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致血小板减少1例报道

李美富

关键词:
摘要:前言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属于处方药物,临床常常应用于不同疾病所导致的急性感染,对患者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该药物的使用是否会导致患者出现对应的不良反应,就成为用药安全性方面重要的问题,所以应该引起临床关注.本文则着重针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致血小板减少的详细情况进行整理探讨,目的在于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和报道.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寄生虫病是威胁我国国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农村地区的高发病症.目前,我国已经明确查出了多种寄生虫病,并且不存在年龄差异,无论是婴儿、老人还是青壮年人,都有可能受到寄生虫病的威胁.同时,寄生虫病的感染率较高,以肠道寄生虫病为例,在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高达70%以上,这也就体现出寄生虫病的种类复杂、发病率高,已经成为了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作者:仇其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谈我院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中的干预与对策

    发挥医院对社区居民慢病的健康管理作用,协同综合医院预防保健科工作的优势,立即发现新发的慢病,即时上报并审核,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共享连通.发挥医院与社区医联体的衔接过渡服务功能,提高慢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服药遵从行为,促进慢病患者由综合医院就医诊疗为主体逐步平稳有序过渡到社区管理,逐渐实现以家庭、社区、专业医疗机构共同参与,来控制慢病预防格局的目标.

    作者:郑庆华;张伟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服务中医护协作模式的研究

    目的:讨论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中医护协作模式的应用.方法:将同一科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医护协作工作模式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的对医护协作的认知调查、两组患者的会诊回复时间、检查预约及报告回复时间、两组患者对此工作模式的认可程度.结果:通过医护协作工作模式的综合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的对医护协作的认识水平较高、会诊回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此工作模式的认可水平较高.结论:医护协作工作模式可提高医生和护士对医护协作的认识水平、缩短患者的会诊回复时间、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推行,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患者得到有效、安全及时的诊治,使患者满意.

    作者:常丽霞;孟治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便秘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便秘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取2013年1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治疗的单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便秘发生率与受教育程度、习惯及方式及环境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便秘发生率与纤维饮食、活动量及日进水量关系密切(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便秘发生率与纤维饮食、活动量及日进水量关系密切(P<0.05).结论: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便秘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降低便秘发生率.

    作者:樊春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CT,MRI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分析

    壶腹周围癌是指发生于胆总管下端和十二指肠乳头的恶性肿瘤,即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胆总管下段癌[1-2].多数学者[3-5]是指Va-ter壶腹周围2.0 cm范围内肿瘤的总称,还包括胰头癌.本组病例不含胰头癌.组织学上以腺癌和乳头状腺癌为主,粘液癌占极少数[6].本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黄疸、可有腹痛、消化道功能不良等临床表现,胆囊一般肿大明显.由于壶腹部是胰管、胆管共同开口且进入十二指肠腔处,其解剖结构复杂而又紧密,常规影像学方法一般不易有效显示这些肿瘤的病灶,特别是早期诊断是影像学诊断的难点之一.本研究对经磁共振及CT检查并经证实的10例壶腹周围癌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祖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医用超声成像仪的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

    本文阐述了医用超声成像仪的基本原理及组成,介绍了医用超声成像仪的种类及发展过程,同时论述了超声诊断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作者:付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初探

    目的: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查看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7例,观察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查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患者的尿管留置时间也有所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也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也显著降低,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庆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观察探究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骨科接诊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中,选出70例纳入对照试验中,以不同手术方法作为分组依据,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关节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优良率明显低于治疗组优良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具有微创特点,对患者的创伤小,恢复快,更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治过程中,均有显著效果.

    作者:陈鑫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模式与绩效考核探索

    目的:通过对门诊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达到规范处方、确保患者合理用药,同时探索处方点评绩效考核,提高处方点评质量.方法:每月抽取门诊所有处方(随机抽取2016年7月1日-31日),组织门诊所有药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以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进行点评.同时对药师的点评内容进行考核.结果:在203187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679张,其中具有反馈意义(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包括大处方、重复用药、不合理联用以及新的严重问题)共374条,不合理处方比例为0.33%,具有反馈意义的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55.08%.结论:每月组织药师开展处方点评与反馈,将其纳入绩效考核,能够提高门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作者:张建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颜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究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颜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并对应用效果进行讨论.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我医院收治的60例需要进行颜面部年轻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的方法,在患者接受治疗一年之后,对患者的颜面部年轻化的改善程度和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接受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后,颜面部的年轻化改善程度比较明显,患者的满意度比较高,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结论: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颜面部年轻化中很有价值,可以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浅析药食兼用植物的范畴及其在西藏的发展前景

    药食兼用植物系资源植物的一个类别,而西藏是森林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的一大宝库,是我国植物富集的省区之一.本文将以西藏的维管束植物区系,通过阐述药食兼用植物的侠义和广义范畴,初步探讨西藏药食兼用植物的演变、发展及前景.

