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世功;阎俊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总有效率为75.55%.两组脑瘫患儿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院通过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护理服务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以导向的教学模式和PBL作为临床教学改革创新的基础,加上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成人教学模式为经验,结合地区教学特点,了解PBL、TBL教学联合应用与临床教学工作之中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希望能够对临床教学的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李子刚;张鹏;王宁源;李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我国是肺结核大国,患者基数较大,治疗起来较为棘手.目前临床上对肺结核的治疗多采用联合化疗,但耐药肺结核病例逐渐增多,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随着抗痨治疗研究的深入,许多治疗药物、治疗方法被用于肺结核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本研究通过综述肺结核抗痨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剜除术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分至两组,研究治疗组患者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进行治疗,对照治疗组患者则采用经腹部子宫肌瘤剜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手术中各项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研究治疗组的手术时间虽长于对照治疗组,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三个方面都要低于对照治疗组,同时研究治疗组中仅出现1例发热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33%,而对照治疗组中发热患者和下腹疼痛的患者各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两组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虽手术时间有所增加,但明显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谢长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开展重型颅脑外伤治疗工作期间,观察选择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09月收治的10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组;对照组(51例):开展重型颅脑外伤治疗工作期间,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展开;观察组(51例):开展重型颅脑外伤治疗工作期间,应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展开;终就两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存活率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存活率(62.75%)对比,观察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96.08%)获得显著性提高(P<0.05);同对照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60.78%)对比,观察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9.80%)获得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重型颅脑外伤治疗工作期间,合理应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展开,对于患者存活率提高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可以充分确保,从而优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能力.
作者:王言董;宋春雷;张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低蛋白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影响和意义.方法:收集在我院各科室收治的低蛋白血症(ALB<35 g/L)患者90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蛋白指标(TP、ALB、PA、Hb)改善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将所收集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汇总.结果: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后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效,其中外伤组有效率高,其次是肾病组、肝硬化组;监测患者TP、ALB、PA、Hb明显上升.结论: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能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力,营养不良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命预后改善.
作者:尹亚梅;宋莉;刘燕;杨立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保乳术联合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4例乳腺癌,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8例).观察组采用保乳术联合辅助化疗治疗,对照组直接行乳腺改良根治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生存及复发情况,并比较两组乳房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8.25±6.89min)长于对照组(74.23±10.25min),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18.35±24.56ml)、拔管时间(4.84±1.36d)显著低于对照组(284.56±31.24m13.29±1.69d),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58.33%),组间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联合辅助化疗治疗效果较好,优于常规根治性手术.
作者:程园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在乳腺癌晚期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中,靶向药物治疗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肿瘤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分子靶向药物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将探究和总结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的应用进展,以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陈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讨论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中医护协作模式的应用.方法:将同一科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医护协作工作模式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的对医护协作的认知调查、两组患者的会诊回复时间、检查预约及报告回复时间、两组患者对此工作模式的认可程度.结果:通过医护协作工作模式的综合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的对医护协作的认识水平较高、会诊回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此工作模式的认可水平较高.结论:医护协作工作模式可提高医生和护士对医护协作的认识水平、缩短患者的会诊回复时间、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推行,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患者得到有效、安全及时的诊治,使患者满意.
作者:常丽霞;孟治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完成子宫肌瘤手术后对患者开展系统护理的作用.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仅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疼痛、睡眠、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胃肠道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平均分数、负性情绪平均分数、睡眠分数、并发症率、术后平均住院以及下床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针对接受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改善术后患者的健康情况,提升康复效果,降低疼痛以及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患有肝内胆管结石的60例患者进行肝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同时采用纤维胆道镜进行取石,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没有出现死亡病例.术后对患者进行CT、B超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其结石取净率为96.7%,术后1例患者出现反复性发作胆道炎,给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5.0%,轻度胆瘘5.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经过肝部分切除手术后,患者优占比为60.0%,良占比为31.7%,差占比为8.3%,治疗总有效率为91.7%,远期疗效较为显著.结论:肝内胆管结石采用肝部分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可以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再加上纤维胆道镜取石,降低了结石残余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俊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从本院收治的符合药物流产标准且无用药禁忌症的早孕妇女中随机抽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实验组采用五加生化胶囊和云南白药胶囊并配用无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四种药物进行流产 的全过程治疗.对照组只利用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不采用其他的药物.对两组早孕妇女的完全流产率和阴道出血量进行对比,从而分析两种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90.9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全流产者阴道出血量方面,观察组52.27%的早产妇女出血量少于月经量,而对照组50%的早产妇女出血量大于月经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全流产者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方面,观察组54.55%的早产妇女持续七天,对照组50%的早产妇女持续7-10天,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治疗可以采用五加生化胶囊和云南白药胶囊并配用无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四种药物进行治疗,相比于单用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阴道出血量和阴道出血时间.
作者:陶义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双氯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眼科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眼科术后干眼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组间症状评分、角膜荧光染色(CFS)、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能显著缓解眼科术后干眼症.
作者:张艳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抗结核联用斯奇康应用于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所收治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00例,在慢阻肺对症治疗基础上予以抗结核治疗方案;研究组100例,加用斯奇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显效78例、有效17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例、25例及84%,x2为5.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加用斯奇康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与对照组的15%相比较,x2为0.25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联合斯奇康应用于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中,临床表现更好,用药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首发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86例,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仅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氮平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D)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中的完成分类数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持续性错误数及随机错误数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TE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西酞普兰与奥氮平,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朱晓莉;王新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对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抢救方法和对急诊抢救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从2016年3月开始到2017年3月为止在某医院接受过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的病人当中,筛选200人,将他们平均分成两个组,一个组为实验组,另一个组为对照组.在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治疗方法,而实验组要在普通方法的基础上施以干预措施,即对患者采用急诊抢救治疗的方法,如机械通气法等.然后将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治即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PaO2)、血pH值与哮喘缓解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然后作进一步的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经过急诊抢救治疗和常规治疗之后,他们的RR、HR、PaO2、PaCO2、血pH值和哮喘缓解情况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实验组的患者以上指标的改善情况要远远好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差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过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进一步的急诊抢救措施,效果很好,有效缓解了病人的哮喘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身体状况趋于稳定,减少了死亡率,这种方法值得普及推广.
作者:杨敏;米艾青;周艳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的效果和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各60例,在一般肝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思美泰连续治疗28d,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和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及总胆红素(ST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的AST及ALT水平明显低于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组患者(P<0.05).结论:思美泰在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的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状态,特别是对于酒精性肝硬化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李琼洁;杨振强;张光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男性精液质量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对393对接受IVF-ET治疗的夫妻比较正常妊娠组与异常妊娠(生化妊娠、流产)组以及妊娠失败组之间男方精液质量检查指标的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果:妊娠结局与男性年龄有关与精子的形态和活力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男性年龄越大精液的质量越差,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 ET)临床妊娠率有影响.
作者:程强军;杨付桥;李盛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消化内科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在消化内科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后(P<0.05),且治疗后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消化内科采用适宜的药物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能够促进相关指标达到正常水平,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宜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文学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妊娠哺乳期乳癌患者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探讨相应的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40例妊娠哺乳期乳癌患者实施随机分组研究,其中参照组(20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20例)联合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观察统计入组患者的焦虑原因,并对干预前后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对40例患者的焦虑情况产生原因进行统计.经分组干预之后,两组SAS、SDS评分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且干预后实验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均P<0.05).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分别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经组内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提升,经组间比较实验组干预后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病情因素以及胎儿和孩子的健康状态、自身生存情况等是导致妊娠哺乳期乳癌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俊华;李明月;王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