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 CT 在活动性菌阴肺结核诊断价值

陈苏云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活动性菌阴肺结核,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 T 在活动性菌阴肺结核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接受多层螺旋C T 检查的患者,对患者经多层螺旋CT 的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螺旋CT 表现相比,菌阴肺结核组中树芽征、腺泡结节及磨玻璃影等 CT 表现明显多于非结核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菌阴肺结核组中空洞CT 表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 对活动性菌阴肺结核进行诊断时,可根据CT 表现中树芽征、磨玻璃影及腺泡结节,与肺部的其它病灶形态及分布特点予以结合,可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等,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研究

    职业性噪声聋是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性疾病,噪声是存在于各种职业环境当中的一种有害因素,如果人长时间处于强噪声的环境中,则会出现听觉受损,甚至造成职业性耳聋。基于此,研究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特点以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特点,然后提出科学的防治措施。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踝关节炎78例,对所有患者行踝关节融合手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为92.30%,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或伤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案例,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患者的骨性融合率为98.71%,且患者的踝-后足评分为(78.65±2.9)分,明显优于术前的(30.23±4.1)分,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春宇;敖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HPLC -ELSD 法测定他唑巴坦钠中钠离子含量的研究

    目的:建立 HPLC -ELSD法测定他唑巴坦钠中钠离子含量。方法:采用 Waters Spherisorb SCX 离子色谱柱(150mm *4.6mm ,5μm),以0.05mol/L 醋酸铵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4.8)-甲醇(95: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 ,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 ,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雾化温度为50℃,载气(氮气)压力为25psi ,动力级别为100%。结果:钠离子在浓度1μg/ml~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r=0.9998;检测限为0.5μg/ml ,定量限为1.0μg/ml ;加样回收率(n=3)分别为99.0%、100.6%、99.4%,RSD 分别为1.5%、2.4%、0.7%。结论:本方法通用性好,专属性强,线性范围宽,耐用性好,可用于他唑巴坦钠中钠离子含量的测定。

    作者:颜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07年3月至2015年4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时间的先后将本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的来源于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本组患者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实验组患者则来源于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且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不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患者的保宫率。

    作者:张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心肌梗死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实施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按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与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 vs77.5%),且在患者的抢救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抢救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娜;王淑娟;位兰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整体护理对消化溃疡治疗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消化溃疡治疗应激反应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40例消化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成 A 组与B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实施常规护理,A 组实施整体护理。结果:A 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较B组高,A 组腹痛、烧心、反胃等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B组( P<0.05)。结论:对消化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可显著增强疗效,减轻应激反应,可推广。

    作者:王泽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8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式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1月始在我收治的8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分为A组(n=38)、B 组(n=24)、C 组(n=18),分别给予保守治疗、早期手术治疗、择期手术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C 组的死亡率为11.11%,明显高于 A 组和B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结论:同时应用保守和手术方式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并选择佳的手术时间才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李绍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研究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接收并行开腹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中选取32例作为开腹组;选取同期接收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另32例宫外孕患者作为腹腔镜组,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手术治疗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等,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放面的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相比,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尹荣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跟骨锁定钢板治疗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间曾收治入院的56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分析对象,按照实施手术治疗的方法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跟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非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综合评价跟骨锁定钢板治疗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并且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上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对于根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而言,采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术中出现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和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尿激酶胸腔内灌注治疗亚急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胸腔积液是胸外科和呼吸科常见疾病,常见病因有结核、炎症、低蛋白血症、外伤或术后胸腔积液等[1]。若积液未及时引流,容易形成纤维间隔,呈多房、包裹性积液,导致引流困难,部分病人可致胸膜纤维板形成,导致肺不张、呼吸功能不全、胸廓畸形等不良后果[2]。

