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娟
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于职业卫生的管理工作,因此加强对企业职业卫生的管理研究,探讨职业卫生管理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先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的内容以及方法做了简要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作者:陈桂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四种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CSP患者3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 A组(n=8,采用药物保守治疗),B组(n=7,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C组(n=10,采用腹腔镜手术), D组(n=5采用直接清宫术),比较四组治疗效果。结果:四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血β-HCG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包块消失时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保守治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直接清宫术、剖腹或经阴式手术病灶清除术治疗 CSP各有优势和缺陷,临床应权衡利弊慎重选择,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李永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纵隔肿瘤是胸外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肿瘤较小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往往在体检时被发现。因病变部位较特殊,较大的肿瘤可引起呼吸不畅、气喘、胸闷等不适症状,一般治疗方法为开胸肿瘤切除[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胸腔镜进行纵隔肿瘤切除。胸腔镜对机体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周期短等优点,成为肿瘤肿瘤常见治疗方案[2]。传统胸腔镜手术一般需全身麻醉,单侧肺通气,不仅需要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而且术后需常规留置胸腔引流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重,疼痛时间长,感染的几率增加。为了减轻患者创伤,我科于2005年12月,开展了一例非气管插管,无管单孔(即观察孔操作孔合一)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此术式是微创技术中较前沿技术,开展较少,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护士更严密的监测,现将相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詹会智;刘惠;金素;廖平;肖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儿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是特殊群体,儿童表现直率,对社会还没有很高的认识,并且不善于将自己表达出去,儿童的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护理人员的护理,在现实的护理中,儿科的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一方面直接扮演者儿童的护理人员,另外一个方面扮演着儿童的代言人,还扮演着儿童的教育者,所以,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掌握多方面的技巧,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
作者:赵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选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治疗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于本院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共228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选用氢氧化钙糊剂)与观察组(选用进口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分别为114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得出观察组中总有效率96.49%高于对照组83.33%;因此,给予患者使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广泛选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治疗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获得很好的疗效,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庞雪晶;左智慧;李素君;黄广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围绝经期是妇女由生育期向月经期过度的阶段,从40岁开始出现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和临床症状到绝经后一年内的一段时间[1]。大部分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是由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无排卵宫血,导致具有癌变倾向的子宫内膜增生,常被误诊为是该时期的正常现像,许多恶性肿瘤特别是子宫内膜癌被漏诊或延误治疗[2]。
作者:张菊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膀胱造瘘术后患者家庭护理,为患者及长期陪护者提供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通过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行膀胱穿刺造瘘术38例患者及长期陪护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技术指导。结果:38例患者及长期陪护者通过学到的健康教育知识和家庭自我护理技术,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正确有效的健康知识宣教及家庭护理技术指导是膀胱造瘘术后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临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伤患者24例,给予所有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患者肺部感染率为25.00%,胃肠道感染率为12.5%,泌尿系统感染率为16.67%,褥疮感染率为8.33%,患者存在多发感染的情况;患者家属总体对护理满意度为91.30%。结论:针对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俊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观察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伴有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心内科顽固性心衰患者32例,所有患者已合理给予洋地黄、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纠正病因诱因,吸氧治疗无效、心功能Ⅲ-Ⅳ级的顽固性心衰患者,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呋塞米,以10-40mg/h持续静脉泵入,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1500ml ,治疗前后分别评价心功能、胸片、心率、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伴有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后 HR、心胸比率、LVS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LVEF、6min步行试验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增加(P<0.05),因治疗时间较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下降(P>0.05)。结论: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可显著改善伴有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而且安全可靠。
作者:张耀辉;魏家琳;郑伟维;刘培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48例外伤性癫痫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癫痫症状极其先兆,配合药物治疗与规范护理,以预防控制癫痫发作,保证急救的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8例脑外伤性癫痫患者发作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加强脑外伤性癫痫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脑外伤后癫痫发作的控制。
