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屏
目的:通过对门诊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达到规范处方、确保患者合理用药,同时探索处方点评绩效考核,提高处方点评质量.方法:每月抽取门诊所有处方(随机抽取2016年7月1日-31日),组织门诊所有药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以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进行点评.同时对药师的点评内容进行考核.结果:在203187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679张,其中具有反馈意义(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包括大处方、重复用药、不合理联用以及新的严重问题)共374条,不合理处方比例为0.33%,具有反馈意义的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55.08%.结论:每月组织药师开展处方点评与反馈,将其纳入绩效考核,能够提高门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作者:张建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门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69例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5),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门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健康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总的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卫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及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昏迷患者的病因及紧急抢救措施,进一步论述如何提高急性昏迷者的抢救效率;探讨和分析临床抢救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方法:以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急性昏迷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和治疗;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临床呼吸衰竭抢救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平常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平常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平常组基础上增添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其进行分析和治疗.结果:在我院接受急性昏迷治疗的80例患者中,45例患者基本痊愈,25例患者病情极大好转,7例患者瘫痪,3例患者死亡.在我院接受临床呼吸衰竭抢救的60例患者中,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讨论:急性昏迷患者的病因主要为急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及时地分析,并实施准确地抢救措施,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在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疾病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大程度地抢救患者,值得推广.
作者:邓川;米艾青;李建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发挥医院对社区居民慢病的健康管理作用,协同综合医院预防保健科工作的优势,立即发现新发的慢病,即时上报并审核,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共享连通.发挥医院与社区医联体的衔接过渡服务功能,提高慢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服药遵从行为,促进慢病患者由综合医院就医诊疗为主体逐步平稳有序过渡到社区管理,逐渐实现以家庭、社区、专业医疗机构共同参与,来控制慢病预防格局的目标.
作者:郑庆华;张伟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总有效率为75.55%.两组脑瘫患儿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院通过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护理服务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药食兼用植物系资源植物的一个类别,而西藏是森林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的一大宝库,是我国植物富集的省区之一.本文将以西藏的维管束植物区系,通过阐述药食兼用植物的侠义和广义范畴,初步探讨西藏药食兼用植物的演变、发展及前景.
作者:米玛潘多;央美;仁青加;达瓦潘多;仁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7年6月,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对患者各就诊环节的健康教育等.结果:在门诊患者量增加的情况下,患者就医体验得到明显改善,满意度逐年增高.结论:门诊患者流动性大、病种多、需求各异,只有采用个体与群体、特殊与一般、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多种健康教育形式,才能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达到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的信誉度.
作者:赵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作为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心外ICU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月-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ICU采用SBAR沟通方式,通过制订患者转出交接表格,标准化转出交接流程等措施,规范心外ICU患者的转出交接过程.结果:运用SBAR沟通方式后,危重患者转出交接的问题发生率由原来的22.76%降低至2.82%,交接耗时缩短近14min,患者满意度由87.39%提高到98.2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运用SBAR沟通方式后,规范了患者转出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了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作者:张圆圆;白美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的效果和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各60例,在一般肝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思美泰连续治疗28d,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和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及总胆红素(ST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的AST及ALT水平明显低于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组患者(P<0.05).结论:思美泰在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的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状态,特别是对于酒精性肝硬化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李琼洁;杨振强;张光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重症中毒患者中实施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临床护理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中毒患者100名,按患者来到科室就诊的次序,将随机选取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护理人员实施简单的基础护理,而观察组的患者,护理人员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为其实施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后的患者治愈率.结果:观察组重症中毒患者的治疗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重症中毒的治疗有效率(6%),所得的护理实验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我院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重症中毒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有效的促进患者中毒症状的好转,促进疾病的痊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龙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在预防糖尿病足方面使用护理教育干预方法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之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0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奇偶数字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其中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教育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和护理知识掌握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P<o.05);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知识掌握度较之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预防糖尿病足方面使用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水平以及自我护理的能力.
作者:谢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静疗小组加强对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管理,提高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固定的规范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静疗小组对2016年1月至3月64例静脉留置针患者分为两组进行试验.结果:试验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静疗小组在提高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管理中的应用及实践起到重要作用,提高静脉输液质量.
作者:文丽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和评估无痛分娩对产程进展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12月在我院分娩的病例200例,按是否实施分娩镇痛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00例.结果: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三产程时间无明显差异;两组新生儿评分,羊水污染情况,产后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缩宫素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剖宫产构成比,观察组剖宫产率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分娩镇痛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尤其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减轻产妇痛苦,虽增加了缩宫素应用,产程有所延长,但不影响母婴结局.
作者:曹慧;孔丽娜;倪观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超滤缓解重度肾病性水肿的效果及其对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45例重度肾病性水肿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激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超滤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尿量、血清白蛋白等指标,综合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63.6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肾病性水肿采用血液透析超滤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朱强;解加泳;曹跃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讨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颅脑损伤的对比.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34例,分成实验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实验组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吴启运;曹金昌;唐荣武;巫定明;赵军;杨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开展重型颅脑外伤治疗工作期间,观察选择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09月收治的10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组;对照组(51例):开展重型颅脑外伤治疗工作期间,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展开;观察组(51例):开展重型颅脑外伤治疗工作期间,应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展开;终就两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存活率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存活率(62.75%)对比,观察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96.08%)获得显著性提高(P<0.05);同对照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60.78%)对比,观察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9.80%)获得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重型颅脑外伤治疗工作期间,合理应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展开,对于患者存活率提高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可以充分确保,从而优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能力.
作者:王言董;宋春雷;张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治疗的操作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入选病例选择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时间段,共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其在入院后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据此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的腰椎功能,可以考虑在临床进行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树东;纪福利;姜峰;王虎;王树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手术期间不同麻醉方法的选择后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8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则为对照组.观察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对照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分别观察临床手术中的血压变化、椎管内麻醉阻滞平面、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效果等.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见效时间,麻醉效果,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纯硬膜外麻醉比较,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佳,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不失为一种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
作者:黄君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自贡市有户籍人口325万,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16家,中心血站一个,医疗资源丰富,其无偿献血及采供血和临床用血有其特殊性.近年无偿献血及采供血和临床用血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加强无偿献血及采供血管理,为临床用血患者排忧解难提供有效服务,本报告从自贡市2006-2016年无偿献血及采供血的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通过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采用统计、分析对比的方法,总结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举措.
作者:刘世坤;杨文豪;陶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口腔科病房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对活动前口腔科护理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结果:活动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P<0.001),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P<0.001).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到口腔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中,不仅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服务的质量,也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优化患者的治疗体验与治疗效果.
作者:吴晓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