    作者:胡剑;陈臣;刘迪;刘波;罗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认知护理对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探究认知护理对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实验组给予认知护理以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的效果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乙肝患者认知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为乙肝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志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1例严重脓毒症患儿探讨多巴胺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在临床中的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的分析一例1个月16天脓毒症患儿的资料,分析和讨论多巴胺在临床中的药理作用和应用进展。结果:多巴胺的药理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小剂量的多巴胺并不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多巴胺的药理作用,严格把握该类药物的用药指征,加强临床观察和药学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袁征;焦黎旭;赵向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于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应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外科患者176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给予其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疼痛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佳偶等等,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1.8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73%( P<0.05);在满意程度方面,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0.45%,也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91%(P<0.05)。结论:对于应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起到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与护理质量,便于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作者:陈巧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地佐辛注射液临床镇痛分析

    目的:对地佐辛注射液用于术后镇痛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组注射地佐辛,对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同时各自评价其使用安全性。结果:于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在0.5h、1h以及3h时其VAS评分显著低于相应时段的对照组 VAS评分(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于6h、12h以及24h时 VAS评分并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尿潴留与呼吸抑制,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9.8%)显著低于对照组(39.2%);组间数据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相较于其他镇痛药物,地佐辛注射液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属于临床上较为理想的镇痛应用药物,值得广泛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护生出科量化考核表的设计及信度分析

    目的:设计规范、客观的中医临床实习护生出科量化考核表,运用信度分析测验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方法自行设计量表,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临床实习护生分别分两次发放考核量表。结果首次抽样的86份考核量表测量同质信度,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s系数为0.788~0.923,总体的Cronbach’s系数为0.895。间隔两月后抽样的70份考核量表的各维度测量得分的 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3~0.892,总体为0.834。结论本中医临床实习护生出科考核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测量结果可靠,同时量表的稳定性较好,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护理教学的考核。

    作者:徐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IgA 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对Ig A 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65例Ig A 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调查,并对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讨论。结果:抑郁患者37例,焦虑、恐惧患者22例,绝望患者15例,强迫症患者9例,睡眠障碍患者13例,思念家庭42例。结论:Ig A 肾病患者通常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廖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分析中医治疗慢性头痛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慢性头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对照组采用芬必得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慢性头痛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鑫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疼痛电子表格式护理单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目的:以医院的 HIS 信息系统为平台,在护理病历中设计疼痛电子表格式护理单模板应用临床,规范护士对疼痛的观察与记录,为临床开展疼痛管理工作打好基础。方法:设计疼痛电子表格式护理单模板,并对227例住院疼痛患者进行监测,规范记录。结果:疼痛电子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运用信息的技术自动生成的表格,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护士疼痛专科文书的规范化,信息化。结论:在临床工作中运用电子表格式护理单,疼痛管理简单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应建立在护士规范化的培训基础上,患者才能得到有效的疼痛治疗专科护理。

    作者:彭楚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000例幼儿园儿童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幼儿园儿童的体检结果,了解其健康和发育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保健措施。方法:于2014年9月~2015年12月之间对我市幼儿园儿童实施身体检查,随机抽取2000例,回顾性分析其体检结果,统计常见病的发病率。结果:有肥胖问题的儿童占3.4%,低体重儿童占6.0%;视力异常检出率为20.1%,6岁儿童检出率为42.9%,高于4岁(6.3%)和5岁(5.7%)的儿童,P<0.05;龋齿发病率为23.25%,年龄越高,发病率越高,各年龄段的检查率有显著差异,P<0.05;贫血发病率为2.05%,其中2、3岁幼儿的贫血发生率较高,分别为5.4%和5.1%。结论:家长、幼儿园和医院应相互沟通,推进幼儿保健工作,重点管理营养不良或肥胖儿童,积极预防、纠正龋齿、贫血和视力异常问题。

    作者:程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儿科用药提供指导价值。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的56例患儿设为研究1组,将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的56例患儿设为研究2组,对比两组患儿用药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1组患儿和研究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和26.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7.670;P<0.05)。研究2组患儿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1组患儿(x2=4.264;P<0.05)。结论: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儿科疾病,较易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口服用药的安全性明显高于静脉滴注,建议儿科在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时,尽量给予患儿口服用药。

    作者:吕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