:新教学模式结合了PBL与LBL的长处,切合学院教学资源的实际,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LBL教学模式.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在预防糖尿病足方面使用护理教育干预方法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之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0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奇偶数字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其中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教育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和护理知识掌握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P<o.05);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知识掌握度较之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预防糖尿病足方面使用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水平以及自我护理的能力.

    作者:谢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静疗小组在提高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中的应用

    目的:静疗小组加强对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管理,提高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固定的规范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静疗小组对2016年1月至3月64例静脉留置针患者分为两组进行试验.结果:试验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静疗小组在提高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管理中的应用及实践起到重要作用,提高静脉输液质量.

    作者:文丽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甲减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甲减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甲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性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情况、患者依从性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无论是在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上,还是在患者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甲减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向小丽;王志琼;唐珺;李清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方块缝合术辅助中西医综合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的疗效和对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方块缝合术辅助中西医综合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的疗效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方块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试验组额外给予中医调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差异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试验组止血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加骼内动脉结扎例数、子宫切除例数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PSV高于对照组,而PI和RI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分别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块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中医综合调理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可有效恢复血流动力学水平.

    作者:吕俊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的效果和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各60例,在一般肝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思美泰连续治疗28d,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和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及总胆红素(ST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的AST及ALT水平明显低于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组患者(P<0.05).结论:思美泰在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的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状态,特别是对于酒精性肝硬化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李琼洁;杨振强;张光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肠内营养在低蛋白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低蛋白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影响和意义.方法:收集在我院各科室收治的低蛋白血症(ALB<35 g/L)患者90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蛋白指标(TP、ALB、PA、Hb)改善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将所收集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汇总.结果: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后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效,其中外伤组有效率高,其次是肾病组、肝硬化组;监测患者TP、ALB、PA、Hb明显上升.结论: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能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力,营养不良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命预后改善.

    作者:尹亚梅;宋莉;刘燕;杨立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鼻内窥镜下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患者26例(28眼),为其开展经鼻内窥镜下手术.术后进行6个月~24个月随访,复查时开展鼻内镜检查和泪道冲洗.结果:治愈20眼,比例71.4%;有效4眼,比例14.3%;无效4眼,比例85.7%.结论:鼻内窥镜下手术能够有效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具有成功率高、手术简便的优势,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夏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采用大黄、番泻叶、硫酸镁联合治愈5例便溏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

    目的:探索便溏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进展、方法及意义.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8月间的5例门诊便溏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采用中药口服及灌肠等护理方法.结果:所观察的5例便溏患者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肠道功能恢复,大便均已转为正常大便.结论:对便溏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宏扬中医中药传统文化,疗效理想,值得大力研究与推广.

    作者:邱裕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关于课程整合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的实践成果探讨

    目的:探究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的成果和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到2016年招收的三届学生按照班级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72人接受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授课;实验组413人,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课程整合教育.比较两组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内容.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64.5%,课堂优良率为65.8%;实验组满意度为93.2%,课堂优良率为优良率为79.6%.结论:课程整合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的效果显著,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学质量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方芳;杨晓宇;于勇;阎振林;黄耀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24例早中期KOA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后联合玻璃酸钠2.5ml进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半个月、2个月的Lequence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治疗2个月的临床疗效、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equence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equence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在同期,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39%VS88.71%,P<0.05),对照组出现1例术后感染,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发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中期KOA患者,采取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创伤小且不良反应少,能改善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焦伟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观察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皮肤科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纳入随机对照试验中,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患者首先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加用加巴喷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药物,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高.

    作者:闫晓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消化内科药物治疗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消化内科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在消化内科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后(P<0.05),且治疗后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消化内科采用适宜的药物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能够促进相关指标达到正常水平,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宜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文学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职业压力对本科护士的影响及对策

    职业压力过大会影响本科护士的工作的积极性,还会影响本科护士的工作的幸福感,所以本文主要探讨了职业压力对本科护士的影响,针对这些压力过大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的对策,希望能够为今后缓解职业压力带来的参考.

    作者:戴爱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抗凝、功能锻炼等预防和护理措施,分析35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35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4例,发生率为1.14%.结论:通过对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彭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内镜止血治疗,进行两组输血量、止血时间、止血后出血率、加内镜后止血率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输血量、止血时间、加内镜后止血率、止血后出血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内镜止血,能够显著提升止血效果,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雷必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运用血浆置换加以治疗的基本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我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患,共有5例,对所有病患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法加以治疗,分析病患的治疗情况.结果:完成血浆置换治疗法之后,通过对病患凝血功能的检查发现基本控制于治疗前的1.2-1.5倍之间,无脑溢血、咯血、皮肤黏膜出血以及消化道出血情况产生.其中有1例病患在治疗前出现的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症状也已经消失,所有病患尿检血尿、蛋白尿在1-3月后均已消除.完成治疗后,5例病患Hb(血红蛋白)以及PLT(血小板计数)有升高迹象,而LDH(乳酸脱氢酶)、BUN(尿素)与IBIL(总胆红素)呈现出降低趋势,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法在患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患中运用可改善病患的临床症状,而趁早为其实施血浆置换治疗法则可更好的提升病患整体治疗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黎燕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受74例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内固定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者切开复位后给予常规钢丝内固定治疗,实验组37例患者切开复位后给予微型钢板内固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周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4.5 %VS81.1%),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有效促进局部骨质愈合.

    作者:毛绍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羧甲淀粉钠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羧甲淀粉钠展开治疗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4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包含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退热及止咳化痰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增添应用羧甲淀粉钠展开治疗,两组患儿治疗周期均为三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患儿细胞相关免疫指标变化情况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手段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患儿细胞相关免疫指标CD4+、CD8+及CD4+/CD8+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细胞相关免疫指标CD4+、CD4+/CD8+相较于治疗前,均表现为显著的上升趋势,而CD8+表现为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呈现显著提升趋势,且观察组提升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羧甲淀粉钠展开治疗,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细胞相关免疫功能.

    作者:何适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医院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研究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影响下,医院的急救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更大的压力.完善化系统化的医院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对于提升医院急救工作的效率,救治病人生命有很大的帮助.文中主要就医院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进行探究,指出了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涵义,分析了医院构建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重要意义,并详细论述了医院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实现途径与促进对策.

    作者:邓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造口旁疝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探析

    目的:探析造口旁疝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 5年11月-2017年9月之间收治的58例造口旁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膜内补片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在患者病情的改善上能够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结论:腹膜内补片修补术在造口旁疝的治疗中能够发挥更加良好的效果,缩短了患者治疗的时间,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