    作者:米玛潘多;央美;仁青加;达瓦潘多;仁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人性化服务在健康体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健康体验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措施及所取得的成效.方法:从我院体检中心随机抽取160例健康体验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平均分配原则的基础上,160例健康体检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前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服务,后者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体检质量.结果:研究组的体验质量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比较,数据结果有差异,P<0.05.结论:在健康体验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服务,可以提高体验效率和质量,降低体检失误的发生.

    作者:尤芳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接收的142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舒适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71例,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服务,舒适组为71例,采用舒适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统计数据并分析,舒适组护理满意度为(98.59%),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对其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舒适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对医护工作人员服务的认可度,具有极佳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宝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观察肩锁关节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肩锁关节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32).实验组应用肩锁关节钢板治疗方式,参照组应用肩锁关节张力带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参照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1.25%,与联合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75%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3%,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肩锁关节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肩关节活动能力,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安全性比较理想.

    作者:刘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尝试分析老年患者因冠心病出现的无痛性心肌缺血病症,观察针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收集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近一年时间内的患者资料60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针对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针对观察组患者30例采取临床护理干预,记录临床护理信息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老年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后的心肌缺血发病持续时间、发病时间,以及ST压数值下降情况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痛患者出现的无痛性心肌缺血病症采取临床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有效的缓解缓患者的病症,提升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效率,得到了更好的护理满意程度评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星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抗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抗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中国版)给予规范处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时间2周.治疗前、后,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后,研究组患者血清hs-CRP[(24.97±3.87)mg/L比(11.09±2.15)mg/L,t-3.986],IL-6[(28.75±4.28)ug/mL比(9.93±3.75) ug/mL,t=3.947],对照组hs-CRP[(25.01±3.62)mg/L比(18.54±3.01)mg/L,t=2.854],IL-6[(29.05±3.28) ug/mL比(21.09±3.06) ug/mL,t=2.563]明显减少,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16.93±4.26)比(5.90±1.28),t=3.652]、BI[(38.79±5.32)比(74.53±5.72),t=3.786],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17.82±3.65)比(11.38±1.93),t=2.893]、BI[(40.77±4.84)比(63.98±3.83),t=2.698],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t值(NIHSS、BI) =3.052;3.438,P<0.003].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抗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原因与银杏内酯注射液下调血清炎性反应程度有关.

    作者:杨彩平;柴利卓;韩杰;赵亮;张秀莉;王海;牛慧艳;魏美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PDCA持续改进在cssD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研究PDCA持续改进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未实施PDCA持续改进前cssD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实施PDCA持续改进后cssD工作情况作为观察组.结果:对比两组工作质量评分以及各科室对cssD工作服务的满意率,结果均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更显著(P<0.05).结论:在cssD管理工作当中应用PDCA持续改进循环法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以及各临床科室对其工作服务的满意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及控制探讨

    目的: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关键技术及控制措施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诊的75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借助管控慢病高危因素的方式,对肿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此同时推行整体性防控规范,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慢性非传染性患者防控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实施以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显著降低,有限医疗资源利用率显著上升,慢性非传染性患者存活率上升以及病情优化程度极为显著,医疗压力明显缓解,患者对医疗工作极为满意.结论:防控关键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大幅度压缩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优化患者生活质量,推进医疗事业发展进程,防控关键技术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师应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分析和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硬肿症患儿42例,采取综合措施护理,统计患儿预后结局,并总结病因和护理措施.结果:42例患儿中治愈35例,治愈率为83.33%,硬肿消退时间为(5.7±1.1)天.结论:早产儿、低体重儿是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病因,在护理中应提高综合性和整体性,做好产前检查,国产期保健等工作.

    作者:齐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联合饮食指导用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恶性肿瘤化疗病患接受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对于治疗产生的影响,探析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05月27日-2017年06月19日间我院的81例恶性肿瘤化疗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0例病患接受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干预(干预组),将41例病患常规护理导干预(参照组),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病患营养正常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干预组病患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干预组和参照组之间的数据对比,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化疗病患接受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干预,可以减少病患的消极情绪,促进病患营养的吸收,值得推广.

    作者:张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