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研究

邓杰

关键词: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 急救绿色通道, 数字化急救平台
摘要: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影响下,医院的急救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更大的压力.完善化系统化的医院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对于提升医院急救工作的效率,救治病人生命有很大的帮助.文中主要就医院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进行探究,指出了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涵义,分析了医院构建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重要意义,并详细论述了医院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实现途径与促进对策.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对比

    目的:分析探讨胫骨下段骨折患者采取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入院治疗的46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缓和采取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相关表现.结果: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与观察组相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于胫骨下段骨折患者,采取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其按照人体力学原则进行固定的原理对骨折治疗更加有效,并且在治疗后的并发症更少,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研究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治疗方式不同,因此将患者随机分组,甲组33例患者给予单一丹参注射液治疗,乙组33例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规定疗程后,对整体效果评价.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效果分析可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此外对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对比,治疗后治疗组的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患者对其满意率较高,同时能让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恢复,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刘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胃早癌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二次内镜检查的临床影响

    目的:对胃早癌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二次内镜检查的临床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经组织学诊断获得确诊的胃早癌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24小时发生黏膜破损相关性出血,视为迟发性出血,对患者病变、手术相关因素以及二次内镜检查前后的出血发生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9例患者整块切除率为100%,病灶切缘均呈现为阴性,未发生消化道穿孔、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5.06%,在二次内镜下均获得成功止血.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二次内镜检查时间中位数为术后第2天,迟发性出血患者出血时间中位数为术后第1天,手术时间中位数为75分钟.结论:二次内镜检查对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预防存在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在术后48小时内,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王强;徐继马;姚义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麻醉处理方式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气管插管后全身麻醉,实验组实施针对性麻醉处理,观察两组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率异常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压异常率、拔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麻醉处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车晓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吉西他滨与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与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43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并对其实施回顾性整合、分析,给予全部患者吉西他滨与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方式,即静脉滴注吉西他滨与顺铂,其中吉西他滨剂量为800-1000mg/m,顺铂剂量为25mg/m2.给予化疗一段时间后,综合考虑患者病症的实际发展情况,给予适当的手术治疗手段,通过术后随访,观察并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给予化疗治疗前后患者肿瘤大直径、小直径.结果:给予吉西他滨与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方式后,4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彻底缓解患者、部分缓解患者、病症表现稳定患者、病症持续发现患者对应病例数分别为9例、13例、14例、7例,在全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占比分别为20.93% 、30.23%、32.56%、16.28%.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形.给予化疗治疗后,全部患者的肿瘤大直径、小直径相较于化疗前,均表现为显著改善趋势(P<0.05).结论: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与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有助于减小患者肿瘤体积,使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形有效降低,提升化疗过程中的有效性、安全性.

    作者:杨德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经阴道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病灶清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行阴道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病灶清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经阴道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病灶清除术患者24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所有患者予以围术期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24例经阴道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病灶清除术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并实施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后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对经阴道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病灶清除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作者:郭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造口旁疝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探析

    目的:探析造口旁疝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 5年11月-2017年9月之间收治的58例造口旁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膜内补片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在患者病情的改善上能够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结论:腹膜内补片修补术在造口旁疝的治疗中能够发挥更加良好的效果,缩短了患者治疗的时间,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中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中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治疗后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观察对比2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结果:2组患者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腔积液护理中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术后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卢红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情感性精神病的遗传学分析

    情感性精神疾病具有遗传性,情感性精神疾病包含有狂躁症、抑郁症等,不仅会对患者的精神、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影响患者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需要引起高度重.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情感性精神病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并且男女遗传机制有所不同.关于情感性精神病的遗传学分析已经受到了广泛学者的关注,本次研究中,首先对情感性精神病的基本类型等展开分析,再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情感性精神病的遗传因素及相关影响机制.

    作者:余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关于课程整合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的实践成果探讨

    目的:探究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的成果和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到2016年招收的三届学生按照班级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72人接受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授课;实验组413人,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课程整合教育.比较两组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内容.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64.5%,课堂优良率为65.8%;实验组满意度为93.2%,课堂优良率为优良率为79.6%.结论:课程整合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的效果显著,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学质量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方芳;杨晓宇;于勇;阎振林;黄耀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糖尿病伴甲亢患者应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其血糖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在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中实施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中选取7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模式下的多次胰岛素注射,观察组则是开展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结果:在持续治疗2周之后,观察组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总量、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低血糖、餐后高血糖以及甲亢高代谢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面对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时运用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的形式能够良好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降低胰岛素用量,避免了低血糖、餐后高血糖以及甲亢高代谢的情况.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医院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研究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影响下,医院的急救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更大的压力.完善化系统化的医院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对于提升医院急救工作的效率,救治病人生命有很大的帮助.文中主要就医院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进行探究,指出了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涵义,分析了医院构建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重要意义,并详细论述了医院院外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实现途径与促进对策.

    作者:邓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致血小板减少1例报道

    前言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属于处方药物,临床常常应用于不同疾病所导致的急性感染,对患者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该药物的使用是否会导致患者出现对应的不良反应,就成为用药安全性方面重要的问题,所以应该引起临床关注.本文则着重针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致血小板减少的详细情况进行整理探讨,目的在于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和报道.

    作者:李美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在小儿恙虫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阿奇霉素对于小儿恙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小儿恙虫病患者39例进行研究讨论,其中对照组(19例)采用四环素治疗,观察组(20例)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儿的满意度、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患者的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好,患儿的满意度也比对照组的要高,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小儿恙虫病的患者,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不但治疗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较低,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以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作者:玉应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应用血塞通治疗,实验组应用降纤酶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56±1.68)分,低于对照组的(9.65±2.3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75.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39% (P<0.05).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满意,值得各级医院进一步借鉴、应用.

    作者:高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与临床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究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与临床护理干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心理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8例.心理组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临床护理,常规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SDS评分、SAS评分及依从性.结果:心理组干预后SDS与SAS评分明显下降,下降幅度高于常规组;心理组患者在干预后患者的总依从率为97.37%,远超于常规组47.37的总依从率;心理组患者治疗中未产生逆反心理的情况,各组数据对比差异在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内心的恐惧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金文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普外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痔疮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15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对护理的配合度、疼痛指数、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与护理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手术后应用疼痛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护理配合度,使得患者对护理更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加重期慢性肺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就医的86例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就医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喘息等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给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能有效地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进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孔伟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PDCA持续改进在cssD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研究PDCA持续改进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未实施PDCA持续改进前cssD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实施PDCA持续改进后cssD工作情况作为观察组.结果:对比两组工作质量评分以及各科室对cssD工作服务的满意率,结果均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更显著(P<0.05).结论:在cssD管理工作当中应用PDCA持续改进循环法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以及各临床科室对其工作服务的满意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蓖麻油炒鸡蛋在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蓖麻油炒鸡蛋在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实施生产过程的妊娠晚期孕妇98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均为适于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孕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催产素引产方式,观察组采取蓖麻油炒鸡蛋引产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宫颈成熟度、引产有效率、总产程、引产过程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宫颈成熟度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食用蓖麻油炒鸡蛋24小时后宫颈评分均显著优于食用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引产有效率为91.84%,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1.63%,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总产程、引产过程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蓖麻油炒鸡蛋引产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孕妇宫颈成熟度,对引产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孕妇产程的缩短及引产过程中出血量的降低,操作过程简便,且具备安全性、实用性及经济价值.

    作者:苏花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