作者:龚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剖析对尿毒症病人的肾性贫血疾病采用蔗糖铁进行治疗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1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人74例,均分为口服组和静脉组两组,口服组给予硫酸亚铁治疗,静脉组给予蔗糖铁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两组在 TSAT 、HCT 、Hb、SF几方面的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静脉组优于口服组(P<0.05);副作用情况:口服组的37例病人中,主要产生如下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2.70%)病人为纳差、3例(8.11%)病人为上腹部产生烧灼感;静脉组病人在用药期间并未产生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P<0.05)。结论:给予肾性贫血尿毒症病人蔗糖铁治疗效果显著,且可降低病人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地佐辛注射液用于术后镇痛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组注射地佐辛,对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同时各自评价其使用安全性。结果:于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在0.5h、1h以及3h时其VAS评分显著低于相应时段的对照组 VAS评分(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于6h、12h以及24h时 VAS评分并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尿潴留与呼吸抑制,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9.8%)显著低于对照组(39.2%);组间数据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相较于其他镇痛药物,地佐辛注射液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属于临床上较为理想的镇痛应用药物,值得广泛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盆底肌功能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88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健康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44例患者护理后尿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依从性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健康信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结论:对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健康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增强盆底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丁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 T 在活动性菌阴肺结核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接受多层螺旋C T 检查的患者,对患者经多层螺旋CT 的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螺旋CT 表现相比,菌阴肺结核组中树芽征、腺泡结节及磨玻璃影等 CT 表现明显多于非结核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菌阴肺结核组中空洞CT 表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 对活动性菌阴肺结核进行诊断时,可根据CT 表现中树芽征、磨玻璃影及腺泡结节,与肺部的其它病灶形态及分布特点予以结合,可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等,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苏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古代医生以“仁爱”为核心,以传统医德思想医乃仁术、医者仁心、济世活人为指导,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医疗实践。成功医疗实践的背后,和中国古代传统医德密切相关,即: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审慎仔细,至意深心;普同一等,全力救治;温文典雅,虚心谦恭。传统医德教育的实施,对改善如今复杂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生个人修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启示。
作者:隗宁;初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提高真菌性外耳道炎疗效的诊治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耳内镜下清理联合制霉素搽剂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78例患者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治愈51例,显效16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87%。结论:耳内镜下清理联合制霉素搽剂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王悠悠;林帆;叶丽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评价2种机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64例患者(72颗牙)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64例患者分为 Hero642组(n=32,36颗牙)与protaper组(n=32,36颗牙),对比两组根管预备效果。结果:Hero642组与 Pro‐taper组在不良形态、恰填根管、操作时间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rotaper组组中有3支出现器械折断的情况,Hero642组无器械折断。结论:Pro taper与 Hero642都可以起到理想的根管清理与成型效果,除重度弯曲根管外,宜优先使用前者,对于严重感染根管,宜优先采用 Hero642。
作者:孔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取样患有糖尿病10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男25例,女25例,为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为对照组。年龄为24-50岁,平均年龄为(30.5±5.6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方面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游离脂肪酸为0.99±0.25,胰岛素抵抗水平为5.01±3.10,胰岛素敏感性为64.25±11.30,对照组游离脂肪酸为0.55±0.35,胰岛素抵抗水平为3.35±2.11胰岛素敏感性为108.25±30.30。观察组空腹时游离脂肪酸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胰岛素敏感性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糖尿病患者要少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患者游离脂肪酸过多时,就会引发患者机体内的氧化应激,导致细胞发生氧化应激,造成机体内细胞和氧化应激损伤,致使患者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病症状,胰岛素抵抗水平下降和胰岛素敏感性上升会间接形成2型糖尿病。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与机体内胰岛素抵抗水平以及2型糖尿病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作者:李长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 -HPV)感染与自然转归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孕期产检与分娩的产妇2875例,分别于孕前1年和分娩前行液基细胞学检测与宫颈 HR -HPV DNA 检测。统计 HR -HPV 的感染率与影响因素,通过随访了解自然转归状况,对持续感染者行病理学、阴道镜、细胞学检查。结果:共530例孕妇感染 HPV ,感染率为18.4%,不同年龄段与产次的孕妇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孕次达到或超过3次者的 HR - HPV 感染率为21.0%,大于3次以下者(16.0%),差异显著,P<0.05。1年后共450例感染者接受随访,其中115例孕妇的 HR -HPV DNA 检测仍然为阳性,持续感染率为25.6%。随访产妇中行剖宫产者与顺产者的持续感染率(27.0%和17.6%)无显著差异,P>0.05。细胞学检查显示,HR -HPV 持续感染者中,74例为正常/炎症,另外 HSIL 3例,LSIL 5例,ASCUS 33例。41例异常者的病理学检查显示,CINⅠ13例,CINⅡ3例,CINⅢ6例,炎症/湿疣变19例。结论:孕次达到或超过3次者的妊娠晚期感染 HR -HPV 的几率较高,分娩后大部分孕妇会 HR -HPV 转阴,分娩方式不会影响自然转归,对于持续感染者需行病理学、阴道镜、细胞学检查,避免病情恶化。
作者:张雅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缩短急诊患者滞留时间的有效方法。方法:急诊患者滞留的原因有多种,急诊的数量多、急诊的医护人员不足分配、急诊就诊的程序与普通就诊的程序相同,从而致使急诊速度过慢,不能及时分流就诊、是专科入院程序相对繁琐复杂。根据急诊患者滞留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急诊患者的滞留,主要是优化急诊程序,、优化急诊的人力资源分配,适当的增加医护人员的值班人员和运转人员,制定科学、标准的服务流程,建立绿色的急诊的通道,后还应加强急诊滞留的预警机制。在措施实施后,比较急诊滞留时间和急诊患者对急诊的满意度。结果:在措施实施之后,急诊患者的滞留时间经统计为24.2分钟,比原来的急诊滞留时间的40分钟缩短了15.8分钟;患者对急诊滞留时间的满意度为94.2%,比原来的87.7有所提高。结论:因此,在对急诊患者的流程等方面进行改造之后,有效的解决了急诊患者滞留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急诊时间的满意度。
作者:任巧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